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二 (7)
卷第二 (7)
1. 孔穴主治法第一
天井二穴:(在肘外大骨之後,肘後一寸,兩節間陷者中,屈肘得之。刺入一寸,灸三壯。手少陽三焦。主: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熱,頸項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心痛。)
肘髎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刺入四分,灸三壯。手陽日大腸。主:肘節酸重、痹痛、不可屈伸。)
小海二穴:(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五壯。手少陰心,又手太陽小腸。主:寒熱,齒痛,眩頭痛,狂易,瘧,頸項痛,腰痛,四肢不舉。)
尺澤二穴:(在肘中約上動脈。有本云:在肘屈大橫紋中。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壯。手太陰肺。主:心痛,肘痛,喉痹,咳逆上氣。舌乾,脅痛,肩背寒,少氣,腹脹,手不伸。)
曲澤二穴:(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手厥陰心主。主:心痛,卒咳逆,出血則已。又心澹澹然,身熱,口乾,手清,逆氣,嘔唾。)
少海二穴:(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刺入五分,灸三壯。主:身熱,痎瘧,逆氣,呼吸,噫,噦,嘔吐,手臂攣急。)
曲池二穴:(在肘外輔,屈肘曲骨之中。刺入五分,留六呼,灸三壯。手陽明大腸。主:肩肘中痛,難屈伸,手不舉重。喉痹,目不明,腕急,耳熱,臂痿,胸滿,癲疾。)
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刺入三分,灸三壯。同上。主:腹䐜,肘寒,腰痛。)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一寸。刺入五分,灸三壯。同上。主:小便黃,腹鳴相追逐。)
下廉二穴:(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刺入五分,灸三壯。同上。主:眼痛,尿黃。)
孔最二穴:(在腕上七寸。刺入三分,灸五壯。手太陰肺。可以出汗,頭痛,振寒,臂厥,熱汗不出。)
四瀆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壯。手少陽三焦。主:卒氣聾,齒痛,戰。)
支正二穴:(在腕後五寸,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壯。手太陽小腸。主:振寒,寒熱,頸頷腫,頭眩痛,痂疥。)
溫溜二穴:(一名逆注,一名蛇頭。在腕後,大士六寸,小士五寸。刺入三分,灸三壯。手陽明大腸。主:口齒痛,腸鳴,傷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喉痹,面赤腫,狂僕。)
郄門二穴:(在腕五寸。刺入三分,灸三壯。手厥陰心主。主: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偏歷二穴:(在腕後三寸。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寒熱,汗不出,風瘧,目茫茫,癲疾,耳鳴,口闢,頰腫,喉痹,齒痛,鼻衄。)
三陽絡二穴:(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不可刺,灸九壯。手少陽三焦。主: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內傷不足。)
白話文:
孔穴主治法第一
天井穴:位於肘外側大骨後方,肘後一寸,屈肘時兩筋間凹陷處。針刺一寸深,灸三壯。屬手少陽三焦經。主治:肘部疼痛牽扯到肩膀,無法屈伸,寒熱交替,頸項肩背疼痛,手臂麻痺無力,心痛。
肘髎穴:位於肘關節外側大骨外緣凹陷處。針刺四分深,灸三壯。屬手陽明大腸經。主治:肘關節酸痛沉重,麻痺疼痛,無法屈伸。
小海穴:位於肘內側大骨外側,距肘端五分凹陷處,屈肘時才能找到。針刺二分深,留針七呼,灸五壯。屬手少陰心經及手太陽小腸經。主治:寒熱,牙痛,頭暈頭痛,狂躁易怒,瘧疾,頸項疼痛,腰痛,四肢無力。
尺澤穴:位於肘橫紋內側,上臂動脈旁。亦有記載位於肘關節屈曲處橫紋正中。針刺三分深,留針三呼,灸三壯。屬手太陰肺經。主治:心痛,肘痛,喉嚨阻塞,咳嗽氣喘,舌乾,脅肋疼痛,肩背寒冷,氣短,腹部脹滿,手不能伸直。
曲澤穴:位於肘內側,屈肘時肘橫紋內側凹陷處。針刺三分深,留針七呼,灸三壯。屬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心痛,突然咳嗽氣喘,出血則症狀停止,心悸,身體發熱,口乾,手冰冷,逆氣,嘔吐涎沫。
少海穴:又名曲節穴。位於肘內側橫紋後方凹陷處。針刺五分深,灸三壯。主治:發熱,瘧疾,逆氣,呼吸困難,呃逆,嘔吐,手臂攣縮。
曲池穴:位於肘外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針刺五分深,留針六呼,灸三壯。屬手陽明大腸經。主治:肩肘部疼痛,難以屈伸,手抬不起重物,喉嚨阻塞,視力模糊,手腕拘緊,耳朵發熱,手臂麻痺,胸悶,癲癇。
三里穴:位於曲池穴下二寸,按壓時肌肉隆起處。針刺三分深,灸三壯。屬手陽明大腸經(與曲池穴同經)。主治:腹部脹滿,肘部寒冷,腰痛。
上廉穴:位於三里穴下一寸。針刺五分深,灸三壯。屬手陽明大腸經(與曲池穴同經)。主治:尿液黃濁,腹部陣痛。
下廉穴:位於外踝骨上緣,距上廉穴一寸。針刺五分深,灸三壯。屬手陽明大腸經(與曲池穴同經)。主治:眼睛疼痛,尿液黃濁。
孔最穴:位於腕關節上七寸。針刺三分深,灸五壯。屬手太陰肺經。主治:出汗困難,頭痛,寒熱交替,手臂厥冷,發熱但不出汗。
四瀆穴:位於肘前五寸,外側凹陷處。針刺六分深,留針七呼,灸三壯。屬手少陽三焦經。主治:突然氣短暈厥,牙痛,顫抖。
支正穴:位於腕後五寸。針刺二分深,留針七呼,灸三壯。屬手太陽小腸經。主治:寒熱交替,頸項腫脹,頭暈頭痛,皮膚癬疥。
溫溜穴:又名逆注、蛇頭穴。位於腕後,大拇指外側六寸,小拇指外側五寸處。針刺三分深,灸三壯。屬手陽明大腸經。主治:口齒疼痛,腸鳴,傷寒發熱,頭痛,呃逆,鼻出血,肩膀抬不起來,喉嚨阻塞,面部紅腫,狂躁不安。
郄門穴:位於腕關節上五寸。針刺三分深,灸三壯。屬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心痛,鼻出血,呃逆,嘔血,驚恐害怕見人,精神不足。
偏歷穴:位於腕後三寸。針刺三分深,留針七呼,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不出汗,風寒瘧疾,視物模糊,癲癇,耳鳴,口歪,面頰腫脹,喉嚨阻塞,牙痛,鼻出血。
三陽絡穴:位於臂上,大腸經與三焦經交會處,支溝穴上一寸。禁針,灸九壯。屬手少陽三焦經。主治:嗜睡,身體不能活動,體溫高,內傷元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