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10)

1. 孔穴主治法第一

關衝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刺入一分,留二呼,灸三壯。手少陽三韭腑。主:喉痛,舌卷,口乾,煩心,臂表痛,耳鳴,肘痛,不能自帶衣,頭眩,頷痛。)

中衡二穴:(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刺入一分,留三呼,灸一壯。手厥陰心主。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侵淫,煩滿,舌本痛。)

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刺入三分,灸五壯。手少陰心臟。主:陰痛、挺長,遺滿,小便不利,不可俯仰。)

少衡二穴:(一名經始。在小少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一壯。手少陰心。主:熱病煩心,上氣,心痛而寒,善太息,口中熱,胸中痛,手卷不伸,掌痛。)

背部諸穴七十九:

一行從大椎直下至骶骨端十一穴:

大椎一穴:(在第一椎上陷者中。刺入五分,灸九壯。督脈,又手陽小腸,又足太陽膀胱,又手少陽三焦腑。主:傷寒熱盛,煩嘔也。)

陶道一穴:(在項大椎節下間,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五壯。督脈,又足太陽膀胱。主:頭重,目瞑,淒厥寒熱,項強難以顧,汗不出。)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節下間。刺入五分,灸五壯。督脈。主:身熱狂走,讇言,見鬼,瘛瘲,癲疾,怒欲殺人。)

神道一穴:(在第五椎節下間,仰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督脈。主:身熱痛,進退往來疾;痎,悲愁恍惚,肩痛,腹滿,背急強。)

至陽一穴:(在第七椎下間,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督脈。主:寒熱解爛,淫濼脛酸,四肢重痛,少氣。注云:風成為寒熱,為瘡解爛。)

筋縮一穴:(在第九椎節下間,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督脈。主:驚癇,瘛瘲狂走,脊急強,目轉上齒。注曰:插,目上掩也。)

脊中一穴:(在第十一椎節下間。刺入五分,不可灸,令人僂也。督脈。主:腰脊強,下得俯仰,黃疸,腹滿,不能食也。)

懸樞一穴:(在第十三椎節下間。刺入三分,灸三壯。督脈。主:腹中積氣上下行,不仁。)

命門一穴:(一名屬累。在第十四椎節下間。伏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督脈。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瘲裡急,腰腹相引。)

腰輸一穴:(一名背解,一名髓孔,一名腰柱,一名腰戶。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刺入三寸,灸三壯。主:腰痛引小腹控眇,脊強汗不出。)

長強一穴:(一名氣之陰郄。在脊骶端。刺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督脈。主:腰痛上寒,實則脊強,癲疾,頭重,洞泄癃,痔,大小便難,心痛,短氣,尻䐈清,痙。)

二行左右四十二穴:

大抒二穴:(在項第一椎下旁各一寸半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足太陽膀胱,又手少陽三焦。主:項痛,頭痛,脅滿,腰脊痛,氣滿喘息,胸中鬱郁,身不安席。)

白話文:

孔穴主治法第一

關衝穴:位於小指末端指甲旁,如韭葉寬度處。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二呼,灸三壯。屬手少陽三焦經。主治:喉嚨痛、舌頭捲曲、口乾、煩躁不安、上臂外側疼痛、耳鳴、肘部疼痛、無法自己穿衣、頭暈、頷部疼痛。

中衡穴:位於中指末端指甲旁,指甲旁凹陷處。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三呼,灸一壯。屬手厥陰心包經。主治:熱病引起的心煩意亂、胸悶無汗、手掌發熱、心痛、全身發熱似火灼、胸悶、舌根痛。

少府穴:位於小指本節後方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五壯。屬手少陰心經。主治:陰部疼痛、陰莖勃起疼痛、遺精、小便不利、無法彎腰挺直身體。

少衡穴:又名經始穴。位於小指內側末端指甲旁,如韭葉寬度處。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一呼,灸一壯。屬手少陰心經。主治:熱病引起的心煩意亂、氣逆、心痛伴有寒感、善太息(嘆氣)、口乾熱、胸痛、手指捲曲不能伸直、手掌疼痛。

背部諸穴七十九:

一行從大椎穴直下至骶骨端十一穴:

大椎穴:位於第一頸椎棘突下凹陷處。針刺深度五分,灸九壯。屬督脈、手陽明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主治:傷寒熱盛、煩嘔。

陶道穴:位於項部大椎穴下方的凹陷處,俯臥取穴。針刺深度五分,留針五呼,灸五壯。屬督脈、足太陽膀胱經。主治:頭重、視物模糊、寒熱交替、項強不能回頭、無汗。

身柱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五分,灸五壯。屬督脈。主治:全身發熱、狂躁不安、胡言亂語、幻覺、抽搐、癲癇、暴怒欲殺人。

神道穴: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仰臥取穴。針刺深度五分,灸三壯。屬督脈。主治:全身發熱疼痛、往返奔走、瘧疾、悲愁恍惚、肩痛、腹脹、背部僵硬疼痛。

至陽穴:位於第七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俯臥取穴。針刺深度五分,灸三壯。屬督脈。主治:寒熱交替、陰部濕疹、下肢酸痛、四肢沉重疼痛、氣短。註:風邪導致寒熱交替,形成瘡瘍潰爛。

筋縮穴: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俯臥取穴。針刺深度五分,灸三壯。屬督脈。主治:驚癇、抽搐、狂躁不安、脊柱僵硬疼痛、眼球上翻、牙關緊閉。註:插,指眼睛上翻。

脊中穴: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五分,不可灸,灸之會導致駝背。屬督脈。主治:腰背僵硬、不能彎腰挺直身體、黃疸、腹脹、飲食減少。

懸樞穴:位於第十三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屬督脈。主治:腹部積氣上下竄動、感覺麻木。

命門穴:又名屬累穴。位於第十四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俯臥取穴。針刺深度五分,灸三壯。屬督脈。主治:頭痛如裂、全身發熱似火灼、無汗、抽搐、裡急後重、腰腹疼痛牽引。

腰兪穴:又名背解、髓孔、腰柱、腰戶穴。位於第二十一椎骨棘突下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寸,灸三壯。主治:腰痛牽引至小腹、脊柱僵硬、無汗。

長強穴:又名氣之陰郄穴。位於骶骨端。針刺深度二寸,留針七呼,灸三壯。屬督脈。主治:腰痛向上蔓延、腰背僵硬、癲癇、頭重、肛門鬆弛下墜、痔瘡、大小便困難、心痛、氣短、臀部疼痛、痙攣。

二行左右四十二穴:

大杼穴:位於第一胸椎棘突旁開一寸五分凹陷處,左右各一穴。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呼,灸三壯。屬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主治:項部疼痛、頭痛、脅肋脹滿、腰背疼痛、氣喘、胸悶、輾轉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