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4)

1. 治癬瘡方第二

又云:治癬積年不愈方:

取鯰,炙而食之,勿食鹽、酢。三過三食便愈,當時乃當小盛,此欲愈也。

又云:治蝸癬浸淫日長,癢痛,搔之黃汁出,瘥復發方:

日未出時,北向取羊蹄根,勿令婦人、小兒見,洗去土,切搗,淳苦酒和洗瘡,去痂以敷上一時,間以冷水洗之,日一敷。又可取根揩之,神良。日未出取者,不欲歇加根上。

《極要方》療濕癬方:

上,以日未出時。採取羊蹄根,其根鬚獨,並不得有杈枝,不得令見風。切搗為末,和羖羊酪,著少鹽,於日中曝雨食久,以塗癬上。

又方:取椿葉面著癬上,是匙背打,使極碎,即裹之,勿令葉落,無不瘥者。

又云:療乾癬積年痂厚,搔之黃水出,逢陰雨即癢方:

上,取巴豆肥者一枚,於炭火上燒之,令脂出,即於斧上,以指研之,如杏子塗癬上。薄塗不過一兩度便愈。

又方:作艾炷以灸之,隨灸隨瘥。

又方:搗馬齒汁,揩之,洗之,效。

《博濟安眾方》:一切瘑癬、惡瘡、小兒頭瘡方:

以水銀、白礬石、蛇床子、黃連,和豬脂敷之。

《蘇敬本草注》:東壁土摩之,乾溼兼治也。

《陶景本草注》云:艾葉、苦酒煎塗之。

《本草經》云:搗酢漿草敷之,殺諸小蟲,又治惡瘡也。

《廣利方》:療諸癬瘡,或濕痛,癢不可忍方:

以醋磨石留黃,塗上。

又方:苦楝皮,燒作灰,和豬脂塗上。

白話文:

治癬瘡方第二

另有一法治多年不癒的癬:取鯰魚,烤熟後食用,忌食鹽和醋。連續三次,每次食用三條,即可痊癒。當時效果可能不明顯,但最終會治癒。

另有一法治因蝸牛引起的癬,久拖不治,奇癢難忍,搔抓後流出黃色液體,時好時壞:日出前,面向北方採集羊蹄根,不可讓婦女和小孩看見,洗淨泥土,切碎搗爛,用純苦酒調和後洗患處,去除痂皮再敷上,一段時間後用冷水清洗,每日敷一次。也可以用羊蹄根直接擦拭患處,效果神奇。日出前採集的原因是,不希望陽光照射在羊蹄根上。

《極要方》治療濕癬的方法:日出前採集羊蹄根,根須必須單獨一根,不能有分枝,且不可見風。切碎研磨成粉末,與公羊奶酪混合,加少量鹽,在中午陽光下曝曬一段時間後食用,再塗抹在患處。

另一方法:取椿樹的葉子,正面貼在患處,用湯匙背面拍打,使其極度碎裂,然後包紮起來,注意不要讓葉子脫落,沒有不癒的。

另有一法治療多年頑固性乾癬,痂厚,搔抓後流出黃色液體,陰雨天加重瘙癢:取一枚肥大的巴豆,放在炭火上燒烤,使其油脂流出,然後放在斧頭上,用手指研磨,直到像杏子大小,塗抹在患處。薄薄地塗抹一到兩次即可痊癒。

另一方法:用艾條灸患處,灸完即可痊癒。

另一方法:搗爛馬齒莧榨汁,擦拭患處,再清洗,有效。

《博濟安眾方》:治療一切疥癬、惡瘡、小兒頭瘡的方法:將水銀、白礬、蛇床子、黃連與豬油混合後敷於患處。

《蘇敬本草注》:用東壁土塗抹患處,可治療乾濕兩種癬。

《陶景本草注》記載:用艾葉和苦酒煎煮後塗抹患處。

《本草經》記載:搗碎酢漿草敷於患處,可殺死細小蟲子,也可治療惡瘡。

《廣利方》:治療各種癬瘡,或伴有濕痛、奇癢難忍的方法:用醋磨石頭,取其黃色部分塗抹患處。

另一方法:將苦楝樹皮燒成灰,與豬油混合後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