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三十 (17)
卷第三十 (17)
1. 五菜部第四
竹筍,《本草》云: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崔禹云:味甘,少冷,主利水道,止消渴、五痔。孟詵云:筍動氣,能發冷榼,不可多食。(和名多加半奈。)
白瓜子,《本草》云:味甘,平,寒,無毒。主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飢。久服輕身耐老。《陶景注》云:熟瓜有數種,除瓤食之,不害人。若覺食多。入水自漬即便消。又云:《博物志》云:水浸至項,食瓜無數。崔禹云:味甘冷無毒,食之利水道,去痰水。未熟者,冷,黃熟者平。
其瓤甘,補中,除腸胃中風,殺三蟲,止眩冒。《養生要集》云:瓜二蒂及二莖食之殺人。馬琬云:有兩鼻食之殺人。孟詵云:寒多,食發癉黃,動宿冷病。又瘕癖人不可多食之。(和名宇利。)
冬瓜,《本草》云:白冬瓜,微寒,主除少腹水脹,利小便,止渴。《陶注》云:冬瓜性冷利,解毒消渴。《神農經》云:冬瓜味甘。無毒,止渴,除熱。崔禹云:冬瓜除水脹風冷人勿食,益病。又作胃反病。魚玄子張云:冬瓜食之壓丹石,去頭面熱。(和名加毛宇利。)
越瓜,孟詵云:寒,利陽。益腸胃,止渴,不可久食。動氣,雖止渴仍發諸瘡,令虛,腳不能行立。《本草陶注》云:越瓜,人以作菹者,食之亦冷。《拾遺》云:食之利小使,去熱,解酒毒。(今按:損害物。和名都乃宇利。)
胡瓜,孟詵云:寒,不可多食,動寒熱,發瘧病。魚玄子張云:發痃氣,生百病,消人陰,發諸瘡疥,髮腳氣。天行後猝不可食之,必再發。(今按:損害物。和名加良宇利。)
茄子,崔禹云:味甘鹹溫,有小毒,主充皮膚,益氣力,腳氣人以苗葉煮濤腳;皆除毒氣,尤為良驗也。《七卷經》云:溫,平,食之多動氣損陽。(和名奈須比。)
龍葵,《本草》云:味苦,寒,無毒,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其子療疔瘡。崔禹云:食之益氣力。孟詵云:其子療甚妙,其赤其赤,珠者名龍珠,久服變髮長黑,令人不老。《養生要集》云:補五臟,輕身明目。(和名己奈須比。)
若瓠,《本草》云:味苦,寒,有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蘇敬注》云:瓠與冬瓜瓠𤬏全非別類,味甘,冷,通利水道,止消渴。《陶景注》云:又有瓠𤬏亦是瓠類。小者名瓢,食之乃勝瓠。《拾遺》云:煎汁滴鼻中,出黃水,去傷寒,鼻塞,黃疸。又云:食苦瓠中毒者,煮黍穰汁飲之,《埤蒼》云:瓠者王瓜也。
瓠瓢酌酒琴書自娛也。(和名爾加比佐古。)
葵菜,《本草》云:味甘,寒,無毒。主惡瘡,療淋,利小便,解蜀椒毒,葉為百菜主。《陶景注》云:以秋種,經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至滑利,能下石淋。《蘇敬注》云:北人謂之蘭香。常食中用之,云去臭(鼻)氣。《神農經》云:味甘,寒,久食利骨氣。崔禹云:食之補肝膽氣,明目;主治內熱消渴,酒客熱不解。
白話文:
五菜部第四
竹筍:味道甘甜,無毒,能治療消渴症,促進尿液排出,增強體力,可以長期食用。崔禹說:味道甘甜,性微寒,能促進尿液排出,治療消渴症和痔瘡。孟詵說:竹筍會導致氣機紊亂,容易引起腹瀉,不可多吃。(日語名稱:多加半奈)
白瓜子:味道甘甜,性平,微寒,無毒。能使人容光煥發,氣色紅潤,增強體力,不易感到飢餓。長期服用能輕身延年益壽。《陶景注》說:熟瓜有多種,去除瓜瓤食用,不會有害。如果覺得吃得太多,可以用水浸泡一下即可消除不適。另據《博物志》記載:有人將白瓜子浸泡至脖頸處,吃了很多也沒事。崔禹說:味道甘甜,性寒,無毒,能促進尿液排出,去除痰水。未成熟的瓜性寒,成熟的瓜性平。
瓜瓤味道甘甜,能滋補脾胃,治療腸胃風寒,殺死寄生蟲,治療頭暈目眩。《養生要集》說:吃兩根瓜蒂或兩根瓜莖會致死。馬琬說:吃兩根瓜蒂會致死。孟詵說:白瓜子性寒,多吃會引起黃疸,加重宿疾。患有瘕痞的人不宜多吃。(日語名稱:宇利)
冬瓜:《本草綱目》說:白冬瓜性微寒,能治療少腹水腫,促進小便排出,止渴。《陶注》說:冬瓜性寒,能解毒,治療消渴症。《神農本草經》說:冬瓜味道甘甜,無毒,能止渴,清熱。崔禹說:水腫、體虛怕冷的人不宜吃冬瓜,會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胃部不適。魚玄子張說:吃冬瓜能幫助排出體內結石,治療頭面部發熱。(日語名稱:加毛宇利)
越瓜:孟詵說:越瓜性寒,能溫補陽氣,益腸胃,止渴,但不可長期食用。會導致氣機紊亂,雖然能止渴,卻會加重瘡瘍,使人體虛弱,無法站立行走。《本草陶注》說:用越瓜製作醬菜,食用後也會有寒涼之感。《拾遺》說:吃越瓜能促進小便排出,清熱,解酒毒。(今按:會損害身體。日語名稱:都乃宇利)
胡瓜:孟詵說:胡瓜性寒,不可多吃,會導致寒熱交替,引起瘧疾。魚玄子張說:會引起痃氣,百病叢生,損傷元氣,加重瘡疥,引起腳氣。患有流行病後,更不可食用,否則會復發。(今按:會損害身體。日語名稱:加良宇利)
茄子:崔禹說:茄子味道甘鹹,性溫,略帶小毒,能滋養皮膚,增強體力。腳氣患者可以用茄子的莖葉煮水洗腳,能去除毒氣,療效顯著。《七卷經》說:茄子性溫,性平,多吃會導致氣機紊亂,損傷陽氣。(日語名稱:奈須比)
龍葵:《本草綱目》說:龍葵味道苦,性寒,無毒,能解勞乏,治療虛熱腫脹。龍葵的果實能治療疔瘡。崔禹說:能增強體力。孟詵說:龍葵的果實療效極佳,紅色的果實叫龍珠,長期服用能使頭髮烏黑亮麗,延年益壽。《養生要集》說:能滋補五臟,輕身明目。(日語名稱:己奈須比)
瓠: 《本草綱目》說:瓠味道苦,性寒,有毒,能治療水腫,治療面目四肢浮腫,能利尿,令人嘔吐。《蘇敬注》說:瓠和冬瓜、壺蘆完全是不同的種類,味道甘甜,性寒,能通利水道,止渴。《陶景注》說:還有壺蘆,也是瓠的一種。小的叫瓢,食用勝過瓠。《拾遺》說:將瓠汁滴入鼻中,能排出黃水,治療傷寒、鼻塞、黃疸。又說:食用苦瓠中毒者,可用煮熟的黍穰汁解毒。《埤蒼》說:瓠就是王瓜。
瓠瓢可以盛酒,配琴書自娛。(日語名稱:爾加比佐古)
葵菜:《本草綱目》說:葵菜味道甘甜,性寒,無毒。能治療惡瘡,治療淋症,促進小便排出,解蜀椒毒,葵葉是各種蔬菜之首。《陶景注》說:秋季播種,冬天到春天結果的叫做冬葵,性滑利,能治療尿路結石。《蘇敬注》說:北方人稱它為蘭香。經常食用,能去除口臭。《神農本草經》說:葵菜味道甘甜,性寒,長期食用能強健骨骼。崔禹說:能滋補肝膽,明目;治療內熱消渴,治療酒客宿醉後體內熱氣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