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二 (11)
卷第二 (11)
1. 孔穴主治法第一
風門熱府二穴:(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五分,灸五壯。足太陽膀胱,又督脈。主:風眩頭痛,鼻鼽不利,時嚏,清涕自出。)
肺輸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足太陽膀胱。主:肺寒熱,呼吸不得臥,咳上氣,嘔沫,喘氣,胸滿,背急,不嗜食,脊強,目反盲見,瘛瘲,泣出,死不知人。)
心輸二穴:(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足太陽膀胱。主:寒熱,心痛,背相引而痛,胸痛,咳唾血,多涎,嘔逆,目痛淚出。)
膏肓輸二穴:(《千金方》云:主無所不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妄誤。求穴大較以右手後右肩上往指頭表所不及者也。左手亦然也。灸六百壯多至千壯。)
膈輸二穴:(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灸三壯。足太陽膀胱。主:咳,膈寒,食飲不下。胸痛,氣少,脅腹痛,振寒,欠伸,周痹。)
肝輸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足太陽膀胱。主:兩脅滿急,與臍相引而反折,目眩,頭痛,少腹滿,胸痛,唾血。)
膽輸二穴:(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同前膀。主:胸滿,嘔無所出,口苦舌乾,飲食不下。)
脾輸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同前。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身瘦,善吹,食不下,脅下滿,欲吐,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四肢急煩。)
胃輸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同上。主:胃中寒,食多身瘦,腹中滿而鳴,腹䐜,風厥,胸滿,嘔吐,脊急,不能食。)
三焦輸二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同上。主:頭痛,食飲不下,腸鳴臚脹,欲嘔,時泄注矣。)
腎輸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同上。主:腰痛,熱痙,食多身瘦,兩脅難,心下䐜痛,喘咳,溺苦,頭痛,足寒,洞泄食不化。)
大腸輸二穴:(在第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灸三壯。同上。主:大腸轉氣,按如覆杯,食不下,腸鳴腹脹,面腫,腰痛。)
小腸輸二穴:(在第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灸三壯。同上。主:少腸痛熱控睪。注云:睪,陰囊也。引腰脊,疝痛,上衝心,口乾,尿難。)
膀胱輸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灸三壯。同上。主:脊痛強引背少腹,俯仰難,尿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
中膂內輸二穴:(在第二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壯。同上。主:腰痛,寒熱,痙,腹脹,腋攣,背痛內引心。)
白話文:
孔穴主治法第一
風門穴:位於第二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五分,艾灸五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主治:風眩頭痛、鼻塞不通、經常打噴嚏、清鼻涕自流。
肺輸穴:位於第三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肺部寒熱、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咳嗽並氣喘、嘔吐白沫、喘息、胸悶、背部緊繃、食慾不振、腰背僵硬、視力模糊或失明、抽搐、哭泣不止、神志不清。
心輸穴:位於第五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寒熱交替、心痛、背部牽引疼痛、胸痛、咳嗽吐血、唾液過多、嘔逆、眼睛疼痛流淚。
膏肓輸穴:根據《千金方》記載:主治各種疾病。治療消瘦虛弱、夢遺、氣喘咳嗽、神志錯亂。取穴方法大約是:以右手觸摸右肩胛骨上方,手指觸及不到的部位;左手同理。艾灸六百壯,甚至可灸至一千壯。
膈輸穴:位於第七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咳嗽、膈肌寒症、飲食不進、胸痛、氣短、脅肋腹部疼痛、畏寒、伸懶腰、全身關節疼痛。
肝輸穴:位於第九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個呼吸時間,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兩脅脹滿疼痛,疼痛牽引至肚臍並反折,頭暈目眩、頭痛、下腹部脹滿、胸痛、吐血。
膽輸穴:位於第十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需正坐取穴。針刺深度五分,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胸悶、嘔吐物無法排出、口苦舌燥、飲食不進。
脾輸穴:位於第十一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腹部脹氣牽引至脊柱疼痛、飲食過多但身體消瘦、容易放屁、飲食不進、脅肋下脹滿、想吐、大腸氣脹,按壓時感覺像覆蓋著杯子一樣、四肢煩躁。
胃輸穴:位於第十二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胃寒、飲食過多但身體消瘦、腹部脹滿鳴響、腹痛、中風厥冷、胸悶、嘔吐、脊背僵硬、無法進食。
三焦輸穴:位於第十三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需正坐取穴。針刺深度五分,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頭痛、飲食不進、腸鳴腹脹、想吐、經常腹瀉。
腎輸穴:位於第十四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腰痛、肌肉抽搐、飲食過多但身體消瘦、兩脅疼痛、心窩部疼痛、喘咳、尿液苦澀、頭痛、腳冷、消化不良腹瀉。
大腸輸穴:位於第十六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大腸氣脹,按壓時感覺像覆蓋著杯子一樣、飲食不進、腸鳴腹脹、面部腫脹、腰痛。
小腸輸穴:位於第十八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小腸疼痛、陰囊腫痛(睪丸)、疼痛牽引至腰脊、疝氣痛、氣衝向上至心臟、口乾、排尿困難。
膀胱輸穴:位於第十九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脊柱疼痛牽引至背部和下腹部、彎腰困難、尿液顏色深紅、腰部以下至腳部感覺麻木。
中膂內輸穴:位於第二十節脊椎下方兩側,各約一寸半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十個呼吸時間,艾灸三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主治:腰痛、寒熱交替、抽搐、腹部脹滿、腋下肌肉攣縮、背痛並牽引至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