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十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16)

1. 五肉部第三

石陰子,崔禹云:味酸,小冷,無毒,主消渴,渴利,黃疸,癰瘡,明目補中,貌似人足而表黯黑生毛,是物生海中,有陰精,故名曰石陰子。(和名加世又伊加比。)

龍蹄子,崔禹云:味鹹辛,冷,無毒,主黃疸,消渴,渴利,醒酒,貌似大蹄而附石生肉,頭生黑髮白卷曲者是也。(和名世。)

寄居,崔禹云:味鹹,冷,無毒,主渴,醒酒,去煩熱,貌似蜘蛸。是物好容他殼中居負殼行,人犯驚即縮足轉墜似死乃過,人物行,行掇取啖之,以殼炙火即走出,亦拾掇食之。《拾遺》云:食之益顏色。(和名加牟奈。)

擁劍,《膳夫經》云:不入藥用。《七卷經》云:《廣志》云:以蟹色黃方二寸,其一𧐐偏長三寸余,特有光,其短食物著口,一云其大𧐐和利如劍,其愛如實也。(和名加佐女。)

蝦,《七卷經》云:味甘,平,食之無損益,不可合梅李生菜,皆令人病。《養生要集》云:蝦無鬢。又亦腹下通黑,食之殺人。又云:蝦煮當赤而反白者,勿食之,腹中生蟲。(和名衣比。)

蟹,《本草》云:味鹹,寒,有毒,主療胸中邪熱氣結痛,喎僻面腫,散血氣,愈漆瘡。崔禹云:主渣鼻惡血,明目醒酒,蟹類亦多。蔡謨初渡江不識而吃蟹幾死,乃嘆云:讀《爾雅》不熟,為勸學所誤耳。孟詵云:蟹腳中髓汲及腦能續斷筋骨。人取蟹腦髓微熬之,令納瘡中,筋即連續。

《七卷經》云:蟹目在下者,食傷人。馬琬云:蟹有六足,腹下無毛,並殺人。《養生要抄》云:蟹目相向及目赤足斑,不可食。殺人。《食經》云:孿皆冷利動嗽不可多食。(和名加爾。)

河貝子,崔禹云:味鹹,冷,無毒,主黃疸,消渴。(和名美奈。)

田中螺汁,《本草》云:大寒,主目熱赤痛,止渴。《陶景注》云:生田水中及湖瀆岸側,形圓大如梨柿者人亦煮食之;療熱,醒酒,止渴。患眼痛,取真朱並黃連納壓裹,久汗出取以注目中,多瘥。《蘇敬注》云:殼療屍注,心腹痛。又主失精。《拾遺》云:煮食利之大小便,去腹中結熱,目黃,腳氣衝上,少腹急硬,小便赤澀,手腳浮腫。生水浸取汁飲之,止消渴。

此物至難死,有誤泥於壁中二十歲猶活。崔禹云:田中羸子,味鹹,小冷,無毒,主醒酒。冷補之。(和名多都比。)

白話文:

五肉部第三

石陰子:味道酸,性微寒,無毒。能治療消渴症、口渴多尿、黃疸、癰瘡,還能明目、補益身體。它長得像人的腳,表面暗黑且長有毛髮,生長在海中,具有陰精,因此稱為石陰子。(日文名稱:加世又伊加比)

龍蹄子:味道鹹辛,性寒,無毒。能治療黃疸、消渴症、口渴多尿,並能醒酒。它長得像大蹄子,附著在石頭上生長,頭上長有黑色捲曲的頭髮。(日文名稱:世)

寄居:味道鹹,性寒,無毒。能治療口渴,醒酒,去除煩熱。外形像蜘蛛。這種生物喜歡住在其他殼裡,背著殼行動。如果受驚嚇,就會縮腳翻倒,好像死了,過一會兒才恢復。人們會撿拾它來吃。用火烤它的殼,它就會跑出來,人們也會撿拾來吃。《拾遺》記載:食用它可以使容貌更美麗。(日文名稱:加牟奈)

擁劍:不入藥用。《膳夫經》、《七卷經》、《廣志》記載:像螃蟹,蟹殼呈黃色,約二寸長,其中一隻螯特別長,約三寸多,而且很有光澤;較短的螯用於取食。也有人說,它較大的螯又堅硬又鋒利,像劍一樣,其肉質肥美。(日文名稱:加佐女)

蝦:味道甘,性平,食用對身體沒有明顯的益處或害處,但不可與梅子、李子、生菜一起食用,否則會讓人生病。《養生要集》記載:蝦沒有鬍鬚,腹部下方有一條黑色線,食用會致死。煮熟的蝦,應該呈現紅色,如果煮熟後反而變白,就不要食用,因為它腹中可能有蟲。(日文名稱:衣比)

蟹:味道鹹,性寒,有毒。能治療胸中邪熱氣結所致的疼痛、面部歪斜腫脹,還能散瘀血,治療漆瘡。還能治療鼻中污血,明目醒酒,種類繁多。蔡謨初到江東時不認識螃蟹而食用,險些喪命,感嘆道:「讀《爾雅》不熟,為勸學所誤。」孟詵說:蟹腳中的髓液和蟹腦能接續斷裂的筋骨。人們取蟹腦髓稍微熬煮後,放入瘡瘍中,筋骨就能接合。蟹的眼睛長在下方的,食用會傷人。螃蟹有六足,腹部無毛,食用都會致死。蟹眼相對或眼睛發紅、腳上有斑點的,不可食用,會致死。《食經》記載:螃蟹性寒利,容易導致咳嗽,不可多吃。(日文名稱:加爾)

河貝子:味道鹹,性寒,無毒。能治療黃疸、消渴症。(日文名稱:美奈)

田中螺汁:性大寒,能治療眼睛紅腫疼痛,止渴。《陶景注》記載:生長在田間水中和湖澤岸邊,形狀圓,大小如梨或柿子,人們也煮來吃;能清熱、醒酒、止渴。患有眼痛時,取朱砂和黃連,研磨後敷在眼睛上,等到出汗後取下,就能治癒。殼能治療屍注(一種腫毒)、心腹痛,還能治療遺精。《拾遺》記載:煮熟後食用,能通利大小便,去除腹中結熱,治療黃疸、腳氣上衝、少腹脹硬、小便赤澀、手腳浮腫。用水浸泡後取汁飲用,能止渴。這種生物很難殺死,即使誤入泥土牆中二十年還能存活。味道鹹,性微寒,無毒,能醒酒,性寒能補。(日文名稱:多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