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十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10)

1. 五果部第二

所謂鳧茈者是也。為粉食之,其色如玉。久食益人,兼名菀云,一名火芋,一名玉銀。(和名久和為。)

菰根,《七卷經》云:味甘,大寒,除腸胃中痼熱,消渴,止小便利。《養生要集》云:味甘平,除胸中煩,解酒消食。(和名古毛禰。)

菰首,《七卷經》云:味甘,冷,被霜之後,食之令人陰不強。又雜白蜜食,令人腹中生蟲。〔今按:損害物,和名古(已)毛都乃。〕

芰實,《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安中補臟,不飢,輕身。(一名䔖。)《陶景注》云:火煏以為米,充糧斷谷長生。崔禹云:芰實,食之安中補五臟。孟詵云:食之神仙,此物尤發冷,不能治眾病。《七卷經》云:味甘,平,無毒。食之不飢,被霜後食之,令陰不強,(和名比之。)

藕實,《本草》云:味甘,平,寒,無毒,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陶景注》云:此即今蓮子是也。宋帝時大官作羊血䘓人削藕皮誤落血中,皆散不凝。醫仍用藕療血多效。《蘇敬注》云:主熱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歡。崔禹云。藕實根味甘,冷,食養心神。

根大冷,主煩熱,鼻血不止。孟詵云:蓮子,寒,主五臟不足,利益十二經脈,二十五絡。馬琬云:食之養神,除百病。根效與實相似也。(和名波知須。)

雞頭實,《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療濕痹,腰脊膝痛,補中益精,強志,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陶景注》云:此即今蒍子,子形上花似雞冠,故名雞頭。《蘇敬注》云:作粉與菱粉相似,益人勝菱芰。崔禹云:益氣力,耳目明瞭。孟詵云:作粉食之甚好。

此是長生之藥,與蓮實合餌,令小兒不能長大。故知長服當駐其年耳。生食動小冷氣。《七卷食經》云:食之益精氣。(和名美都布布支乃美。)

千歲虆汁,《本草》云:味甘平,無毒,和補定五臟,益氣續筋骨,長肌肉。去諸痹,久服輕身不飢耐老,通神明。崔禹云:食之補五臟,味甘平,小冷,其莖切,絕而受瀝汁,狀如薄蜜,甘美,以薯蕷為粉,和汁煮作粥食,主噦逆。又合白蜜食之,益人。(和名安未都良。)

白話文:

五果部第二

鳧茈,顏色像玉,磨成粉食用。長期食用對人體有益,也叫菀、火芋、玉銀。

菰根,《七卷經》記載:味甘,性寒,能去除腸胃裡的積熱,治療消渴症,止小便頻數。《養生要集》記載:味甘性平,能消除胸中煩悶,解酒消食。

菰首,《七卷經》記載:味甘,性寒,霜降後食用會導致性功能減弱。與蜂蜜一起食用,會導致腹中生蟲。

芰實,《本草》記載:味甘,性平,無毒,能安五臟、補益臟腑、消除飢餓感,使身體輕盈。《陶弘景注》記載:可以烘烤成米,充當糧食,有助於長壽。崔禹錫記載:食用芰實可以安五臟。孟詵記載:食用芰實可以成仙,但此物性寒,不能治療所有疾病。《七卷經》記載:味甘,性平,無毒,食用後不飢餓,但霜降後食用會導致性功能減弱。

藕實,《本草》記載:味甘,性平寒,無毒,能補益心脾、養神益氣,去除百病,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不飢餓。《陶弘景注》記載:這就是現在的蓮子。宋代時曾有官員因削蓮藕皮時藕皮落入羊血中,羊血卻未凝固,於是用藕來治療出血,效果顯著。《蘇敬注》記載:主治熱渴、散血、生肌,長期服用能令人心情愉悅。崔禹錫記載:藕實和藕根味甘性寒,食用可以養心神。藕根性寒,主治煩熱、鼻出血。孟詵記載:蓮子性寒,主治五臟不足,能滋補十二經脈和二十五絡脈。馬琬記載:食用蓮子能養神除百病,藕根的功效與蓮子相似。

雞頭實,《本草》記載: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濕痹、腰脊膝痛,補中益精,增強意志力,使耳目聰明,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不飢餓、延年益壽。《陶弘景注》記載:這就是現在的芡實,果實上的花像雞冠,所以叫雞頭。《蘇敬注》記載:磨成粉後與菱粉相似,但益處比菱、芰更好。崔禹錫記載:能益氣力,使耳目聰明。孟詵記載:磨成粉食用非常好。這是長生不老的藥物,但與蓮子一起服用會使小孩不能長大,因此長期服用應該適量,生食會引起輕微的腹冷。 《七卷食經》記載:食用能益精氣。

千歲虆汁,《本草》記載:味甘性平,無毒,能調和補益五臟,益氣、續筋骨、長肌肉,能治諸痹,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不飢餓、延年益壽、增強神志。崔禹錫記載:食用能補益五臟,味甘性平,略寒,其莖切斷後流出的汁液,像稀薄的蜂蜜,甘美可口,可以將薯蕷磨成粉,與汁液混合煮粥食用,能治療呃逆。與蜂蜜一起食用,對人體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