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九 (4)
卷第十九 (4)
1. 服石節度第一
又,《發動救解法》云:人將藥,但知純寒用水藥,得大益,不知純寒益動,所以困不解者,由是失和故也。寒大過致藥動者,以溫解之。熱大過致藥動者,以冷解之。常識所由也,無不得解。
又云:服寒食散者,唯以數下為急。有澼終不下之。必不得生。下後當慎如節度。
又云:服散不可失食即動,常令胃中有谷,谷強則體氣勝,體氣勝則藥不損人,不可兼食藥,益作常欲得美食,食肥豬、蘇脂肥脆者為善。
又云:河東裴秀彥服藥失度,而處三公之尊,已錯之後,已不復自知,左右又不解救之。救之法,但飲冷酒,冷水洗之,用水數百石,寒益甚,逐絕命於水中,良可悼也。夫以十石焦炭二百斛,水潑之則炭滅矣。藥熱氣雖甚,未如十石之火也。潑之不已,寒足殺人,何怨於藥乎。
世之失救者,率多如此,欲服此藥者,不唯已自知也。家人大小皆宜習之,使熟解其法,乃可用相救耳。
又云:凡有寒食藥者,雖素聰明,發皆頑器告喻難曉也。以此死者,不可勝計。急飲三黃湯下之,得大下即瘥。
白話文:
服石節度第一
另外,《發動救解法》說:人們服用藥物,只知道純寒性的水藥療效很好,卻不知道純寒藥性容易導致藥物作用過度,所以病情困擾難解,是因為藥性失衡的緣故。寒性過於強烈導致藥物作用過度的,就用溫性的藥物來緩解;熱性過於強烈導致藥物作用過度的,就用寒涼的藥物來緩解。這是常識,沒有解不了的。
又說:服用寒食散,最重要的是及時排洩幾次。如果一直沒有排洩,就一定活不了。排洩後,就要小心控制藥物的服用量。
又說:服用散劑不可空腹,立刻就會產生不良反應,要經常讓胃裡有食物,胃氣強盛,身體元氣就旺盛,身體元氣旺盛,藥物就不會傷害人體。不可以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最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吃肥豬肉、酥油之類肥膩爽脆的食物最好。
又說:河東裴秀彥服用藥物劑量失控,雖然位居三公之尊,但出錯後,自己已經沒有意識到,身邊的人也不知道如何救治他。救治的方法,只要喝冷酒,用冷水清洗,用水幾百石,寒氣更甚,最終在水中斷氣而亡,實在令人惋惜!用十石焦炭,二百斛水潑上去,炭火就會熄滅了。藥物的熱性再強,也不如十石炭火厲害。不斷潑水降溫,寒氣足以殺人,又怎麼能怪藥物呢?
世上因搶救不及而死的人,大多如此,想要服用這種藥物的人,不僅自己要了解,家人大小都應該學習掌握這些救治方法,才能相互救治。
又說:凡是服用寒涼藥物的人,即使平時很聰明,發病時也如同頑固的器物一樣,難以理解別人講解的道理。因此而死的人,數不勝數。緊急情況下,喝三黃湯使其排洩,能排洩出來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