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6)

1. 五果部第二

杏實,《本草》云:味酸,不可多食,傷筋骨。其兩人者,殺人。《陶景注》云:核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崔禹云:理風噤及言吮,不開者為最佳,味酸大熱,有毒,不可多食。生癰癤,傷筋骨,《神農經》云:有熱人不可食,令人身熱,傷神壽。《七卷經》云:杏仁不可多食,令人熱利。

孟詵云:杏熱,主咳逆,上氣,金創驚癇,心下煩熱,風頭病。《養生要抄》云: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煩苦方,以梅子汁解之。又方,以藍青汁服之。(今按:損物。和名加良色色。)

桃實,《本草》云:味酸,多食令人有勢。其核味苦,甘平,無毒,主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咳逆,消心下堅。《陶景注》云:仙家方言,服三樹桃花盡,則面色如桃花,人亦無試之者。《神農經》曰: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孟詵云:溫,桃能發諸丹石,不可食之,生食尤損人。

《七卷經》云:桃兩仁者,有毒,不可食。崔禹云:食之令下利,益面色,養肝氣,今食桃仁忌術,非之,俗中用無害,又陳子皇啖術入霍山,霍山桃多食之,續氣駐色,至三百歲還來,面色美澤,氣力如壯時。(今按,損害物。和名毛毛。)

梅實,《本草》云:味酸,平,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疾,止下利好唾口乾。《陶景注》云:是今烏梅也。又,服黃精仁禁梅實。《蘇敬注》云:利筋脈,去痹。崔禹云:味酸,大溫,主安肝心下氣。《藥性論》云:黑穴服梅花,黃連登雲臺。

孟詵云:食之除悶安神。《七卷經》云:味酸平。詩云:梅香類也。又可含以香口也。(和名宇米。)

栗子,《本草》云:味鹹溫,無毒,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飢。《陶景注》云:有人患腳弱,往慄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此是補腎之義也。然應生啖之。蘇敬云:作粉勝於菱芰,嚼生者塗病,療筋骨折碎、疼痛腫、瘀血,有效。餌孩兒令齒不生。崔禹云:食之益氣力。

《神農經》云:食療腰腳煩,炊食之令氣擁,患風水之人尤不宜食。孟詵云:今有所食生慄,可於熱灰中煨之。令才汗出即啖之,甚破氣,不得使通熟,熟即壅氣,兼名菀云。一名撰子,一名掩子。(和名久利。)

柿,《本草》云:味甘,無毒,寒,主通鼻耳氣,腸澼不足。《陶注》云:火熏者性熱,斷下。日乾者性冷,生柿彌冷。《蘇敬注》云:火柿主殺毒、金火瘡,生肉止痛,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乾,押胸間熱。《拾遺》云:日乾者,溫補多食,去面皯,飲酒食。紅柿令心痛,直至死,亦令易醉。

《陶景注》云:解酒毒,誤也。崔禹云:味甘冷,主下痢,理癰腫、口焦舌爛。孟詵云:柿主通鼻耳氣,補虛勞。又幹柿,厚腸胃,溫中消宿血。《膳夫經》云:不可多食,令人腹痛下利,兼名菀云,一名錦葉,一名蜜丸,一名朱實。(和名加支)

白話文:

五果部第二

杏實:味道酸,不能多吃,會傷筋骨,吃太多甚至會致命。《陶景注》記載:杏仁能治療咳嗽、氣逆、喉嚨阻塞、下氣不暢等症狀。崔禹說:杏仁治療風寒導致的口噤、言語不清等症狀效果最佳,但杏仁味酸性熱且有毒,不能多吃,會生癰疽、傷筋骨。《神農經》記載:體質燥熱的人不能吃杏仁,會導致身體發熱,損傷健康壽命。《七卷經》記載:杏仁不能多吃,會導致發熱腹瀉。

孟詵說:杏仁性熱,能治療咳嗽、氣逆、金創、驚癇、心煩熱、頭痛等症狀。《養生要抄》記載:治療食用杏仁中毒導致的腹瀉、煩躁等症狀,可以用梅子汁或藍靛汁解毒。

桃實:味道酸,多吃會讓人身體不適。《本草》記載:桃仁味苦,性平,無毒,能治療瘀血、閉經、邪氣,殺蟲,治療咳嗽、氣逆,消散心下堅硬腫塊。《陶景注》記載:傳說中,道家服用三棵桃花的果實後,面色會像桃花一樣紅潤,但沒人真正嘗試過。《神農經》記載:飽食桃子後立刻洗澡,會導致淋病。孟詵說:桃子性溫,能促進某些藥物(丹石)的作用,所以不能食用,生吃桃子尤其傷身。

《七卷經》記載:含有兩枚桃仁的桃子有毒,不能食用。崔禹說:食用桃仁會導致腹瀉,但能改善面色,滋養肝氣。雖然現在忌諱食用桃仁,但民間食用卻沒有害處。陳子皇曾食用桃仁前往霍山,霍山盛產桃子,他大量食用桃子,延年益壽,活到三百歲,面色紅潤,體力如壯年時一般。(以上內容,都屬於損害身體的記載,和名為毛毛)

梅實:味道酸,性平,無毒,能治療下氣不暢、發熱煩悶、安心神、肢體疼痛、半身不遂、肌肉壞死、去除青黑色斑點、止瀉、治療口乾舌燥。《陶景注》記載:指的是現在的烏梅。服用黃精時,要避免食用梅子。《蘇敬注》記載:梅子能暢通筋脈,治療痹症。崔禹說:梅子味酸性溫,能安神、治療心煩、下氣不暢。《藥性論》記載:黑藥穴服用梅花,黃連登雲臺。

孟詵說:食用梅子能消除煩悶,安神。《七卷經》記載:梅子味酸性平。詩經中也有記載梅子的香味。也可以含梅子來清新口氣。(和名宇米)

栗子:味道鹹,性溫,無毒,能益氣,強健腸胃,補腎氣,讓人耐飢。《陶景注》記載:有人患有腿腳無力,在栗樹下食用數升栗子後就能行走,這是栗子補腎的功效。應該生吃栗子。蘇敬說:栗子磨成粉比菱角更好,生嚼栗子後敷在患處,能治療筋骨骨折、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對嬰兒還能促進長牙。崔禹說:食用栗子能增強體力。

《神農經》記載:食用栗子能治療腰腳疼痛,煮熟的栗子會讓人氣血瘀滯,患有水腫的人更不宜食用。孟詵說:如果食用生栗子,可以放在熱灰中煨烤,等到微微出汗時再食用,這樣能有效疏通氣血,不要煮熟,煮熟了會導致氣血瘀滯,栗子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菀、撰子、掩子。(和名久利)

柿子:味道甘甜,無毒,性寒,能治療鼻塞、耳鳴、腸胃不適。《陶注》記載:用火烤過的柿子性熱,能通便;曬乾的柿子性寒,生柿子更寒。《蘇敬注》記載:烤熟的柿子能殺菌,治療金瘡火傷;生柿子能止痛;軟熟的柿子能解酒毒、止渴、治療胸悶。《拾遺》記載:曬乾的柿子性溫,多吃能補益身體,改善面部色澤,適合飲酒後食用;紅柿子會導致心痛,甚至死亡,也會讓人更容易醉酒。

《陶景注》記載:柿子能解酒毒,這是錯誤的。崔禹說:柿子味甘性寒,能治療腹瀉,治療癰腫、口乾舌燥等症狀。孟詵說:柿子能治療鼻塞、耳鳴、虛勞等症狀。曬乾的柿子能強健腸胃,溫中,消除宿血。《膳夫經》記載:柿子不能多吃,會導致腹痛腹瀉,柿子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菀、錦葉、蜜丸、朱實。(和名加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