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2)

1. 五果部第二

橘《本草》云:味辛,溫,無毒,主胸中癡嘓瘕、熱逆氣,利水穀,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脾不能消,穀氣充胸中,吐逆霍亂。止泄,去寸白,久服去臭,下氣,通神,輕身,長年。《陶景注》云:此是說其皮功耳。其肉,味甘酸,食之令多痰,恐非益人也。

白話文:

橘子,《本草綱目》上說:橘子性溫、味辛、無毒,主要作用是治療胸部悶脹、食慾不振、呼吸困難、腹瀉、嘔吐、咳嗽等疾病。它還可以利尿,去除膀胱中的熱和水,治療尿路感染,促進排尿。如果脾臟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導致谷氣充滿胸腔,就會引起嘔吐、霍亂等症狀。服用橘子還可以止瀉,去除白色糞便,長期服用可以消除身體異味,促進消化,讓人精神煥發、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但是,《陶景注》中說:這些功效指的只是橘子皮的作用。橘子肉,味道酸甜,吃多了會生痰,恐怕對健康不利。

崔禹云:食之利水穀下氣。皮味辛苦,蒸可啖之。孟詵云:皮主胸中瘕氣熱逆。又云:下氣不如皮也,性雖溫,甚能止渴。《吳錄地誌》曰:建安郡有橘。冬月樹覆之,至明年春夏,色變為青黑,味尤絕美。《上林賦》曰:廬橘夏熟者,色黑。朱思簡曰:橘皮食殺蟲魚毒,啖膾必須橘皮為齏用。

白話文:

崔禹說:橘子能幫助消化、順氣。橘子皮味道辛辣,蒸熟後可以食用。孟詵說:橘子皮可以治療胸中的瘕氣熱逆。又說:橘子皮降氣的效果比橘子肉還要好。它的性味溫和,可以止渴。《吳錄地誌》記載:建安郡有橘子。冬天用樹葉將橘子樹覆蓋起來,等到第二年春夏,橘子的顏色會變成青黑色,味道更加鮮美。《上林賦》中說:廬橘在夏季成熟,顏色是黑色的。朱思簡說:橘子皮可以治療蟲魚毒,吃生魚片時必須使用橘子皮作為調味料。

(和名多知波奈。)

白話文:

和名多知波奈。

柑子,《七卷食經》云:味甘酸,其皮小冷,治氣勝於橘皮,去積痰。崔禹云:食之下氣,味甘酸,小冷,無毒,主胸熱煩滿,皮主上氣煩滿。孟詵云:性寒堪食之。皮不任藥用。初未霜時亦酸,及得霜後方即甜美,故名之曰甘。和腸胃熱毒,下丹石渴。食多令人肺燥冷,中發流癖病也。

白話文:

橘子,《七卷食經》中說:橘子的味道是甘甜微酸,橘皮屬於小寒,比橘肉性寒更強,可以用來治療氣勝而導致的痰積。崔禹說:吃橘子可以下氣,橘子的味道是甘甜微酸,屬於小寒,無毒,可以治療胸中煩熱、滿悶的症狀,而橘皮則可以治療上氣、煩滿的症狀。孟詵說:橘子性寒,可以生吃。橘皮不適合用於藥物治療。橘子在沒有結霜的時候味道是酸的,結霜以後就變得甘甜,因此人們將它稱為「甘」。橘子可以緩和腸胃的熱毒,也可以緩解丹石引起的口渴。如果吃太多橘子,可能會導致肺燥、肺寒,從而引發流癖病。

馬琬曰:食之,勝橘,去積痰,兼即李衡木奴也,兼名菀云,一名金實。(和名加牟之。)

白話文:

馬琬說:吃它,比橘子更好,可以去除積痰,同時也是李衡的木奴(可做染料),別名菀,又名金實。(日文名為加牟之。)

柚《本草》云:味辛,溫,無毒,主胸中嘓瘕熱逆氣,利水穀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霍亂,止瀉,去寸白,去臭,通神,長年。《蘇敬注》云:柚皮味甘,今俗人謂橙為柚,非《呂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有云夢之柚。崔禹云:多食之,令人有痰。孟詵云:味酸,不能食,可以起盤。

白話文:

柚子:《本草》說:柚子的味道辛辣,溫和,沒有毒性,主治胸中的腫塊和熱逆之氣,利水穀下氣,止嘔咳,消除膀胱的留熱、積水、五淋、霍亂,止瀉,去除寸白的病症,消除臭味,通神明,延年益壽。

《蘇敬注》說:柚皮的味道甘甜,現在的人們把橙子叫做柚子,這是不對的。

《呂氏春秋》說:果實中最好的,有雲夢的柚子。

崔禹說:吃多了柚子,會讓人有痰。

孟詵說:柚子的味道酸,不能吃,可以拿來擺盤。

按《七卷經》云:味酢,皮乃可食,不入藥用。(今按:損害物。和名由。)

白話文:

其味道酸,皮可以食用,但不可以用作藥材。(現在考據:對人體有損害。日文名為「由」)

干棗,《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脈,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調中益氣強力,除煩,心下懸,腸澼。久服輕身長年,神仙。又,三載陳核中人,腹痛惡氣猝痙,又療耳聾鼻塞。《七卷經》云:食之輕身和百藥。

白話文:

紅棗,《本草》上說:味道甘甜平和、沒有毒性,用來治療心腹部的邪氣,安撫中焦、滋養脾胃,幫助十二經脈運行,平緩胃氣,疏通九竅,補益氣血、津液不足,身體虛弱,大驚失色,四肢沉重,調和百藥,調中益氣、增強力氣,消除煩悶,治療心下的懸空感,腸胃裡的積液。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長壽命,達到神仙般的境界。另外,服用陳放三年的棗核,可以治療腹痛、惡氣和抽搐,還可以治療耳聾和鼻塞。《七卷經》上說:食用紅棗可以減輕體重、調和百藥。

孟詵云:養脾氣,強志。崔禹云:食之益氣力,去煩。又有猗棗,甚甘美,大如雞子,能益人面色,出猗氏縣,故以名。朱思簡曰:味甘令熱虛冷,人食之補益。〔和名深(保)世留奈都女。〕

白話文:

孟詵說:食用山藥,可以養護脾氣,增強意志。崔禹說:食用山藥,可以增益氣力,去除煩惱。另外還有一種猗棗,味道非常甘美,果實大如雞蛋,食用後能讓人的面色紅潤,產自猗氏縣,因此以地名命名。朱思簡說:猗棗的味道甘甜,能溫養虛弱和寒冷的身體,是人們滋補身體的佳品。〔日文名稱:深(保)世留奈都女。〕

生棗,《本草》云:味辛,令人熱,寒熱羸瘦者不可食。《陶景注》云:大棗烏頭毒。崔禹云:食生大棗者,令發人胃中熱渴,蒸煮乾食之益人。《膳夫經》云:不可多食。《七卷經》云:常服棗核中人,百邪不幹也。孟詵云:生棗食之過多,令人腹脹,蒸煮食之,補腸胃肌中,益氣。(和名奈未之支奈都女。)

白話文:

生棗,《本草》說:味道辛辣,令人身體發熱,體質寒熱虛弱消瘦的人不宜食用。《陶弘景的註解》說:大棗可以解烏頭的毒性。崔禹說:食用生的大棗,會讓人胃中發熱口渴,蒸煮後乾燥食用則對人體有益。《膳夫經》說:不可過量食用。《七卷書經》說:經常服用棗核,百邪不能侵入。孟詵說:生棗食用過多,會讓人腹脹,蒸煮後食用,能補養腸胃肌肉,增加元氣。(和名:奈未之支奈都女。)

李,《本草》云:味苦平,無毒,主除固熱,調中。陶景注云:言京口有麥李,麥秀時熟,小而甜。崔禹云:小冷,又臨水上,食之,為蛟龍被吞之。孟詵云:李,平,主猝下赤,生李亦去關節間勞熱,不可多食之。《七卷經》云:味酸,熟實可食之。《神農經》云:微溫,無毒,不可多食,令人虛。《要錄》云:李實,臨水不可食,殺人。(和名鬚毛毛。)

白話文:

李子:《本草》上說,李子的味道是苦而性平,沒有毒,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調中止瀉。陶景注釋說,京口那個地方有個麥李,在麥子吐穗的時候就成熟了,果子很小,但很甜。崔禹說,李樹比較耐寒,喜歡靠近水邊,如果在水邊吃李子的話,會被蛟龍吃掉。孟詵說,李子的性味平和,可以治療突然的腹瀉出血,生的李子也可以治療關節間的勞損發熱,但不可多吃。 《七卷經》上說,李子的味道是酸的,要吃熟的李子。 《神農經》上說,李子性溫,無毒,但不可多吃,多吃會令人虛弱。 《要錄》上說,如果在水邊吃李子,很容易喪命。(日本的和名是鬚毛毛。)

杏實,《本草》云:味酸,不可多食,傷筋骨。其兩人者,殺人。《陶景注》云:核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崔禹云:理風噤及言吮,不開者為最佳,味酸大熱,有毒,不可多食。生癰癤,傷筋骨,《神農經》云:有熱人不可食,令人身熱,傷神壽。《七卷經》云:杏仁不可多食,令人熱利。

白話文:

杏核,《本草》說:味道酸,不可多吃,會傷筋骨。多吃了它這兩樣東西,會死去。《陶景注》說:杏仁主治咳嗽逆上、氣喘、雷鳴、喉痹,有下氣的作用。崔禹說:治療風噤和言吮,不開口的人,杏仁是最佳的藥物,但味道酸大熱,有毒,不可多吃。生癰癤,傷筋骨。《神農經》說:患熱病的人不可食用,會使人身熱,損害神靈壽命。《七卷經》說:杏仁不可多吃,會使人熱利。

孟詵云:杏熱,主咳逆,上氣,金創驚癇,心下煩熱,風頭病。《養生要抄》云: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煩苦方,以梅子汁解之。又方,以藍青汁服之。(今按:損物。和名加良色色。)

白話文:

孟詵說:杏子性溫熱,主治咳嗽逆氣、上氣、刀傷、驚風癇病、心下煩熱、風頭病。《養生要抄》說:治療吃杏仁中毒、下利、煩悶痛苦的方劑,可以用梅子汁來解毒。另一種方劑是服用藍青汁。(目前正在考證:對人體有損害。日本名稱是加良色色。)

桃實,《本草》云:味酸,多食令人有勢。其核味苦,甘平,無毒,主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咳逆,消心下堅。《陶景注》云:仙家方言,服三樹桃花盡,則面色如桃花,人亦無試之者。《神農經》曰:飽食桃入水浴,成淋病。孟詵云:溫,桃能發諸丹石,不可食之,生食尤損人。

白話文:

桃子,《本草》說:味道酸,吃多了會令人氣虛。桃核味道苦,甘平,沒有毒,可以治療瘀血閉塞、腹中硬塊、邪氣,還能殺死小蟲,緩解咳嗽和嘔吐,消除心下的堅硬。

《陶景注》說:神仙家說,如果服用三棵桃樹的桃花,臉色就會像桃花一樣紅潤,但沒有人試過。

《神農經》說:吃飽桃子後下水洗澡,會得淋病。

孟詵說:桃子溫熱,能發散丹藥和石藥的藥力,不能吃,生吃對人體損害更大。

《七卷經》云:桃兩仁者,有毒,不可食。崔禹云:食之令下利,益面色,養肝氣,今食桃仁忌術,非之,俗中用無害,又陳子皇啖術入霍山,霍山桃多食之,續氣駐色,至三百歲還來,面色美澤,氣力如壯時。(今按,損害物。和名毛毛。)

白話文:

《七卷經》說:桃仁有毒,不能吃。崔禹說:吃桃仁能使大便通暢,益於面色,養護肝氣,現在吃桃仁忌諱吃術,反對這種說法,民間食用沒有害處,又如陳子皇吃術在霍山時,霍山桃吃得多,氣血充足,面色紅潤,活到三百歲還返老還童,面色紅潤,力氣像壯年時一樣。(現在來看,術是有害的,俗名是毛桃)

梅實,《本草》云:味酸,平,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疾,止下利好唾口乾。《陶景注》云:是今烏梅也。又,服黃精仁禁梅實。《蘇敬注》云:利筋脈,去痹。崔禹云:味酸,大溫,主安肝心下氣。《藥性論》云:黑穴服梅花黃連登雲臺。

白話文:

梅實,《本草》中說:味道酸,性平,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下氣、消除熱煩滿悶、安心、治療肢體疼痛、半身不遂麻痺、死肌、消除青黑痣和惡疾,止瀉利好、唾液枯乾。《陶景注》中說:就是現在的烏梅。另外,服用黃精仁禁止食用梅實。《蘇敬注》中說:疏通筋脈,消除痹症。崔禹說:味道酸,性大溫,主要用於安肝心和下氣。《藥性論》中說:黑穴服用梅花,黃連登雲臺。

孟詵云:食之除悶安神。《七卷經》云:味酸平。詩云:梅香類也。又可含以香口也。(和名宇米。)

白話文:

孟詵說:食用元米可以消除煩悶,安神定志。《七卷經》說:元米味道微酸,性平。詩經上說:梅子的香味與元米相似。此外,元米還可以含在口中來香味口氣。(和名宇米。)

栗子,《本草》云:味鹹溫,無毒,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飢。《陶景注》云:有人患腳弱,往慄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此是補腎之義也。然應生啖之。蘇敬云:作粉勝於菱芰,嚼生者塗病,療筋骨折碎、疼痛腫、瘀血,有效。餌孩兒令齒不生。崔禹云:食之益氣力。

白話文:

栗子,《本草》記載:味道是鹹和溫的,性平,沒有毒,主要功能是增益元氣。能夠增厚腸胃,補腎臟的元氣,讓人耐飢餓。《陶景注》裡面記載:一個人得了腳氣,到慄樹底下吃幾升栗子就能夠起身走路了。這就是栗子補腎的效果。但是栗子最好要生著吃。蘇敬說:將栗子磨成麵粉,比菱藕的粉還要好。咀嚼生栗子,塗在病人身上,可以治療筋骨骨折碎裂、疼痛紅腫、瘀血等疾病,效果很好。給小孩吃栗子,可以防止生蛀牙。崔禹說:吃栗子可以增益人的氣力。

《神農經》云:食療腰腳煩,炊食之令氣擁,患風水之人尤不宜食。孟詵云:今有所食生慄,可於熱灰中煨之。令才汗出即啖之,甚破氣,不得使通熟,熟即壅氣,兼名菀云。一名撰子,一名掩子。(和名久利。)

白話文:

《神農經》中提到,吃過栗子後腰腳會感到不適,是因為煮熟的栗子會產生氣體,患有風水病的人尤其不宜食用。孟詵說,現在有一種做法是吃生的栗子,可以將栗子放在熱灰中煨熟,當栗子剛開始出汗時就吃掉,這樣可以有效地去除栗子的燥氣。但是,栗子不能煮熟,煮熟後會產生更多的氣體,名為「菀氣」。栗子還有一個名字叫「撰子」,又叫「掩子」。(日文名為「慄」)

柿,《本草》云:味甘,無毒,寒,主通鼻耳氣,腸澼不足。《陶注》云:火熏者性熱,斷下。日乾者性冷,生柿彌冷。《蘇敬注》云:火柿主殺毒、金火瘡,生肉止痛,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乾,押胸間熱。《拾遺》云:日乾者,溫補多食,去面皯,飲酒食。紅柿令心痛,直至死,亦令易醉。

白話文:

柿子,《本草綱目》說:味道甘甜,沒有毒性,性質偏寒,主治鼻、耳不通氣,腸胃消化功能不足。《陶注》說:火烤過的柿子性熱,可以緩瀉。曬乾的柿子性冷,生柿子更冷。《蘇敬注》說:火柿主治殺滅毒素、金屬和火引起的瘡,生肉可以止痛,軟熟的柿子可以解酒熱毒,止口乾,壓制胸口的熱氣。《拾遺》說:曬乾的柿子,溫補,多吃可以去除臉上的皺紋,可以喝酒食用。紅柿子會引起心痛,直到死亡,也容易令人喝醉。

《陶景注》云:解酒毒,誤也。崔禹云:味甘冷,主下痢,理癰腫、口焦舌爛。孟詵云:柿主通鼻耳氣,補虛勞。又幹柿,厚腸胃,溫中消宿血。《膳夫經》云:不可多食,令人腹痛下利,兼名菀云,一名錦葉,一名蜜丸,一名朱實。(和名加支)

白話文:

《陶景注》說:柿子有解酒毒之效,是誤傳。崔禹說:柿子的味道甘甜涼爽,具有止瀉、消腫、生津、利口瘡的功效。孟詵說:柿子能通鼻耳之氣,補益虛弱勞損。另外,柿子乾能厚腸胃、溫中、消宿血。《膳夫經》說:柿子不能多吃,否則會引起腹痛、腹瀉。別名包括菀、錦葉、蜜丸、朱實。(日文名:加支)

梨子,《本草》云:味苦寒,令人寒中,金創,婦人尤不可食。《陶景注》云:梨種殊多,並皆冷利。俗人以為快果,不入藥用,食之損人。蘇敬云:梨削貼湯火瘡不爛,止痛易瘥。又主熱嗽止渴。《通玄經》云:梨雖為五臟之刀斧,足為傷寒之妙藥。崔禹云:食之除傷寒時行為妙藥,但不可多食。

白話文:

梨子,《本草》中說它味道苦、寒,吃多了會讓人體內寒氣聚集,導致金創,尤其是婦女,更不能吃梨子。《陶景注》中說:梨子的品種很多,都具有寒涼之性。一般人認為梨子好吃,但它不能作為藥物食用,吃多了會傷身。蘇敬說:把梨削成薄片敷在火、燙傷患處,可以防止傷口潰爛,止痛,容易痊癒。梨子還能治療熱咳嗽,止渴。《通玄經》說:梨子雖然是五臟的刀斧,卻是治療傷寒的良藥。崔禹說:梨子可以治療傷寒症狀,作為臨時治療藥物很有效,但不要吃太多。

《神農經》云:味甘,無毒。不可多食,令人委困。孟詵云:胸中否塞熱結者,可多食生梨便通。又云:寒除客熱,止心煩。又云:猝喑失音不語者,搗梨汁一合頓服之。又云:猝咳,凍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中納一粒椒,以麵裹於熱灰,燒令極熟出。停冷食之。又云:去皮割梨納於蘇中煎,冷食之。

白話文:

《神農經》說:梨味甘,無毒。但不可多食,以免令人感到疲倦。孟詵說:胸中如有鬱悶、燥熱積結的人,可以多吃生梨來通便。又說:梨能消除寒氣、去火氣,治癒心煩。又說:忽然不能言語、失聲的人,可以將梨搗汁一杯,頓服。又說:突發咳嗽,可以將梨冷凍後,用針刺五十個孔,每個孔中放一粒花椒,再用麵粉包起來,埋在熱灰中,烤熟後取出。趁涼吃。又說:將梨去皮切開,放入薑汁中煎煮,冷食。

朱思簡曰:食發宿病。又凡用梨治咳嗽,皆須持冷,候喘息,寒定食之。今愚夫以椒梨木沖氣熱食之,反成嗽,不可拔救也。兼名菀云,一名紫實,一名紫𪓬,一名縹蒂,一名六俗,一名含須。(今按:損害物。和名奈之。)

白話文:

朱思簡說:進食會引發潛在的舊疾。此外,凡是使用梨子來治療咳嗽,都必須在梨子冷卻的狀態下食用,並在呼吸喘息的時刻,在天氣寒冷的時候食用。現在一般人用胡椒梨熬製成熱飲後食用,反而會導致咳嗽加重,無法拔根救治。兼名菀指出,梨子又名紫實、紫𪓬、縹蒂、六俗、含須。(現在的解釋是:損害物。日本的名稱是奈之。)

柰,《本草》云:味苦寒,多食令人臚脹,病人尤甚。崔禹云:除內熱,無毒。孟詵云:益心氣。魚玄子張云:補中焦諸不足。《廣志》云:柰有白、青、黃三種也。(今按:損害物。和名奈以。)

白話文:

  • 柰:《本草綱目》提到,柰味苦性寒,過量食用會導致胃腸脹氣、消化不良,對病人尤其嚴重。

  • 崔禹說,柰可以清除體內熱氣,沒有毒性。

  • 孟詵認為,柰可以增強心氣。

  • 魚玄子張說,柰可以補中焦的各種不足。

  • 《廣志》記載,柰有白、青、黃三種。

(現時的用法:柰會損害脾胃。日文名稱:奈以。)

石榴,《本草》云:味甘酸,損人,不可多食。根療蛔蟲、寸白,殼療下痢,止漏精。崔禹云:不可多食,損人氣,世人云:石榴花赤赤皈皈可愛,故多植以為延年花也。孟詵云:溫,實主谷利泄精。又云:損齒令黑。(今按:損害物。和名佐久呂。)

白話文:

石榴,《本草》中說:味道甘酸,對人體有害,不可多吃。根可以治療蛔蟲和寸白蟲,外殼可以治療腹瀉,止遺精。崔禹說:不可多吃,會損害人體氣血,人們常說:石榴花紅彤彤,花團錦簇,很可愛,所以人們都種植它們,認為是延年益壽的花。孟詵說:溫熱,主要治療穀痢和洩精。又說:損傷牙齒並使其變黑。(現在注釋:損害人的東西。日文名稱:佐久呂。)

枇杷,《本草》云:葉平,主猝啘不止,下氣。崔禹云:子食之下氣,止噦嘔逆,味甘,生啖益人。《七卷經》云:味酸,食之安五臟。《膳夫經》云:益人。孟詵云:溫,利五臟。久食發熱黃。(和名比波。)

白話文:

枇杷,根據《本草》的記載,它的葉片平坦,具有抑制嘔吐、舒緩氣逆的功效。崔禹說,枇杷的果實可以下氣,止住噁心嘔吐,味道甘甜,生吃對人體有益。《七卷經》中記載,枇杷味道酸,食用有助於安撫五臟。《膳夫經》記載,枇杷對人體有益。孟詵說,枇杷性溫,有助於宣利五臟。長期食用枇杷可能會導致發熱和黃疸。(在日本,枇杷的名稱是「比波」)。

獼猴桃,《七卷經》云:味甘,寒,無毒,食之無損益。《拾遺》云:味酸,溫,無毒,主骨節風。癱緩不遂,長生變白,肉,野雞病。一名藤梨,又名羊桃。崔禹云:食之和中安肝。味甘,冷,主黃疸消渴,狀似棗而青黑色;一節署數十莖,莖頭生實,食之利人。(和名已久波。)

白話文:

獼猴桃,在《七卷經》中記載,它的味道甘甜,性寒,無毒,食用它不會有損傷和益處。《拾遺》中記載,它的味道酸,性溫,無毒,主治骨節風,癱瘓不遂,長生變白,肉,野雞病。它的別名是藤梨,又名羊桃。崔禹說,食用它可以調和五臟,安撫肝臟。它味道甘甜,性冷,主治黃疸消渴,果實形狀像棗子,呈青黑色;一節上生長幾十根莖,莖頭上生長果實,食用它對人體有益。(和名已久波。)

郁子,《本草》云:味酸,平,無毒,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七卷經》云:食之利水道。崔禹云:味酸,冷,未熟者有毒,食之發狂。熟者食之益人。(和名宇倍)

白話文:

鬱子,《本草經》說:味道酸、性平和、無毒,主治大腹水腫,臉部及四肢浮腫,利尿通水道をよくする。《七卷經》說:食用它可以利尿。崔禹說:味道酸、性涼,未成熟的有毒,吃了會發狂。成熟的吃了對人有益。(日文名:宇倍)

通草,《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脾痹恆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墮胎,去三蟲。一名丁翁。《拾遺》云:一名好手,子如算袋。崔禹云:食之去痰水,止赤白下利,味甘,溫。(和名安介比。)

白話文:

通草,《本草》中記載:「通草,味甘,性平,無毒。主治:驅除體內蟲害、消除脾胃的虛熱,疏通九竅、血脈和關節,令人頭腦清明,增強記憶力。治療脾痹引起的嗜睡、心煩、嘔吐和耳聾。散腫、消瘡,適用於各種結塊未消的症狀,以及金瘡、惡瘡、鼠瘻。墮胎、驅蟲。別名為丁翁。《拾遺》中記載:通草又名好手,果實的形狀像算袋。崔禹說:食用通草可以祛痰除水,止赤白痢疾。其味甘,性溫。(日文名為安介比。)

山櫻桃,《七卷經》云:味甘,平,無毒,食之無損益。或云食補心氣,調中,令人好面色。此有二種,一者白櫻子,春早所榮,花白味苦,食令人頭痛也。一者黑櫻子,花紅白,味甜美也。伯𤠾人為良果,皆雲山果美者,唯黑櫻子。(和名也未毛毛。)

白話文:

山櫻桃。《七卷經》上說:山櫻桃的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吃了沒有損害或好處。有人說吃了它可以補益心氣,調和脾胃,讓人面色紅潤。山櫻桃有兩種,一種是白櫻子,春天早期生長,花白色,味道苦澀,吃了會讓人頭痛。另一種是黑櫻子,花紅白色,味道香甜可口。伯𤠾人認為它是良果,大家也都說它是山中美味的水果,其中以黑櫻子最佳。(和名也叫未毛毛。)

木蓮子,崔禹云:食之安中,養肝氣,味甘,酸,冷,無毒,主火爛瘡,煩毒。性滑利,葉似郁,實如櫠子,啖之輕身,去熱氣為驗也。(和名伊太比。)

白話文:

木蓮子,崔禹說:吃木蓮子可以安中、養肝氣,嚐起來是甘、酸味,性寒,沒有毒,治療火爛瘡、煩毒。木蓮子性滑利,葉子像郁李,果實像櫠子,吃了讓身體變輕盈,去除熱氣就是驗證。(和名伊太比。)

傷筋,《七卷經》云:味甘,平,食之無損益,多食令人頭痛。崔禹云:食之明目,去三蟲,味甘小澀,冷,無毒,久食輕身耐老。樹似杏而實如櫟子,蒸乾啖之,益人氣。(今按:損害物。和名波之波美。)

白話文:

傷筋,根據《七卷經》的記載,味道甘甜,性平,食用後對身體沒有益處或損害,但如果過量食用會導致頭痛。崔禹說:食用傷筋可以明目,驅除寄生蟲,味道甘甜且略帶澀味,性寒,無毒,長期食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傷筋的樹木類似杏樹,果實則像櫟子,蒸乾後食用可以增強人的氣血。(現今註解:損害筋骨的物質。和名為「波之波美」。)

胡桃仁,《七卷經》云:味甘,溫,食之去積氣。《博物志》云:張騫使西域,還得胡桃,故名之。崔禹云:食之下氣,味甘,小冷,無毒,主喉痹,殺白蟲,令人痰動。孟詵云:猝不可多食,動痰飲計日月漸服食,通經絡,黑人鬢髮毛生,能瘥一切痔病。《千金方》云:不可多食,令人噁心。

白話文:

胡桃仁,《七卷經》說:味道甘甜,溫熱,吃它可以去除積食之氣。《博物志》說:張騫奉命出使西域,回來時帶回胡桃,因此得名。崔禹說:吃它可以下氣,味道甘甜,微涼,無毒,主治喉嚨腫痛,殺死蛔蟲,使人痰多。孟詵說:不能突然多吃,動痰飲應當計算天數逐漸服用,疏通經絡,使人的鬢髮烏黑濃密,能夠治療一切痔瘡。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說:不能多吃,會令人惡心。

《拾遺》云:味甘,平,無毒。食之令人肥健,潤膚黑髮,去野雞病。(和名久留美。)

白話文:

《拾遺》說: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食用後可以使人身體強健肥胖,滋潤皮膚並使頭髮烏黑,消除雉雞病。(和名:久留美。)

椎子,《七卷經》云:味甘,平,食之補益人,耐飢。去甲作屑,蒸食之,斷谷勝橡子。崔禹云:味甘,小溫,無毒,主補五臟,安中,又有櫪子相似而大於椎〔(音焦)。和名之比焦。〕

白話文:

椎子,《七卷經》中說:味道甘甜,性平。吃它可以補益身體,耐饑。把外殼去掉做成粉末,蒸熟後食用,比橡子更能充飢。崔禹說:味道甘甜,略溫,無毒,能補益五臟,安中,還有像櫪子相似而比椎子大的,日語稱之為比焦。

橡實,《本草》云:味苦,微溫,無毒,主下利,厚腸胃,肥健人。《七卷經》云:味澀,無毒,非藥非谷而最益人,服之者,未能斷谷。《養性要集》云:啖橡為勝,無氣而受氣,無味而受味,消食而止利,令人強健。(和名以知比,都留波美乃美。)

白話文:

橡實,《本草》說:味道苦、微溫,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增強腸胃功能,使人肥胖健壯。《七卷經》說:味道澀,沒有毒,不是藥物也不是穀物,但對人最有好處,服用它的人,不能斷絕五穀的飲食。《養性要集》說:橡實是最好的食物,沒有氣味但能接受氣味,沒有味道但能接受味道,消化食物並止瀉,使人強壯。(日文名稱是知比,也有都留波美乃美)。

榧實,《本草》云:味甘,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注。《陶景注》云:食其子乃言療寸白,不復有餘用,不入藥方。《七卷經》云:食之輕身去,腹中蟲。馬琬曰:常食之者,三蟲不生也。(和名加倍乃美。)

白話文:

榧實,《本草》中記載:嚐起來味道甘甜,主治五痔,還能驅除三蟲、蠱毒、鬼注。《陶景注》中說:吃了榧實的果實能治寸白病,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的用途,所以不能作為藥方。《七卷經》中記載:吃榧實可以減輕體重,去除腹中的蟲子。馬琬說:經常吃榧實,三蟲不會生長。(和名加倍乃美。)

覆盆子《本草》云:無毒,主益氣,輕身,令發不白。《陶景注》云:蓬虆是根名,覆盆子是子實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顏色者也。《蘇敬注》云:覆盆子、蓬虆一物異名,本謂實,非根也。崔禹云:覆盆子味酸美香,主益氣力,安五臟,是烈真常啖之,遂登仙矣。(和名以知古。)

白話文:

覆盆子《本草》說:無毒,能益氣,令人輕盈,讓頭髮不變白。

《陶景注》說:蓬虆是根的名字,覆盆子是果實的名字,一般人不常用,只有宮廷婦女用它來美容養顏。

《蘇敬注》說:覆盆子、蓬虆是同一種植物的別名,是指果實,不是根。

崔禹說:覆盆子味道酸美芬香,能益氣力,安五臟,烈真經常吃它,於是成仙了。(和名可以瞭解古名。)

胡頹子,馬琬云:味甘,凌冬不雕,食之補益五臟之。《膳夫經》云:食之益人者也。(和名久美。)

白話文:

胡頹子,馬琬說:味道甘甜,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凋謝,吃它可以補益五臟。《膳夫經》說:吃它有益於人。(日本名字是「久美」。)

甘蔗,《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補脾氣,利大腸。崔禹云:食之下氣,小冷。廣州大種,經二三年乃生,高大如竹而過於二三丈。取其汁以為沙糖,甚理風痹,益面色。(和名久美。)

白話文:

中醫古籍《本草》記載,甘蔗味甘,性平,無毒,具有益氣養陰、健脾和胃、潤腸通便的功效。崔禹說:食用甘蔗可以理氣降逆,解除煩悶,小量食用有清涼解熱的功效。廣州種植的大型甘蔗,二三年的時間才生長成熟,高大如同竹子,甚至超過二三丈。將其汁液製成砂糖,可以很好地治療風痹之症,改善面色。(日語名稱:久美。)

蒲陶,《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陶景注》云:魏國使人齎來,狀如五味子而甘美,北國人多肥健耐寒,蓋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橘之變於河北矣。崔禹云:食之益氣力,除風冷,味甘,小冷,益面色。

白話文:

蒲萄,根據《本草》記載,它的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筋骨濕痹,增強氣力,使人倍感有力,增強意志,令人肥胖健康,能夠忍受風寒,長期食用可以減輕體重,不衰老,延長壽命。《陶景注》中說:魏國派人帶回來蒲萄,它的形狀像五味子,但味道甘美,北方人大多肥胖健康,耐寒,大概就是因為他們吃了蒲萄。如果不將蒲萄種植在淮南地區,它也會像橘子在河北地區發生變化一樣。崔禹說:食用蒲萄可以增強氣力,消除由於風寒引起的疾病,味道甘甜,微寒,可以使面色紅潤。

孟詵云:食之治腸間水,調中。其子不堪多食,令人猝煩悶。《七卷經》云:味甘,平,可作酒,逐水,利小便。《廣志》云:蒲陶有黃、白、黑三種也。(和名衣美。)

白話文:

孟詵說:蒲桃可以治腸胃積水,調和五臟。蒲桃的果核不可以多食,會讓人突然煩悶。《七卷經》說:蒲桃味甘,性平,可以釀酒喝,具有利尿、通小便的作用。《廣志》說:蒲桃有黃、白、黑三種顏色。(和名是衣美。)

桑椹,《本草》云:蘇敬曰:味甘,寒,無毒,單食主消渴。《七卷經》云:桑椹,《漢武傳》曰:西王母神仙上上藥。有扶桑丹所謂椹也。孟詵云:性微寒,食之補五臟,耳目聰明,利關節,和經脈,通血氣,益精神。(和名久波乃美。)

白話文:

桑椹,《本草》中記載:蘇敬說:味道甘甜,微寒,沒有毒性,單獨食用可以治療口渴。在《七卷經》中記載:桑椹,《漢武傳》記載說:西王母的仙藥中,有扶桑丹,就是桑椹。孟詵說:桑椹性質微寒,食用可以補益五臟,使耳目聰明,關節通利,經脈和順,血氣暢通,增益精神。(日本名稱是「クワノミ」。)

薯蕷,《本草》云:味甘,溫經,平,無毒,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主頭面遊風、風頭、目眩,下氣,止腰痛,充五臟,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藷。《陶景注》云:食之以充糧。《蘇敬注》云:日乾,搗篩,為粉,食之大美。

白話文:

山藥,根據《本草》記載:味道甘甜,溫暖經絡,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治內臟受傷,補充虛弱的身體,消除寒熱邪氣,補益中氣和增強體力。能夠長肌肉,主治頭面遊風、風頭、目眩,補益下氣,止腰痛,充盈五臟,增強陰氣。長期服用可以使耳聰目明,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山藥別名薯蕷,在秦楚地區稱為玉延,在鄭越地區稱為土藷。《陶景註釋》說:可以用山藥來充飢。《蘇敬註釋》說:將山藥曬乾,搗碎篩選,製成粉末,食用味道非常鮮美。

崔禹云:食之長肌肉,強陰氣。《七卷經》云:食之益氣力,充五臟。《膳夫經》云:補中強陰,兼名菀云,一名藷𪓹(薯蕷二音)一名延草。《雜要訣》云:一名王芧。(和名也未都伊毛。)

白話文:

崔禹說:吃山藥能夠增強肌肉,壯大陰氣。《七卷經》說:吃山藥能夠增強氣力,充實五臟。《膳夫經》說:山藥能夠補益中氣,增強陰氣,別名菀雲,一名藷蕷,一名延草。《雜要訣》說:山藥一名王芧。(日本名的發音是「也未都伊毛」。)

零餘子,《拾遺》云:味甘,溫,無毒,主補虛,強腰背,不飢。蒸食曬乾,功用強於薯蕷,此薯蕷子在葉上生,大者如卵。(和名奴加古。)

白話文:

零餘子,根據《拾遺》記載:味道甘甜,性溫,無毒,主治身體虛弱,增強腰部和背部力量,不感到飢餓。蒸熟後食用,曬乾後再吃,功效比山藥更強,這種山藥的果實在葉子上生長,大的像雞蛋。(和名奴加古。)

蔛,崔禹云:食之厚腸胃,益氣力,止飢。味苦,小甘,無毒,小溫,駐面色,勝於麥豆,燒蒸充糧。(和名止已呂。)

白話文:

蔛,崔禹說:吃它能增厚腸胃,增加氣力,止飢。味道苦,帶點甘甜,無毒,溫和,保持面色比小麥和大豆還好,燒烤蒸熟後可以當糧食。(別名止已呂。)

芋,《本草》云:味辛,平,有毒,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一名雲芝。《陶景注》云:生則有毒,薟不可食,性滑下石。崔禹云:味鹹,噞小溫,滑中,多食之傷人性命。《神農經》云:不可多食,動宿冷。孟詵云:主寬緩腸胃,去死肌,令脂肉悅澤。《七卷經》云:有毒,能下石。

白話文:

芋頭,《本草》記載:味道辛辣、性情平和、有毒,可以寬解腸胃,使皮膚光滑,使腸道潤滑通暢。又名雲芝。《陶景注》記載:芋頭生食有毒,不能食用,但性滑下石頭。崔禹說:芋頭味道鹹、吃下去有一點溫暖,也可以潤滑腸道,但吃多了會損害人的生命。《神農經》記載:芋頭不能吃多,否則會影響宿疾。孟詵說:芋頭可以緩解腸胃,去除死肉,使脂肉光澤有光澤。《七卷經》記載:芋頭有毒,能下石頭。

《列仙傳》云:昔酒客為梁蒸,使民益種芋。後三年當大飢。梁民不飢死,兼名菀云。一名長味,一名談善。《養生要集》云:芋種三年不收成,野芋食之殺人。又云:治野芋中毒方:煮大豆汁冷飲之。又方:土漿飲之。(和名以倍都以毛。)

白話文:

《列仙傳》中記載:古時候有一位酒客叫做梁蒸,他教導人們種植芋頭。三年後,天下發生大飢荒。梁地的人民卻沒有餓死,因此梁蒸又被稱為菀君。芋頭又叫做長味或談善。《養生要集》中記載:種植的芋頭種下去三年都不結果,野生的芋頭如果吃了可能會致命。又提到:野生的芋頭中毒的治療方法為:煮大豆汁冷卻後飲用。另外一個方法是:飲用泥漿。(和名叫做以倍都以毛。)

烏芋,《本草》云:味苦,微寒,無毒。甘,主消渴、痹熱、熱中,益氣。一名藉姑,一名水萍。《陶景注》云:生水田中,葉有椏狀如澤寫,不正似芋。蘇敬云:此草一名槎牙,一名茨菰,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胞衣不出,搗汁服一升。《拾遺》云:食之令人肥白。

白話文:

烏芋,在《本草》中記載:味道苦澀,性微寒,無毒。甘美,主要治療口渴、風濕熱、身體內有熱、增進體力。別名為藉姑,也叫水萍。《陶景注》說:生長在水田中,葉子有分叉,狀如荷葉,但又不是芋頭。《蘇敬》說:這種草又名槎牙,也叫茨菰,可以治療各種毒,產後血悶,疼痛攻心想要死,難產,胎衣不出,搗碎成汁服用一升。《拾遺》說:食用它可以使人肥白。

小者極消,吞之開胃及腸。《千金方》云:下石淋。崔禹云:食之益氣力,主消渴、五淋。煮啖為佳。孟詵云:主消渴,下石淋。吳人好啖之;髮腳氣,癱瘓風,損齒。紫黑色,令人失顏色。《七卷經》云:食之止渴,益氣。《廣雅》云:藉姑亦曰烏芋也。《養生要集》云:味苦,微寒,食之除熱。

白話文:

小者極消,吞食可以起到開胃、通腸的作用。《千金方》中記載:可以治療石淋。崔禹也說:吃它可以增強體力,治療消渴、五淋。煮熟後食用效果最佳。孟詵也說:可以治療消渴、石淋。吳地的人喜歡吃它;吃了以後會得腳氣、癱瘓風、壞牙。如果烏芋是紫黑色的,會使人氣色變差。《七卷經》中記載:吃它可以止渴、增強體力。《廣雅》中記載:藉姑也叫烏芋。《養生要集》中記載:味道苦,性質微寒,食用可以去除熱氣。

所謂鳧茈者是也。為粉食之,其色如玉。久食益人,兼名菀云,一名火芋,一名玉銀。(和名久和為。)

白話文:

所說的鳧茈就是這個。是一種粉狀食物,它的顏色像玉。長期食用有益於人體,別名為菀,也叫火芋或玉銀。(日本名為:久和。)

菰根,《七卷經》云:味甘,大寒,除腸胃中痼熱,消渴,止小便利。《養生要集》云:味甘平,除胸中煩,解酒消食。(和名古毛禰。)

白話文:

菰根,在《七卷經》中記載:味道甘甜,性大寒,可以清除腸胃中的積熱,緩解口渴,止住小便頻繁的情況。《養生要集》記載:菰根味道甘甜平和,可以消除胸中的煩悶,解酒消食。(日文名:古毛禰。)

菰首,《七卷經》云:味甘,冷,被霜之後,食之令人陰不強。又雜白蜜食,令人腹中生蟲。〔今按:損害物,和名古(已)毛都乃。〕

白話文:

菰首,《七卷經》中記載:菰首的味道甘甜,性寒冷。在菰首被霜打過後食用,會導致人的陽氣不足。另外,和白蜜一起食用菰首,會導致腹部產生寄生蟲。

(如今考證:菰首是一種有害物質,日文稱為「古(已)毛都乃」。)

芰實,《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安中補臟,不飢,輕身。(一名䔖。)《陶景注》云:火煏以為米,充糧斷谷長生。崔禹云:芰實,食之安中補五臟。孟詵云:食之神仙,此物尤發冷,不能治眾病。《七卷經》云:味甘,平,無毒。食之不飢,被霜後食之,令陰不強,(和名比之。)

白話文:

芰實,《本草》說:它的味道甘甜。性平,無毒,主要用於安中補臟,不飢餓,輕身。(別名䔖。)《陶景注》說:將其烘烤成米,可以充當糧食,斷絕五穀也能長生。崔禹說:芰實,食用它能安中補五臟。孟詵說:食用它能讓人成仙,這種藥材尤其能發寒,不能治療眾多疾病。《七卷經》說:它的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食用它不會飢餓,在被霜凍後食用它,可以使寒症不加重,(和名為比之。)

藕實,《本草》云:味甘,平,寒,無毒,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陶景注》云:此即今蓮子是也。宋帝時大官作羊血䘓人削藕皮誤落血中,皆散不凝。醫仍用藕療血多效。《蘇敬注》云:主熱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歡。崔禹云。藕實根味甘,冷,食養心神。

白話文:

藕實,《本草》說:味道甘、性純和、偏涼,沒有毒,能補益中焦,養神益智,增強體力,消除百病,長期服用,令人輕盈,延緩衰老,不飢餓,延長壽命。《陶景注》說:這其實就是現在的蓮子。宋朝時,京官們以羊血作羹,有人削藕皮失手將藕皮掉落血中,血卻一滴滴地散開來,無法凝結。醫師便還是運用藕來治療出血,很有效。《蘇敬注》說:主治熱渴,散血,生肌。長期服用讓人心情愉快。崔禹說,藕實的根味道甘,偏涼,食用有助於養心神。

根大冷,主煩熱,鼻血不止。孟詵云:蓮子,寒,主五臟不足,利益十二經脈,二十五絡。馬琬云:食之養神,除百病。根效與實相似也。(和名波知須。)

白話文:

蓮藕性寒,能清熱,治療煩熱、鼻血不止。孟詵說:蓮子性寒,能補益五臟不足,流通十二經脈及二十五絡脈。馬琬說:食用蓮子能養神,去除百病。蓮藕的功效與蓮子相似。(日文名稱:波知須。)

雞頭實,《本草》云:味甘,平,無毒,主療濕痹,腰脊膝痛,補中益精,強志,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陶景注》云:此即今蒍子,子形上花似雞冠,故名雞頭。《蘇敬注》云:作粉與菱粉相似,益人勝菱芰。崔禹云:益氣力,耳目明瞭。孟詵云:作粉食之甚好。

白話文:

雞頭實,《本草》中記載:味道甘甜,性質平和,無毒,主要治療濕痹、腰脊膝蓋疼痛、補益中氣、滋益精血、增強意志、使耳目聰明,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不感到饑餓,延緩衰老,使人長生不老。《陶景注》中記載:這就是現在的芡實,種子形狀和顏色像雞冠,所以取名為雞頭。《蘇敬注》中記載:磨成粉末後和菱粉相似,對人體的益處比菱角和芡實更好。崔禹說:可以增強體力和氣力,使耳目聰明。孟詵說:磨成粉末食用非常好吃。

此是長生之藥,與蓮實合餌,令小兒不能長大。故知長服當駐其年耳。生食動小冷氣。《七卷食經》云:食之益精氣。(和名美都布布支乃美。)

白話文:

這種藥是長壽藥,如果與蓮子一起做成餌食,會讓小孩無法長大。因此知道長期服用應該會延緩衰老。生吃會導致輕微的寒氣。《七卷食經》中說:吃它可以增進精氣。(中文名:美都布布支乃美。)

千歲虆汁,《本草》云:味甘平,無毒,和補定五臟,益氣續筋骨,長肌肉。去諸痹,久服輕身不飢耐老,通神明。崔禹云:食之補五臟,味甘平,小冷,其莖切,絕而受瀝汁,狀如薄蜜,甘美,以薯蕷為粉,和汁煮作粥食,主噦逆。又合白蜜食之,益人。(和名安未都良。)

白話文:

千年靈芝汁,《本草綱目》記載:味道甘甜,性平,無毒,可以調和、滋補、固定五臟,增益氣力,續接筋骨,增長肌肉。消除各種痹症,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緩衰老,通達神明。崔禹說:食用靈芝汁可以補益五臟,味道甘甜,性平,略微偏涼,它的莖被切斷後,會流出液汁,狀如稀薄的蜂蜜,甘美可口,用山藥粉和靈芝汁一起煮成粥服用,可以治療呃逆。又可與蜂蜜一起食用,對人體有益。(和名安未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