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

1. 卷第十六

2. 治疔瘡方第一

《病源論》云:疔瘡者,風邪毒氣搏於肌肉所生也。初如風疹搔破青黃汁出,里有赤黑脈。亦有全不令人知,忽以衣物觸反手著則痛。亦有肉突起如魚眼,赤黑久結皆變爛成瘡,瘡下有深孔如火針穿之狀。初作時,突起如回釘蓋,故謂之疔瘡。令人惡寒,四肢強痛,瘡便變焦黑色,腫大光起,根硬強,痠痛,皆其候也。

在手足頭面骨節間者最急,其餘處則可也。毒入腹,則煩悶不佳,或如醉,如此者二三日便死也。

《養生方》云:人汗入酒食內,食之作疔瘡。

凡有十種:一,瘡頭烏而強凹;二,瘡頭白而腫實;三,瘡頭如豆垽色;四,瘡似葩紅色;五,瘡頭內有黑脈;六,瘡頭赤紅而浮虛;七,瘡頭如葩而黃;八,瘡頭赤如薄色;九,瘡頭如茱萸;十,瘡頭似石榴子。

《千金方》云:論曰:夫稟形之類,須存攝養,將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時代謝,陰陽遞興,此之二氣更相擊怒,當時也,必有暴氣。夫暴氣者,每月之中必有猝然大風。大霧、大寒、大熱,若不時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體,頓折皮膚,涘澀經脈,遂使腠理壅隔,營衛結滯,陰陽之氣不得宣瀉,變成癰疽疔毒惡瘡諸腫。至疔腫,若不預識,令人死,死不迎辰。

若覺訖乃欲求方,其人已入木矣。所以養生之士,須早識此方。凡是瘡痍無所逃矣。

又云:一、麻子疔,其狀肉上起,頭,大如黍米,色少烏,四邊微赤多癢,忌食麻子,及衣布併入麻田中行。(今按:《錄驗方》云:大小如忝米,頭黑有部漿,肉色不異。)

二、石疔,其狀皮肉相連,色烏黑如烏豆,甚硬刺不入肉內,隱隱微疼。忌瓦犅磚石之屬。(今按:《錄驗方》云:頭黑靨下瘡加對,有部漿,四畔小赤並粟。)

三、雄疔,其狀瘡頭烏靨,四畔瘡泡漿起,色黃,大如錢孔。忌房。(今按:《錄驗方》云:連根加頭黑,刺不入,有部漿,無赤粟。)

四、雌疔,其狀瘡頭少黃向里靨,亦似灸瘡,四畔泡漿起色赤,大如錢孔。忌房。(今按:《錄驗方》云:頭赤四畔黑黃,泡漿,有汁無粟。)

五、火疔,其狀如火瘡,頭烏靨,四邊有泡漿,有如赤粟。忌火灸爍。(今按:《錄驗方》云:頭黑靨肉色赤赤粟多。)

六、爛疔,其狀少黑有白斑,瘡中有膿水,形大小如匙面。忌熱食爛物。(今按:《錄驗方》云:大小如拭面,膿血俱,有四畔,無赤粟。)

七、三十六疔,其狀頭烏浮起,形如烏豆,四畔起,大赤。今日生一,明生兩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治。不滿者可治。俗名黑㸽。忌鎮喜愁恨。(今按:《錄驗方》云:頭黑兩兩俱生,但時滿三十六,患者即死。)

八、蛇眼疔,其狀瘡頭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狀,似蛇眼,體大。忌惡眼人見之及嫉妒人看之。(今按:《錄驗方》:頭黑條,四畔有部漿,赤粟。)

白話文:

[治疔瘡方第一]

《病源論》說:疔瘡是因為風邪毒氣侵入肌肉所引起的。剛開始像風疹一樣,抓破後會有青黃色的汁液流出,裡面有紅色或黑色的血脈。也有些完全沒有感覺,突然被衣服碰到或反手觸碰時才會感到疼痛。還有的會像魚眼一樣,肉突起,呈紅色或黑色,久了會結痂變爛成瘡,瘡底下有像火針刺穿一樣的深孔。剛發作時,突起的樣子像圓釘的蓋子,所以稱為疔瘡。患者會感到怕冷、四肢僵硬疼痛,瘡會變成焦黑色,腫大發亮,根部堅硬,痠痛,這些都是疔瘡的症狀。

長在手腳、頭面或關節處的疔瘡最為危急,長在其他地方則還好。如果毒素進入腹部,會感到煩躁不安、不舒服,或者像喝醉酒一樣,這樣的話兩三天就會死亡。《養生方》說:人的汗水滴入酒食中,吃了會長疔瘡。

疔瘡共有十種:一、瘡頭烏黑而且凹陷;二、瘡頭白色而且腫脹飽滿;三、瘡頭像豆渣的顏色;四、瘡像花瓣一樣是紅色;五、瘡頭裡面有黑色的血脈;六、瘡頭赤紅而且浮腫虛軟;七、瘡頭像花瓣一樣是黃色;八、瘡頭紅的像淺薄的顏色;九、瘡頭像茱萸;十、瘡頭像石榴子。

《千金方》說:人這種有形體的生物,必須要注重保養,如果生活起居不當,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四季交替,陰陽互換,這兩種氣相互衝擊激盪,在這個時候一定會有突發的氣候變化。所謂突發的氣候變化,就是每個月中一定會有的突然大風、大霧、大寒、大熱,如果沒有及時避開,人突然遇到這些氣候變化,就會侵入人體四肢,傷及皮膚,阻礙經脈,使得皮膚腠理閉塞,營衛之氣凝滯,陰陽之氣無法宣洩,就會變成癰疽、疔毒等惡瘡腫塊。如果沒有事先認識疔瘡,會導致人死亡,而且死期不是正常的時間。

如果等到發病才想辦法治療,這個人就已經沒救了。所以注重養生的人,必須要早點認識這些知識。這樣各種瘡瘍就都無法逃脫控制。

還說:一、麻子疔,長在肉上,頭像黍米那麼大,顏色稍微有點烏黑,四周微微發紅,很癢。忌吃麻子,以及穿麻布衣服和在麻田裡行走。(現在按:《錄驗方》說:大小像添米,頭黑有漿,肉色沒有什麼不同。)

二、石疔,長在皮肉相連的地方,顏色烏黑像黑豆,很硬,刺不進肉裡,隱隱作痛。忌接觸瓦片、磚石之類的東西。(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黑,瘡口對稱,有漿,四周稍微發紅,像粟米一樣。)

三、雄疔,瘡頭烏黑凹陷,四周起水泡,呈黃色,像錢幣中間的孔洞那麼大。忌房事。(現在按:《錄驗方》說:連根都是黑色,刺不進去,有漿,沒有紅色的粟米狀。)

四、雌疔,瘡頭稍微黃色,向內凹陷,也像灸瘡,四周起水泡,呈紅色,像錢幣中間的孔洞那麼大。忌房事。(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部紅色,四周黑黃色,有水泡,有汁液,沒有粟米狀。)

五、火疔,形狀像火瘡,頭部烏黑凹陷,四周有水泡,有像紅色粟米狀的東西。忌用火灸。(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部黑凹陷,肉色赤紅,很多紅色的粟米狀。)

六、爛疔,稍微有點黑色,有白色斑點,瘡中有膿水,形狀大小像湯匙面。忌吃熱的東西和爛的東西。(現在按:《錄驗方》說:大小像擦拭的面巾,有膿血,四周都有,沒有紅色的粟米狀。)

七、三十六疔,瘡頭烏黑浮起,形狀像黑豆,四周發紅,今日長一個,明日長兩三個,甚至十個,如果滿三十六個,藥就治不好了。沒滿三十六個還可以治療。俗稱黑癍。忌過度高興、憂愁、憤恨。(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部黑色,兩個兩個一起長,但是長滿三十六個,患者就會死亡。)

八、蛇眼疔,瘡頭黑色,在皮膚上浮起,形狀像小豆,像蛇的眼睛,體積比較大。忌讓眼神不好的人看到,以及讓嫉妒的人看到。(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部黑條狀,四周有漿,有紅色的粟米狀。)

九、鹽膚疔,大小像湯匙面,整個瘡都是紅色,有黑色的粟米狀突起。忌吃鹹的東西。(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部白色赤紅,像小豆一樣大,紅色的粟米狀很多,沒有漿液。)

十、水洗疔,瘡的形狀像錢幣,或者像錢幣中間的孔洞那麼大,瘡頭白色,裡面黑色凹陷,汁液從中間流出。忌喝水、用水洗、過河。(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部白色凹陷,沒有漿液,有紅色的粟米狀。)

十一、刀鐮疔,瘡的寬窄像韭菜葉,長一寸,側面裡面黑色的像燒焦爛掉一樣,忌用刺和刀鐮切割。(現在按:《錄驗方》說:一頭呈三角形,有漿,沒有紅色,有粟米狀,忌用兵器。)

十二、浮甌疔,瘡體彎曲圓形,稍微有點不合,長而窄像韭菜葉那麼大,裡面黃色,外面黑白色,黑色白色處刺不痛,裡面黃色處刺會痛。(現在按:《錄驗方》說:頭部高起,從肉上突出,四周沒有漿液,有紅色的粟米狀,忌接觸鐵器。)

十三、牛拘疔,肉裡起泡,掐不破。(現在按:《錄驗方》說:又名羊疔瘡,有三角形,有紅色粟米狀。)

以上十三種疔瘡,剛開始一定先癢後痛,先冷後熱,熱過後又會感到寒冷。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如果病情太嚴重會嘔吐,嘔吐就很難治癒。其中麻子疔這種,從頭到尾只有癢的感覺,上面所說的禁忌絕對不能觸犯,觸犯就難治癒。浮甌、牛拘這兩種沒有什麼禁忌,即使不治療也不會死人。

又說:患有這種病的人,忌房事、豬、雞、魚、牛、生韭菜、大蒜、蔥、蕓薹、胡荽、酒、醋、麵食、葵菜等。還說如果看到豹子就會死,這是大忌。(現在按:《錄驗方》說:七天不能吃鹽、酒肉、五辛、生冷、酸滑的東西,不能帶紅色的東西,因為有毒。只能用純白色的東西。)

又說:凡是治療疔瘡腫塊,都刺中心最痛的地方,再刺四周十幾下讓血流出。把血去掉,敷上藥,讓藥氣從針孔進入效果最好。如果藥效沒有到達瘡的深處,就沒有效果。

又說:治療一切疔瘡腫塊的方法:

蒼耳的根、莖、子、葉都可以燒成灰,用醋和米泔水調成泥塗在患處,不超過十次就可以痊癒,連根拔除。

又一方法:塗上雄黃末馬上就能好,非常靈驗。

又一方法:煮枸杞汁,放涼後喝一兩杯,效果很好。

《錄驗方》說:有疔毒瘡,肉中突起像魚的眼睛,呈紅色或黑色,痠痛直達骨頭,這是寒毒久積造成的。這種疾病會潰爛成瘡,瘡底下有像火針刺穿一樣的深孔。剛開始突起的樣子像細小的釘子蓋,所以稱為疔毒。剛發作就喝湯藥或用其他單方治療,像治療丹毒的方法就能痊癒。北方這種病很多,江東偶爾也有發作的。這種病喜歡長在口裡、臉頰邊和舌頭上,看起來就像黑色的珠子。可以含服湯藥,針刺放血,像治療丹毒、癰疽的方法一樣。

癰疽方,治療疔瘡方:

用利刀割開十字,用銅鐵筷子燒紅,在瘡上放上蠟,稍微燒一下,刺一下叫做爍,燒一兩次,沒有毒肉的時候就會自己止住,將老鼠屎燒成灰末,放入瘡口填滿,就會痊癒。(現在按:《經心方》說:用燒紅的錐子刺瘡頭。)

又說:治療惡瘡疔腫的五香湯方:

青木香、薰陸香、沉香、丁子香、藿香(各一兩)

用水三升,煮到剩下一升半,分三次服用,如果能加上麝香二分,去掉藿香效果更好。

《極要方》治療疔瘡方:

搗爛茺蔚的莖葉敷在腫塊上,喝汁可以使疔毒在體內消散(又名益母草)。

《百濟新集方》治療疔腫毒氣入心快要死的方法:

取菊花的葉子連同莖一起搗爛,擠出三升汁液,一次喝下去。

《醫門方》治療疔毒腫,不論是雄、雌、麻子等一切毒腫,毒氣進入腹部會導致死亡的方法:

經常煮枸杞根汁喝。

又說:治療疔腫的方法:

用白僵蠶、白礓石末混合,封在患處效果最好。

又一方法:用水研磨白礓石,喝一盞,並用針刺開瘡口,敷上藥就會自己消散。

《經心方》治療疔腫的新方法:

將附子磨成末,用醋調和塗在患處,乾燥後再塗。

《陶景本草注》治療疔瘡的方法:

將人的乾屎燒成灰,等到煙散盡時,用水浸泡,喝浸泡的水,稱為破棺湯。

《蘇敬本草注》治療疔瘡的方法:

將白僵蠶磨成末封在患處,瘡根會自己出來,效果極佳。

《崔禹錫食經》治療疔瘡的方法:

搗爛梠樹的莖、葉、根敷在患處,瘡根就會被拔出來。

《耆婆方》治療一切疔瘡的神奇方法:

用硿碃末少少敷在患處就會痊癒。(現在按:用冷水潑在上面。)

又說:治療人體熱毒引起的疔瘡長在口中的方法:

將凝水石搗成末研磨,少少敷在瘡上,一天敷三、四次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