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4)

1. 治脫肛方第九

又方:灸龜尾立愈,即後窮骨也。

又云:治積冷利脫肛方:

枳實一枚,石上摩令滑澤,鑽安把,蜜塗,炙令微暖,熨之。冷更易之。

又方:鐵精粉納上,按令入即愈。

又云:病寒冷脫肛方:

灸臍中,隨年壯。

又云:治脫肛出方:

磁石(四兩),桂(一尺),蝟皮(一枚,炙令黃)

合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一,十服即縮。

《範汪方》治脫肛方:

生鐵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鐵,以汁洗上,日三。

《醫門方》療大腸寒則肛門洞瀉凹出方:

鱉頭(一枚,燒令煙絕),鐵精(一兩)

搗篩為散,粉上令遍。

又方:取破麻履底一枚,炙令微熱,以履底按肛入,即更不出。

白話文:

又有一方:灸龜尾可以立即痊癒,這裡的龜尾指的是尾骨。

又提到:治療因體內積冷導致的脫肛方法:

取一枚枳實,在石頭上磨至表面光滑,鑽孔安裝把手,塗上蜂蜜,稍微加熱後熨燙患處。冷了就換新的。

另一個方法是:將鐵精粉撒在上面,按壓使其進入即可痊癒。

還提到:對於寒冷引起的脫肛,

可以在肚臍部位進行艾灸,根據年齡調整灸量。

再提到:治療脫肛突出的方法:

準備磁石四兩、桂枝一尺長、刺蝟皮一張(烤至微黃),

混合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一次,服用十次後就會收縮回去。

《範汪方》中提到的治療脫肛方法:

使用三斤生鐵與一斗水一起煮沸,直到剩餘五升,取出鐵塊,用剩下的汁液清洗患處,每日三次。

《醫門方》中治療大腸寒冷導致的肛門洞瀉凹出的方法:

取一個鱉頭燒到無煙,加上一兩鐵精,

搗碎成粉末,均勻地撒在患處。

另外一個方法是:取一隻破舊的麻鞋底,稍微加熱後,用鞋底按壓肛門使其回納,這樣就不會再出來了。

死鱉頭一枚,燒令煙絕,冶作屑,以敷肛門,上進,以手按之。(今按:《本草拾遺》云:有以似為藥者:蝸牛、鱉頭,脫肛皆燒末敷之,自縮。此即以類為藥也。)

白話文:

取一隻死鱉的頭,燒到沒有煙冒出,磨成粉末,然後敷在肛門上,從上面放入,用手按壓。

《千金方》云:脫肛禁舉重及急帶衣,斷房室周年,乃佳。

《梅略方》云:脫肛慎舉重,食滑物,急衣帶。

《小品方》治脫肛驗方:

蒲黃(二兩),豬膏(三合)

凡二物,搗合和,敷肛上,當迫納之,不過再三,便愈。

又方:取女萎一升,火燒以煙燻肛,即愈。

《葛氏方》治卒大便脫肛方:

灸頂上回發中,百壯。

又方:豬膏和蒲黃,抑納,但以粉之,亦佳。

又方:熬石灰令熱,故綿裹之,坐其上。冷又易之,並豆醬漬,合酒塗之。

又云:若腸隨肛出轉廣不可入者,搗生栝蔞,取汁,溫,以豬膏納中,手洗,隨按抑自得縮入也。

又方:熬石灰令熱,布裹以熨之,隨按令入。

又方:以鐵精粉之。

《千金方》治肛滯出壁土散方:

故屋東壁土(一升,碎),皂莢(三梃,各長一尺二寸)

二味,搗土為散,挹粉肛頭出處,取皂莢炙暖,更遞熨之,取入為主。

又云:炙麻履底按入方:

故敗麻履底(一枚),鱉頭(一枚)

二味,燒,鱉頭搗為散,敷肛門滯出頭,將履底按入,即不出矣。

又云:治脫肛歷年不愈方:

白話文:

《千金方》說:脫肛時禁止提重物和緊束腰帶,停止房事一年,這樣比較好。

《梅略方》說:脫肛時要小心不要提重物,不要吃滑膩的食物,也不要緊束腰帶。

《小品方》治療脫肛的驗方:

蒲黃(二兩),豬油(三合)

將這兩樣東西搗碎混合後,敷在肛門上,輕輕推回,這樣做兩三次,就會痊癒。

另一個方法是:取女萎一升,用火燒產生的煙薰肛門,很快就會好。

《葛氏方》治療突然大便脫肛的方法:

在頭頂正中的頭髮旋渦處施灸,灸一百次。

另一個方法是:豬油和蒲黃混合後,輕輕推回,然後撒上粉,也是很好的方法。

還有個方法是:將石灰加熱,用舊布包裹起來坐上去。涼了就換新的熱石灰,同時可以用豆醬浸泡,並塗抹酒。

又提到:如果腸子隨著肛門脫出並且變寬難以收回,可以搗碎新鮮栝樓取汁,溫熱後加入豬油,用手清洗並輕輕按壓,幫助它縮回去。

另外的方法是:將石灰加熱,用布包起來熨燙,一邊按壓讓其進入。

還有一個方法是:用鐵精粉末撒上。

《千金方》治療肛門滯出的壁土散方:

取老房子東邊牆壁上的土(一升,打碎),皂莢(三條,每條長約一尺二寸)

把土搗成粉末,灑在肛門外露的部分,再將皂莢烤熱後交替熨燙,以使肛門縮回為主。

還有一種方法是:炙麻鞋底按入法:

取一隻破舊的麻鞋底,鱉頭(一個)

這兩樣東西燒過後,把鱉頭搗成粉末,敷在肛門外露的部分,然後用鞋底輕輕按壓,這樣就不會再脫出了。

另外提到:對於長期不愈的脫肛情況,有專門的治療方法。

《病源論》云:脫肛者,肛門脫出也,多由久利大腸虛冷所為。大腸虛而傷於寒,利而用氣唾,其氣下衝,則肛脫出,因謂脫肛也。

白話文:

《病源論》提到:脫肛指的是肛門向外突出,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長期腹瀉導致大腸虛弱和寒冷引起的。當大腸虛弱並受到寒氣的影響時,再加上排便時用力過度,氣會向下衝擊,造成肛門向外突出,這就是所謂的脫肛。

2. 治穀道癢痛方第十

《病源論》云:穀道癢者,由胃弱腸虛,則蟯蟲下侵穀道。重者食於肛門,輕者但癢也。

《葛氏方》治下部癢痛如蟲齧者:

胡粉、水銀以棗膏和調,綿裹導之。

又方:杏仁熬令黑,搗取膏塗之。

又方:高鼻蜣螂燒末,綿裹納孔中,當大蛘(弋掌反)蟲出。

又方:桃葉搗一斛,蒸之,納小口器中,大孔布上坐,蟲死。

《錄驗方》若下部癢痛如蟲齧者:

小豆一升,好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干復納酒,酒盡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徐伯方》治穀道忽癢痛,腫起欲生肉突,出方:

槐白皮(六兩),甘草(三兩)

凡二物,以豆汁煮,漬故帛敷之,熱即易。

《新錄單方》治穀道中有蟲癢者:

艾三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二服。

又方:諸肉炙令香,匝熨,蟲皆出。

《極要方》卒暴冷下部疼悶方:

燒磚令熱,大醋潑之,三重布覆,坐上取瘥止。(《千金方》同之。)

《集驗方》治蟲食下部方:

胡粉、雄黃分等,末,著穀道中。

白話文:

《病源論》說:穀道發癢,是因胃弱腸虛,導致蟯蟲從下而上侵犯穀道。嚴重的會在肛門裡吸血,輕微的只會感到發癢。

《葛氏方》治療下部發癢疼痛,如蟲子咬嚙的:

胡粉、水銀用棗膏和勻,用綿花包起來塞入肛門。

另一種方子:杏仁熬黑,搗碎成膏狀塗抹患處。

另一種方子:高鼻蜣螂燒成粉末,用綿花包起來塞入肛門,大蛘蟲(即蟯蟲)就會出來。

另一種方子:桃葉搗碎一斛,蒸熟後放在一個小口容器裡,在有孔的大布上坐上去,蟯蟲就會被熱氣燻死。

《錄驗方》如果下部發癢疼痛,如蟲子咬嚙的:

小豆一升,上等苦酒五升,把小豆煮熟撈出曬乾,曬乾後再放入酒中,等到酒蒸發完畢,將小豆研成粉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徐伯方》治療穀道突然發癢疼痛,腫脹欲生肉突出的:

槐白皮(六兩),甘草(三兩)

以上兩味藥材用豆漿煮熟,浸泡舊布敷在患處,熱了就換。

《新錄單方》治療穀道中有蟲子發癢的:

艾草三升,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兩次服下。

另一種方子:將各種肉類烤香,輪流熨燙患處,蟲子就會跑出來。

《極要方》突然受寒導致下部疼痛悶脹的:

燒熱磚塊,潑上大量的醋,用三層布蓋住,坐在上面,疼痛停止後即可。 (《千金方》記載的方子與此相同。)

《集驗方》治療蟲子咬食下部的:

胡粉、雄黃等分,研成細粉,敷在穀道中。

3. 治穀道赤痛方第十一

《集驗方》治穀道赤痛方:

菟絲子熬令黃黑,和以雞子黃,以塗之,日三。

又方:取杏仁熬令黃,搗作脂塗之。

白話文:

用菟絲子熬煮至黃黑色,再混合雞蛋黃,每天塗抹患處三次。

另一個方法是取杏仁熬煮至黃色,搗碎成膏狀塗抹患處。

4. 治穀道生瘡方第十二

《病源論》云:穀道、肛門,大腸之候。大腸虛熱,其氣衝熱結肛門,故令生瘡。

《葛氏方》治下部卒有瘡方:

搗蠐螬塗之。

又方:煮豉以漬之。

又方:豆汁以摩墨導之。

《範汪方》治下部卒有瘡若轉深者:

烏梅(五十枚),鹽(五合)

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常煮舉皮飲之。(以上《葛氏方》同之。)

白話文:

根據《病源論》的記載:肛門是大腸的出入口。如果大腸熱虛,熱氣會衝擊肛門,導致發炎潰爛,形成痔瘡。

以下是《葛氏方》中記載的痔瘡治療方法:

  • 將蜈蚣搗碎後塗抹在痔瘡上。
  • 將煮過的豆豉敷在痔瘡上。
  • 將豆汁與墨汁混合,用來按摩痔瘡。

《範汪方》中記載的痔瘡嚴重時(已化膿)的治療方法:

  • 將烏梅五十枚和五合鹽放入七升水中煮,取三升的煮汁分三次服用。
  • 平常煮決明子皮的湯飲用。(以上方法與《葛氏方》相同。)

5. 治濕䘌(呂質反,小蟲也)方第十三

《病源論》云:濕餐病,由脾胃虛弱,為水濕所乘,腹內蟲動,侵食成䘌也。

《錄驗方》治濕䘌下部生瘡方:

胡粉,水銀,黃柏

凡三物,冶末粉等分,合研水銀,散盡以敷瘡上。

又方:常炙豬胴腸,食之佳。

又方:溫尿令熱,納小礬石以洗之。

《集驗方》治䘌蟲杏仁湯方

杏仁(五十枚),苦酒(三升),鹽(一合)

煮取五合,頓服之。

《令李方》治䘌蟲及蟯蟲侵食下部栝蔞散方:

栝蔞根(四兩),葶藶子(四分)

凡二物,冶合下篩,以艾汁浸,綿裹納下部中,日三易。

《葛氏方》治穀道䘌瘡赤痛又癢方:

杏仁熬令黑,搗,以綿裹導之。

又方:槐皮、桃皮、楝子合末,豬膏和搗。

又方:菟絲子熬令黃黑,雞子黃和塗,導之。

又方:以棗膏和水銀令相得,長三寸,綿裹宿導下部。

又方:胡粉、雄黃分等末,導下部內。

《範汪方》治穀道䘌瘡赤痛又癢方:

搗鱔腸,塗綿如指以導之,蟲出。

白話文:

《病源論》

說:濕疹是由於脾胃虛弱,被水濕侵襲,腹部寄生蟲活動,侵蝕成瘡。

《錄驗方》

治療濕疹下部生瘡的方劑:

胡粉、水銀、黃柏

共三味藥,研為細末,將水銀與其他兩味藥研勻,將水銀散發完畢後塗敷在瘡口上。

另一方劑

常灸烤豬的腸子,食用效果很好。

又一方劑

將溫熱的尿液中加入小礬石,用來清洗患處。

《集驗方》

治療寄生蟲的杏仁湯方劑:

杏仁(50顆)、苦酒(3升)、鹽(1合)

煮取藥液5合,一次性服下。

《令李方》

治療寄生蟲和蟯蟲侵蝕下部的栝蔞散方劑:

栝蔞根(4兩)、葶藶子(4分)

共兩味藥,研合下篩,用艾汁浸泡,用紗布包裹後塞入下部,每天更換3次。

《葛氏方》

治療穀道寄生蟲瘡赤痛又癢的方劑:

將杏仁炒焦,搗碎,用紗布包裹後導入。

另一方劑

槐樹皮、桃樹皮、楝子研為細末,用豬油和勻搗碎。

又一方劑

將菟絲子炒至黃黑色,與雞蛋黃和勻塗抹,導入。

又一方劑

將棗膏與水銀和勻,做成3寸長的藥條,用紗布包裹後放置在患處過夜。

又一方劑

胡粉、雄黃等分成細末,導入下部內。

《範汪方》

治療穀道寄生蟲瘡赤痛又癢的方劑:

搗碎鱔魚腸,塗在紗布上,捲成手指粗細後導入,即可將蟲子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