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一 (36)
卷第一 (36)
1. 諸藥和名第十
練石草,(苗細似苗蔓。)
刀圭草,(一名無心草。苗葉似小草,根似瞿麥。)
漆姑草,(一名苟尿珠。)
槎牙草,(一名慈菇。)
瓦松,(生尾瓦上似松。)
胡蔥
青桴木,(其木大者尺。)
續骨木,(緣樹木葉如落石。)
不灰木,(生蕭丘,雖燃而不糜。)
朝菌
雉口,(治瘻瘡。)
鴨頭,(治水腫。)
牡鼠卵,(治卵。)
黃白赤,(獐皮,治金瘡。)
貓屎,(治瘡,和名禰古末乃久曾。)
狼血,(治久疥,和名於保加美乃知。)
鰒魚,(治咳味。)
陳久蜆殼,(治胃反。)
蠶砂,(治胃反,和名加比古乃久曾。)
綠繭汁,(治腳,和名末由比介留之留。)
桑蠹,(和金瘡肉生不足。)
䊇,(煮糯米孽作之。)
以上三十三種出《本草稽疑》。
仙沼子,(和名之多都支。)
續隨子,(一名百兩金。)
益藍柒
樸奈,(和名久留倍支奈。)
以上四種世用多驗,但所出未詳
醫心方卷第一
醫心方卷第一背記
厥《病源論》曰:屍厥者,陰氣逆也寒熱逆厥侯,夫厥者逆也。謂陰陽二氣卒有衰絕,逆於常度也。《玉篇》並《宋韻》作厥氣逆也。居月反。
臍下《八十一難經》曰:脈有三部,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下至臍之上有疾。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奔豚氣《病源論》曰:賁豚氣者,腎之積氣。起於驚恐憂思所生云云。神志傷,動氣積於腎而氣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
以上第九葉。
瘧《病源論》曰:夏日傷寒,秋必病瘧。
傷寒《病源論》曰:冬時寒毒藏於肌骨中,至春變為溫病;夏變為暑病,皆由冬時觸冒之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乾嘔《病源論》曰:乾嘔者,胃氣逆故也。但嘔而欲吐,吐而無所出,故謂之乾嘔也。
肺癰吐膿,又云肺癰者,由風寒傷於肺,其氣結聚所成也。又云肺癰有膿而嘔者。
以上第十葉。
厥逆《病源論》曰:厥者,逆也。謂陰氣來於陽氣也。
白話文:
練石草:莖細小,像蔓藤一樣。
刀圭草:又名無心草。植株和葉子像小草,根像瞿麥。
漆姑草:又名苟尿珠。
槎牙草:又名慈菇。
瓦松:生長在屋瓦上,形狀像松樹。
胡蔥
青桴木:較大的木頭,直徑可達一尺。
續骨木:依附在樹木上生長,葉子像剝落的石頭。
不灰木:生長在蕭瑟的山丘上,即使燃燒也不會變成灰燼。
朝菌
雉口:用於治療瘻瘡。
鴨頭:用於治療水腫。
牡鼠卵:用於治療卵(指睪丸方面的疾病)。
黃白赤:獐子皮,用於治療金瘡(外傷)。
貓屎:用於治療瘡瘍,和名禰古末乃久曾(日語名稱)。
狼血: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疥瘡,和名於保加美乃知(日語名稱)。
鰒魚:用於治療咳嗽。
陳久蜆殼:用於治療胃反(胃部疾患)。
蠶砂:用於治療胃反,和名加比古乃久曾(日語名稱)。
綠繭汁:用於治療腳部疾病,和名末由比介留之留(日語名稱)。
桑蠹:用於治療金瘡,促進肉芽生長。
䊇:用煮熟的糯米製作而成。
以上三十三種藥物出自《本草稽疑》。
仙沼子:和名之多都支(日語名稱)。
續隨子:又名百兩金。
益藍柒
樸奈:和名久留倍支奈(日語名稱)。
以上四種藥物民間常用,療效顯著,但產地不明。
出自《醫心方》卷一及卷一背記
《病源論》說:屍厥是指陰氣逆行。寒熱逆厥,厥是指逆行,指的是陰陽二氣突然衰竭,逆於常態。 《玉篇》和《宋韻》都作「厥氣逆也」。
《八十一難經》說:脈有三部,上部應天,主治胸部以上到頭部的疾病;中部應人,主治膈膜以下到肚臍以上的疾病;下部應地,主治肚臍以下到腳部的疾病。
《病源論》說:奔豚氣是腎臟積聚的氣。因驚恐憂思而生。神志受傷,導致氣機鬱結於腎臟,氣體上衝下涌,像豚魚一樣奔走,所以稱為奔豚。
以上出自第九葉。
《病源論》說:夏天受寒,秋天就會得瘧疾。
《病源論》說:冬天寒毒藏於肌骨之中,到春天變成溫病,到夏天變成暑病,都是由於冬天受寒所致,不是時行疫病。
《病源論》說:乾嘔是指胃氣逆行造成的。只想要嘔吐,但吐不出東西,所以稱為乾嘔。
肺癰吐膿,又說肺癰是由於風寒侵犯肺部,氣機阻滯而形成的。又說肺癰有膿液而嘔吐。
以上出自第十葉。
《病源論》說:厥是指逆行,指的是陰氣侵入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