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5)

1. 服石反常性法第二

皇甫謐云:凡治寒食藥者,雖治得瘥,終不可以治者為恩也。非得治人後忘得效也。昔文摯治齊王病,先使王怒而後治病已。王不思其愈而思其怒,文摯以是雖愈王病而終為王所殺。今救寒食藥者,要當逆常理,反正性,犯怒以治之,自非達者。已瘥之後,心念犯怒之怨,必忘得治之思。

猶齊王之殺文摯也。後與太子尚不能救,而況凡人哉。然死生大事也,知可生而不救之,非仁者。唯仁者心不已,必冒怒而治之為親戚之,故不但其一人而已。凡此諸救,皆吾所親更也。已試之驗,不借問於他人也,大要違人理,反常性。

六反:

重衣更寒,一反。(《外臺方》云:凡人寒,重衣即暖。服石人宜薄衣,若重衣更寒。《經》云:熱極生寒。故云一反。)

飢則生臭,二反。(平人飽則食不消化,生食氣。服石人忍飢失食節,即有生臭氣,與常人不同,故云二反。)

極則自勞,三反。(平人有所疲極即須消息恬養。服石人久坐臥疲極,唯須自勞,適散石氣即得宣散,故云三反。)

溫則泄利,四反。(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溫則泄利,冷則瘥,故云四反。)

飲食欲寒,五反。(平人食溫暖則五內調和。服石人飲食欲寒乃得安穩,故云五反。)

癰瘡水洗,六反。

七急:

當洗勿失時,一急。

當食勿忍飢,二急。

酒清淳令溫,三急。

衣溫便脫,四急。

食必極冷,五急。

臥必底薄,六急。

食不厭多,七急。

八不可:

冬寒欲火,一不可。

飲食欲得熱,二不可。

常疾目疑,三不可。(凡服石人常須消息節度,覺少不安,將息依法治,不可生狐疑。)

畏避風溫,四不可。(若覺頭風熱悶,憒憒心煩,則宜常當風梳頭,以水洗手面即好,不比尋常風濕。)

極不能行,五不可。(若久坐臥,有所疲極,必須行役自勞。)

飲食畏多,六不可。

居貪厚席,七不可。

所欲從意,八不可。

三無疑:

務違常理,一無疑。

委心棄本,二無疑。

寢處必寒,三無疑。

若能順六反,從七急,審八不可,定三無疑,雖不能終蠲此疾沒齒無患者,庶可以釋朝夕之暴卒矣。

白話文:

皇甫謐說:凡是治療服用寒食散這種藥物導致的疾病,即使治好了,也不可以認為這是病患的恩情。因為他們不會在病好後就感激你,反而會忘記是誰治好了他們。以前文摯替齊王治病,先故意讓齊王發怒,然後才開始治病,病雖然治好了,但齊王只記得被激怒的事,卻不記得病被治好了。因此,文摯雖然治好了齊王的病,最後還是被齊王殺了。現在要救治服用寒食散而生病的人,必須要反常理、反其道而行,甚至要觸怒他們才能治療。如果不是通達醫理的人,等病患痊癒之後,心裡只會記得被觸怒的怨恨,一定會忘記被治好的恩情,就像齊王殺文摯一樣。之後就算太子想救他們都救不了,更何況是一般人呢?然而,生死是大事,明明知道可以救活卻不救,就不是仁慈的行為。只有仁慈的醫生,才會不計較,冒著被怨恨的風險去救治病人,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而不只是為了救一個人。這些救治方法,都是我親身經歷的,並且已經試驗過有效果,不需要再向別人詢問了。總之,這些救治方法都是違背常理,反常性的。

六反:

穿厚衣服反而更冷,這是第一種反常。(《外臺方》說:一般人覺得冷,穿厚衣服就會暖和。但服用寒食散的人應該穿薄衣服,如果穿厚衣服反而會更冷。《經》書上說:熱到極點會轉為寒冷。所以說這是第一種反常。)

肚子餓反而會產生臭味,這是第二種反常。(一般人吃飽了,食物消化不良會產生食物腐敗的氣味。服用寒食散的人如果忍著飢餓不按時吃飯,反而會產生臭味,這和一般人不同,所以說是第二種反常。)

疲勞到極點反而要活動,這是第三種反常。(一般人如果感到疲勞,就應該休息靜養。但服用寒食散的人如果久坐或躺臥導致疲勞,反而要活動身體,才能使體內的藥氣散開,所以說是第三種反常。)

身體溫熱反而會拉肚子,這是第四種反常。(一般人因為受寒才會拉肚子,身體暖和就會好。但服用寒食散的人身體溫熱反而會拉肚子,受寒反而會好,所以說是第四種反常。)

飲食要吃冷的,這是第五種反常。(一般人吃溫熱的食物,五臟六腑才會調和。但服用寒食散的人要吃冷的食物才會感到舒服,所以說是第五種反常。)

長癰瘡要用水洗,這是第六種反常。

七急:

該洗澡的時候不要錯過時機,這是第一件急事。

該吃飯的時候不要忍著飢餓,這是第二件急事。

酒要喝清澈純淨且溫熱的,這是第三件急事。

衣服感到溫熱就要脫掉,這是第四件急事。

食物一定要吃冷的,這是第五件急事。

睡覺的床鋪要薄,這是第六件急事。

吃飯不怕多吃,這是第七件急事。

八不可:

冬天冷的時候不要靠近火爐取暖,這是第一件不可做的事。

飲食不要吃熱的,這是第二件不可做的事。

不要因為身體不適就疑神疑鬼,這是第三件不可做的事。(凡是服用寒食散的人,平常一定要注意作息和飲食,如果覺得身體稍微不舒服,就要按照正確的方法調養,不可以胡亂猜疑。)

不要害怕吹風和溫熱,這是第四件不可做的事。(如果感到頭暈、發熱、心煩意亂,就應該常常到有風的地方梳頭,用冷水洗手洗臉就會好,這和一般人受風濕的狀況不同。)

疲勞到無法行走時,不要停止活動,這是第五件不可做的事。(如果久坐或久臥感到疲勞,就必須要起來活動身體。)

吃飯不要怕吃太多,這是第六件不可做的事。

不要睡太厚的床墊,這是第七件不可做的事。

不要順著自己的意思做任何事,這是第八件不可做的事。

三無疑:

一定要做違背常理的事,不要懷疑,這是第一件無須懷疑的事。

要將心放開,捨棄原本的習慣,不要懷疑,這是第二件無須懷疑的事。

睡覺的地方一定要寒冷,不要懷疑,這是第三件無須懷疑的事。

如果能夠順應六反,遵從七急,謹慎地遵循八不可,堅定地執行三無疑,即使不能完全根治寒食散的後遺症,做到永遠不生病,但至少可以避免突然暴斃的風險了。

2. 服石得力候第三

《病源論》云:夫散脈,或洪實,或斷絕不足欲似死脈,或細數,或弦快,坐所犯,非一故也。脈無常度,拙醫不能識,然熱多則弦快,有澼則洪實,急痛則斷絕,沉數者難發,浮大者易發,難發令人不覺藥勢(熱)行已,藥但於內發,才不出形於外,欲候知其得力,人進食多是一候,氣下顏色和悅是二候,頭面身癢是三候,策策惡風是四候,厭厭欲寢是五候也。

白話文:

《病源論》說:所謂散脈,有時會呈現洪大而有力,有時會呈現斷絕無力像是將死之人的脈象,有時會呈現細微而快速,有時會呈現繃緊而快速,這是因為發病的原因不只一種。脈象沒有固定的標準,醫術不精明的醫生無法辨識,但大致上來說,熱邪旺盛時脈象會呈現繃緊而快速,有積水時脈象會呈現洪大而有力,劇烈疼痛時脈象會呈現斷絕,脈象沉而數的病症難以發散,脈象浮而大的病症容易發散。難以發散的病症會讓人感覺不到藥力已經開始作用,藥力只在體內發揮作用,無法在體外顯現出來。想要知道藥力是否產生效果,可以觀察:病人食慾增加是第一個徵兆;氣機順暢,臉色變得平和愉悅是第二個徵兆;頭面身體出現搔癢感是第三個徵兆;身體發冷,微微怕風是第四個徵兆;感到疲倦想睡是第五個徵兆。

3. 服石發動救解法第四

皇甫謐薛侍郎寒食藥發動證候四十二變並消息救解法。(今檢有五十一變。)

皇甫謐云:寒食藥得節度者,一月輒解,或二十日解,堪溫不堪寒,即已解之候也。

其失節度者,或頭痛欲裂,坐服藥,食溫作澼急宜下之。

或兩目欲脫,坐犯熱在肝,速下之,將冷自止。

或腰痛欲折,坐衣厚體溫,以冷水洗,冷石熨之。

或眩冒欲蹶,坐衣溫,犯熱宜𦇧頭,冷洗之。

薛公云:常須單床,行役,並以冷水洗浴即愈。

或目痛如刺,坐熱氣冒次,上奔兩眼故也。勤於冷食,清旦以溫小便洗之。

或目冥無所見,坐飲食居處溫故也。脫衣自勞,洗,促冷飲食,須臾自明瞭。

或四肢面目皆浮腫,坐食飲溫,又不自勞,藥與正氣隔並故也,飲熱酒,冷食,自勞,冷洗之則瘥。

或耳鳴如風聲,汁出坐自勞,出力過瘥,房室不節,氣並奔耳故也。勤好飲食,稍稍行步,數食節情即止。

或鼻中作䶂雞子臭,坐著衣溫故也。脫衣冷洗即止。(或本云:冷洗薄衣即瘥)

或口復傷,舌強爛燥,不得食,坐食少,穀氣不足,藥積胃管中故也。急作梔子豉湯,服三劑瘥。〔(或本云二劑瘥矣)今按:梔子湯在第二十卷"口乾方"。〕

或齦腫,唇爛齒牙搖痛,頰車噤,坐犯熱不時救故也。當風張口使冷氣入咽,嗽寒水即瘥。

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坐溫衣近火故也。促脫衣,冷水洗、當風、以冷石熨咽頰五六過自瘥。或本云:脫衣取冷,當風立,以冷物熨咽須臾愈,不須洗。

或咳逆,咽中傷,清血出,坐臥溫故也。或食溫故也。飲冷水,冷石熨咽外。

或偏臂腳急痛,坐久藉臥席,溫不自轉,熱氣入肌附骨故也。勤以布冷水淹迫之,溫復易之。

或兩腋下爛辛痛,坐臂脅相親故也。以物懸手離脅,冷石熨之。

或胸脅滿,氣逆,乾嘔,坐飢而不食,藥氣熏膈故也。促冷食、冷飲、冷洗即瘥。

或手足偏痛,諸節欲解,身體發癰瘡堅結坐寢處久不自移徙,暴熱並聚在一處,或堅結核痛,甚者發癰始覺,便以冷水洗,冷石熨之;微者食頃消散,劇者日用水不絕乃瘥。洗之無限,要瘥為期。薛公云:若體上生瘡,結氣腫痛,不得動者,為自勞大過也。

或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坐寢處久,下熱,又衣溫失食、失洗、不起行。促起行,飲熱酒,冷食、冷洗,當風櫛梳而立。

或腰痛欲折,坐衣厚體溫,以冷水洗冷石熨之。薛公曰:若腰痛欲折、兩目欲脫者,為熱上肝膈腰腎,冷極故也。

或腳疼如折,坐久坐下溫,宜常坐寒床,以冷水洗起行。或本云常須單床上坐善也。

或腳趾間生瘡,坐著履溫故也。脫履著屐以冷水洗足則瘥。薛公云:當以腳踐冷地,以冷水洗足則瘥。

或肌皮堅如木石枯,不可得屈,坐食熱臥溫,作癖久不下,五臟隔閉,血脈不周通故也。促下之,冷食,飲熱酒,自勞行即瘥。

白話文:

服石發動救解法第四

皇甫謐和薛侍郎記載的寒食藥服用後發生的42種症狀變化及其緩解方法(現今整理出51種)。

皇甫謐說:寒食藥服用得當,一個月內就能痊癒,有的二十天就能痊癒,能耐溫熱,不能耐寒冷,這就是痊癒的徵兆。

若服用方法不當,則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頭痛欲裂:服用藥物後,飲食溫熱,感到腹脹急迫,應當服用瀉藥。
  • 兩眼欲脫:因接觸溫熱之物導致肝臟受熱,應立即服用瀉藥,用冷水沖洗後症狀會自行緩解。
  • 腰痛欲折:穿著厚衣,身體溫熱,應當用冷水清洗,並用冷的石頭熨燙患處。
  • 頭暈目眩,將要跌倒:穿著溫暖的衣物,身體發熱,應當冷卻頭部,用冷水清洗。

薛公說:平時應睡在單人床上,若外出勞動,用冷水洗浴即可痊癒。

其他症狀及緩解方法:

  • 眼睛疼痛如針刺:因熱氣上衝兩眼所致,應多食用冷食,清晨用溫熱的小便清洗眼睛。
  • 目光昏暗,什麼都看不見:因飲食起居溫熱所致,應脫衣活動身體,清洗身體,食用冷食,很快就能恢復視力。
  • 四肢和臉部都浮腫:因飲食溫熱,又不經常活動身體,藥物與正氣隔閡所致,應飲用熱酒,食用冷食,多活動身體,用冷水清洗就能痊癒。
  • 耳鳴如風聲,流出耳液:因過度勞累,用力過度,房事不節制,導致氣血衝擊耳部所致,應多加飲食,少量活動,飲食有節制,就能緩解。
  • 鼻中發出像雞蛋腐敗的臭味:因穿著衣物過於溫暖所致,脫衣用冷水清洗就能緩解。(也有一說法是:脫掉薄衣,用冷水清洗即可痊癒)
  • 嘴巴潰瘍,舌頭僵硬乾燥,無法進食:因飲食過少,穀氣不足,藥物積聚在胃部所致,應立即服用梔子豉湯三劑即可痊癒。(也有一說法是兩劑即可痊癒,梔子湯的配方在第二十卷“口乾方”中。)
  • 牙齦腫脹,嘴唇潰爛,牙齒鬆動疼痛,嘴巴張不開:因接觸溫熱之物,沒有及時救治所致,應當面向風口張開嘴巴,讓冷氣進入咽喉,漱口冷水就能痊癒。
  • 咽喉疼痛,鼻子堵塞,流出清水鼻涕:因衣物溫暖,靠近火源所致,應立即脫衣,用冷水清洗,面向風口,用冷的石頭熨燙咽喉和臉頰五六次就能痊癒。(也有一說法是:脫衣,接觸冷空氣,面向風口站立,用冷物熨燙咽喉,很快就能痊癒,不需要清洗。)
  • 咳嗽不止,咽喉疼痛,流出清血:因臥床休息或飲食過於溫熱所致,應飲用冷水,用冷的石頭熨燙咽喉外部。
  • 一側胳膊或腿劇烈疼痛:因長時間坐臥,身體溫熱,不能轉動身體,熱氣侵入肌肉骨骼所致,應當用冷濕布包裹患處,溫熱後再更換。
  • 兩側腋下潰爛疼痛:因胳膊和肋部相貼所致,應將手臂懸掛起來,使之離開肋部,用冷的石頭熨燙。
  • 胸部和肋部脹滿,氣逆,乾嘔:因飢餓而不進食,藥氣熏蒸膈膜所致,應立即食用冷食、飲用冷飲、用冷水清洗就能痊癒。
  • 手腳某一部位疼痛,關節欲脫臼,身體長出癰瘡,堅硬結塊:因長時間臥床休息,不動彈,身體某一部位聚集過多熱氣,有的會形成堅硬的腫塊疼痛,嚴重者會長出癰瘡,應立即用冷水清洗,用冷的石頭熨燙;症狀輕微者,片刻後就會消散;嚴重者,需持續用冷水清洗,直到痊癒。清洗沒有次數限制,痊癒為止。薛公說:如果身上長出瘡,氣血凝結腫痛,不能動彈,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所致。
  • 腹部脹滿,快要脹破,嚴重者甚至要解開腰帶:因長時間臥床休息,下半身發熱,又穿著溫暖的衣物,不吃東西,不清洗身體,不活動身體所致,應立即起床活動,飲用熱酒,食用冷食,用冷水清洗,面向風口梳理頭髮站立。
  • 腰痛欲折:穿著厚衣,身體溫熱,應當用冷水清洗,並用冷的石頭熨燙患處。薛公說:腰痛欲折,兩眼欲脫,是因為熱氣上衝肝臟、膈膜、腰部和腎臟,身體過於寒冷所致。
  • 腳痛如斷:因長時間坐著,下半身溫熱所致,應經常坐在冰冷的床上,用冷水清洗,然後起床活動。(也有一說法是經常睡在單人床上就好)
  • 腳趾間長出瘡:因穿著鞋襪過於溫暖所致,應脫掉鞋襪,穿上木屐,用冷水清洗腳部就能痊癒。薛公說:應當用腳踩在冰冷的地面上,用冷水清洗腳部就能痊癒。
  • 肌膚堅硬如同木石,不能彎曲:因飲食過於溫熱,長時間臥床,導致疾病久治不愈,五臟閉塞,氣血不通所致,應當服用瀉藥,食用冷食,飲用熱酒,活動身體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