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2)

1. 治丹毒瘡方第一

凡十物,切,舂碎細細,以水三升,漬半日;以豬脂五升,煎令水氣竭,去滓,敷諸丹毒腫熱瘡上,日三。若急須之,但合水即煎之。

又云:單用一物,舂以敷之方:(今按:《集驗方》同之。)

生蛇銜,生地黃,生蒴藋葉,生慎火葉,生菘菜葉,生五葉藤,舂豆豉,浮萍

上八物,一一別搗,別塗之。

大黃,黃芩,梔子,芒硝

上四物,各舂,水和,各塗之。

《葛氏方》云:丹大者,惡毒之氣,五色無常,不即治,既痛不可堪,又待懷,懷則去膿血數升,或發於節解,多斷人四肢。蓋癰疽之類。治之方。

又方:煮慄蒺有棘刺者以洗之(和名久利乃伊加。)

又方:取赤雄雞血,和真朱以塗。

又方:豬膏,和胡粉塗之。

又方:搗麻子以塗之。

又方:菾葉塗之。

又方:以慎火塗之。

又云:治白丹方。

又方:漬蠐螬塗之。

又方:末豉以苦酒和塗之。

又方:搗香葇若蓼,敷之。

又方:燒鹿角,以豬膏和塗之。

又方:搗酸模草五葉者,飲汁,以滓敷之。

又云:治猝毒氣攻身,或腫或赤,或痛或癢,淫弈分散,上下周匝煩毒欲死方:

取生魚切之如膾,以鹽和敷之。通身赤者,𩢷多作,令竟病上。干復易之,鮒魚為佳。

《集驗方》治丹若走皮中浸廣者,名為火丹,入腹殺人。治之方:

取蠐螬末,以塗之。

又云:若通身赤者方:

取婦人月布敷之,又取汁以浴小兒。

又方:搗大黃,水和塗之。

又方:搗梔子,水解塗之。

又方:水和芒硝塗之。

《範汪方》治白丹方:

破生鯉,熱血敷之,良。

《千金方》治丹神驗方:

蕓薹菜搗令熟,厚封,隨手即瘥。餘氣未愈,三日來封,使醒醒好瘥止,干則封。

又方:牛屎塗之,干則易之。

又云:赤流腫者:

榆根白皮末,雞子白和,塗之。

《醫門方》云:凡人面目忽得赤黑丹如疥狀,不療,遍身即死方:

以豬槽下泥塗之。

又方:燒鹿角末,和豬脂塗之。

《蘇敬本草注》云:搗茺蔚敷之。

又云:苧根搗貼之。

《極要方》丹腫方:

生鯽魚肉搗如泥塗之。

《博濟安眾方》云:以連錢草,以鹽挼敷之。

《崔禹錫食經》云:敷水中苔,良。

白話文:

治丹毒瘡方第一

十種藥材,切碎搗爛,加水三升浸泡半日;再用豬油五升煎煮,至水氣蒸發殆盡,去渣,塗敷於丹毒腫熱瘡上,一日三次。如果病情緊急,可以直接加水煎煮後使用。

另有單獨使用一種藥材搗爛敷塗的方法:(據《集驗方》記載,方法相同。)

生蛇銜、生地黃、生蒴藋葉、生慎火葉、生菘菜葉、生五葉藤、舂豆豉、浮萍,以上八種藥材,分別搗碎,分別塗敷。

大黃、黃芩、梔子、芒硝,以上四種藥材,分別搗碎,加水調和,分別塗敷。

《葛氏方》記載:丹毒範圍較大者,毒氣深重,顏色變化不定,如果不立即治療,疼痛難忍,膿血會大量流出,甚至蔓延至關節,導致肢體殘缺。這類疾病屬於癰疽一類。治療方法如下:

另一方:用帶刺的栗子煮沸後洗患處(和名久利乃伊加)。

另一方:取雄雞鮮血,與朱砂混合塗敷。

另一方:豬油和胡粉混合塗敷。

另一方:搗爛麻子塗敷。

另一方:菾菜葉塗敷。

另一方:用慎火草塗敷。

另有治療白丹毒的方劑:

另一方:搗爛蠐螬塗敷。

另一方:將豆豉用苦酒調和後塗敷。

另一方:搗爛香薷或水蓼敷敷。

另一方:燒焦鹿角,與豬油混合塗敷。

另一方:搗爛酸模草(五葉者),飲其汁,並將藥渣敷於患處。

另有治療猝發毒氣侵襲全身,或腫或紅,或痛或癢,蔓延全身,痛苦欲死者方:

取生魚切成魚膾狀,加鹽調和後敷敷。全身發紅者,需多次更換敷藥,直到病症好轉。乾了之後再換新的藥敷,鯽魚效果最佳。

《集驗方》記載,丹毒若蔓延至皮下,範圍廣泛者,稱為火丹,會侵入腹腔致死。治療方法:

將蠐螬研磨成粉末塗敷。

另有治療全身發紅的方劑:

用婦女的月經布敷敷,也可取月經血稀釋後為小兒沐浴。

另一方:搗爛大黃,加水調和後塗敷。

另一方:搗爛梔子,加水調和後塗敷。

另一方:芒硝加水調和後塗敷。

《範汪方》記載治療白丹毒的方劑:

將活鯉魚打碎,用其熱血敷敷,效果良好。

《千金方》記載治療丹毒的驗方:

將蕓薹菜搗爛煮熟,厚厚敷蓋,立即見效。若餘毒未清,三日後再次敷蓋,直至痊癒,藥物乾燥後需更換。

另一方:用牛糞塗敷,乾燥後需更換。

另有治療紅色腫脹的方劑:

榆樹根白皮研磨成粉,與雞蛋清混合塗敷。

《醫門方》記載:若面部突然出現赤黑色丹毒,類似疥瘡,不治療就會蔓延全身致死,治療方法:

用豬槽下的泥土塗敷。

另一方:燒焦鹿角研磨成粉,與豬油混合塗敷。

《蘇敬本草注》記載:搗爛茺蔚敷敷。

另有記載:搗爛苧麻根貼敷。

《極要方》記載治療丹毒腫脹的方劑:

將活鯽魚肉搗爛成泥狀塗敷。

《博濟安眾方》記載:用連錢草,加鹽揉搓後敷敷。

《崔禹錫食經》記載:敷用水中苔蘚,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