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十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11)

1. 五肉部第三

牛乳,《本草》云:微寒,補虛羸,止渴,下氣。《陶景注》云:𤚩牛為佳。《拾遺》云: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則壅,不欲頓服。兼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嘓。崔禹云:益胃氣,令人潤澤。《養生要集》云:腹中有冷患,飲乳汁,令腹痛泄利。《七卷經》云:不可合生肉,生腹中蟲;不可合生魚食,反成嘓。(和名宇之乃知。)

酪,《本草》云:味甘酸,寒,無毒,主熱毒,止渴,除胸中虛熱,身面上熱瘡。《養生要集》云:腹中小有不佳,不當啖酪,令不消。

酥,《本草》云:微寒,補五臟,利大腸,主口瘡。《陶景注》云: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黃白。《養生要集》云:甘道人云:乳酪酥髓,常食令人有筋力,膽踘,肌體潤澤。猝食令人臚脹泄利,漸漸自已。

鹿肉,《本草》云:肉溫,補中,強五臟,益氣力。《陶景注》云:野肉之中,唯獐鹿可食,生不腥膻,又非辰屬,八卦無主,而兼能溫補於人,則生死無憂,故道家許聽為脯。《蘇敬注》云:頭主消渴,筋主勞損,骨主虛勞,脂主癰腫死肌,溫中,四肢不隨。一云:不可近陰,角主中惡注痛,血主折傷陰瘻,補。

又云:鹿茸味甘,酸溫,無毒,主漏下惡血,寒熱,益氣強志,生齒,療虛勞羸瘦、四肢痠痛,腰脊痛、瀉精尿血,安胎下氣。角主惡瘡癰腫。髓味甘,溫,主大(丈)夫、女子傷中脈絕、筋忿、咳逆,以酒服之。又云:獐骨主虛損泄精,肉補益五臟,髓益氣力、悅澤人面。

崔禹云:味鹹,溫,無毒,主大風、冷氣、口噼、消渴,心主安中,肝主安肝,肺主安肺,腎主安腎,脾主安脾,膏主四肢不遂。孟詵云:鹿頭主消渴多夢,夢見物;蹄肉主腳膝骨髓中疼痛;生肉主中風口偏不正。《膳夫經》云:腎彌佳。《千金方》云:凡餌藥之人不可食鹿肉,服藥必不得力。

所以然者;鹿恆食解毒之草,是故能制散諸藥也。《養生要集》云:鹿有豹文不可食,殺人。又云:鹿茸、鹿角皆不中嗅,角中有細蟲,似白粟,入咽令人蟲癩,萬術不能治。馬琬云:鹿食之不利人。朱思簡云:合生菜食之,使腹中生疽蟲。鹿膽白者不可食之。《食經》云:鹿雉合煮,食之殺人。

《盧宗食經》云:鹿,五月以後無角者食傷人。(和名加乃志志。)

豬肉,《本草》云:味苦,主閉血脈,弱筋骨,虛人肌,不可久食。《陶景注》云:豬為用最多,唯肉不宜人。人有多食,皆能暴肥,此蓋虛肥故也。《千金方》云:不可久食,令人少精,發宿病。《拾遺》云:肉寒,主壓丹石,解熱。人食之,殺藥動風。《七卷食經》云:合五辛食之,傷人肝脾;鯽魚合食,令人發損消。

白話文:

五肉部第三

牛乳:《本草綱目》記載:牛乳性微寒,能滋補虛弱的人,止渴,降氣。陶弘景註解說:母牛產的奶最好。另外記載說:喝牛乳一定要煮沸一到兩次,放涼後再喝,熱喝容易導致身體阻塞,不宜一次喝太多。而且牛乳與酸性食物相克,會導致腹脹。崔禹錫說:牛乳可以益胃氣,使人皮膚潤澤。《養生要集》記載:如果腹中受寒,喝了牛乳會腹痛腹瀉。《七卷經》記載:牛乳不可與生肉同食,否則會生腹中蟲;也不可與生魚同食,反倒會導致腹脹。(和名宇之乃知,此處指牛乳的別名或注釋,因原文未詳,故保留原文)。

酪:《本草綱目》記載:酪味甘酸,性寒,無毒,可以治療熱毒,止渴,消除胸中虛熱和臉上的熱瘡。《養生要集》記載:如果腹中有些不適,不應食用酪,以免消化不良。

酥:《本草綱目》記載:酥性微寒,可以補益五臟,潤滑大腸,治療口瘡。陶弘景註解說:牛乳製成酪,酪製成酥,酥再製成醍醐,顏色呈黃白色。《養生要集》記載:甘道人說:經常食用乳酪酥髓,可以使人筋骨強健,膽氣充足,肌膚潤澤。但一次食用過多會導致腹脹腹瀉,慢慢就會自行恢復。

鹿肉:《本草綱目》記載:鹿肉性溫,可以補益中氣,強健五臟,增強體力。陶弘景註解說:在野獸肉中,只有獐鹿肉可以食用,生食也不會有腥膻味,而且不屬於辰時(古代時間單位)所屬,八卦中也沒有歸屬,卻又能溫補人體,因此生死無虞,所以道家允許將其製成肉脯。《蘇敬注》記載:鹿頭可以治療消渴症,鹿筋可以治療勞損,鹿骨可以治療虛勞,鹿脂可以治療癰腫和肌肉壞死,溫中,治療四肢麻痺不靈活。另有記載說:鹿肉不可靠近陰部,鹿角可以治療中惡和疼痛,鹿血可以治療骨折和陰瘻,具有補益作用。

另有記載:鹿茸味甘酸,性溫,無毒,可以治療漏下惡血,寒熱,益氣強志,生齒,治療虛勞羸瘦、四肢痠痛,腰脊痛、瀉精尿血,安胎下氣。鹿角可以治療惡瘡癰腫。鹿髓味甘,性溫,可以治療男人和女人因傷中脈絕、筋斷、咳嗽等症狀,用酒服用。另有記載:獐骨可以治療虛損泄精,獐肉可以補益五臟,獐髓可以益氣力,使人容光煥發。

崔禹錫說:鹿肉味鹹,性溫,無毒,可以治療大風病、寒氣、口乾、消渴症,鹿心可以安神,鹿肝可以養肝,鹿肺可以養肺,鹿腎可以養腎,鹿脾可以養脾,鹿膏可以治療四肢麻痺。孟詵說:鹿頭可以治療消渴症和多夢,夢見怪異事物;鹿蹄肉可以治療腳膝骨髓疼痛;生鹿肉可以治療中風口眼歪斜。《膳夫經》記載:鹿腎最好。《千金方》記載:服用藥物的人不可以食用鹿肉,否則藥效會大打折扣。

原因是:鹿經常食用解毒的草藥,因此可以抑制藥物的散發作用。《養生要集》記載:身上有豹紋的鹿不可以食用,會致人死亡。另有記載:鹿茸和鹿角都不宜聞其氣味,鹿角中有細小的蟲子,像白色的粟米一樣,吞咽後會導致皮膚病,任何方法都無法治療。馬琬說:鹿肉對人體不利。朱思簡說:鹿肉與生菜一起食用,會導致腹中生瘡長蟲。鹿膽如果顏色是白色的,不可以食用。《食經》記載:鹿和雉一起煮食,會致人死亡。

《盧宗食經》記載:五月份以後沒有角的鹿,其肉食用後會傷人。(和名加乃志志,此處指鹿的別名或注釋,因原文未詳,故保留原文)。

豬肉:《本草綱目》記載:豬肉味苦,可以治療閉經,但會使筋骨衰弱,虛弱的人食用會使肌肉消瘦,不可以長期食用。陶弘景註解說:豬肉用途最廣,但肉卻不宜人食用。人如果吃太多豬肉,就會變得肥胖,這是虛胖。 《千金方》記載:不可以長期食用豬肉,會導致精氣不足,舊病復發。《拾遺》記載:豬肉性寒,可以治療丹石病,解熱。人吃了豬肉,會減弱藥效,導致風病。《七卷食經》記載:豬肉與辛辣食物一起食用,會損傷肝脾;與鯽魚一起食用,會導致頭髮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