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八(手足)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手足) (1)

1. 腳氣所由第一

《病源論》云:凡腳氣病,皆由感風毒所致也。初得此病,多不即覺,或先無他疾,而忽得之;或因眾病後得之。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凡是腳氣病,都是因為感染了風毒引起的。這種病剛開始得的時候,大多數人都不會立刻感覺到,有的人之前沒有其他疾病,突然就得了腳氣病;有的人是在得過其他疾病之後才得的腳氣病。

蘇敬論云:夫腳氣為病,本因腎虛,多中肥溢、肌膚虛者。無問男女,若瘦而勞苦,肌膚薄實,皮臚厚緊者,縱患亦無死憂。一瘥以後,又惡久立冷濕地,多飲酒食麵,心情憂憒,亦使發動。晉宋以前,名為緩風。古來無腳氣名,後人以病從腳起,初因腫滿,故名腳氣耳。

白話文:

蘇敬在論述中說:腳氣這種疾病,根本原因是腎臟虛弱,大多是體型肥胖、肌肉鬆弛的人。無論男女,如果身體瘦弱但勞碌辛苦,肌肉緊實,皮膚堅韌的人,即使患了腳氣也不會危及生命。一旦康復後,又喜歡長時間站在冰冷潮濕的地方,多飲酒吃麵,心情憂鬱鬱悶,也會導致腳氣復發。在晉宋朝以前,腳氣被稱為緩風。古時候沒有腳氣這個稱呼,後世的人因為這種疾病從腳部開始發作,初期會出現腫脹,所以才稱之為腳氣。

唐侍中論云:凡腳氣病者,蓋由暑濕之氣鬱積於內,毒厲之風吹薄其外之所致也。

白話文:

《唐侍中論》雲:凡患腳氣病者,主要是由於暑濕之氣鬱結於體內,而毒厲之風吹拂體外所致。

徐思恭論云:此病多中閒樂人,亦因久立冷濕地,此病多或踏熱來即冷水浸腳;或房室過度,臥不覆腳;或心情憂苦,居熱蒸地。此皆實腳氣之濫觴也。

白話文:

徐思恭論述說:腳氣病多發生在平時好吃好玩的人身上,也可能因為長時間站在潮濕寒冷的地方,或者在天氣炎熱的時候,突然用冷水浸泡雙腳;又或者房事過度,睡覺時沒有蓋好腳,或者心情憂愁苦悶,居住在炎熱潮濕的地方。這些都是腳氣病的根源。

又云: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又身半以上者風中之,身半已下者濕中之。此蓋風濕之病也。

白話文:

又說:清寒的濕氣侵害身體虛弱的地方,那麼,身體下半身先發病;風雨侵襲身體虛弱的地方,那麼,身體上半身先發病。而且身體上半身受風的侵襲,身體下半身受濕的侵襲。這些都是風濕病引起的。

《千金方》云: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靴帽,當風取涼,皆成腳氣。

白話文:

《千金方》中說:無論春夏秋冬,都不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臥在潮濕寒冷的地方;也不要因為喝醉酒出汗,就脫掉衣帽當風取涼,這樣都會導致腳氣。

又云:夫風毒之氣,皆起於地。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所以風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腳也。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腹背頭項也。

白話文:

另外還有說法:風毒之氣,都來自於地面。地面上的寒暑風濕,都會產生蒸氣。腳常常踩踏在地面,因此風毒之氣侵襲人體時,一定先侵襲腳。時間一長沒有治癒,就會蔓延到四肢、腹背和頭頸。

《極要方》云:此病有數種,有飲氣下流以成腳氣,飲氣即水氣之沖;亦有腎氣先虛,暑月承以冷水洗腳,濕氣不散;亦有腎氣既虛,諸事不節,因居卑濕,濕氣上衝,亦成腳氣。

白話文:

《極要方》提到,腳氣病有幾種原因:1. 飲氣下流導致,飲氣即水氣沖擊;2. 先天腎氣虛弱,又在暑季用冷水洗腳,沒有將濕氣去除;3. 腎氣虛弱,生活起居不節制,又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濕氣上衝,也會形成腳氣。

2. 腳氣形狀第二

《病源論》云:凡腳氣,此病之初甚微,飲食嬉戲,氣力如故,當熟察之。其狀,自膝至腳,有不仁,或若痹,或淫淫(流貌也)如蟲行所緣,或腳指及膝脛洒洒(桑冷反,惡寒貌)爾,腳或屈弱不能行,或微腫,或酷冷,或疼痛,或緩縱不遂,或有攣急,或有至困能飲食者,或有不能食者,或見飲食而嘔吐,惡聞食臭者;或有物如指,發於踹(《玉》:時愛反)腹,徑上撞心,氣上者;或有舉體轉筋者,或壯熱頭痛者;或心胸沖悸,寢處不欲見明者;或腹內苦痛而兼下者;或語言錯亂,喜忘誤者;或眼濁精神昏憒者。此皆病證也。

白話文:

《病源論》說:凡是腳氣病,這種病在初期非常輕微,飲食、嬉戲、氣力都像平常一樣,應該仔細觀察。它的症狀是,從膝蓋到腳,有不仁的感覺,或者像麻痺了,或者像蟲子在身上爬動一樣,或者腳趾和膝蓋脛骨感到寒冷,腳或彎曲無力不能行走,或稍微腫脹,或非常寒冷,或疼痛,或緩慢鬆弛不能活動,或有抽筋的現象,或有到很睏乏還能吃飯的,或有不能吃飯的,或見到食物就嘔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惡心的;或有像手指一樣的東西,從腹部發出,一直衝到心臟,氣往上衝的;或有全身抽筋的,或壯熱頭痛的;或心胸跳動厲害,睡覺的地方不喜歡見光的;或腹部劇烈疼痛並伴有腹瀉的;或語言錯亂,喜歡忘事和糊塗的;或眼睛渾濁,精神昏沉的。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

唐臨論云:此病形候大同小異,或腳冷疼痹;或行忽屈弱;或兩脛腫滿;或腳漸枯細;或心中癊(直隴反)憒;或少腹不仁;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嘔逆;或胸滿氣急;或偏身酸(素官反,酷也)痛,皆腳氣候也。

白話文:

唐臨論說:腳氣病的症狀大同小異,有的腳冷疼痛麻痺;有的走路突然彎曲無力;有的兩隻小腿腫脹飽滿;有的腳逐漸乾枯細小;有的心中煩悶憂鬱;有的少腹沒有知覺;有的全身抽搐痙攣;有的見到食物就嘔吐反胃;有的胸悶氣促;有的半身痠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

蘇敬論云:腳氣復發,或似石發,惡寒壯熱,頭痛,手足逆冷;或似瘧發,發作有時;又似傷寒,脈甚洪急,七日以後,壯熱既定,腳氣狀見也。

白話文:

蘇敬在《醫學發明》中說:腳氣病復發,有的像石瘕一樣發作,惡寒伴有壯熱,頭痛,手腳冰冷;有的像瘧疾一樣發作,發作時間有規律;有的又像傷寒一樣,脈搏非常洪大且急促,七天以後,壯熱漸定,腳氣的症狀才顯現出來。

徐思恭論云:此病甚微,飲食、嬉戲、語笑、氣力如故,卒不令人覺,當熟之。察其狀,自膝至腳,其間有蒯蒯(苦怪反)不仁之處;或腳指及膝脛邑邑爾;或起行腳無故屈弱不能行;或微腫酷冷而悁(烏玄反,憂也)疼;或緩縱不遂;或患攣急;或偏有冷處。此皆腳氣之微。

白話文:

徐思恭的論述說:此種疾病十分細微,飲食、嬉戲、談笑、氣力等皆如常人,突然間令人難以察覺,需要細細觀察。症狀表現為從膝蓋到腳掌之間,有奇怪的不適感;或者腳趾及膝脛部位隱隱作痛;或者走路時腳掌無故彎曲無力,無法行走;或者腳掌微腫發涼,並伴有疼痛;或者走路時緩慢不順暢;或者患有抽搐痙攣;或者局部有寒冷感。這些都是腳氣病的初期症狀。

又云:初得之時,即或腳趺腫,或腳脛腫,漸漸向上;或由來不腫,唯緩弱頑痹,行卒屈倒,毒氣陰上攻心,皆死。此則形證不同,皆名腳氣。不腫冷多,腫則兼熱毒矣。

白話文:

另外還有人說:腳氣病初期,可能會出現腳背腫脹、小腿腫脹的情況,並且逐漸向上蔓延;也有人一開始沒有腫脹的現象,只有感到肌肉無力、僵硬,走路時會突然跌倒,毒氣陰盛向上攻心,就會死亡。這些都是腳氣病的不同症狀,但都統稱為腳氣。腳氣病不腫脹且伴隨寒冷的症狀較多,如果出現腫脹,通常是兼有熱毒的緣故。

《小品方》云:風毒中人,多不即覺,或因眾病乃覺也。其狀或有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內痛兼下;或有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憒;或喜妄語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酷冷悁疼;或喜舉體轉筋;或兩腳微腫;或直痹;或膝至腳不仁,時緩縱不遂。此皆腳病之證也。

白話文:

《小品方》中說:風毒侵入人體時,常常一開始沒有感覺,或者因為其他疾病才感覺到。症狀表現有多種,比如吃東西就會嘔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討厭;或者肚子痛、腹瀉;或者胸口發熱、悸動,不想見光;或者精神昏沉、不清醒;或者喜歡說胡話、行為錯亂;或者發熱、頭痛;或者身體冰冷、疼痛;或者喜歡四肢抽筋;或者兩腳輕微腫脹;或者半身不遂;或者從膝蓋到腳都沒有知覺,動作延緩、不協調。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

《千金方》云:風毒之中人也,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痛下利;或大小便秘澀不通;或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憒;或喜迷妄語,諸言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體酷冷、疼煩;或覺轉筋;或腳不腫;或蒾(傍禮反)腳頑痹不仁;或時緩縱不遂;或復百體攣(呂員反)急;或小腹不仁。此皆腳氣狀貌也。

白話文:

《千金方》裡提到:風毒入侵人體後,會出現以下狀況:

  1.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感到厭惡。

  2. 腹痛、腹瀉。

  3. 大便、小便不通暢,便祕或小便不順暢。

  4. 胸中悸動,不喜歡看到光亮。

  5. 精神恍惚。

  6. 精神錯亂,胡言亂語。

  7. 發燒、頭痛。

  8. 身體非常寒冷,疼痛煩躁。

  9. 感覺肌肉抽筋。

  10. 腳不腫脹。

  11. 腳麻木不仁,無法行動靈活。

  12. 有時會出現肌肉放鬆無力、無法行走的情況。

  13. 全身肌肉痙攣、僵硬。

  14. 小腹麻木不仁。

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

又云:其人本黑瘦者易治,本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愈。

白話文:

ERROR

《極要方》云:腳氣皆令人腳脛大腫,趺腫重悶。甚者上衝心,腫滿悶,氣短。中間有乾溼者二腳氣:濕者腳腫;乾者腳不腫,漸覺枯燥,皮膚甲錯。須細察之。

白話文:

《極要方》一書中提到,腳氣能使人的腳脛嚴重腫脹,並且伴隨著沉重、悶脹的感覺,嚴重的還會衝擊到心臟,讓人感到腫脹、悶塞,氣息短促。

此外,腳氣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濕性腳氣的表現是腳部腫脹;乾性腳氣的表現並非腳部腫脹,而是漸漸感到皮膚乾燥、皮膚甲錯。一定要仔細觀察,才能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