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4)

1. 治病大體第一

又云:冬可熱藥,不可發汗;汗出口中瘡生,吐痢。

凡衄(女鞠反,鼻出血也)家不可發其汗。汗出即直視不得眠睡。

凡淋家不可發汗,汗出即便血。

凡咽中閉塞、咽燥者不可發其汗。

凡大下後發汗即脹滿。凡發汗後惡寒者,虛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

凡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致痙(久至反,惡病反)。

凡新大吐下、衄血、鼻失血、得歐楗之後。婦人新傷產,皆不可汗。

凡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不可發汗,汗出即嘔逆厥冷。

凡發汗後飲水多,其人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凡發汗以後,其人臍下悸(其季反,心動也)。欲作奔豚(徒昆反,豕子也)氣,茯苓桂心甘草大棗湯主之。

凡發汗以後,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又云:大法春宜吐。

凡諸病在胸中者,宜吐之。

凡服湯吐,中病便止,不必盡劑。須吐者虛及傷寒胸中滿,及積痰乾嘔。又胸膈痰熱轉嗽(桑奏反,咳也),及肺癰吐膿等,並宜吐之。

凡宿食在胃管,當吐下之。

又云:諸四逆者,不可吐之。凡諸虛羸者,不可吐之。凡新產者,不可吐之。

凡腳氣上衝心者,不宜吐之。

凡病者惡寒而不欲近衣,不可吐之。

又云:大法秋宜下。

凡服湯下,中病便止,不可盡劑。

凡病發作汗多,急下之。

凡病五日六日,腹滿不大便,急下之。

凡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痛而滿,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宜承氣湯下之(方在下)。

凡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沸冒不能臥,此有燥屎故也,宜下之。

凡可下者,湯勝丸。脅下偏痛發熱,此寒也。當以溫藥下。其寒脹須下。

凡諸病大便澀,諸傷寒腹滿,瘧,腹滿鼓脹,水脹,大便不通,須利小便者;黃病、水病、淋病發汗後不解,腹滿或痛,宜下之。

凡病腹中滿痛者,為寒,當下之。腹滿不減,減不足言,常下之。脈數而滑者,有宿食,下之即愈。

凡可下者,以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別漬一宿),厚朴(二兩,炙)

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下大黃,更一二沸,去滓,分二服。當利二三行愈。

又云:夏月不可下。凡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之。凡病心下堅,頸項強而眩,勿下之。凡厥逆不可下之,虛亦然。

凡病欲吐者,不可下。凡病有外證,外證未解,不可下之。凡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凡大瘦人繞臍痛,必有穀氣,而反下之;其氣必上衝者,心下則痞。凡發汗多則亡陽。諴語者不可下。

白話文:

治病大體第一

古人說:冬天可以用溫熱的藥物治療,但不能發汗;發汗後容易在口中長瘡,甚至嘔吐腹瀉。

凡是鼻出血的人,都不能發汗,發汗後會導致視力模糊,無法安眠。

凡是患有淋病的人,都不能發汗,發汗後就會出血。

凡是咽喉阻塞、咽喉乾燥的人,都不能發汗。

凡是大便後發汗,就會腹脹。發汗後感覺惡寒的,是虛證;發汗後不惡寒但發熱的,是實證;應該調和胃氣。

凡是有瘡的人,即使身體疼痛,也不能攻表發汗,發汗後必會導致抽搐,病情加重。

凡是剛經歷過嘔吐、腹瀉、鼻出血、中暑,以及婦女剛生產完畢,都不可發汗。

凡是咳嗽並伴隨小便不利,或者小便失禁的人,都不能發汗,發汗後就會嘔吐、厥冷。

凡是發汗後喝很多水的人,一定會喘不過氣,即使灌水也會喘。

凡是發汗後,肚臍下方心悸,想要跳動如同奔豚症狀的人,可以用茯苓桂心甘草大棗湯治療。

凡是發汗後,腹部脹滿的,可以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治療。

古人又說:春季宜用吐法治療疾病。

凡是各種胸中疾病,都應該用吐法治療。

服用湯藥催吐,如果病症已經停止,就不必喝完藥。需要催吐的情況包括虛證、傷寒導致胸中滿悶,以及積痰、乾嘔;還有胸膈痰熱導致咳嗽,以及肺癰咳吐膿液等,都應該用吐法治療。

凡是宿食停留在胃部,就應該用吐下法治療。

古人又說:凡是四肢厥逆的,都不能用吐法;凡是虛弱瘦弱的,都不能用吐法;凡是產婦,都不能用吐法。

凡是腳氣上衝至心的,不宜用吐法。

凡是患者惡寒,不願靠近衣服的,都不能用吐法。

古人又說:秋季宜用下法治療疾病。

服用湯藥瀉下,如果病症已經停止,就不必喝完藥。

凡是疾病發作,汗出很多的,應該用下法治療。

凡是疾病持續五到六天,腹部脹滿而不大便的,應該用下法治療。

凡是大便後六七天,還不大便,煩躁不安,腹部疼痛脹滿,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積滯。原因是本來就有宿食,應該用承氣湯瀉下(方劑在後面)。

凡是患者小便不利,大便時通時不通,偶爾發熱,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積滯,應該用下法治療。

凡是可以使用下法治療的,湯劑和丸劑都可以。脅肋下偏痛發熱,這是寒證,應該用溫熱的藥物瀉下。寒邪導致的脹滿也需要瀉下。

凡是各種疾病導致大便乾燥,各種傷寒導致腹部脹滿,瘧疾,腹部脹滿鼓脹,水腫,大便不通,需要利小便的;黃疸病、水腫病、淋病發汗後症狀未解,腹部脹滿或疼痛的,都應該用下法治療。

凡是腹部脹滿疼痛的,是寒證,應該用下法治療。腹部脹滿沒有減輕,甚至越來越嚴重,就應該持續用下法治療。脈象數而滑的,是有宿食,瀉下後就會痊癒。

凡是可以使用下法治療的,可以使用承氣湯:

大黃(四兩,需提前浸泡一宿),厚朴(二兩,炙烤)

切碎,加水五升,煮至一升半,放入大黃,再煮沸一到兩次,濾去藥渣,分兩次服用。應該大便二到三次後痊癒。

古人又說:夏季不能用下法。凡是疾病導致喘息胸悶的,都不能用下法;凡是疾病導致心下堅硬,頸項強直且頭暈的,不能用下法;凡是厥逆的,不能用下法,虛證也是如此。

凡是想要嘔吐的,不能用下法;凡是疾病有外在症狀,外在症狀未解的,不能用下法;凡是腹部脹滿嘔吐食物的,用下法會加重病情;凡是大瘦的人,繞臍疼痛,一定是穀氣,反而用下法;氣往上衝,心下痞滿。凡是發汗太多就會耗損陽氣。神志不清的,不能用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