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

1. 治咳嗽方第一

《病源論》云:咳嗽者,肺感於寒,微者則成咳嗽也。肺主氣,合於皮毛,邪之初傷,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臟與六腑為表裡,皆稟氣於肺,以四時更旺,五臟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時感於寒而受病,故咳嗽形證不同。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咳嗽的發生,是肺受到寒邪侵襲所致。如果寒邪侵襲的程度較輕,就會形成咳嗽。肺臟主司氣體,與皮膚腠理相通。邪氣最開始侵襲人體時,首先侵犯皮膚腠理,所以肺臟最先受到影響。人體五臟六腑,相互表裡,均受肺臟斂散氣機的統領,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而盛衰。因此,五臟六腑都可以出現咳嗽,而且各自在適應其時令的寒邪侵襲後發病,所以,咳嗽的具體表現也不盡相同。

五臟之咳者,乘秋則肺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乘夏則心受之,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乘春則肝受之,肝咳之狀,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兩腳下滿;乘至陰則脾受之,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喑喑引於髆背,甚則不可動,動則咳;乘冬則腎受之,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此五臟之咳也。

白話文:

五臟引起的咳嗽:

  1. 肺咳:在秋天,肺最容易受到侵襲,咳嗽的症狀是咳嗽和喘息有聲音,嚴重時會咯血。

  2. 心咳:在夏天,心最容易受到侵襲,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心痛,喉嚨中間有異物感,好像有東西哽住,嚴重時會咽喉腫痛。

  3. 肝咳:在春天,肝最容易受到侵襲,咳嗽的症狀是兩脅下疼痛,嚴重時無法轉身,兩腳下部腫脹。

  4. 脾咳:在至陰時(即冬季最寒冷的時候),脾最容易受到侵襲,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右脅下疼痛,疼痛一直延伸到後腦和背部,嚴重時不能動,一動就咳嗽。

  5. 腎咳:在冬天,腎最容易受到侵襲,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疼痛,嚴重時會咳出痰液。

這五種咳嗽都是由五臟引起的。

五臟咳久不已,傳與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嘔膽汁;肺咳不已,大腸受之,大腸咳之狀,咳而遺屎;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氣者與咳俱;腎咳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狀,咳而遺尿;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者,咳而腸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白話文:

  1. 五臟咳嗽久了治癒不了,就會傳染給六腑。脾臟咳嗽不好,就會傳染到胃。胃咳嗽的表現是:咳嗽、嘔吐,嘔吐嚴重的話還會吐出長蟲。

  2. 肝臟咳嗽不好,就會傳染到膽囊。膽囊咳嗽的表現是:嘔吐膽汁。

  3. 肺部咳嗽不好,就會傳染到大腸。大腸咳嗽的表現是:咳嗽、拉屎。

  4. 心臟咳嗽不好,就會傳染到小腸。小腸咳嗽的表現是:咳嗽、氣虛,氣虛和咳嗽同時發生。

  5. 腎臟咳嗽不好,就會傳染到膀胱。膀胱咳嗽的表現是:咳嗽、尿失禁。

  6. 咳嗽久了治癒不了,就會傳染到三焦。三焦咳嗽的表現是:咳嗽、腸脹滿,不想吃東西喝水。這些都聚集在胃裡、影響肺部,讓人流鼻涕、唾液多、臉浮腫、氣逆。

《千金方》云:問云:咳病有十,何謂?師曰:有風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腎咳,有膽咳,有厥陰咳。問曰:十咳之語因咳言不證,以何為異?師曰:欲語因咳,言不得竟,謂之風咳;飲冷食寒,因之而咳,謂之寒咳;心下堅滿,咳則引痛,其脈反遲,謂之支咳;咳引脅下痛,謂之肝咳;咳而吐血,引手少陰,謂之心咳;咳如涎出瀆沫下,引少腹,謂之脾咳;咳引頸項而吐涎沫,謂之肺咳;咳而耳無所聞,引腰臍,謂之腎咳;咳而引口中,頭痛口苦,謂之膽咳;咳而引舌本,謂之厥陰咳。

白話文:

《千金方》上說:有人問:「咳嗽的疾病有十種,分別是什麼?」老師說:「有風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腎咳、膽咳和厥陰咳。」有人問:「十種咳嗽的說法,只根據咳嗽的症狀來談,而沒有談到證候,它們有什麼不同?」老師說:「想說話卻因為咳嗽而說不出來,叫做風咳;喝冷水或吃生冷的食物,因此而咳嗽,叫做寒咳;心下堅硬飽滿,咳嗽時會疼痛,脈搏反而是緩慢的,叫做支咳;咳嗽牽引到肋下疼痛,叫做肝咳;咳嗽時吐血,牽引少陰手太陰經,叫做心咳;咳嗽像口水中流出泡沫,牽引到少腹,叫做脾咳;咳嗽牽引到頸項,吐出粘液泡沫,叫做肺咳;咳嗽時耳朵聽不到聲音,牽引到腰臍,叫做腎咳;咳嗽時牽引到口中,頭痛口苦,叫做膽咳;咳嗽時牽引到舌根,叫做厥陰咳。」

《僧深方》云:熱咳,唾黏而如飴;冷咳,唾清澄如水。

《醫門方》云:夫酒客咳者,其人必吐血,此為坐極飲過度所致,難療。

白話文:

**《僧深方》**說:熱咳嗽,唾液粘稠如飴糖;冷咳嗽,唾液清澈如水。

**《醫門方》**說:喝酒的人咳嗽,必定會吐血,這是因為經常喝醉所致,很難醫治。

《極要方》云:此病有數種,有冷熱咳嗽,有肺萎嗽,有肺癰嗽,有水氣嗽。若有本性非熱,遇諸冷緣而得嗽,觸冷便發,遇熱即可,此是冷嗽也;若有本性非冷,遇諸熱緣而得嗽,觸熱便發,遇冷即可,此是熱嗽也;若本性熱嗽,又久,熱將息更劇,冷將息無效,每唾無多濃洟,但唾白而稠,總是細小泡沫,此是肺萎嗽也;若本性冷,熱將息無效,每嗽所出皆是濃涕,如癰瘡中膿,或寒或熱,此是肺癰嗽也;若有非冷熱,非經久患,嗽上氣,喘息,腹滿悶,甚者頭面有氣過久,重者身體皆腫,此是水氣嗽也。

白話文:

《極要方》說:咳嗽有幾種,有因寒、因熱引起的咳嗽,有肺萎縮引起的咳嗽,有肺癰疽引起的咳嗽,有水氣引起的咳嗽。假如體質不燥熱,因受寒而引起的咳嗽,觸之寒冷即發作,遇到熱就可以緩解,這就是「冷嗽」;如果體質不寒冷,因受熱而引起的咳嗽,觸之溫熱即發作,遇冷就可以緩解,這就是「熱嗽」;如果體質是熱嗽,又持續很久,熱症狀即將緩和卻更加嚴重,冷症狀緩和卻沒有效果,每次咳出濃痰不多,但痰液白色而濃稠,總是很細小的泡沫,這就是「肺萎嗽」;如果體質是冷症,熱症狀緩和卻沒有效果,每次咳嗽所咳出的都是濃涕,像癰瘡中的膿一樣,或者寒症或熱症,這就是「肺癰嗽」;如果既不是寒症也不是熱症,不是因久病所致,咳嗽、上氣、喘息、腹滿悶脹,嚴重者頭面有水氣、過久、病情嚴重者身體都腫脹,這就是「水氣嗽」。

《葛氏方》云:上氣喘嗽,肩息不得臥,手足逆冷,及面浮腫者,死。

《僧深方》紫菀丸,治咳嗽上氣,喘息多唾方:

白話文:

《葛氏方》

如果上氣喘咳,呼吸急促導致無法平躺,手腳冰冷,以及臉部浮腫,這些都是致命徵兆。

《僧深方》紫菀丸

此方劑用於治療咳嗽上氣、喘息多痰。

紫菀款冬花細辛,甘皮(一名橘皮),乾薑(各二兩)

白話文:

紫菀、款冬花、細辛、甘皮(又稱橘皮)、乾薑(各 60 公克)

上五物,丸如梧子三丸,先食服,日三。

白話文:

五種材料製成,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丸,在進食前服用,一天三次。

又方:如櫻桃大,含一丸,稍咽其汁,日三。新久嗽,晝夜不得臥,咽中水雞,聲欲死者,治之甚良。(今按:《耆婆方》:為散,以白飲服一方寸匕。)

白話文:

另一個偏方:像櫻桃那麼大,含一粒,慢慢嚥下它的汁,每天三次。新舊咳嗽,晝夜不眠,喉嚨像被水雞噎住,聲音像要死的人,用這個方法治療效果很好。(現在根據《耆婆方》中的記載:做成散劑,用白開水服下一指甲蓋的量。)

《錄驗方》小紫菀丸,治上氣夜咳逆多濁唾方:

白話文:

古文:

小紫菀丸治上氣夜咳逆多濁唾方:

現代白話文:

小紫菀丸治療上焦有氣,夜間咳嗽逆氣,多痰液的方劑:

乾薑(二兩),甘皮(二兩),細辛(二兩),紫菀(三分),款冬花(二兩),附子(二兩)

白話文:

  • 乾薑(80 克)

  • 甘皮(80 克)

  • 細辛(80 克)

  • 紫菀(12 克)

  • 款冬花(80 克)

  • 附子(80 克)

凡六物,下篩,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五丸,日二。

大紫菀丸,治上氣咳逆方:

白話文:

大紫菀丸

治療上氣咳逆的方劑:

  • 大紫菀
  • 甘草
  • 當歸
  • 防風
  • 桔梗
  • 蒼朮

將這些藥物研成細粉,用蜂蜜和丸,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服用時,先進食,再服五丸,一天兩次。

紫菀(二兩),五味子(二兩),橘皮(二兩),香豉(二兩),乾薑(二兩),桂心(二兩),杏仁(二兩),細辛(二兩),甘草(二兩),款冬花(二兩),食茱萸(二兩)

白話文:

紫菀(80公克),五味子(80公克),橘皮(80公克),香豉(80公克),乾薑(80公克),桂心(80公克),杏仁(80公克),細辛(80公克),甘草(80公克),款冬花(80公克),食茱萸(80公克)

凡十一物,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二,夜含一丸如杏核大,咽汁,晝更含。

《承祖方》治上氣咳嗽杏仁丸方:

杏仁(一升,熬),乾薑(二兩),細辛(二兩),紫菀(二兩),桂心(二兩)

搗下篩,杏仁別如脂,合和以蜜丸,服如棗核一枚,日三。

《廣濟方》療咽喉乾燥,咳嗽,語無聲,桂心散方:

桂心(六兩),杏仁(三兩)

搗篩,以綿裹一棗大,含,細細嚥汁,日三夜二,忌生蔥油膩。

《範汪方》治咳紫菀牙上丸方:

紫菀〔一分(一方一兩)〕,乾薑(一分),附子(一分),桂心(一分),款冬花(一分),細辛(一分)

凡六物,冶篩,和蜜丸,丸如小豆,先食,以二丸著牙上,稍咽,日再,不知稍增。

白話文:

《承祖方》治療上氣咳嗽[杏仁丸]:

杏仁(一升,熬煮),乾薑(二兩),細辛(二兩),紫菀(二兩),桂心(二兩)

將前五物搗碎過篩,杏仁單獨搗成膏狀,然後混合這些材料,用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棗核]大小的丸劑,每日服用三次。

《廣濟方》治療咽喉乾燥、咳嗽、失聲[桂心散]:

桂心(六兩),杏仁(三兩)

將前兩味藥材搗碎過篩,用棉布包裹一[棗核]大小的藥粉,放在口中含著,慢慢嚥下藥汁,每日含服三次,夜間含服兩次,忌食生蔥油膩的食物。

《範汪方》治療咳嗽[紫菀牙上丸]:

紫菀〔一分(另一處方為一兩)〕,乾薑(一分),附子(一分),桂心(一分),款冬花(一分),細辛(一分)

共六味藥材,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製成丸劑,丸劑大小如小豆,先空腹服用,用兩丸放在牙齒上,慢慢嚥下,每日服用兩次,逐漸增加用量。

又云:投杯湯,治久咳上氣,胸中寒冷,不能得食飲,臥不安床,牽繩而起,咽中如水雞聲方:

白話文:

另外也有提到:投杯湯,可以治療長期的咳嗽和氣喘、胸中寒冷、無法進食和飲水、躺著時不能安睡、需要扶著繩子才能起身、喉嚨中發出類似水雞的聲音。

款冬花〔四十枚(一方二十枚)〕,細辛(一兩),紫菀〔二兩(一方一兩)〕,甘草〔二兩(一方一兩)〕,五味〔半升(一方大棗二十枚)〕,杏仁(四十枚),半夏〔半升,洗(一方三兩)〕桂心(二兩),麻黃〔二兩(一方四兩)〕,乾薑(二兩)

白話文:

款冬花(40片,一方20片),細辛(1兩),紫菀(2兩,一方1兩),甘草(2兩,一方1兩),五味子(半升,一方大棗20枚),杏仁(40枚),半夏(洗過的半夏半升,一方3兩),桂心(2兩),麻黃(2兩,一方4兩),乾薑(2兩)

凡十物,㕮咀,以水八升,煮得二升,先食,適寒溫,再服,溫臥汗出即愈。(今按:《錄驗方》:麻黃三兩,甘草三兩,杏仁百枚。凡三物,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未食分三服。)

白話文:

總共十種藥材,先將藥材切碎,用水八升煮至二升,飯前服用,溫度適宜,再服用,溫暖身體並睡覺,直到出汗就好。(現在參考《錄驗方》:麻黃三兩、甘草三兩、杏仁一百顆。總共三種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煮至二升五合,飯前分三次服用。)

《小品方》治咳嗽上氣,呼吸攀繩,肩息欲死覆杯湯方:

麻黃(四兩),甘草(二兩),乾薑(二兩),桂肉(二兩),貝母(二兩)

白話文:

小品方

治咳嗽上氣,呼吸攀繩,肩息欲死

覆杯湯

材料:

  • 麻黃(四兩)
  • 甘草(二兩)
  • 薑(二兩)
  • 桂肉(二兩)
  • 貝母(二兩)

凡五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即愈。(今按《範汪方》云:苗詭士孫粟,男兒四歲,極啼已多飲水,得上氣喘息欲死,師灸之;與五味湯不瘥,苗與合此覆杯湯,兒不能飲,母稍稍含之,一夜至明盡得愈。)

白話文:

用五種藥材,加八升水煮,取二升汁液,再服用即可治癒。(現在按照《範汪方》中所說:苗詭士的孫子粟,四歲時,哭鬧不止,喝了大量的水,得了上氣喘息,快要死了,苗詭士用針灸治療,又給他服用了五味湯,也不見好轉,苗詭士就用五物合覆杯湯治療,孩子不能喝,母親就含在嘴裡一點一點地喂他,一夜到天亮,孩子就完全康復了。)

又云:潑雪湯,治上氣不得息臥,喉中如水雞聲,氣欲絕方:

麻黃(四兩),細辛(二兩),五味子(半升),乾薑〔四兩(一,或本)〕,半夏(四兩),桂心(一兩)

白話文:

潑雪湯,用於治療上氣無法平息,喉中發出似水雞鳴叫的聲音,氣息殆盡的情況:

麻黃(四兩),細辛(二兩),五味子(半升),乾薑(四兩或一兩),半夏(四兩),桂心(一兩)

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投杯即得臥,一名投杯湯。令得汗,汗多喜,不得眠汗、汗者一服,消息後服。〔今按:《經心方》云:麻黃四兩,五味子半斤,桂心三兩,杏仁三兩,細辛三兩,生薑十兩,半夏四兩,七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五合(七合)服,漸漸加之。〕

白話文:

這六種藥材,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完,喝下後就能立即入睡,所以稱為「投杯湯」。如果流汗,流汗越多越好,睡不著或流汗的人,可以服用一劑,症狀減緩後再繼續服用。〔現在的《經心方》中記載:麻黃四兩、五味子半斤、桂心三兩、杏仁三兩、細辛三兩、生薑十兩、半夏四兩,七種藥材,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劑服用,也可以分五合(七合)服用,逐漸增加劑量。〕

《千金方》云: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坐極飲過多所致,厚朴大黃湯主之。

白話文:

《千金方》中說:經常飲酒的人咳嗽,必定會導致吐血,這是因為飲酒過度所造成的,可以使用厚朴大黃湯來治療。

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兩)

白話文:

厚朴(一尺長),大黃(六兩重),枳實(四兩重)

三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之。

《本草》云:咳逆,鹿髓,以酒服之甚良。

又云:猯膏,酒和三合服之,日三。又云:食鯉魚肉也。

白話文:

藥材:

  • 鹿髓: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藥方:

  • 取三味藥材,用五升水煮沸,煎煮後取兩升藥汁。
  • 將藥汁分兩次服用。

其他記載:

  • 《本草》記載:咳嗽逆氣,服用鹿髓效果很好。
  • 《本草》記載:猯膏(狗油膏)用酒調和,分三合服用,每日三次。
  • 《本草》記載:食用鯉魚肉也有助於緩解咳嗽。

《孟詵食經》云:療卒嗽味方: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中納一粒椒,以麵裹,於熱灰中燒,令極熟出,停冷割食之。(今按:《極要方》:梨七顆取汁,白餳一兩,蘇一大棗許,椒七枚。合煎含咽之。)

白話文:

《孟詵食經》中說:治療急性的咳嗽食療方:取一個梨,刺上五十個孔,在每個孔中塞入一粒花椒,用麵粉包裹,放入熱灰中燒烤,等烤得很熟後取出,等涼了再切開吃。(現在按:《極要方》:取七個梨榨汁,加入一兩白餳、一大棗許的蘇,再加七粒花椒,將這些原料一起煎熬,含在嘴裡慢慢嚥下去。)

又方:梨去核,納蘇蜜,麵裹,燒令熟食之,太良。

白話文:

梨子去核放入甘草粉,裹上麵粉,烤熟後食用,效果極佳。

又方:割梨肉於梨蘇中,煎之,停冷食之。(今按:《朱思簡食經》云:凡用梨治咳,皆須待冷食之,熱食反成嗽。)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把梨肉切成小塊放到梨汁中,一起煎煮,待冷卻後服用。(按:根據《朱思簡食經》記載:凡是用梨來治療咳嗽,都必須等梨汁冷卻後服用,熱著服用反而會加重咳嗽。)

《葛氏方》治卒得咳嗽方:皂莢、乾薑、桂心分等搗丸,服三丸,日三。

又方:生薑汁(一名乾薑)、百部汁和煎,服二合。

《集驗方》治忽暴氣嗽奔喘,坐臥不得、並喉里朅聲,氣欲絕方:

白話文:

《葛氏方》治咳嗽:

將皁莢、乾薑、桂心搗成丸,每次服三丸,每天三次。

另一方劑:

將生薑汁(或乾薑汁)與百部汁混合煎服,每次服二合。

《集驗方》治暴發氣喘,坐臥不安,喉嚨有痰聲,呼吸困難:

麻黃(三兩),杏仁(四兩),乾薑葉(二兩),紫(茈)胡(四兩),橘皮(二兩)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麻黃(三兩)、杏仁(四兩)、乾薑葉(二兩)、紫蘇(四兩)、橘皮(二兩切碎),加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張仲景方》治三十年咳大棗丸方:

大棗(百枚,去核),杏仁(百枚,熬),豉(百二十枚)

凡三物,豉、杏仁搗令相得,乃納棗,搗令熟,和調丸如棗核一丸,含之,稍咽汁,日二,漸增之,常用良。

《耆婆方》治三十年咳嗽方:

細辛,紫菀,麻黃,甘草,乾薑(各四分)

五味為散,白飲服一方寸匕,日三。

《效驗方》款冬花分丸治三十年咳上氣嘔逆面腫方:

白話文:

《張仲景方》治療三十年咳嗽「大棗丸」方:

  • 大棗(一百枚,去核)
  • 杏仁(一百枚,炒熟)
  • 豉(一百二十枚)

將豉和杏仁搗碎至融合,再加入大棗一起搗碎至熟,揉成如棗核般大小的丸子,含在口中,慢慢吞嚥汁液。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用量,長期服用效果較佳。

《耆婆方》治療三十年咳嗽方:

  • 細辛
  • 紫菀
  • 麻黃
  • 甘草
  • 乾薑(各四分)

將五種藥材研成粉末,每次取一茶匙,用白開水沖服。每天服用三次。

《效驗方》款冬花分丸治療三十年咳、上氣嘔逆、面腫方:

尚未提供文字。

杏仁(三分,熬),乾薑(三兩),柑皮(一兩),麻黃(三兩),甘草(二兩),款冬花(二兩)

白話文:

  • 杏仁(三分,熬):將杏仁研磨成細膩的粉末,並用文火熬煮。

  • 乾薑(三兩):使用三兩重的乾薑。

  • 柑皮(一兩):使用一兩重的柑皮。

  • 麻黃(三兩):使用三兩重的麻黃。

  • 甘草(二兩):使用二兩重的甘草。

  • 款冬花(二兩):使用二兩重的款冬花。

凡六物,冶下篩,以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

《僧深方》治新久嗽芫花煎方:

芫花(二兩,末),乾薑(二兩),白蜜(二升)

凡三物,納於蜜中,微火煎,服如棗核一枚,日三。

熏咳嗽法:

白話文:

用來治療新舊咳嗽的藥方:

  1. 魚腥草(二兩,磨成粉),乾薑(二兩),白蜜(二升)
  2. 將三種材料放入蜜中,用小火煎煮,服用如棗子核大小,一日三次。

燻蒸咳嗽的方法:

《錄驗方》治久咳熏法:蠟紙一張,熟艾薄遍布紙上熏,黃末一兩,款冬花末二分。前遍布艾上,著一葦筒卷之寸列,以繩系之,燒下頭欲煙,取三寸,煙亦可三十咽欲計瘥欲盡劑,一百日斷鹽及醋。(今按:《本草》:雄黃一名熏黃。)

白話文:

《錄驗方》治療長期咳嗽的燻法:取一張蠟紙,將熟艾葉均勻地鋪在紙上,點燃燻燒,加入一兩黃末,二分款冬花末。將前兩味藥末均勻地鋪在艾葉上,用葦筒捲成一寸長的紙卷,用繩子繫住,燒下端,讓它冒煙。每次取三寸長的煙,並服用30次。病情好轉後即可停止服用,但總共要服用100劑。在此期間,要戒除鹽和醋。(現按:《本草》中,雄黃也叫薰黃。)

《千食方》治咳熏法:細熟艾薄布紙上,紙廣四寸,復以硫黃(《本草》:硫黃一名)末薄布艾上,務令調。均以荻杖如紙長卷之,截作十枚,先以燒紙下去荻,煙從孔出,口取煙之,取吐止,明日復熏十作日,余者後日復熏之,三日止,自然瘥,得食白麋,余皆禁之。灸咳嗽法:

白話文:

《千食方》中記載治癒咳嗽的燻法:將艾葉研磨成細末,鋪在薄布的紙上,紙張寬度約4英寸。再把硫磺(《本草綱目》:硫磺又名添香石)研磨成粉末,鋪在艾葉薄布上,並要將兩者均勻混合。用荻草杆子將紙捲成如紙張一樣長,然後把紙捲切成10段。先將紙點燃,然後把荻草杆插入紙中,讓煙從孔中冒出。用嘴吸入煙霧,直到咳嗽停止。第二天繼續燻10次,其餘的幾次在以後的日子裡繼續燻,連續燻3天,自然就會痊癒。期間只能吃白粥,其他食物都不準吃。

灸咳嗽的方法:

《僧深方》云:灸近兩乳下黑白肉際紋百壯,即日愈。(《範汪方》同之。)

又方:以繩當乳頭圍周身,令前後平正,當乳脊骨解中,灸之九十壯。

又方:橫度口中折繩,從脊灸繩兩邊,灸八十壯,三日報畢。

又方:從大椎數,下行第五節下、第六節上穴間中一處灸,隨年壯,並治上氣秘方。

《小品方》云:灸肩井穴百壯,在肩上陷解中大骨前。

又方:灸大杼穴隨年壯,在項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

又方:灸肺俞,隨年壯,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灸風門熱府穴百壯,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灸天突穴五十壯,在結喉下五寸宛宛中。

又方:灸玉堂穴百壯,在紫宮下一寸六分。

又方:灸膻中穴五十壯,在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間陷者中。

又方:灸雲門穴五十壯,在臣骨下氣戶兩旁各二寸陷者中,橫去旋機旁六寸。

又方:灸中府穴五十壯,肺募也,在雲門下一寸。

又方:灸巨闕穴五十壯,在鳩尾穴下五分。

又方:灸期門穴五十壯,在去巨闕五分舉臂取之。(以上《千金》同之。)

又方:灸輸府穴,在旋機旁各二寸。

又方:灸或中穴,在輸府下一寸六分。

又方:灸氣戶穴,在去旋機旁各四寸。

《葛氏方》云:度手拇指,中折以度心下,灸三壯即瘥。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翻譯:

《僧深方》記載:在兩乳間近黑肉區的位置灸100次,當天就會好。(《範汪方》與此類似。)

又一方:

將繩子圍繞乳頭一圈,兩端長度相等,對齊乳脊骨的凹陷處,灸90次。

又一方:

將繩子從口中折斷,沿著脊柱灸繩子的兩側,灸80次,三天即可見效。

又一方:

從大椎開始往下數,在第五節下、第六節上的穴位之間灸,灸的次數根據年齡而定,同時也能治療胸悶氣喘。

《小品方》記載:在肩膀上的凹陷處,肩井穴灸100次。

又一方:

在脖子的第一節椎骨下,兩側各1.5寸的凹陷處,大杼穴灸的次數根據年齡而定。

又一方:

在第三節椎骨下,兩側各1.5寸的肺俞穴灸的次數根據年齡而定。

又一方:

在第二節椎骨下,兩側各1.5寸的風門熱府穴灸100次。

又一方:

在喉結下5寸的凹陷處,天突穴灸50次。

又一方:

在紫宮下一寸六分的玉堂穴灸100次。

又一方:

在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之間的凹陷處,膻中穴灸50次。

又一方:

在氣戶兩側各2寸的凹陷處,旋機旁向橫向6寸,雲門穴灸50次。

又一方:

在雲門穴下一寸的肺募穴,中府穴灸50次。

又一方:

在鳩尾穴下五分的巨闕穴灸50次。

又一方:

在巨闕穴向外5分,舉起手臂找到的期門穴灸50次。(以上方法與《千金》方相同。)

又一方:

在旋機旁各2寸的輸府穴灸。

又一方:

在輸府穴下一寸六分的或中穴灸。

又一方:

在旋機旁各4寸的氣戶穴灸。

《葛氏方》記載:用拇指量取手臂長度,對折後測量心下,灸3次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