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十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18)

1. 五菜部第四

孟詵云:若熱者食之,亦令熱悶。《膳夫經》云;葵葉尤冷利。《千金方》云: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臟,擁氣。馬琬云:葵赤莖背黃,食之殺人。(和名安不比。)

山葵,崔禹云:味辛𧴩作菹食益人。作齏為快味。(和名和佐比。)

兔葵,《本草》云:味甘,寒,無毒。主下諸石淋,止武蛇毒。崔禹云:味甘,大冷,食之下諸石及蛇毒。(和名以倍爾禮。)

莧菜,《本草》云:味甘,寒,無毒,主清盲白翳。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蛔蟲,益氣力。《蘇敬注》云:主諸腫、瘻、疣目。《拾遺》云:食鱉所忌,今以鱉細銼和莧於水處置之,則變為生鱉。《七卷經》云:味甘,益氣力,不飢。崔禹云:食之益氣力。信陵之女,時年十八未嫁而妊胎。

父陵自迫問何有妊哉。因垂殺之。女答云:僕都無所為,但好啖此菜耳,不知所以然云云。父心含怪而取少年婢令食此莧菜,未出數十月而妊胎,遂𧉧淨全之產。(和名比由。)

羊蹄,《本草》云:味苦,寒,無毒,主頭禿疥瘙,除女子陰蝕、浸淫、疸、痔,殺三蟲。《萬畢方》云:療蠱。崔禹云:補五臟,益氣力。(和名志。)

薺,《本草》云:味甘,溫,無毒,主利肝氣,和中。孟詵云:補五臟不足。葉動氣。《陶景注》云:《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崔禹云:食之甘香,補心脾。(和名奈都奈。)

生薑,《本草》云: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神農經》云:令少志少智,傷心性,不可過多耳。(今按:《拾遺》云:今食姜處亦未聞人愚,無姜處未聞人智,為浪說。)《膳夫經》云:食甜粥訖,勿食姜。即交吐成霍亂。

空腹勿食生薑,喜令渴。崔禹云:食之去痰下氣,除風邪,味辛,𧴩是物為調食之主。《食(𦇧)》云:男子多食者,令人尻肛緩大,女人者令其陰器緩大。孟詵云:食之除鼻塞,去胸中臭氣。《養生要集》云:微溫,食之尤良。然不可過多耳。傷心氣。又云:空腹食,喜令揚上,善為骨蒸及作癰癤。

(和名都知波之加美。)

蕪菁,《本草》云:味苦,溫,無毒。主利五臟,輕身益氣,可長食。《蘇敬注》云:蕪菁,北人名蔓菁。《拾遺》云:子主急黃、黃疸,腸結不通。又云:蔓菁園中無蜘蛛,是其相畏也。崔禹云:食之利五臟,其根蒸敷,腳腫即消。又,取得一斗搗研,以水三斗,煮取一斗汁,濃服之,除嘓瘕積聚及霍亂心腹脹滿,為妙藥。《神農經》云:根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蘇敬腳氣論》云:患腳氣人不宜食蔓菁。《七卷經》云:陳楚謂之𧶺,魯齊謂之蕘,關之東西謂之蕪菁,趙魏謂之大芥。(和名阿宇奈。)

白話文:

五菜部第四

孟詵說:如果體質燥熱的人吃了葵菜,也會感到燥熱不適。《膳夫經》說:葵葉尤其寒涼通利。《千金方》說:十天吃一次葵菜,因為葵菜性滑,所以能通暢五臟,溫補元氣。馬琬說:葵菜莖赤葉黃,食用會致死(和名安不比)。

山葵,崔禹說:味道辛辣,做成醃菜食用有益身體。做成醬料也很美味(和名和佐比)。

兔葵,《本草》說:味道甘甜,性寒,無毒。主治各種尿路結石,治療蛇毒。崔禹說:味道甘甜,非常寒涼,食用能治療各種尿路結石和蛇毒(和名以倍爾禮)。

莧菜,《本草》說:味道甘甜,性寒,無毒,主治眼疾,如目盲、白翳,明目,祛除邪氣,通利大小便,去除寒熱,殺死蛔蟲,增強體力。《蘇敬注》說:主治腫瘤、廔管、眼疾。《拾遺》說:吃甲魚後忌食莧菜,現在人們把甲魚切碎和莧菜一起放在水中,則可使甲魚變回活的。《七卷經》說:味道甘甜,增強體力,不容易感到飢餓。崔禹說:食用能增強體力。信陵君的女兒,十八歲未婚卻懷孕了。

父親逼問她懷孕的原因,想要殺了她。女兒回答說:我什麼也沒做,只是喜歡吃這種菜,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父親很奇怪,就讓年輕的婢女也吃這種莧菜,不到十個月也懷孕了,於是平安生下孩子(和名比由)。

羊蹄,《本草》說:味道苦,性寒,無毒,主治頭禿、疥癬、瘙癢,治療婦女陰部潰爛、濕疹、黃疸、痔瘡,殺死三種蟲子。《萬畢方》說:治療蠱毒。崔禹說:補益五臟,增強體力(和名志)。

薺菜,《本草》說:味道甘甜,性溫,無毒,主治疏肝理氣,和胃健脾。孟詵說:能補益五臟不足。葉子能行氣。《陶景注》說:《詩經》說:「誰說荼苦,其甘如薺。」崔禹說:食用甘香,補益心脾(和名奈都奈)。

生薑,《本草》說:味道辛辣,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嗽、氣逆、嘔吐。長期服用能去除體臭,使人神清氣爽。《神農本草經》說:會讓人缺乏志氣和智慧,損傷心性,不可多吃。(現在考證,《拾遺》說:現在吃薑的地方也沒聽說人變笨,不吃薑的地方也沒聽說人變聰明,這說法是錯誤的。)《膳夫經》說:吃了甜粥後不要吃薑,否則會嘔吐腹瀉,導致霍亂。

空腹不要吃生薑,容易口渴。崔禹說:食用能祛痰降氣,去除風邪,味道辛辣,是烹調食物的主要佐料。《食療本草》說:男人多吃會導致臀部和肛門鬆弛,女人多吃會導致陰部鬆弛。孟詵說:食用能去除鼻塞,去除胸中臭氣。《養生要集》說:微溫,食用對身體很好,但是不可過量,會損傷心氣。又說:空腹食用,容易導致胃氣上逆,容易長骨疽和癰疽(和名都知波之加美)。

蕪菁,《本草》說:味道苦,性溫,無毒。主治調理五臟,輕身益氣,可以長期食用。《蘇敬注》說:蕪菁,北方人稱蔓菁。《拾遺》說:蕪菁的種子主治黃疸,治療腸道阻塞不通。又說:蔓菁園中沒有蜘蛛,是它們互相克制的緣故。崔禹說:食用能調理五臟,其根蒸熟敷貼,能治療腳腫。又說,取一斗蕪菁搗碎研磨,加水三斗,煮成一斗汁,濃縮服用,能治療胃腸脹氣、積聚和霍亂、心腹脹滿,是良藥。《神農本草經》說:根部不可多吃,會讓人脹氣。

《蘇敬腳氣論》說:患有腳氣的人不宜食用蔓菁。《七卷經》說:陳楚地區稱之為𧶺,魯齊地區稱之為蕘,關中東西地區稱之為蕪菁,趙魏地區稱之為大芥(和名阿宇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