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6)

1. 治心病方第十一

《病源論》云:心氣盛,為神有餘,則病胸內痛,脅支滿。膺、背、髆髀間痛,兩臂內痛,善笑不休,是為心氣之實也,則宜瀉之。心氣不足,則胸腹相引痛,驚悸,(其黍反)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善憂悲,是為心氣之虛也,則宜補之。

《千金方》治心虛寒,心中滿脹,悲憂,或夢山丘平澤半夏補心湯方:

白話文:

《病源論》中提到:心氣旺盛,神氣有餘,則會出現胸內疼痛,兩肋脹滿。胸口、背部、頸項至大腿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還愛笑不停,這是心氣過盛的表現,需要祛除。心氣不足,則胸腹相連的地方疼痛,心悸,驚恐不安,恍惚,面色少華,舌根僵硬,愛傷心悲痛,這是心氣虛弱的表現,需要補益。

《千金方》治療心臟虛寒、胸腹脹滿、憂鬱悲傷或夢見平坦山丘的方劑:

半夏補心湯

半夏(六兩,洗),宿薑(三兩),茯苓(三兩),白朮(四兩),防風(二兩),桂心(三兩),遠志(二兩),橘皮(三兩)

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錄驗方》治心上虛熱,胸中時痛,口生瘡,四大羸乏少氣方:

白話文:

  • 半夏:六兩,洗淨

  • 宿薑:三兩

  • 茯苓:三兩

  • 白朮:四兩

  • 防風:二兩

  • 桂心:三兩

  • 遠志:二兩

  • 橘皮:三兩

錄驗方:治療心臟虛熱,胸部偶爾疼痛,口腔生瘡,身體虛弱氣力不足的方劑:

材料:九味藥材,不詳細記載

做法:將藥材加水一斗煮沸,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

茈胡(四兩),升麻(三兩),黃芩(三兩),生地黃(八兩),夕藥(四兩),地骨白皮(五兩),枳實(三兩,炙),生薑(三兩),竹葉(二兩)

白話文:

茈胡(120公克),升麻(90公克),黃芩(90公克),生地黃(240公克),夕藥(120克),地骨白皮(150公克),枳實(90克,烤過),生薑(90公克),竹葉(60公克)。

凡九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耆婆方》治人心中熱風,見鬼來親合陰陽,旦便力乏,黃瘦不能食,日日轉羸方:

龍膽(三分),苦參(三分)

白話文:

《耆婆方》治療心熱風,出現幻覺,見鬼接近,陰陽失衡,早晨就感到疲乏,面色黃瘦不能進食,日復一日更加虛弱的方劑:

龍膽(三分),苦參(三分)

上二味,為散,以白米飲一服一錢,日二服,忌豬肉酒面。

白話文:

上述兩種藥物,研成散劑,用米水服用,每次服用一錢,每天服用兩次,服用期間忌食豬肉、酒和麵食。

2. 治脾病方第十二

《病源論》云:脾氣盛,為形有餘,則病腹脹,溲不利;身重口苦飢,足痿不收,行善摯,腳下痛,是為脾氣之實也,則宜瀉之。脾氣不足,則四肢不用,後泄,食不化,嘔逆,腸鳴。是為脾氣之虛也,則宜補之。

《刪繁方》療脾虛寒,勞損氣脹,噫滿,食不下通,噫消食方:

白話文:

《病源論》中提到:

  • 脾氣過盛,有時候病體過重。脾氣過盛會出現腹脹,小便不通暢,身體沉重,口腔苦澀,飢餓,雙腳麻木不能行走,走起路來步步為難,腳底疼痛等現象。脾氣過盛,需要瀉去多餘的脾氣。
  • 脾氣不足,會導致四肢無力,腹瀉,食物消化不良,嘔吐反酸,腸胃鳴叫等問題。脾氣不足,需要補回不足的脾氣。

刪繁方

**治療:**脾胃虛寒、勞累後氣脹、打嗝、食物難以消化

噫消食方:

組成:

  • 半夏(生)一錢
  • 白朮(炒)一錢五分
  • 茯苓(去皮)一錢五分
  • 甘草(炙)一錢
  • 生薑(切片)五片
  • 大棗(去核)三枚

用法:

將所有藥材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藥液濃縮為一半,去渣取汁,溫服。

豬膏(三升),宿薑汁(五升),吳茱萸(一升),白朮(一升)

白話文:

豬油(三升),隔夜的薑汁(五升),吳茱萸(一升),白朮(一升)

搗茱萸等二物為散,納薑汁膏中,煎取六升,溫酒進方寸匕,日再服。

《千金方》治脾實熱,舌本強直,或夢歌樂而體重不能行,瀉熱湯方:

白話文:

將茱萸等兩味藥搗碎成散,加入薑汁膏中,煎取六升藥液,加溫酒送服一湯匙,每日服用兩次。

《千金方》治療脾臟實熱,舌根強硬,或夢中唱歌跳舞,但體重過重,行走困難,可用以下【瀉熱湯】方:

茈胡(三分),茯苓(三分),玄參(二分),大青(二分),龍膽(三兩),細辛(三分),杏仁(四兩),芒硝(三分),苦竹葉(切,一升)

白話文:

茈胡(15公克),茯苓(15公克),玄參(10公克),大青(10公克),龍膽草(150公克),細辛(15公克),杏仁(200公克),芒硝(15公克),苦竹葉(切碎,500公克)

九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極要方》療脾熱,內熱唇燥渴,多腫身重方:

以生地黃五兩,搗之以水,絞取汁漬梅,蜜和服之。

又方:取芹菜汁一升,一服。

又方:麥門冬汁服之。

《廣濟方》主脾胃中熱,渴欲得飲冷水,不下食方:

白話文:

將此藥材九味,加入九升水煮沸,取三升藥汁,分為三次服用。

《極要方》治療脾臟發熱,身體內部發熱、嘴脣乾渴,身體沉重、腫脹的方劑:

使用生地黃五兩,搗碎後用清水浸泡,擰出汁液後,浸漬酸梅,加入蜂蜜服用。

其他方劑:取出芹菜汁一升,一次服用。

其他方劑:服用麥門冬汁。

《廣濟方》治療脾胃發熱,口渴想喝冷水,不能進食的方劑:

茯苓(四兩),甘草(二兩),石膏(五兩),地骨白皮(三兩),茅根(切,一升)

白話文:

茯苓(240克),甘草(120克),石膏(300克),地骨白皮(180克),茅根(切碎,600公克)

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忌熱面、熱肉、海藻、豬、蒜。

《僧深方》溫脾湯,治脾氣不足,虛弱下利,上入下出方:

白話文:

將中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煮沸,煮到只剩下二升五合,然後過濾除渣,分三次溫服。服用期間忌吃熱麵、熱肉、海藻、豬肉和大蒜等食物。

《僧深方》溫脾湯

**功用:**治療脾氣虛弱,導致腹瀉、上虛下實。

組成:

  • 白朮 三錢
  • 人參 三錢
  • 附子炮 一錢半
  • 甘草炙 二錢
  • 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劈

乾薑(三兩),人參(二兩),附子(二兩),甘草(三兩),大黃(三兩)

凡五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應得下去毒實,甚良。

白話文:

乾薑(120克),人參(80克),附子(80克),甘草(120克),大黃(120克)

切取五種藥物,加入八升水熬煮,濃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