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8)

1. 用氣第四

《抱朴子》云: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知治身則能治國也。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䖤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也。是以至人修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之於既逝之後。

民難養而易危也,氣難清而易獨也。故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壽延焉。

《養生要集》云:滷公云:人在氣中,如魚在水,水濁則魚瘦,氣昏則人疾,濁者非獨,天氣昏濁,但思慮縈心,得失交喪,引兼蹇,亦名為濁也。

又云:彭祖云:人之愛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宜,常壽百四十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小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復能加之,可至四百八十歲。

又云:《服氣經》云:道者氣也,寶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神者精也,寶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精者,血脈之川流,守骨靈神也。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矣。是以為道者務寶其精,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從日中至夜半為死氣,常以生氣時正偃臥,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嬰兒之方卷手,)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俱,五臟安,能閉氣。數至二百五十,華蓋美,(華蓋者,眉也。

)耳目聰明,舉身無病,邪不幹人也。

又云:行氣者,先除鼻中毛,所謂通神路,常人又利喘也。

又云:行氣、閉氣雖是治身之要,然當先達解其理空,又宜虛,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滯,不得宣流,或致發瘡,譬如泉源,不可壅遏不通。若食生魚、生蟲、生菜、肥肉,及喜怒憂恚不除而行氣,令人發上氣。凡欲修此,皆以漸。

又云:《元陽經》云:常以鼻納氣含而嗽,漏舌䶄膚齒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良。當少飲食,飲食多氣逆,百脈閉,閉則氣不行,氣不行則生病也。

又云:《老子》尹氏內解曰:唾者,湊為醴泉,聚為玉漿,流為華池,散為精液,降為甘露,故口為華池,中有醴泉,嗽而咽之,溉臟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支節毛髮,宗之而生也。

又云:《養生內解》云:人能終日不唾,含棗而咽之,令人愛氣生津液,此大要也。

又云:劉君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長存。謂鼻納氣為生,口吐氣為死。凡人不能服氣,從朝至暮,常習不息,修而舒之。

又:常令鼻納口吐,所謂吐故納新也。現世人有能以鼻吹笙、以鼻飲酒者,積習所能,則鼻能為口,之所為者今習以口吐鼻納,尤易鼻吹鼻飲也。但人不能習,習不能久耳。

又云:彭祖云:和神導氣之道,當得密室閒房,安床暖席,枕高二寸五分,正身偃臥眠,目閉氣息於胸膈,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寒暑不能害,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此真人也。若不能元思慮,當以漸除之耳。不能猥閉之,稍稍學之,起於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氣,尋復噏之,能十二息不舒,是小通也。百(二十)不息是大通也。

白話文:

用氣第四

人體如同一個國家,胸腹是宮室,四肢是郊境,骨節是百官,神是君主,血是臣民,氣是百姓。因此,懂得養生就能治理好身體,如同治理國家一樣。愛護百姓才能使國家安定,保養元氣才能使身體健康。百姓散亂則國家滅亡,元氣耗盡則人體死亡。所以,修養身心要預防疾病的發生,在疾病未發之前就加以調理,而不是等到疾病發生之後才去治療。

元氣難以保持清淨,容易衰弱。因此,要審慎權衡威嚴和恩德來保全身體,去除嗜慾才能鞏固血氣。這樣才能保持身心統一,精氣神充盈,百病不侵,延年益壽。

人體如同魚在水中,水濁則魚瘦,元氣昏濁則人體生病。不僅是外在的天氣昏濁,內心的思慮過重,得失心過重,都會導致元氣昏濁。

彭祖說,即使不懂養生之道,只要保養得當,也能活到一百四十歲。如果懂得養生之道,就能活到二百四十歲,甚至更久。

《服氣經》說,道就是元氣,保養元氣就能得道,得道就能長生。神是精氣,保養精氣就能神明,神明就能長生。精氣是血脈的流動,滋養骨骼和神明。精氣耗盡,骨骼就會枯萎,人就會死亡。因此,要保養精氣。從夜半到中午是生氣,從中午到夜半是死氣,應在生氣時平躺,閉目,握固(像嬰兒一樣蜷縮雙手),閉氣數到二百,然後呼氣,每天增加呼氣次數。這樣做,身心都能健康,五臟安寧,能閉氣數到二百五十,則眉毛烏黑亮澤,耳目聰明,身體健康,邪氣入侵不了。

行氣之前,要先清理鼻毛,暢通神經通路。

行氣、閉氣是養生的要訣,但要先理解其道理,保持身心虛靜,不可過於飽滿。如果氣機阻塞不通,可能導致疾病,如同泉源不能阻塞不通。如果食用生魚、生蟲、生菜、肥肉,以及情緒不暢,再行氣,則會導致上火。修煉這些方法,都要循序漸進。

《元陽經》說,經常以鼻子吸氣,含在口中,然後咽下,一天一夜咽下千次最好。應該少吃多餐,飲食過多則導致氣逆,百脈閉塞,氣機不通則生病。

唾液是精華,可以滋養臟腑,潤澤身體,使百脈通暢,滋養萬神,使肢體毛髮生長。

如果能終日不唾,含棗咽下,就能滋養元氣,產生津液。

鼻吸氣為生,口吐氣為死。即使不能完全掌握服氣的方法,也要每天堅持練習,吐故納新。現在有人能用鼻子吹笙、用鼻子喝酒,這是長期練習的結果,鼻子也能代替嘴巴的功能。但人很難堅持長期練習。

彭祖說,修煉和神導氣的方法,需要在安靜的房間,溫暖的床上,枕頭高二寸五分,平躺,閉目,呼吸調勻,在鼻口上放一根鴻毛,鴻毛都不動,呼吸三百次,耳不聞,目不見,心不思,寒暑不侵,毒蟲不傷,就能活到三百六十歲,成為真人。如果做不到心無雜念,就慢慢去除雜念。不能一下子閉氣太久,可以從三息、五息、七息、九息開始,逐漸增加到十二息、一百二十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