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三十 (2)
卷第三十 (2)
1. 五穀部第一
穬麥,《本草》云:味甘,微寒,食之輕身除熱。以作孽,溫,消食和中。崔禹云:以作粥食之,益面色。(和名加知加多。)
小麥,《本草》云: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燥渴,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面,溫,消穀止利;以作面,溫,消熱止煩。《拾遺》云:此物秋種夏熟,受四時氣足,自然兼有寒溫,面熱麩冷,宜其然也。《千金方》云:作面,消熱止煩,不可多食,長宿癖。《膳夫經》云:多食壅氣。(和名已矣支。)
喬麥,孟詵云:寒,難消,動熱風,不宜多食。魚玄子張云:喬麥雖動諸病,猶壓丹石,能練五臟滓,續精神。其葉可煮作菜食,甚利耳目,下氣。其莖為灰,洗六畜瘡疥及馬掃蹄至神,(今按:損害物。和名曾波牟支。)
青梁米,《本草》云: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熱中渴利,止瀉,利小便,益氣補中,輕身長年。《陶景注》云:粱米皆是粟類,唯其牙頭色異為分別耳。《汜勝之書》云:粱是秫粟。蘇敬云:夏月食之,極為涼清。(和名安波萬與稱)
黃粱米,《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瀉。《蘇敬注》云:黃粱,穗大毛長,穀米但粗於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於諸梁。
白粱米,《本草》云: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陶景注》云:夏月作粟餐,亦以除熱。孟詵云:患胃虛並嘔吐食水者,用米汁二合、生薑汁一合和服之。魚玄子張云:除胸膈中客熱,移易五臟氣,續筋骨。(和名之呂阿波。)
粟米,《本草》云: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胃痹中熱,益氣。陳者味苦,主胃熱,消渴,利小便。《陶景注》云:其粒細於粱米,陣者謂經三年、五年者,或呼為粢米,以作粉,尤解煩悶。《蘇敬注》云:粟有多種,而並細於諸粱。其米泔汁主霍亂、夾熱心煩渴,飲數升立瘥。
臭泔止消渴尤良。崔禹云:常所啖食耳,益腎氣。熟舂令白作粉,尤解煩悶。(和名阿波乃宇留之禰。)
秫米,《本草》云:味甘微寒,止寒熱,利大腸,療漆瘡。陶景注云:方藥不正用,唯嚼以塗瘡。《蘇敬注》云:此米功能是猶稻秫也,今大都呼粟糯為秫,稻秫為糯矣。凡黍稷、粟、秫、𩷒、糯,此三谷之秈秫也。馬琬云:秫米,溫,食之不及黍米,不妊進御也。(今按:損害物。和名阿波乃毛知。)
丹黍米,《本草》云:味苦,微溫,無毒。主咳逆,霍亂,止泄,除熱,止煩渴。陶景雲:此即赤黍米也。多入神藥用。崔禹云:食益人。又有秬米,是烏黍耳,供釀酒祭祀用之。人飲,好療魂病,長生。(和名阿加支美。)
稷米,《本草》云:味甘,無毒。主益氣,補不足。陶景注云:書多雲黍稷。《蘇敬注》云:《呂氏春秋》云:飯之美者,有陽山之穄也。《傳》云:本草有稷不載穄;即穄也今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糜,冀州謂之䲑。《廣雅》云:䲑,穄也。《爾雅》:粢,稷也。孟詵云:益氣,治諸熱,補不足。(和名支美乃毛知。)
白話文:
五穀部第一
穬麥: 味道甘甜,性微寒,食用可以輕身除熱。用來煮粥,溫和,能消食和胃。崔禹說:煮粥食用,能使面色紅潤。
小麥: 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除熱、止渴、利尿、養肝氣,以及止血(止漏血、唾血)。磨成麵粉食用,溫和,能消食止瀉;煮成麵食,溫和,能消熱止煩。書中記載,小麥秋播夏收,吸收了四季精華,自然兼具寒溫的特性,麵食偏溫,麩皮偏涼,這也是合理的。 也有記載說:磨成麵粉食用,能消熱止煩,但不可多吃,以免積食傷身。多吃會壅塞氣機。
喬麥: 性寒,不易消化,容易引起熱風,不宜多吃。但也有人說,雖然喬麥容易引起各種疾病,但它能壓制丹石(指某些礦物藥),能淨化五臟雜質,補充精力。其葉子可以煮來當菜吃,非常有益於眼睛和耳朵,還能降氣。莖燒成灰,可以清洗牲畜的瘡疥,以及治療馬的蹄疾,效果非常好。
青梁米: 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胃痹、熱病、口渴、腹瀉,能利尿、益氣補中、輕身延年。 也有記載說,梁米都是粟的一種,只是因為顏色不同而區分。還有記載說,梁米就是秫粟。夏季食用,非常清涼。
黃粱米: 味道甘甜,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益氣和胃,止瀉。黃粱米穗大毛長,米粒比白粱米粗,但產量少,不耐旱澇,吃起來香甜,比其他梁米都好。
白粱米: 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除熱益氣。夏季食用可以消暑。也有記載說,胃虛嘔吐的人,可以用米湯二合、生薑汁一合混合服用。 此外,還能去除胸膈之熱,調和五臟之氣,強健筋骨。
粟米: 味道鹹,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滋養腎氣,治療胃痹和胃熱,益氣。陳年的粟米味道苦,能治療胃熱、消渴、利尿。粟米的顆粒比梁米小,陳放三年五年的粟米,也叫粢米,磨成粉後,尤其能解煩悶。粟米有很多種類,都比梁米小。粟米米湯能治療霍亂、夾雜暑熱導致的心煩口渴,喝幾升就能痊癒。臭泔(指發酵的米湯)治療消渴尤其有效。常吃粟米能益腎氣。將煮熟的粟米舂白磨成粉,特別能解煩悶。
秫米: 味道甘甜微寒,能治療寒熱,利大腸,治療漆瘡。方劑中一般不用,只嚼碎後塗抹於瘡患處。 也有人說,秫米的功能和稻秫米相似,現在一般把粟糯稱為秫米,稻秫米稱為糯。黍、稷、粟、秫、稻、糯,這都是三谷中的秈秫。也有記載說,秫米性溫,食用不如黍米,不適合進貢皇室。
丹黍米: 味道苦,性微溫,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咳嗽、霍亂、腹瀉,除熱止渴。丹黍米就是赤黍米,多用於製作神藥。食用能益人。還有秬米,就是烏黍米,用於釀酒祭祀。飲用對治療魂病、長生有益。
稷米: 味道甘甜,無毒。主要功效是益氣補虛。書中記載,古書中常將黍和稷混用。也有記載說,最好的米飯是用陽山的稷米做的。也有記載說,《本草》記載了稷米,卻沒有記載穄米;穄米就是稷米,楚國人稱它為稷,關中地區稱它為糜,冀州地區稱它為䲑。《廣雅》中說,䲑就是穄。《爾雅》中說,粢就是稷。益氣、治療各種熱症、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