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9)

1. 孔穴主治法第一

大陵二穴:(在掌後兩骨之間陷者中。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壯。手太陰肺。主:熱痛,煩心汗下出,肘攣,腋腫,喜笑不倦,心中痛,心痛,身熱如火,頭痛如破。)

神門二穴:(一名兌衡,一名中都。在掌後兌骨之陷端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手少陰心。主:遺尿,手支臂寒,嘔血上氣。胸滿,膚脹,喉痹,喘逆短氣。)

勞宮二穴:(一名五星。在掌中央。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手厥陰心主。主:熱病煩心,咳,寒熱,苦渴,口中爛。大人、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滿,目黃,熱,痔。)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歧骨之間。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手陽明大腸。主:寒熱,瘧,狂易,鼻鼽衄。目痛,頭、齒痛,喉痹,臂腕不用,面腫,口噤。)

魚際二穴:(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刺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壯。手陽明大腸。主:虛熱,惡風,舌上黃,身熱,頭痛,陰濕,肘攣,心痛,陰痿,肩背寒。)

少商二穴:(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一壯。手太陰肺。主:瘧,寒厥及熱煩口,善噦,心滿,手臂不仁,唾沫唇乾,食飲不下。)

三間二穴:(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刺入三分,灸三壯。手陽明大腸。主:喉痹,咽腫,齒痛,胸滿,腸鳴,肩痛,唇口乾,身熱,喘息。)

二間二穴:(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同上。主:喉痹腫,多臥,肩髃痛,鼻鼽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熱,喉咽如哽,目傷,口喎。)

商陽二穴:(一名而明,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三壯。手陽明大腸。主:身中生風、耳鳴、耳聾,臂瘛引口,中下齒痛,惡痛,肩背痛,喘息。)

後谿二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一壯。手太陽小腸腑穴也。主:瘧,寒熱,耳鳴,振寒,肩臑、肘、臂痛,眩頭痛,煩滿,眥爛。)

前谷二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刺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壯。同前小腸。主:熱汗不出,癲疾,耳鳴,寒熱。瘧,頸腫,頭頸急痛,鼻不利。)

少澤二穴:(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者中。刺入一分,留二呼,灸一壯。同前小腸,井九金。主:振寒,小指不用,瘧寒,熱汗不出,頭痛,喉痹,舌急卷,心痛,口乾。)

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七節間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壯。手少陽三焦。主:頭痛,耳鳴,目痛,瘧,嗌外腫,肘臂痛,五指不可屈。)

腋門二穴:(在手小指次指間陷者中。刺入二分,留二呼,灸三壯。手少陽三焦腑。主:熱病汗不出,風寒熱,狂,瘧,頭痛,目澀,耳鳴,眩,寒厥,手臂痛,面赤,齒痛。)

白話文:

孔穴主治法第一

大陵穴:位於手掌後方兩骨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六分,留針七呼,灸三壯。屬於手太陰肺經。主治:發熱疼痛,煩躁心悸伴汗出,肘部攣縮,腋下腫痛,喜笑不止,心痛,全身發熱如火燒,頭痛如裂。

神門穴:又名兌衡、中都。位於手掌後方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呼,灸三壯。屬於手少陰心經。主治:遺尿,手及上臂冰冷,嘔血,胸悶,腹部脹滿,喉嚨阻塞,呼吸困難。

勞宮穴:又名五星。位於手掌中央。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呼,灸三壯。屬於手厥陰心包經。主治:熱病煩躁,咳嗽,寒熱交替,口渴,口腔潰爛;成人及兒童口腔異味,胸脅脹滿,眼睛發黃,發熱,痔瘡。

合谷穴:又名虎口。位於手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呼,灸三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主治:寒熱,瘧疾,狂躁易怒,鼻塞流鼻血,眼睛疼痛,頭痛、牙痛,喉嚨阻塞,手臂腕部不能活動,面部腫脹,口噤不能說話。

魚際穴:位於手拇指本節後內側肌肉隆起處。針刺深度二分,留針三呼,灸三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主治:虛熱,怕風,舌苔發黃,全身發熱,頭痛,陰部潮濕,肘部攣縮,心痛,陽痿,肩背寒冷。

少商穴:位於拇指尖端內側,距指甲角約如韭菜葉寬度。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一呼,灸一壯。屬於手太陰肺經。主治:瘧疾,寒厥(四肢厥冷)及發熱煩躁口渴,呃逆不止,胸悶,手臂麻木,唾液減少嘴唇乾燥,飲食不下。

三間穴:又名少谷。位於食指本節後內側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主治:喉嚨阻塞,咽喉腫痛,牙痛,胸悶,腸鳴,肩痛,口唇乾燥,發熱,呼吸困難。

二間穴:又名間谷。位於食指本節前內側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呼,灸三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與三間穴主治相同)主治:喉嚨腫痛,嗜睡,肩部疼痛,鼻塞流鼻血,出血過多,面部水腫,發熱,喉嚨有異物感,眼睛損傷,口角歪斜。

商陽穴:又名而明、絕陽。位於食指尖端內側,距指甲角約如韭菜葉寬度。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一呼,灸三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主治:半身不遂,耳鳴,耳聾,手臂抽搐,下齒痛,劇烈疼痛,肩背疼痛,呼吸困難。

後谿穴:位於小指外側本節後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一呼,灸一壯。屬於手太陽小腸經。主治:瘧疾,寒熱,耳鳴,畏寒,肩、肘、臂疼痛,眩暈頭痛,胸悶,眼角潰爛。

前谷穴:位於小指外側本節後方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三呼,灸三壯。屬於手太陽小腸經。(與後谿穴主治相同)主治:發熱不出汗,癲癇,耳鳴,寒熱,瘧疾,頸部腫脹,頭頸部劇烈疼痛,鼻塞。

少澤穴:位於小指尖端,距指甲約一分凹陷處。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二呼,灸一壯。屬於手太陽小腸經。主治:畏寒,小指不能活動,瘧疾寒顫,發熱不出汗,頭痛,喉嚨阻塞,舌頭僵硬捲曲,心痛,口乾。

中渚穴:位於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灸三壯。屬於手少陽三焦經。主治:頭痛,耳鳴,眼睛疼痛,瘧疾,咽喉外側腫痛,肘臂疼痛,手指不能彎曲。

腋門穴:位於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二分,留針二呼,灸三壯。屬於手少陽三焦經。主治:發熱不出汗,風寒感冒,狂躁,瘧疾,頭痛,眼睛乾澀,耳鳴,眩暈,寒厥,手臂疼痛,面部潮紅,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