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3)

1. 五肉部第三

牛乳,《本草》云:微寒,補虛羸,止渴,下氣。《陶景注》云:𤚩牛為佳。《拾遺》云: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則壅,不欲頓服。兼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嘓。崔禹云:益胃氣,令人潤澤。《養生要集》云:腹中有冷患,飲乳汁,令腹痛泄利。《七卷經》云:不可合生肉,生腹中蟲;不可合生魚食,反成嘓。(和名宇之乃知。)

白話文:

牛乳,《本草》說:微寒,補虛弱,止渴,下氣。《陶景注》說:犅牛的牛乳最好。《拾遺》說:凡是喝牛乳,一定要煮沸一兩次,等冷卻後才能喝,如果熱著喝就會引起阻塞,不能一次喝太多。兼且牛奶與酸性食物相剋,會讓人腹中結塊。崔禹說:牛奶有益胃氣,使人潤澤。《養生要集》說:腹中有寒疾的人,喝牛奶會引起腹痛腹瀉。《七卷經》說:不能和生肉一起吃,會在腹中生蟲;不能和生魚一起吃,會引起結塊。(和名宇之知。)

酪,《本草》云:味甘酸,寒,無毒,主熱毒,止渴,除胸中虛熱,身面上熱瘡。《養生要集》云:腹中小有不佳,不當啖酪,令不消。

白話文:

酪,在《本草》中記載:味道是甘酸的,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熱毒、止渴,消除胸中的虛熱,以及身體表面上的熱瘡。《養生要集》中記載:腹部裡有小毛病,不應該吃酪,會導致消化不良。

酥,《本草》云:微寒,補五臟,利大腸,主口瘡。《陶景注》云: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黃白。《養生要集》云:甘道人云:乳酪酥髓,常食令人有筋力,膽踘,肌體潤澤。猝食令人臚脹泄利,漸漸自已。

白話文:

酥,在《本草》中記載:性微寒,具有補益五臟,利於大腸的作用,主治口瘡。《陶景注》中說:牛乳經過發酵成為酪,酪發酵成為酥,酥發酵成為醍醐,顏色黃白色。《養生要集》中記載:甘道人說:牛乳、酪、酥、髓等奶製品,經常食用可以增強筋力和膽量,使肌體潤澤。突然大量食用這些食品會導致腹脹腹瀉,慢慢地就會恢復正常。

鹿肉,《本草》云:肉溫,補中,強五臟,益氣力。《陶景注》云:野肉之中,唯獐鹿可食,生不腥膻,又非辰屬,八卦無主,而兼能溫補於人,則生死無憂,故道家許聽為脯。《蘇敬注》云:頭主消渴,筋主勞損,骨主虛勞,脂主癰腫死肌,溫中,四肢不隨。一云:不可近陰,角主中惡注痛,血主折傷陰瘻,補。

白話文:

鹿肉,《本草》說:鹿肉性溫,能補益五臟,增強氣力。《陶景注》說:在野生的肉類中,只有獐子和鹿肉可以食用,它們生來沒有腥羶的味道,而且不屬於辰屬,八卦中沒有主星,又能溫補人體,所以無論生吃還是熟吃都不會傷身,因此道家允許把它做成肉脯。

《蘇敬注》說:鹿頭可以治療消渴症,鹿筋可以治療勞損,鹿骨可以治療虛勞,鹿脂可以治療癰腫和死肌,溫中,四肢不隨。有人說:鹿肉不能靠近陰部,鹿角可以治療中惡注痛,鹿血可以治療折傷陰瘻,有補益作用。

又云:鹿茸味甘,酸溫,無毒,主漏下惡血,寒熱,益氣強志,生齒,療虛勞羸瘦、四肢痠痛,腰脊痛、瀉精尿血,安胎下氣。角主惡瘡癰腫。髓味甘,溫,主大(丈)夫、女子傷中脈絕、筋忿、咳逆,以酒服之。又云:獐骨主虛損泄精,肉補益五臟,髓益氣力、悅澤人面。

白話文:

鹿茸味道甘甜、酸溫,沒有毒性,可以治療漏下惡血、寒熱,益氣強壯意志,生長牙齒,治療身體虛弱、消瘦,四肢痠痛,腰脊痛,瀉精尿血,安胎下氣。鹿角可以治療惡瘡癰腫。鹿髓味道甘甜、溫熱,可以治療男子、女子傷中脈絕、筋忿、咳嗽逆氣,用酒服下。又有說法是:獐骨可以治療虛損泄精,獐肉可以補益五臟,獐髓可以益氣力、使人面色紅潤。

崔禹云:味鹹,溫,無毒,主大風、冷氣、口噼、消渴,心主安中,肝主安肝,肺主安肺,腎主安腎,脾主安脾,膏主四肢不遂。孟詵云:鹿頭主消渴多夢,夢見物;蹄肉主腳膝骨髓中疼痛;生肉主中風口偏不正。《膳夫經》云:腎彌佳。《千金方》云:凡餌藥之人不可食鹿肉,服藥必不得力。

白話文:

崔禹說:鹿肉味鹹,性溫,無毒,主治大風、冷氣、口瘡、消渴,心臟主治安寧,肝臟主治舒緩,肺臟主治安寧,腎臟主治安寧,脾臟主治安寧,鹿脂主治四肢麻痺。

孟詵說:鹿頭主治消渴多夢,夢見事物;鹿蹄肉主治腳膝骨髓中疼痛;生鹿肉主治中風、口歪。

《膳夫經》說:鹿腎最為上佳。

《千金方》說:凡是服用藥物的人不能吃鹿肉,否則藥物服用後必定沒有效果。

所以然者;鹿恆食解毒之草,是故能制散諸藥也。《養生要集》云:鹿有豹文不可食,殺人。又云:鹿茸、鹿角皆不中嗅,角中有細蟲,似白粟,入咽令人蟲癩,萬術不能治。馬琬云:鹿食之不利人。朱思簡云:合生菜食之,使腹中生疽蟲。鹿膽白者不可食之。《食經》云:鹿雉合煮,食之殺人。

白話文: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鹿總是吃一種能解毒的草,因此它能夠抵制、消除各種藥物的毒性。《養生要集》說:鹿身上有豹紋的花紋,不能吃,它會讓人中毒死去。又說:鹿茸、鹿角都不能聞,角中有細小的蟲,像白色的粟米,人若吞嚥後,會感染蟲癩病,任何的治療方法都治不好。馬琬說:鹿吃了這種草對人是有害的。朱思簡說:將鹿肉與生菜一起吃,會使肚子裡長疽腫和蟲。白色的鹿膽不能吃。《食經》說:鹿肉與雉雞肉一起煮,吃了會讓人中毒死去。

《盧宗食經》云:鹿,五月以後無角者食傷人。(和名加乃志志。)

白話文:

《盧宗食經》裡提到:鹿在五月後沒有角的,吃了會傷人。(日文名稱是加乃志志。)

豬肉,《本草》云:味苦,主閉血脈,弱筋骨,虛人肌,不可久食。《陶景注》云:豬為用最多,唯肉不宜人。人有多食,皆能暴肥,此蓋虛肥故也。《千金方》云:不可久食,令人少精,發宿病。《拾遺》云:肉寒,主壓丹石,解熱。人食之,殺藥動風。《七卷食經》云:合五辛食之,傷人肝脾;鯽魚合食,令人發損消。

白話文:

豬肉,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它的味道苦澀,主要功能是閉合血脈,損傷筋骨,使人的肌肉變得虛弱,所以不宜長期食用。《陶景注》中說:豬肉的用途最多,唯獨豬肉不適合人食用。有些人過度食用豬肉,都會變得肥胖,這主要是因為虛胖的緣故。《千金方》中說:豬肉不宜長期食用,否則會導致人體精氣不足,並誘發舊疾。《拾遺》中說:豬肉性寒,主要功能是鎮壓丹石,解熱。人食用豬肉後,會殺死藥效並引起風動。《七卷食經》中說:將豬肉與五辛一起食用,會損傷人體的肝脾;將豬肉與鯽魚一起食用,會使人出現損傷和消瘦。

又不可合鯉魚子,傷人。朱思簡云:合魚共食,入腹動風,令生蟲,肝合芹菜食之,令人腹中終身雷鳴。《養生要集》云:豬肝落地,土不著者,食殺人。又云:豬干脯火燒不動者,食之畢泄利。馬琬云:豬目睫交不可食,傷人。《膳夫經》云:豕自死,其目青,食之殺人。

白話文:

鯉魚子不可與其他東西一起食用,會傷害人體。朱思簡說:魚類不能和芹菜一起食用,會在肚子裡動風生蟲。肝臟如果和芹菜一起食用,會導致肚子終身雷鳴。

《養生要集》中說:豬肝落地後,沾染了泥土,如果食用會使人中毒。豬肝脯烤得再久都不會熟,吃了之後會導致腹瀉。馬琬說:豬的眼睫毛交在一起的不能食用,會傷害人體。《膳夫經》中說:豬自然死亡後,豬的眼睛發青,食用後會殺人。

又云:豕燔而死,食餐其肝,殺人。又云:豬白蹄青爪斑斑不可食。又云:白豬青蹄食之殺人。(今按:損害物。和名為乃志志。)

白話文:

又說:豬被火燒死,吃了它的肝臟,會殺人。又說:豬蹄子是白色的,爪子青色且有斑點,不能吃。又說:白色的豬,青色的蹄子,吃了它會殺人。(現在解釋:損害事物。和名為乃志志。)

雉,《本草》云:肉味酸,微寒,無毒,主補中益氣力。止瀉利,除蟻瘻。《陶景注》云:雉雖非辰屬而正是離禽,景午日不可食者。《蘇敬注》曰:雉味甘,主諸瘻瘡。崔禹云:主行步汲汲然。益肝氣,明目,癬瘑諸淺瘡。丙午日食生心瘕損肝氣,五鬼起於內,致不祥。朱思簡《食經》云:凡食雉害(肉),不得食骨,大傷人筋骨。(和名支之。)

白話文:

雉,《本草》說:肉味酸,性微寒,無毒,主治補益中氣,增強體力,止瀉通利小便,治療各種瘻瘡。《陶景注》說:雉雖然不屬辰,但正是離禽,在景午日不能吃。《蘇敬注》說:雉味甘,主治各種瘻瘡。崔禹說:主治行走匆忙。有益於肝氣,明目,癬瘑等淺瘡。在丙午日食用,會生心腹結塊,損害肝氣,五鬼會在體內作祟,釀成禍患。朱思簡在《食經》一書中說:凡是食用雉肉,不要吃骨頭,以免嚴重損傷人的筋骨。(和名支之。)

雲雀,崔禹云:味鹹,大溫,無毒,主補中,陰痿不起,虛勞內損,赤白下利,作臛食之,強陰氣。貌似雀而大。是鳥春夏在陽,秋冬在陰。陽時喜鳴,陰時不鳴,吸陰氣而登天,含陽氣而下地;翔於雲陽而吐氣,故以名之。其音密密然,似人大訇。(和名比波利。)

白話文:

雲雀,崔禹說:它的味道鹹,性溫,沒有毒。可以用來補中益氣,治療陽痿不起、虛勞內損、赤白下痢。可以做成菜餚食用,可以增強陰氣。雲雀的外形像麻雀,但體型較大。這種鳥在春夏時節生活在陽氣旺盛的地方,在秋冬時節生活在陰氣旺盛的地方。在陽氣旺盛的時候喜歡鳴叫,在陰氣旺盛的時候不鳴叫,它吸取陰氣然後飛上天,含著陽氣然後降落到地面。它在雲陽中飛翔並吐納氣息,因此得名雲雀。它的叫聲密集而連續,聽起來和大人的呼嚕聲相似。(它的別名是比波利。)

鶉,孟詵云:溫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氣。又云:不可共豬肉食之,令人多生瘡。(今按:《拾遺》云:共豬肉食之,令人生小黑子。)又云:患利人可和生薑煮食之。《七卷經》云:味辛平,食之令人善忘。崔禹云:鵪鶉,無毒,主赤白下利,漏下血,暴風濕痹,養肝肺氣,利九竅。(和名宇都良。)

白話文:

鵪鶉,孟詵說:溫補五臟,增益中氣,充實筋骨,耐寒耐暑,消散結氣。又說:鵪鶉肉不能和豬肉同食,否則會生瘡。(按《拾遺》說:和豬肉同食,會生小黑點。)又說:患有痔瘡的人可以和生薑一起煮著吃。《七卷經》說:鵪鶉肉味道辛溫,吃了會容易忘事。崔禹說:鵪鶉沒有毒性,可以治療赤白痢疾、尿血、暴風濕痹,養護肝肺之氣,使九竅通利。(和名宇都良。)

鳩,崔禹云:味苦鹹,平,無毒,主續絕傷,補中,堅筋骨。益氣力,好令趨走,妊身婦人尤不可食,其子門肥充,於產難故也。古人云:是鳥為不噎之鳥,故老人杖頭作鳩像,療噎之吒。(和名波止。)

白話文:

鳩:崔禹說:味道是苦鹹的,藥性平,沒有毒,主要治療筋骨損傷疼痛,補益身體,強健筋骨,增強氣力,擅長於奔跑行走,懷孕的婦女尤其不能吃,這是因為鳩的子宮肥大,所以容易生產困難。古人說:鳩是不會噎死的鳥,所以老人把鳩的形象刻在手杖上,治療咽喉阻塞的疾病。(和名是波止。)

鵤,崔禹云:味甘,溫,無毒,主赤白下利,補中,下氣,貌似鴿,有白喙,隼眼而翅羽𧓄斑𧓄斑可愛。(和名伊如留加。)

白話文:

鵤,崔禹說:味道甘甜,性溫,沒有毒性,能夠治療赤白痢,補虛養身,下氣,外形像鴿子,有白色的鳥喙,像老鷹一樣的眼睛,翅膀羽毛有條紋,條紋很好看。(日文名稱是伊如留加。)

鵯,崔禹云:味酸,冷,無毒,主赤白下利,虛損不足,補中,安魂魄。(和名比衣止利。)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鵯,崔禹曰:味道酸,性質寒涼,無毒,主治赤白痢疾,虛損不足,補益中氣,安神定魄。(日本名為比衣止利。)

鷹,《本草》云:肪味甘,平,無毒,主風擊,拘急偏枯,氣不通。久服長髮鬢眉,益氣。崔禹云:味甘,小冷,主風熱、煩心,駐面色,理腰腳痿弱,凡鷹類甚多,大曰鴻,小曰鷹。《七卷經》云:食無損益。(和名加利。)

白話文:

鷹,根據《本草》記載:鷹的脂肪味道甘甜,性質平和,無毒,主治風寒襲擊,手腳拘急、偏癱,筋脈不通。長期服用可以使頭髮、眉毛長長,增強元氣。崔禹說:鷹的脂肪味道甘甜,微寒,主治風熱、煩躁不安,使面色紅潤,治療腰腳痿弱。鷹的種類有很多,大的叫鴻鷹,小的叫小鷹。《七卷經》說:吃鷹肉對人體沒有益處或損害。(日文稱為加利。)

鴨,《本草》云:肉補虛熱,和臟腑,利水道。孟詵云:寒,補中益氣,消食。馬琬云:目精白者,食之殺人。(和名加毛。)

白話文:

鴨子,《本草》中說:鴨肉能補虛熱,調和臟腑,利尿通便。孟詵說:鴨肉性溫和,能補益中氣,消食。馬琬說:眼睛明亮的人吃鴨肉,會中毒身亡。(日語名字加上羽毛。)

鯉魚,《本草》云:肉味甘,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煮主水腫腳滿,下氣。膽味苦,寒,無毒,主目熱、赤痛、清盲,明目。骨主女子帶下赤白;齒主石淋。《陶景注》云:鯉魚最為魚之主形,既可愛,又能神變,山上水中有鯉不可食。又鯉鮓不可合小豆藿食之,其子合豬肝食之害人。

白話文:

鯉魚,《本草綱目》中記載:鯉魚的肉味甘甜,能夠治療咳嗽、氣喘、黃疸、口渴等疾病,生吃或煮熟了吃可以治療水腫、腳部浮腫,並且可以通氣。鯉魚的膽汁味道苦、性寒,無毒,可以治療眼睛發熱疼痛、眼睛充血、視力模糊等疾病,並且可以明目。鯉魚的骨頭可以治療女性白帶過多;鯉魚的牙齒可以治療尿路結石。《陶景注》中記載:鯉魚是魚類中最主要的魚類,既可愛,又能變化成神靈。鯉魚在山上或水中有時不可食用,並且鯉魚鮓不能與小豆和藿香一起食用,鯉魚的魚子與豬肝一起食用會對人體有害。

《蘇敬注》云:骨灰主陰蝕哽不出,血主小兒丹腫,皮主丹隱疹,腦主諸癇,腸主小兒肥瘡。《拾遺》云:肉主安胎,胎動,壞妊身腫。煮食之,破冷氣,痃癖,氣塊。從脊當中數至尾,無大小皆有三十六鱗。《七卷經》云:鯉魚,平,補中。又鮜(胡鬥反。野王云是鯉魚也。

白話文:

《蘇敬注》說:骨頭灰用於治療陰症、食道氣滯或食物哽塞無法排出、血液用於治療小兒丹腫病,皮膚用於治療丹疹,腦髓用於治療各種癲癇,腸子用於治療小兒肥胖瘡。《拾遺》說:肉可以安定胎兒,治療胎動和妊娠期間身體腫脹的症狀,煮熟食用,可以治療虛寒之氣、風寒痹病和積聚的氣塊。從脊柱中間數到尾部,無論大小,都有三十六片鱗片。《七卷經》說:鯉魚有平補的作用,可以補中益氣。又一種叫鮜的魚(胡鬥反。野王說這也是鯉魚。

)又𩸄(下瓦反。《說文》:鯉也。)又𪓟(音慶。《廣雅》云:大鯉也。)崔禹云:鯉、溫、無毒、主腳氣忤疾,益氣力。孟詵云:天行病後不可食,再發即死。又砂石中者毒多,在腦髓中,不可食其頭。又,每斷其脊上兩筋及脊內黑血。此是毒故也。朱思簡曰:白頭者,不可食交蔥桂,食之令人惡病。

白話文:

)又叫鱠(魚類。又叫鱅(音慶。《廣雅》中說:大鯉魚。)崔禹說:鯉魚性味溫和,無毒,主治腳氣、忤疾,增強體力。孟詵說:天行病後不可吃鯉魚,吃後會再次發病並死亡。又砂石中的鯉魚毒性很大,集中在腦髓中,不能吃它的頭。又,每次要斷掉鯉魚脊背上的兩條筋和脊髓中的黑血。這是因為這些地方有毒。朱思簡說:白頭鯉魚,不可與蔥和桂皮同食,否則會引起邪病。

馬琬云:妊身食之,令子多瘡。《養性要錄》云:服天門冬勿食鯉魚,病不除。(和名已比)

白話文:

馬琬說:懷孕的時候吃天門冬,會導致孩子身上長很多瘡。《養性要錄》說:服用天門冬時不要吃鯉魚,否則疾病不會痊癒。(和名已經比對過)

鯽魚,《本草》云:主諸瘡,燒,以醬汁和塗之。又主腸癰。一名鮒魚。作膾,主久赤白利。《拾遺》云:頭主腥嗽,燒為灰服之。肉主虛羸,熟煮食之。膾主赤白利及五痔。《七卷經》云:味甘溫,多食之發熱。崔禹云:味鹹,大冷,無毒,主心煩悶,補五臟,安中。食鯽膾勿飲水,生蛔蟲。

白話文:

鯽魚,《本草》記載:主治各種瘡,燒成灰之後,用醬油和勻後塗抹。又主治腸癰。別名鮒魚。做成魚膾,主治久赤白痢。 《拾遺》記載:魚頭主治腥嗽,燒成灰後服用。魚肉主治虛羸,煮熟後食用。魚膾主治赤白痢及五痔。《七卷經》記載:味道甘溫,多吃會發熱。崔禹說:味道鹹,性大冷,無毒,主治心煩悶,補五臟,安中部。吃鯽魚膾時不要喝水,否則會生蛔蟲。

又勿合豬肉食,成腹中冷澼。孟詵云:作膾食之,斷暴痢。其子調中益肝氣。朱思簡云:合鹿肉生食之筋急。又鯉魚子、鯽魚不可同食之。又不可共酪同食。又沙糖不與鯽魚同食,成甘蟲。又不可共筍食之,使筍不消成食嘓,身不能行步。《養性要集》云:鯽魚不可合豬肝食之。

白話文:

豬肉與鯉魚子,鯽魚,酪,沙糖,筍一起食用,會導致腹中冷痛,孟詵說:將鯉魚子做成菜餚食用,可以治療痢疾,鯉魚子可以調節身體機能,增強肝氣。朱思簡說:鯉魚子與鹿肉一起生吃,會導致筋骨僵硬。鯉魚子和鯽魚不能一起吃,也不能與酪一起吃。沙糖不能與鯽魚一起食用,會導致肚子裡長蟲。也不能與筍一起吃,會導致筍不能消化,導致消化不良,身體無法行走。《養性要集》說:鯽魚不能與豬肝一起食用。

(和名布奈。)

鮧魚,《本草》云:味甘,無毒,主百病。《陶景注》云:今作臛食之云補。又有鱹魚相似而大,又有鮠魚黃而美,並益人。又有人魚似鯷而有四足,聲如小兒,其膏燃之不消耗。始皇麗山塚中用之,謂之人膏。蘇敬云:鮧魚,一名鮎魚,一名鯷魚。主水浮腫,利小便。崔禹云:鮎魚,溫,主風冷冷痹,赤白下利,虛損不足,令人皮膚肥美,貌似鱒而小,色白,皮中有白垢。大者一二尺,小者七八寸,無鱗,春生夏長,秋衰冬死。

一名𦞙。《食經》云:鯷魚赤且鬢及無鰓,食殺人。(和名阿由。)

白話文:

鮧魚:

《本草》記載:味甘,無毒,能治療各種疾病。《陶景注》記載:現在的人們將鮧魚加工成食物食用,據說有滋補作用。鮧魚還有其他種類,包括相似但體型較大的鱹魚,以及體色黃色、味道鮮美的鮠魚,這些魚類都有益於人體。另外,還有一種「人魚」,外形類似鯷魚,但有四條腿,叫聲如嬰兒,它的魚油燃燒時不會耗盡。秦始皇在驪山陵中使用這種魚油,稱為「人膏」。蘇敬記載:鮧魚又名鮎魚,也叫鯷魚。它能治療水腫,利小便。崔禹記載:鮎魚性溫,能治療風寒濕痹、赤白痢疾、虛損不足,令人皮膚肥美。它的外形類似鱒魚,但體型較小,顏色為白色,皮膚中有白色粘液。大鮎魚可長到一兩尺,小鮎魚七八寸長,沒有鱗片,春天出生,夏天成長,秋天衰弱,冬天死亡。

另一種魚叫「𦞙」:

《食經》記載:𦞙魚體色紅色,有鰓蓋但沒有鰓,食用後會毒死人。(日本名:阿由。)

鯛,崔禹云:味甘,冷,無毒,主逐水,消水腫,利小便,去痔蟲,破積聚,咳逆上氣,腸主出敗瘡中蟲,利筋骨。貌似鯽而紅鰭堅鱗。(和名多比。)

白話文:

鯛魚,崔禹說:味道甘甜、性冷無毒,主要功能是利尿、消水腫、通小便、祛除痔瘡蟲、消散積聚的氣塊、減輕咳嗽逆氣、排除腸道中的敗壞產物和蟲子,對筋骨也有益處。它長得像鯽魚,但它的魚鰭是紅色的,鱗片堅硬。(和名多比。)

鱸,崔禹云:味鹹,大溫,無毒,主風痹、瘀、痓,面皰,貌似鯉而鰓大;補中安五臟,可為臛膾。《食經》云:鱸魚為羹,食不利人。又云:鱸肝不可食之,殺人。又云:治鱸魚中毒方:搗絞蘆根汁飲之,良。(和名鬚鬚支。)

白話文:

鱸魚,崔禹說:味道鹹、大溫,無毒,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瘀血、痓病,也就是一種長在臉上的痘痘,外形像鯉魚,但鰓很大;能補中氣,安五臟,可以做成臛膾之類的食物。《食經》上說:鱸魚做湯喝,吃了對身體不好。又說:鱸魚肝不能吃,會殺人。又說:治療鱸魚中毒的方法是:把蘆根搗碎絞汁喝下去,效果很好。(和名鬚鬚支。)

鯖,崔禹云:味鹹,大溫,無毒,主血利,補中,安腎氣,貌似鰱,小口尖背蒼,可為鮓,食補中,南人多吃鯖益面色,癲疰人,食鯖臛難瘥。(和名佐波。)

白話文:

鯖魚,崔禹說:味道是鹹的,很溫和,沒有毒,主要治療便血,補中益氣,安定腎氣,外形看起來像鰱魚,小嘴尖背是青色的,可以做成魚鮓,食用可以補中益氣,南方人多吃鯖魚可以改善膚色,癲癇病人吃鯖魚肉很難治癒。(和名是佐波。)

鰺,崔禹云:味甘溫無毒,主下利明目安心神,貌似鮻而皮中有白垢,尾白刺連逆連逆者也。頭中有石,江南人呼曰石首魚者是也。(和名阿知。)

白話文:

鰺,崔禹說:味甘性溫,沒有毒性,主治瀉肚瀉、明目、安神。外觀類似鮻魚,但皮膚上有白色斑點,尾部白色的刺向前穿刺,因此稱之為逆連。頭部有石頭,江南人稱之為石首魚的就是這種魚。(和名阿知。)

鮭,崔禹云:味鹹,大溫,無毒,主止下利,益氣力,其子似莓赤光。一名年魚。春生而年中死,故名之。療風痹為驗。(和名佐介。)

白話文:

鮭魚,崔禹說:味道鹹,性溫,無毒,可以止瀉,增強體力,它的魚子像是莓果一樣,赤褐光亮。另一個名稱是「年魚」。春天出生,年中死亡,因此得名。治療風痹很有效。(和名是「佐介」。)

鱒,《七卷經》云:味酸,熱,多食發瘡。《字林》云:赤目魚也。此魚似螘而小也。(今按:損害物。和名未須。)

白話文:

鱒魚,《七卷經》記載:味道酸,性熱,吃多了會發瘡。《字林》記載:又叫做赤目魚。這種魚類似泥鰍,但是比較小。(今按:這種魚有損害,日文名稱不明。)

蠡魚,《本草》云:味甘,寒,無毒,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五痔,有瘡者不可食,令瘢白。一名鮦魚。《陶景注》云:今作鱧字,舊言是公蠣蛇所變。崔禹云:補中明目,食鱧肝而勿飲水,生蛇子故也。(今按:損害物。和名波牟。)

白話文:

蠡魚

《本草》記載:味道甘甜,性質寒涼,無毒。主治濕氣痺痛、面目浮腫、大便不通、痔瘡。有傷口者不可食用,以免留下白色疤痕。又名鮦魚。

《陶景注》說:現在寫作「鱧」字,古時候有人認為是公蠣蛇變化的。崔禹說:鱧魚能補益身體,明潤眼睛。食用鱧魚的肝臟,不要喝水,因為鱧魚會生出蛇子。

(現代按:鱧魚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日文名稱為「波牟」。)

王餘魚,《七卷經》云:食之無損益。郭璞云:王餘比目同,雖有二片,其實一魚也。不比行者,名為王餘也;比行者,名為比目也。《搜神記》云:昔越王為膾割魚而未切,墮半於海中化魚名王餘也。(和名加禮比。)

白話文:

王餘魚,在《七卷經》中記載:吃它沒有什麼益處或損害。郭璞說:王餘魚和比目魚很像,雖然看起來像是兩片魚,但實際上是一條魚。不並排生長的,叫做王餘魚;並排生長的,叫做比目魚。《搜神記》中記載:過去越王割魚做膾(魚肉切碎拌醬的料理),還沒有切完,就掉了一半到海裡,那半條魚就變成了王餘魚。(日本稱它為加禮比。)

烏賊魚,《本草》云:味鹹,微溫,無毒,主療女子漏下、赤經、白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嘓瘕,無子,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陶景注》云:鵯鳥所化,今其口腳俱存。《拾遺》云:昔秦王東遊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其狀似算袋,兩帶極長,墨猶在腹中也。

白話文:

烏賊魚,根據《本草》記載:味道鹹,微溫,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女性漏下、赤經、白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嘓瘕,無子,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等疾病。《陶景注》中說:烏賊魚是鵯鳥變化的,現在它的嘴巴和腳還存在。《拾遺》中說:以前秦王東巡時,把算袋丟棄在大海中,後來就變成了這種魚。烏賊魚的形狀像算袋,兩條帶子非常長,墨汁還在魚腹中。

孟詵云:食之少,有益髓。《養生要集》云:味鹹,溫,食之無損益。崔禹云:味鹹,生大冷,干,小溫,無毒,主鬼氣入腹,絞痛積聚。南海多垂矴而浮烏,鳥翔來見之為死即喙,因驚卷捕以殺之,故名曰烏賊。為海神之吏。(和名伊加。)

白話文:

白話文:

孟詵說:食之減少,有益於骨髓。《養生要集》說:味道鹹、溫,食用無損益。崔禹說:味道鹹。生者性寒、乾,熟者性微溫,無毒,主治鬼氣入腹、絞痛積聚。南海多垂下觸手的烏賊,而浮在水面上的烏賊。鳥兒飛來看見它,就會死亡,於是驚慌逃走。捕捉並殺死它,所以叫做烏賊。它是海神的部下。(和名:伊加。)

海鼠,崔禹云:味鹹,大冷,無毒,主補腎氣,去百節風,貌似馬蛭,而大者長五六尺,小者一二尺,體上小角連數十枚如革囊而䖱縮𦞜臌𦞜臌者是也。乾者,溫,主下利,生毛髮,黃疸疲瘦。其腸尤療痔為驗。《七卷經》云:食無損益,有內癉者,食此生者有利。(和名古。)

白話文:

海鼠,崔禹說:味道鹹,性大寒,沒有毒,主治補養腎氣,去除百節風,外形像馬蛭,大的長五六尺,小的長一二尺,體表上有很多小角,連接著像是革袋而鼓鼓囊囊,鼓鼓脹脹的就是海鼠。乾的海鼠,性溫和,主治下痢,生長毛髮,黃疸消瘦。海鼠的腸子尤其治療痔瘡有驗證。《七卷經》說:食用海鼠沒有損害,也沒有好處,身體有內瘺的人,吃新鮮的海鼠有益。(和名「古」)

海月,崔禹云:味辛,大冷,無毒,主利大小腸(腹),除關格、黃疸、消渴,貌似月在海中,故以名之。又有凝月,味鹹苦冷,主黃疸消渴,似海月在海中,煮時即凝,故以名之。一名水母。(和名久良介。)

白話文:

月水母,崔禹說:味道辛辣,性大寒,無毒,能通利大小腸,去除結石、黃疸、糖尿病,外形就像月亮在海中,故以其命名。還有一種凝結的水母,味道鹹苦寒,能治療黃疸消渴症,因為它就像月水母在海中,煮的時候就能凝固,因此被命名為凝月。另有一名叫做水母。

海蛸,崔禹云:味鹹溫,無毒,主虛勞內損諸不足及下利,補中,安五臟。又大者長一二丈,名海肌子;小者長尺余寸,名海蛸子,江東呼曰觸妾子。《七卷經》云:味辛,平,生冷,干溫,人有內癉者,食此生者有利。(和名多古。)

白話文:

海蛸,崔禹說:味道鹹性溫,沒有毒,主治虛勞內傷諸症、下痢、補中、安五臟。又有一種較大的,長一至二丈,叫做海肌子;還有一種較小的,長一尺多一點,叫做海蛸子,江東人就叫它「觸妾子」。《七卷經》裡說:味道辛,性平,生的吃起來是冷的,乾的吃起來是溫的,人體內有積塊者,吃生的人可以促進積塊排出。(日文名字叫多古。)

蝙⿰虫亞,《七卷經》云:味甘,微寒,食之無損益。或云補中去煩熱,狀如大蚯,生海邊池泥中,甚似大𧵅也。湖往後,人視其穴掘取之,以蘆刀挫之,去其腹中土沙,以豉鹽醬□食美。(和名委。)

白話文:

蝙蝠,《七卷經》上說味道甘,微寒,食用後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有人說它有補益五臟的作用,消除煩躁,形狀像大蚯蚓,生長在海邊池塘的泥土中,跟大鱉很像。晚飯後,有人在牠們的洞口盯著,挖取蝙蝠,用蘆葦做的刀子挖掉牠們肚子裡的泥土和沙子,用醬油、鹽和調味醬烹煮食用,十分美味。(日本名字叫做委員)

蠣,《本草》云:牡蠣味鹹,平,微寒,無毒,主傷寒、寒熱、溫瘧,除拘緩、鼠瘻,女子下血赤白。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療喉痹、咳嗽,久服強骨節延年。《陶景注》云:是百歲雕所化作。《拾遺》云:天生萬物,皆有牝牡,唯蠣是鹹水結成,塊然不動,牝牡之事,何從而生?經言牡者應非其雄也。崔禹云:殺魘魅,治夜不眠;鬼語,錯亂,志意不定。

白話文:

牡蠣,《本草》中記載:牡蠣味鹹,性平,微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寒熱、溫瘧疾,消除拘束緩急的症狀、鼠瘻,以及婦女的陰道流血癥狀。還可以治療心痛氣結、止渴、清除體內的老血。牡蠣還可以用來治療喉嚨疼痛、咳嗽,長期服用能增強骨骼和筋節的力量,延年益壽。《陶景注》中記載:牡蠣是百歲雕死去後變化而成的。《拾遺》中記載: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有雌雄之分,唯獨牡蠣是鹹水中形成的,塊狀不動,雌雄之事,從何而來?經文中所說的「牡牡蠣」可能不是指雄牡蠣。崔禹說:牡蠣可以殺死魘魅,治癒失眠;鬼語、錯亂、意志不定。

冬時者為優,夏時者為劣,煮蒸食之。孟詵云:火上令沸,去殼,食甚美。令人細潤肌膚,美顏色。《七卷經》云:有癩瘡不可食。(和名加支。)

白話文:

冬天採集的山藥比較好,夏天採集的則比較差,可以煮熟或蒸熟食用。孟詵說:把山藥放在火上煮沸,去皮,味道非常鮮美。食用山藥可以使皮膚細膩光滑,容顏美麗。《七卷經》中說:有癩瘡的人不能食用山藥。(別名:加支)

海蛤,《本草》云:味苦鹹,平,無毒,主咳逆上氣,喘,煩滿,胸痛,寒熱,主陰痿。陶景注云:從鷹矢中得也。《說文》云:千歲燕化為海蛤、魁蛤。一名伏老伏翼,化為蛤,亦生子滋長。《拾遺》云:按海蛤是海中爛殼,久在泥沙。風陶瀝自然圓淨。文蛤是未爛時殼,猶有紋者。

白話文:

海蛤,根據《本草》的記載,味道苦鹹,性平無毒。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咳嗽、逆氣上衝、喘息、煩悶鬱結、胸痛、寒熱,以及男性陽痿。陶景在注釋中提到,海蛤可以從鷹的糞便中找到。根據《說文》的記載,燕子經過一千年的修煉就可以化為海蛤、魁蛤。海蛤又名伏老伏翼,它可以化生子孫,繁衍生長。《拾遺》中記載,海蛤是海中腐爛的貝殼,在泥沙中經過長久的時間自然風化,變得圓潤潔淨。而蛤蜊是未腐爛的貝殼,外殼上還有紋路。

崔禹云:冷,主氣勞,補氣力。貌小者似臣勝而潤澤,然鵝鷹所吞食。大者圓二三寸及五六寸,殼上有文理,而紫斑或彤黃彤黃、或淥斑淥斑,或𧓄黑𧓄黑,以純黑為良。(和名波末久利。)

白話文:

崔禹說:冷天主要是因為氣力勞損,要補充氣力。外型小的樣子像皇帝的臣子,有勝利和潤滑的象徵,就像是鵝和鷹會吞食一樣。大的呈圓形的,直徑二到三寸,或是五到六寸,殼上具有花紋,而且有紫色的斑紋或者彤黃色、或是綠色的斑紋、或是青灰色的斑紋,用純黑的為佳。(日本名稱為波末久利。)

石決明,《本草》云:味鹹,平,無毒,主目白翳痛,清盲,久服益精輕身。《陶景注》云:是鰒魚甲者。《蘇敬注》云:七孔者良。崔禹云:溫,主腰腳諸病,補五臟,安中,益精氣,貌細,孔離離,或九或七;以鰒為真,或作鮑字,亦為誤。食之利九竅,心目聰了,故有決明之名。

白話文:

石決明,《本草》上說:味道是鹹的,性質平和,沒有毒,主要治療眼睛生白翳(眼白上生翳障的病症)疼痛,治療眼睛昏花,長期服用可以增進精氣,減輕體重。《陶景註解》說:是指鰒魚甲。《蘇敬註解》說:七個孔(眼)的決明子品質好。崔禹說:溫和,主要治療腰腿諸病,補養五臟,讓人心情安定,增進精氣,殼很細,孔與孔之間很疏遠,孔數有九個或七個;以鰒魚甲做成的纔是真正的決明子,有人寫成「鮑」字,也是錯誤的。吃決明子有益於五官,使人心目聰明,所以有「決明」之名。

亦附石生,故呼曰石決明耳。秦皇之世,不死之藥覓東海者,豈謂於斯歟。(和名阿波比。)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內容亦附石生,故呼曰石決明耳。秦皇之世,不死之藥覓東海者,豈謂於斯歟。(和名阿波比。)

繁體中文:內容裡也附帶生長在石頭上的植物,所以稱呼它們為石決明。秦始皇時代,那時尋找不死藥派往東海的人,難道指的就是它們嗎?(日本名字叫阿波比。)

現代白話文:其中也包括生長在石頭上的植物,因此稱它們為石決明。秦始皇時代,當時派往東海外出尋找不死藥的人,難道指的是它們嗎?(日本名稱為阿波比。)

靈羸子,崔禹云:味鹹,甘,小冷,無毒。主下氣補肝膽氣,明目。東海多。貌似橘而圓。其甲紫色,生芒角,以角為腳,口似人臍,臍中有物如馬齒而堅白,腸如蛭色赤黑,殊,療喉痹,利丈夫。(和名宇仁。)

白話文:

靈羸子,崔禹說:味道鹹,甘,微寒,無毒。主治下腹部氣下墜,補肝膽氣,明目。東海產量較多。外形像橘子而圓。果皮紫紅色,表面生有稜角,以稜角為腳,嘴似肚臍,肚臍裡面的東西像馬牙堅固潔白,腸子像水蛭呈赤黑色,與眾不同。藥用途:治療喉嚨疼痛,對男子有益。(日本名字叫宇仁。)

辛羸子,崔禹云:味辛𧴩,大熱,無毒,貌似甲螺而口有蓋,蓋似甲,香色如虎魄,薄光薄光是也。啖之為快味,師門得此而將食之,間夜中耳聞數十尼唄聲,及覺而不聞,門即放生,不啖吃矣。(和名於保安支。)

白話文:

辛羸子,崔禹說:它的味道辛辣溫熱,無毒。外觀看起來像甲螺,但有蓋子,蓋子像指甲,顏色像虎魄,發出的光線微弱。吃起來味道鮮美。師門得到這種東西後就準備吃掉它。半夜裡耳朵聽到幾十個尼姑在唱歌的聲音。等到醒來後就不再聽到聲音了。師門就放生了它,不再吃了。(這種東西的和名是於保安支。)

甲羸子,崔禹云:味澀咸,小冷,無毒,主蛄毒,補中。貌似辛螺而口有角蓋,蓋上甲錯,似鮫魚皮,而𦞜臌𦞜臌者是也。昔烈真到於東海之碣陂而獲巨螺,其大如十升器,將食之間,夜中化成女人,語云為夫婦,十日共俱遊之,忽然不見,受真視羸中有光物,即敗見有大珠作,未食之,登仙。(和名都比。)

白話文:

甲羸子, 崔禹說:味道苦澀、微寒、無毒,主治蛄毒(寄生在體內的毒蟲疾病),補益身體。外形像辛螺,但開口處有角質蓋子,蓋子上布滿甲殼的花紋,就像鮫魚皮,而這類體形渾圓豐滿的就是甲羸子。以前烈真來到東海的碣陂,曾得到一隻大螺,像十升器皿那麼大,將要食用時,夜裡化成一個女人,自稱是夫妻,十天一直在遊玩,忽然不見了。烈真看到甲羸子中有一發光之物,剝開一看,有顆大珍珠做成,沒有吃它,所以成仙了。(日本名:都比。)

小羸子,崔禹云:味澀咸,少冷,無毒,主赤白下利,補中,貌似甲羸而細小。口有白玉之蓋,煮啖之。(和名之多多美。)

白話文:

小羸子,崔禹說:味道帶澀感與鹹味,性微寒,無毒,主治赤白痢疾,具有補益中氣的作用,它的外形像是甲羸而細小。有白玉做成的蓋子,可煮來食用。(日本名為「多多美」。)

口廣大辛螺,《七卷經》云:肉味甘冷。其膽味辛,形似大辛螺而稍小,其甲少薄,色小青黑。(和名於保爾之。)

白話文:

口廣大辛螺:《七卷經》中說:肉味甘冷。它的膽汁味道辛辣,形狀像大的辛螺而略小,它的外殼薄且少,顏色綠中帶黑。(日語名字叫做於保爾。)

石陰子,崔禹云:味酸,小冷,無毒,主消渴,渴利,黃疸,癰瘡,明目補中,貌似人足而表黯黑生毛,是物生海中,有陰精,故名曰石陰子。(和名加世又伊加比。)

白話文:

石陰子,崔禹說:味道酸,微寒,無毒,主治消渴症、口渴、黃疸、瘡瘍,明目補中。外貌像人的腳,但表皮黯淡,長有毛。此物生長在海中,含有陰精,因此得名石陰子。(和名:加世又伊加比。)

龍蹄子,崔禹云:味鹹辛,冷,無毒,主黃疸,消渴,渴利,醒酒,貌似大蹄而附石生肉,頭生黑髮白卷曲者是也。(和名世。)

白話文:

龍蹄子,崔禹說,這種藥材味道鹹辛,藥性冷涼,沒有毒,可以治療黃疸、消渴、渴利和醒酒。它看起來像大蹄子,附著在石頭上長出肉,頭上長有黑色捲曲的毛髮的植物。

寄居,崔禹云:味鹹,冷,無毒,主渴,醒酒,去煩熱,貌似蜘蛸。是物好容他殼中居負殼行,人犯驚即縮足轉墜似死乃過,人物行,行掇取啖之,以殼炙火即走出,亦拾掇食之。《拾遺》云:食之益顏色。(和名加牟奈。)

白話文:

寄居,崔禹說:寄居蟹的味道是鹹的,性屬寒冷,沒有毒,它的主要功效是解渴、醒酒,去除煩熱,外觀類似蜘蛛和章魚。寄居蟹喜歡在別的螺殼中居住,背負著螺殼行走,如果有人經過它身邊,寄居蟹就會立刻縮進螺殼並掉落在地上,看上去跟死了一樣,等危險解除後才又會出現。人們在海邊行走時,常會採摘寄居蟹食用,當用火炙烤螺殼時,寄居蟹就會掉出螺殼,人們也會撿拾後食用。《拾遺》中說:食用寄居蟹有好處,可以讓人面色紅潤。(它的和名為加牟奈。)

擁劍,《膳夫經》云:不入藥用。《七卷經》云:《廣志》云:以蟹色黃方二寸,其一𧐐偏長三寸余,特有光,其短食物著口,一云其大𧐐和利如劍,其愛如實也。(和名加佐女。)

白話文:

擁劍,在《膳夫經》中說:不入藥用。《七卷經》中說:《廣志》中說:擁劍蟹顏色黃,方形,長二寸,其中一側偏長三寸多,有特殊的光澤,它的短螯放進嘴裡就能吃食物,有人說它的長螯又和利又如劍,它的殼又愛又實。(日本名叫加佐女)。

蝦,《七卷經》云:味甘,平,食之無損益,不可合梅李生菜,皆令人病。《養生要集》云:蝦無鬢。又亦腹下通黑,食之殺人。又云:蝦煮當赤而反白者,勿食之,腹中生蟲。(和名衣比。)

白話文:

蝦,《七卷經》說:味道甘,性平,吃它不會有什麼損害或益處,不能和梅、李、生菜一起吃,這些都會讓人生病。《養生要集》說:蝦沒有觸鬚。而且腹部下面通體發黑,吃了會殺人。還說:煮過的蝦如果原本是紅色的,卻變白了,就不要吃了,裡面會生蟲。(和名衣比。)

蟹,《本草》云:味鹹,寒,有毒,主療胸中邪熱氣結痛,喎僻面腫,散血氣,愈漆瘡。崔禹云:主渣鼻惡血,明目醒酒,蟹類亦多。蔡謨初渡江不識而吃蟹幾死,乃嘆云:讀《爾雅》不熟,為勸學所誤耳。孟詵云:蟹腳中髓汲及腦能續斷筋骨。人取蟹腦髓微熬之,令納瘡中,筋即連續。

白話文:

蟹,《本草》中記載:味道鹹、性寒,有毒,主治胸中邪熱氣結痛、面部腫脹、散血氣、治癒漆瘡。崔禹說:主治鼻腔膿血、明目醒酒,蟹類也有很多。蔡謨初次渡江時不認識螃蟹而誤食幾近喪命,於是感嘆說:讀《爾雅》讀得不夠熟,為勸人學習而誤導了。孟詵說:蟹腳中的髓汲取及腦髓能夠續斷筋骨。人們取出蟹腦髓稍微熬煮,讓他進入傷口,筋骨就能夠連續。

《七卷經》云:蟹目在下者,食傷人。馬琬云:蟹有六足,腹下無毛,並殺人。《養生要抄》云:蟹目相向及目赤足斑,不可食。殺人。《食經》云:孿皆冷利動嗽不可多食。(和名加爾。)

白話文:

《七卷經》說:螃蟹的眼睛在下面的,吃了會傷人。馬琬說:有六條腿,腹部沒有毛,吃了會殺人。《養生要抄》說:螃蟹眼睛互相對著,或者眼睛是紅色的,爪子是花斑的,不能吃,吃了會殺人。《食經》說:螃蟹性寒,容易傷肺,咳嗽的人不能多吃。(和名加爾。)

貝子,崔禹云:味鹹,冷,無毒,主黃疸,消渴。(和名美奈。)

白話文:

河車(河貝子):崔禹曰:味道鹹、性寒,無毒,主治黃疸、消渴。(和名美奈。)

田中螺汁,《本草》云:大寒,主目熱赤痛,止渴。《陶景注》云:生田水中及湖瀆岸側,形圓大如梨柿者人亦煮食之;療熱,醒酒,止渴。患眼痛,取真朱並黃連納壓裹,久汗出取以注目中,多瘥。《蘇敬注》云:殼療屍注,心腹痛。又主失精。《拾遺》云:煮食利之大小便,去腹中結熱,目黃,腳氣衝上,少腹急硬,小便赤澀,手腳浮腫。生水浸取汁飲之,止消渴。

白話文:

田中螺汁,《本草》說它性寒,適用於治療眼睛發熱疼痛,並能止渴。《陶景注》說:這種螺生長在田地裡的水中,或者湖泊河岸上,外形圓大,像梨或柿子,人們也可以煮著吃;它具有治療發熱、醒酒、止渴的功效。如果患有眼痛,可以取出真正的硃砂和黃連,包紮起來,敷在眼睛上,直到出汗後取下,大多可以治癒眼痛。《蘇敬注》說:螺的殼可以治療屍疰(因接觸死屍而引起的疫病),以及心腹疼痛。螺還可以治療遺精。《拾遺》說:煮了螺吃可以通利大小便,去除腹中的熱結,治療眼睛發黃,腳氣上衝,小腹急硬,小便赤澀,手腳浮腫。把生螺浸泡在水中,取汁飲用,可以止消渴。

此物至難死,有誤泥於壁中二十歲猶活。崔禹云:田中羸子,味鹹,小冷,無毒,主醒酒。冷補之。(和名多都比。)

白話文:

這種東西非常不容易死亡,曾經誤墜於牆壁上的泥土中二十年還仍然存活。崔禹說:田中羸子,味道鹹,性質微寒,無毒,主治醒酒。屬於寒涼滋補類的藥物。(日本藥名,多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