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3)

1. 養形第三

《素問》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蚤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

白話文:

《素問》說:春季的三個月,是萬物生髮繁榮的季節,天地孕育萬物,草木花卉蔥鬱繁茂。這時,人們應該早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披散秀髮,放鬆形體,使精神舒展條暢,讓生命自然生長,不要殺害任何生物,不要爭奪任何東西,不要賞罰任何人,這就是順應春季的養生之道。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毋厭於日,使志莫怒,使英華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

白話文:

夏季三個月的時令為萬物蕃盛秀麗。天地之氣交合,萬物繁茂生長,充滿生機。應當晚上早點睡,早上早點起,不要貪圖白日之長,使心志不生氣,使精氣華彩彰顯,使體內鬱氣得以宣洩。如果心有所愛,就多讓它外現,這就是夏季的養生之道。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毋外其志,使肺氣精。此秋氣之應也。養收之道也。

白話文:

秋季三個月份,這時節內氣候轉爽。天氣轉涼,地氣則呈明朗狀態。應早起早睡,與公雞同時起牀,使意志安寧,以減緩秋天的刑罰(秋季容易發生的各種刑罰)。斂藏神氣,使秋氣和緩,不要讓自己的意志外馳,使肺氣得到充養。這是適應秋天氣候變化,保養、收斂陽氣的方法。

冬三月,此謂氣閉藏。水冰地坼,毋擾於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德,去寒就溫,毋泄皮膚,便(使)氣極。此冬氣之應也。養藏之道也。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氣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白話文:

冬季的十二月被稱作氣閉藏。水結成了冰,地面出現裂縫,不要打攪陽氣。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天亮。讓自己的意志深藏其中,就像隱瞞了自己的心思,就像做了好的事情一樣。要儘量遠離寒冷,親近溫暖,不要使皮膚出汗,使氣血充盛。這就是冬季的養生之道。

陰陽之氣與四季相應,是萬物生長的本源。因此,聖人遵循這規律,春天夏季養護陽氣,秋天冬季養護陰氣,順應萬物生長的根本。這樣就能夠與天地萬物生長凋零的規律相呼應。

《聖記經》云:夫一日之道,朝飽暮飢;一月之道,不失盛衰;一歲之道,夏瘦冬肥;百歲之道,節穀食米。千歲之道,獨男無女。是謂長生久視。

白話文:

在《聖記經》中說道:一日之道,就是早上飽食,晚上飢餓;一個月之道,是經歷盛衰,不失其常;一年的道,是夏天瘦,冬天肥;百年之道,就是要節制飲食,食用五穀。千年的道,就是隻有男子沒有女子。這就是長生久視之道。

《養生要集》云:青牛道士云:人不欲使樂,樂人不壽。但當莫強健為其氣力所不任,舉重引強掘地,若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過於勞苦,遠勝過於逸樂也。能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足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復為,乃與導引無異也。夫流水不垢,戶樞不腐者,以其勞動之數故也。

白話文:

《養生要集》中說,青牛道士說:「人不要讓自己太快樂,快樂的人不會長壽。只要不勉強自己做超過自己體力的事情,不要舉重物、做劇烈運動、挖地等,也不要做到筋疲力盡、連休息都不休息的程度。但是過於勞苦,遠遠好過過於安逸。能夠從早到晚一直有事情做,讓雙腳不停地走動,纔是件快活的事。只要覺得很累的時候就要休息,休息好了再繼續做,這跟導引養生沒有什麼差別。水流動就不會發臭,門軸經常轉動就不會腐朽,都是因為它們經常勞動的緣故。」

又云:《中經》曰:人常欲數照鏡,謂之存形。形與神相存,此照鏡也。若務容色自愛玩,不如勿照也。

又云:大汗出,急敷粉。著汗濕衣,令人得瘡,大小便不利。

《養生志》云:貙熱來勿以水臨面,若臨面不久成癇,或起即頭眩。

又云:足汗入水,令人作骨痹病,凶。

《千金方》云:人慾少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

又云:凡大汗,勿即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

又云:人汗勿跋床懸腳,久成血痹,兩足重,腰疼。

又云:每至八月一日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先生意常欲使氣在下,勿欲泄之於上。)

又云:冬日溫足凍䈲,春秋䈲足俱凍,此凡人常法。

又云:勿舉足向火。

又云: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出(忍)大便不出,成氣痔。

又云:久坐立尿,久立坐尿。

又云:人飢,須坐小便。若飽,立小便。慎之。無病,除虛損。

又云:小便勿怒,令兩足及膝冷。

又云:大便不用呼氣,乃強怒。令人腰疼目澀,宜任之。

《眼論》云:夫欲治眼,不問輕重,悉不得涉風霜、雨水、寒熱、虛損、大勞並及房室。飲食禁忌悉不得犯。

白話文:

《中經》上說:人總是想常常照鏡子,這叫做保養形體。形體與精神相依而存,這纔是照鏡子的本意。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容貌美麗,自得其樂,不如乾脆不照。

又說:大汗淋漓時,不要趕緊撲粉。衣著汗濕,容易讓人得瘡,還容易導致大小便不暢。

《養生志》上說:暑熱難耐時,不要用水朝著臉上潑灑,如果這樣做沒多久就會癲癇發作,或者突然頭暈。

又說:腳上有汗水進入水中,會讓人患上骨痹病,十分兇險。

《千金方》上說:人想要少勞累,只要不要過度疲勞,也不要勉強去做自己不能承受的事。

又說:凡是大汗淋漓,不要馬上脫衣服。這樣容易患偏風,半身癱瘓。

又說:流汗時不要把腳懸空放在牀上,時間久了會形成血痹,兩隻腳會感覺沉重,腰部會疼痛。

又說:每到八月一日以後,就要用小火暖和腳,不要讓腳下著涼。(先生的養生觀點通常是讓氣沉在下,不要外泄到上面。)

又說:冬天溫暖腳部,以防凍傷;春秋季節讓腳部適度受凍,這是常人養生的規律。

又說:不要把腳伸向火上烤。

又說:忍著小便不方便,會導致膝蓋發冷麻木。忍著大便不出,會形成氣痔。

又說:長時間坐著解小便,或者長時間站著解小便都不好。

又說:人飢餓時,宜坐著小便。如果吃飽了,就宜站著小便。要慎重對待,沒有疾病也要注意,防止虛損。

又說:小便時不要生氣,會導致兩腳和膝蓋發冷。

又說:大便時不要用力呼氣,這是不正確的。會導致腰疼和眼睛乾澀,應該順其自然。

《眼論》上說:想要治療眼睛疾病,不論病情輕重,都必須避免接觸風寒雨水、冷熱刺激、虛損勞累,以及房事過度。飲食禁忌也必須嚴格遵守,不能觸犯。

《千金方》云:凡少時不自將慎,年至四十即漸漸眼暗。若能依此將慎,可得白首。無他,所以人年四十以去,恆須䝟目,非有要事不肯輒開,此之一術,護慎之極也。

又云:生食五辛,接熱食飲,刺頭,出血過多。

白話文:

唐朝醫書《千金方》上說:凡是年輕時不注意保養自己眼睛的人,一旦年紀到了四十歲,就會慢慢視力衰退。若是能按照以下方法來保養,就能保有明亮的視力直到老。方法很簡單,人在四十歲之後,眼睛應該經常閉著休息,除非有重要的事情,否則不要經常睜開眼睛,這樣做可以極大地保護眼睛。

生食五辛(如蔥、蒜、韭菜等),接著食用熱食飲品,會導致頭部刺痛,出血量過多。

極目視,夜讀細書,久處煙火,抄寫多年,博弈不休,日沒後讀書,飲酒不已,熱食麵食,雕鏤細作,泣淚過度,房室無節,夜遠視星火,數向日月輪看,月中讀書,極目瞻視山川草木

白話文:

  1. 長時間凝視遠方,夜間閱讀細小的文字。

  2. 長期處於油煙環境中,抄寫文章多年。

  3. 過度參與博弈不休,在日落後仍繼續讀書。

  4. 喝酒過度,過度食用熱食和麵食。

  5. 過度雕刻細小的物品,過度哭泣。

  6. 房事過度頻繁,沒有節制。

  7. 夜晚遠距離注視星火,經常仰望日月輪。

  8. 月光下讀書,凝視遠方的山川草木。

上一十七件(其輩反,分也),並是喪明之由。養生之士,宜熟慎焉。

又云:有馳騁田獵。冒涉霜雪,迎風追獸,日夜不息者,亦是傷目之媒也。

又云:凡旦起勿開目洗,令目澀,失明、饒淚。

又云:凡熊、豬二脂不作燈火,煙氣入目光,不能遠視。

《養生要集》云:《中經》云:以冷水洗目,引熱氣,令人目早瞑。

《養性志》云:日月勿正怒目久視之,令人早失其明。

《靳邵服石論》云:凡澆(洗)頭勿使頭垢汁入目中,令人目早瞑。

白話文:

造成失明的十七種原因:

  1. 同輩相爭,造成分歧。
  2. 養生者應仔細注意這些原因。

其他造成視力受損的原因:

  1. 馳騁田獵時,不顧霜雪,迎風追逐野獸,日夜不斷。
  2. 早上起牀後不要馬上開眼洗臉,否則眼睛會變澀,容易失明和流淚。
  3. 熊脂和豬脂不適合用作燈火,因為煙氣會進入眼睛,導致遠視不良。

引文:

  • 《養生要集》引《中經》曰:用冷水洗眼睛會引發熱氣,導致眼睛提早失明。
  • 《養性志》曰:不可正眼直視強烈的太陽或月亮,否則會提早失明。
  • 《靳邵服石論》曰:洗頭時,避免頭皮屑和汗液流入眼睛,否則會提早失明。

《晉書》云:範寧字武子,患目痛,就張湛求方。答云治以六物: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氣篩,蘊於胸中七日。然後納諸方寸修之,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白話文:

《晉書》記載:範寧字武子,患有眼睛疼痛的毛病,便去向張湛請教治療方法。張湛回答說,可以用六種方法來治療:1.減少讀書時間。2.減少思慮。3.專心內視。4.少看外物。5.早起晚睡。6.早睡早起。這六種方法,用精神的力量來熬煉,用氣息來過濾,在胸中蘊藏七天。然後將它們納入方寸之間修煉,不但可以明目,還可以延年益壽。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發,血之窮也。千過梳髮,發不白。

《千金方》云:凡旦,欲得食訖,然後洗梳也。

《唐臨腳氣論》云:數須用梳攏頭,每梳髮欲得一百餘,梳亦大去氣。

白話文:

《養生要集》說:《傷寒中經論》記載:頭髮是血氣的盡頭。經常梳頭超過一千下,頭髮就不會變白。

《千金方》記載:每天早晨,先吃過飯,再洗臉梳頭。

《唐臨腳氣論》記載:經常梳理頭髮,每次梳頭要達到一百下以上,梳頭也可以消除很多氣。

《延壽赤書》云:《大極經》曰:理髮宜向壬地。當數易櫛,櫛處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櫛之。取多佳也。於是血流不滯,髮根當堅。(令侍者濯手,然令櫛。不然汙天宮也。)

白話文:

《延壽赤書》裡說:《大極經》中寫道:剪頭髮應該在西北方的地方。梳子應該經常換新的,梳子上的齒間隔應該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以不感到疼痛為宜。也可以讓侍者來梳頭。梳頭次數越多越好。這樣血流就不會滯留,頭髮的根部就會堅固。侍者應該洗手以後,再幫你梳頭。否則就會弄髒天宮穴。

又云:《真誥》曰:櫛發欲得弘多。通血氣,散風濕也。數易櫛逾良。

又云:《丹景經》曰:以手更摩發反理櫛,但熱,令發不白也。

《太素經》楊上善注云:齒為骨余,以楊枝若物資齒,則齒鮮好也。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齒,骨之窮也。朝夕喙齒,齒不齲。

又云:食畢當嗽口數過,不爾令人病齒齲(丘禹反。《說文》云:齒蠹也。)

又云:水銀近牙齒,發齦腫,喜落齒。

白話文:

《真誥》中記載:梳頭可以使頭髮茂密。梳頭能疏通血氣,散發風濕。經常換梳子梳頭會更好。

《丹景經》中記載:用手逆著毛髮方向按摩,並梳頭使其發熱,可以防止頭髮變白。

《太素經》楊上善註解:頭髮是骨氣的餘留。用楊枝或其他物品潔淨牙齒,可以使牙齒健康潔白。

《養生要集》中引用《中經》說:牙齒是骨骼的盡頭,早晚漱口潔齒,可以防止牙齒蛀壞。

又說:吃飯後應多次漱口,否則會導致蛀牙。

又說:水銀靠近牙齒,會導致牙齦腫脹,並使牙齒脫落。

《顏氏家訓》云:吾嘗患齒動搖欲落,飲熱食冷皆苦疼痛,見《抱朴子》云牢齒之法,旦朝建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至今恆將之。此輩小術,無損於事,亦可修之。

《千金方》云:食畢當嗽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

白話文:

《顏氏家訓》中寫道:我曾患過牙齒鬆動欲脫落,不管喝熱的或吃冷的東西皆苦於疼痛,看到《抱朴子》記載了牢固牙齒的方法,每天早晨敲打牙齒三百下效果很好。我照著做了幾天,牙齒疼痛的症狀立刻消失,痊癒了。直到現在,我每天仍然這麼做。這一類的小技巧,並不傷身,大家也可以練習看看。

《千金方》說:吃飽飯後應該漱口幾次,可以讓牙齒不蛀牙,口齒留香。

《延壽赤書》云:鄭都記曰:夜行當鳴天鼓,無至限數也。闢百鬼邪。凡鬼畏㖨齒之聲,是故不得犯人。(今按:《大清經》云:天鼓謂齒也。)

白話文:

《延壽赤書》中記載:鄭都有個傳說,說夜間行走時應鳴響天鼓,鳴響次數不限。這樣可以避開各種鬼怪。所有鬼怪都畏懼咬合牙齒的聲音,因此它們不能侵犯人。(今按:《大清經》中說:天鼓指牙齒。)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爪,筋之窮也。爪不數截筋不替。

《千金方》云: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今按:《唐臨腳氣論》云:丑日手甲、寅日足甲割之。)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人不欲數沐浴,數沐浴動血脈,引外氣。

又云:飽食即沐發者,作頭風病。

又云:青牛道士曰:汗出不露臥及澡浴,使人身振及寒熱,或作風疹。

又云:新沐頭未乾不可以臥,使人頭重身熱,及得頭風煩滿。

又云:《抱朴子》云:月宿東井日可沐浴。令人長生無病。

白話文:

《養生要集》雲:《中經》曰: 爪甲,是筋脈的末端,所以不能經常剪。如果經常剪指甲,會損傷筋脈,阻礙筋脈的更新。

《千金方》雲: 每逢寅日(早上7點至9點),剪手指甲;每逢午日(中午11點至1點),剪腳指甲。(注:根據《唐臨腳氣論》,在丑日(凌晨1點至3點)剪手指甲,在寅日(早上3點至5點)剪腳指甲。)

《養生要集》雲:《中經》曰: 人不要經常洗澡,因為頻繁洗澡會擾動血脈,招致外邪。

又曰: 飯後立即洗澡,容易導致頭風病。

青牛道士曰: 出汗後不要立刻躺下或洗澡,否則容易使身體顫抖、發冷發熱,或導致風疹。

又曰: 剛洗完頭,頭髮還沒乾時不能睡覺,否則會導致頭重身熱,甚至引發頭風、胸悶。

又曰:《抱朴子》雲: 每月宿星在東井的那天可以洗澡,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無病無痛。

又云:正月十日人定時,二月八日黃昏時,三月六日日入時,四月七日日紘時,五月一日日中時,六月二十七日日食時,七月二十五日小食時,八月二十五日日出時,九月二十日雞三鳴時,十月十八日雞始鳴時,十一月十五日過夜時,十二月十三日夜半時,閏月視日入中時。可沐浴,得神明恩,除百病。

又云:道士齋戒,沐浴蘭菊花湯,令人老壽。

白話文:

又說:正月十日夜間,二月八日黃昏,三月六日日落時,四月七日日光普照時,五月一日中午,六月二十七日日蝕時,七月二十五日日偏食時,八月二十五日日出時,九月二十日清晨,十月十八日雞叫時,十一月十五日夜末,十二月十三日午夜,閏月日落時。在這些時間洗澡,可以獲得神明恩賜,消除百病。

道士修行時齋戒沐浴於蘭花湯中,可以使人長壽。

又云:常以春三月旦沐更生,夏三月旦沐周盈,秋三月旦沐日精,冬三月旦沐長生。常用陰日沐浴之。增壽三百年,謂不服但沐浴也。服之者,延壽無已。(今按:《大清經》云:更生者,菊之始生苗也。周盈者,菊之莖也;日精者,菊華也。長生者,菊根也。又《蝦蟆經》云:甲丙戊庚壬皆陽日也,乙丁己辛癸皆陰日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在春三月初一沐浴用菊花新苗,夏三月初一沐浴用菊花莖,秋三月初一沐浴用菊花花,冬三月初一沐浴用菊花根,並且常在陰日沐浴,就能增壽三百年。即使不服用這些藥物,單純沐浴也能達到延壽的效果,而服用這些藥物者,則可以延年益壽,沒有期限。

又云:凡人常以正月二日、二月三日、三月六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一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日、十月八日、十一月二十日、十二月三十日取枸杞煮湯沐浴,益人光色,八九十顏色如年少之時,不老不病。

《延壽赤書》云:至甲子及朔日當沐浴。

《千金方》云:恆欲晦日沐、朔日浴。

白話文: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般人常在正月二日、二月三日、三月六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一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日、十月八日、十一月二十日、十二月三十日這些日子,用枸杞煮湯來洗澡,可以使人面色紅潤有光澤,即使已經八、九十歲了,看起來仍然像年輕人一樣,既不顯老也不生病。

《延壽赤書》說:到了甲子日和朔日(初一日)這天應該沐浴。

《千金方》說:平時應在晦日(月末)沐浴,朔日(初一日)洗浴。

又云:居家不欲數沐浴,必須密室,室不得大熱,亦不得大冷,大熱大冷皆生百病。冬沐不得使汗出,沐浴後不得觸風冷。飢忌浴、飽忌浴、沐浴訖,須進少許食飲乃出。

白話文:

還有人說:在家裡不要經常洗澡,必須在密閉的房間中洗澡,房間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太熱太冷都會生病。冬天洗澡不要讓汗流出來,洗完澡後不要吹風受涼。飢餓時不能洗澡,吃得飽時也不能洗澡,洗完澡後,必須先吃一點東西再出去。

又云:新沐訖,勿以當風,勿以濕結之,勿以濕頭臥,使人得頭風、眩悶、發頹、面齒痛、耳聾

又云:熱泔洗頭,冷水灌,亦作頭風。飽飢沐發,亦作頭風。夜沐發,不食而臥,令心虛、饒汗、多夢。

又云:炊湯經宿洗人體成癬,洗面無光,作甑畦瘡。

又云:凡夫妻,不同日沐浴。

《大清經》云:新沐訖不得露頭,傍河遊觀,亦為大風。

《枕中方》云:勿十一月十日沐浴。

《養生志》云:諸深山有陂,水久停者,喜有沙蝨,不中沐浴。

《養生要集》云:凡遠行途中,逢河水勿洗面,生為𩈅。(狀如烏卵之色斑也。)

白話文:

剛洗完頭後,不要對著風吹,不要用濕毛巾包裹著頭髮,不要用濕頭髮睡覺,否則容易導致頭風、眩暈、掉髮、面部牙齒疼痛、耳聾等問題。

此外,用熱水洗頭後,再用冷水沖,也會導致頭風。飽食或飢餓時洗頭,也會引起頭風。夜裡洗頭後不進食就睡覺,會導致心虛、多汗、多夢。

用隔夜的洗米水洗頭會導致皮膚癬、洗臉會令皮膚暗沉,還會引起鍋爐疤瘡。

夫妻之間最好不要在同一天洗澡。

《大清經》中說:剛洗完頭後,不能將頭部露在外面,也不能在河邊遊玩觀賞,否則容易得大風。

《枕中方》中說:不要在十一月十日洗澡。

《養生志》中說:深山裡如果有湖泊,水長期停滯不流,裡面容易滋生沙蝨,不適合洗澡。

《養生要集》中說:在遠行途中,遇到河水不要洗臉,否則會生出像烏卵一樣的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