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五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20)

1. 治小兒疥瘡方第百三十五

《病源論》云:饒蟲多變化所作,其瘡里有細蟲,甚難見。小兒因乳養之人疥而染著。

白話文:

《病源論》中提到:疥蟲會發生各種變化,導致疾病。疥瘡裡有細小的蟲子,不容易看見。小兒因為喝了患有疥瘡的哺乳者的奶水而得了疥瘡。

《千金方》:燒竹葉末,和雞子白敷,日二三。

白話文:

《千金方》:將燒過的竹葉末與蛋清混合,敷在患處,每天敷兩到三次。

又方:酥和胡粉塗之。

又方:亂髮灰和臘月豬脂敷,之。

《產經》:蜀椒五合,搗末,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溫洗浴,良。食頃良,若癢不止,復漬之。食頃良。

白話文:

另一方:將胡粉和豬油塗抹患處。

另一方:將火柴灰和臘月豬肉的脂肪混和,敷在患處。

《產經》記載:取花椒五合,搗碎,加一斗水煮沸三次,去渣滓,趁溫熱時塗浴患處,效果非常好。塗藥後約一頓飯的工夫,症狀見效,如果瘙癢未止,再重複塗藥一次。一頓飯的工夫後,症狀就會痊癒。

2. 治小兒癬瘡方第百三十六

《病源論》云:癬瘡由風邪與血氣相搏為癬。小兒面上生癬謂之為乳癬,言乳汁潛穢兒面而生,仍以乳汁洗之便瘥。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癬瘡是由風邪和血氣交搏而引起的。小孩面部生的癬叫做乳癬,這是因為乳汁暗藏不潔之氣,影響小孩的面部而生癬,仍然用乳汁洗滌就會痊癒。

《產經》:凡癬不揩破上皮而藥塗者不除,用黑毛牛矢溫洗之。良。

又方:末桃白皮,以苦酒和塗之。

又方:胡粉熬令黃色,和酢塗上,燥復塗,良。

《千金方》濕癬方:

桃青皮,搗,和酢塗之。

又云:乾癬方:枸杞根,搗,以豬脂和敷之。又以醋和佳。

《集驗方》以水銀合胡粉敷之。

又方:蛇床子末和白膏敷之。

白話文:

生產篇:

凡是患有癬瘡,不要擦破錶皮再塗藥,這樣不能根除。可以使用黑色的牛糞溫熱洗滌患處。效果很好。

其他方法:

  1. 研磨桃樹白皮,用苦酒調和後塗抹患處。
  2. 將胡粉熬製成黃色,再與醋調和後塗抹患處。如果乾燥了,就再塗一次。效果很好。

《千金方》濕癬方:

  1. 將桃樹青皮搗碎,與醋調和後塗抹患處。
  2. 乾癬方:將枸杞根搗碎,與豬油或醋調和後敷於患處。

《集驗方》:

  1. 將水銀與胡粉混合後敷於患處。
  2. 將蛇牀子研磨成粉末,與白膏調和後敷於患處。

3. 治小兒浸淫瘡第百三十七

《病源論》云:小兒五臟有熱,外為風濕所折,發瘡。

《千金方》:灶中土二分,發灰一分,末,下篩,豬脂和敷之。

《產經》:取牛屎,絞取汁,塗之。

又方:以干牛屎燒熏,良。

又方:胡燕巢,末,和水敷之。

白話文:

《病源論》說:小兒五臟有熱,受到外來的風濕影響,就會發瘡。

《千金方》:收集竈中的土二分,發酵過的灰一分,搗碎成粉末,用細篩過濾,再用豬脂調和塗抹在患處。

《產經》:取牛糞,絞出汁液,塗抹在患處。

《另方》:將乾牛糞燒燻,效果很好。

《又方》:收集燕窩,搗碎成粉末,用清水調和塗抹在患處。

4. 治小兒瘑瘡方第百三十八

《病源論》云:瘑者,風濕搏於血氣所成,多著手足節腕間匝匝然,搔之癢痛,浸淫生長,呼之為瘑,以其瘡有細蟲,如蝸蟲。

《產經》治小兒大人蝸疥百療不瘥方:

白話文:

《病源論》上說,瘑病是風濕之邪侵襲血氣而引起的,大多發生在手足關節手腕之間,皮膚出現密集的、癢痛的小瘡,逐漸生長擴大,又叫它「瘑」,因為瘡中有細小的蟲子,很像蝸牛。

《產經》治療小兒、大人疥瘡,久治不癒的方劑:

地榆(五兩),楝實(一升),桃皮(五兩),苦參(五兩)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洗良,並治癬。

白話文:

地榆(五兩)、楝實(一升)、桃皮(五兩)、苦參(五兩),這四種藥材加入一斗水,煮到剩下五升,趁溫熱的時候清洗患處,可以治療癬。

又方:谷樹白皮一合,臘月豬脂一合,苦酒二合,小蒜半合,釜下土半合。凡五物,搗如泥,以敷上,密裹,干復塗之。

白話文:

其他方法:取穀樹樹皮白皮一份、臘月豬油一份、苦酒兩份、小蒜半份、鍋底泥半份。把這五種東西搗成泥,敷在患處,包紮好,乾了再塗。

5. 治小兒王灼瘡方第百三十九

《病源論》云:腑臟有熱,熱熏皮膚,外為濕氣所乘,則變生瘡。其熱偏盛者,其瘡發熱亦盛。初生如麻子,須臾王大,汁流潰爛,如湯火所灼,故名王灼瘡。

白話文:

《病源論》上說:臟腑有熱,熱量燻烤皮膚,皮膚又受到外界的濕氣侵犯,就會病變化膿生瘡。如果熱勢特別盛大,那麼生出的瘡也會感到特別的熱。瘡初生時像芝麻那麼小,一會兒就長得很大,流汁腐爛,好像是被沸湯火燙過一樣,所以叫做王灼瘡。

《千金方》:小兒王灼瘡者,一身盡有如麻子小豆者,戴膿汁出,乍痛乍癢乍熱方:

又方:桃仁熟搗,和麵脂,塗之。

又方:牛癤扢灰敷之。

又方:燒艾灰敷之。

《產經》治小兒黃爛瘡方:

黃連,胡粉

上二物,冶下篩,分等,以麻油和塗之。

白話文:

《千金方》:小兒王灼瘡

小兒得了王灼瘡,全身都像麻子和小豆那樣有小點,會流出膿液,忽而疼痛、忽而發癢、忽而發熱。

方劑:

  1. 熟搗桃仁,與麵粉調和,塗抹患處。
  2. 牛蹄灰敷在患處。
  3. 艾灰燒過後敷在患處。

《產經》:治療小兒黃爛瘡

黃連、胡粉

以上兩種藥物研磨成細粉,分等量,用麻油調和,塗抹患處。

6. 治小兒月蝕瘡方第百四十

《病源論》云:小兒耳鼻口間生瘡,其謂月食瘡,其瘡隨月生死,因以為名也。世云:小兒見月初生,以手指指之,則令耳下生瘡,故呼為月食瘡也。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小兒的耳朵、鼻子、嘴巴之間生瘡,叫做月食瘡,這種瘡瘡口會隨著月亮的盈虧變化而起伏,因此得名。民間傳說,如果小兒看到新月時用手指指向月亮,就會在耳下長瘡,所以這種瘡也被稱為月食瘡。

《千金方》:治小兒疥月蝕月死方:酥和胡粉塗之。

又云:月蝕九竅皆有者方:

又方:燒蚯蚓令赤,屎末和膏敷之。

《葛氏方》:以五月五日蝦蟆屑和膏敷之。

《產經》;取蘿摩草汁塗上。

又方:銼槐枝煮取汁洗之。

《龍門方》:豬脂和杏仁敷之。

《徐之才方》:小柏皮搗為末敷之。

白話文:

《千金方》

治療小兒疥瘡、月蝕、月死的方子:

  • 將酥和胡粉塗抹於患處。

月蝕九竅皆有方的方子:

  • 燒蚯蚓至赤,與屎末混合成糊狀敷於患處。

《葛氏方》

  • 於五月五日,將蟾蜍屑與糊狀物混合敷於患處。

《產經》

  • 取蘿摩草汁塗抹患處。

另一方子:

  • 將槐枝搗碎煮湯,用湯汁清洗患處。

《龍門方》

  • 將豬脂和杏仁混合敷於患處。

《徐之才方》

  • 將柏樹皮搗碎成粉末,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