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13)

1. 治小兒癇病方第八十九

《病源論》云:癇,小兒病也。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其發之狀,或口眼相引而目精上搖,或手足掣縱,或背脊強直,或頸項反折。諸方諸(說)癇(癲),名證不同,大較其發之源,皆因三種。三種者風癇、驚癇、食癇是也。風癇因衣厚行出,出而風入為之;驚癇因驚怖大啼乃發;食癇因乳哺不節所成。

然小兒氣血微弱,易為傷動,因此三種變作諸癇也。

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戾不隨也。

《小品方》云:《玄中記》云:天下有女鳥,一名姑權,又名鉤皇鬼也;喜以陰雨夜過飛鳴,徘徊人村裡,喚得來者是也。是鳥專雌無雄,不產,喜落毛羽中塵,置人兒衣中,便使兒作癇,病必死,便化為其兒也。是以小兒生至十歲,衣被不可露,七八月尤忌。

《神農本草經》云:小兒驚癇,有百二十種,其證候異於常。

《千金方》云:所以有癇病,痙病(者),皆由臟氣不平故也。新生即癇者,是其五臟未收斂,血氣不聚,五脈不流故也。

又云:灸癇法:囟中末合,骨中隨息動者,是最要處也。(灸五壯。)

又云:頂上回毛中、膻中、巨闕、臍中,毛尺澤、勞宮、伏兔、三里、然谷穴,灸之。

今按:《明堂經》伏兔穴禁灸。

又云:灸癇當先下,使兒虛,乃承虛灸之。未下有實而灸者,氣逼前後不通,殺人。

又云:龍膽湯主之。(其方在本書第五卷。)

《廣利方》:核子驚癇不知人,迷悶嚼(舌)作目方:

牛黃一大豆許,和蜜,水服之,立效。

又方:烏犀角失(尖),研,並水二大合,服之立效。

《枕中方》:取紙中白魚,隨羊乳和之即愈。

白話文:

《病源論》說:癇,是小兒常見的疾病。十歲以上的叫做癲,十歲以下的叫做癇。發作的時候,有的會口眼歪斜,眼珠向上翻動;有的會手腳抽搐;有的會背部僵硬挺直;有的會脖子後仰。各種醫書對癇(癲)的名稱和症狀描述雖然不同,但總的來說,發病的原因都來自三種:風癇、驚癇和食癇。風癇是因為穿太多衣服又外出,被風吹到引起的;驚癇是因為受到驚嚇大哭而發作的;食癇是因為餵奶或飲食不節制造成的。

小兒的氣血比較虛弱,容易受到傷害,因此這三種原因會導致各種不同類型的癇症。

當癇症發作時,手腳會抽搐,這時千萬不要去抓住或按壓,否則會導致肢體彎曲,無法正常活動。

《小品方》引用《玄中記》說:天下有一種鳥叫做姑權,又名鉤皇鬼;喜歡在陰雨的夜晚飛翔鳴叫,在人們的村落附近徘徊,被它叫到的人就會中招。這種鳥只有雌性沒有雄性,不產卵,喜歡把身上的灰塵掉落下來,如果落在小孩的衣服裡,就會使小孩得癇病,而且必死無疑,死後還會變成這種鳥。因此,小孩子到了十歲之前,衣服被子不可以隨便放在外面,尤其七、八月更要注意。

《神農本草經》說:小兒驚癇有一百二十種,症狀表現與一般情況不同。

《千金方》說:之所以會有癇病、痙病,都是因為臟腑的氣血不平衡。剛出生的嬰兒就得癇病,是因為他們的五臟還沒有收斂,血氣還沒凝聚,五條經脈不通暢的緣故。

又說:針灸治療癇病的方法:囟門還沒閉合,骨頭隨著呼吸而動的地方,是最重要的穴位。(可以針灸五壯。)

又說:可以針灸頭頂髮旋中心、膻中穴、巨闕穴、肚臍、毛尺澤穴、勞宮穴、伏兔穴、足三里穴、然谷穴。

現在按《明堂經》的記載,伏兔穴是禁止針灸的。

又說:針灸治療癇病應先瀉後補,先使患兒虛弱,再趁虛針灸。如果沒有先瀉實就直接針灸,會導致氣機前後不通,反而會害死人。

又說:可以用龍膽湯來治療。(藥方在本醫書的第五卷。)

《廣利方》提到:用來治療小兒驚癇,神志不清、昏迷、咬舌頭、眼睛上翻的藥方:

取一點牛黃,像一顆豆子那麼大,和蜂蜜攪拌,用水送服,立刻見效。

另一個藥方:取一點犀牛角尖端,磨成粉,用水沖服,也是立刻見效。

《枕中方》記載:取紙中的白魚(一種寄生蟲),和羊奶一起服用,就能治好癇病。

2. 治小兒魃病方第九十

《病源論》云:小兒所以有魃病者,婦人懷娠,有惡神道(導)其腹中胎,如娠(妒)嫉而制伏他小兒令病也。妊娠婦不必悉能(制)魃,人時有此耳。魃之為疾,喜生微下,寒熱有去來,毫毛髮𧑒䗧不悅,是其證也。魃音制。

《千金方》灸(炙)伏翼,熟嚼哺之。

篇⿱林虫〔切,一升(斤)〕,冬瓜〔切,一升(斤)〕

以水五六升,煮六七沸,去滓,稍以浴之出。(出《新錄方》。)

《蘇敬本草注》云:白馬眼療小兒魃,母帶之。

白話文:

《病源論》說:小孩子之所以會得魃病,是因為婦女懷孕時,有不好的神靈引導她腹中的胎兒,就像忌妒一樣,去制伏其他的小孩,讓他們生病。懷孕的婦女不一定都會這樣,只是有時候會發生這種情況。魃這種病,容易在身體稍微虛弱的時候出現,會時而發冷發熱,汗毛豎起,皮膚看起來不舒服,這些都是這種病的症狀。魃這個字,讀音通「制」。

《千金方》記載,可以用炙烤過的伏翼(蝙蝠),嚼爛後餵給小孩。

另外,將篇虫(一種植物,切碎,約一升)、冬瓜(切碎,約一升)

加入五六升的水煮沸六七次,撈出藥渣,用藥汁稍微放涼後給小孩洗澡。(出自《新錄方》)

《蘇敬本草注》說:用白馬的眼睛可以治療小孩的魃病,讓母親帶著就可以了。

3. 治小兒客忤方第九十一

《病源論》云:小兒中客忤者,是小兒神氣嫩(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是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兒(鬼)神氣相忤而發病,謂之客忤也。又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穀,解離,腹痛反倒夭矯,面變易五色,狀似癇,但眼不上,搖耳,其脈弦(強)急數者是也。若失時不治,小久則難治。若乳母飲酒過醉及房勞喘後乳者最劇,能殺兒也。

《千金方》云: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是為客忤也。雖是家人或別房異戶,雖是乳人父母,或從外還,衣服或經履鬼神,粗惡異氣,牛馬之氣,皆為忤也。

又云:凡小兒衣,布帛綿中不得有頭髮,履中亦爾,白衣青帶,青衣白帶,皆令兒中忤。

又云:凡非常人及物從外來,亦驚小兒。欲防之法,諸有從外來人及異物,當持兒避之,勿令兒見也。若不避者,燒牛屎灰令常煙,置戶前,則善。治之方:

馬屎三升,燒令煙絕,以酒三升煮三沸,去滓,浴兒。

又方:燒母衣帶三寸併發,合服汁,服之。

《極要方》:蚯蚓屎,灶中黃土,等分為散,水和塗兒頭上及手心。

又方:取銅鏡鼻燒令赤,著小許酒中代飲之,小兒又能飲合之,即愈。取熱馬屎一丸,注取汁飲之,兒下便愈。

《小品方》:吞麝香如大豆,立愈。

又方:取衣中白魚十枚,末,以塗母乳頭令兒飲之,入咽即愈。

《葛氏方》:令兒仰臥,以小盆著胸上,燒甑蔽於盆中,火減即愈。

《產經》云:牛黃如大豆研,飲之即效。

白話文:

《病源論》說:小孩子會發生客忤,是因為他們的神氣還很柔弱,突然接觸到不尋常的東西,或是沒見過的人碰觸,導致與鬼神之氣相衝突而發病,這就叫做客忤。它又叫做中客或中人。症狀是會吐出或拉出青色、黃色、白色如水狀的食物殘渣,身體虛弱無力,肚子痛到彎腰扭曲,臉色也會變來變去,看起來像癲癇,但眼睛不會向上翻,而是會搖耳朵。脈象會呈現弦急數的樣子。如果延誤治療,時間久了就很難治癒。如果餵奶的母親喝醉酒、性事過勞、或喘氣後餵奶,情況會更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嬰兒死亡。

《千金方》說:小孩子會發生客忤,是因為外人來訪時身上的氣息與之相衝,這種情況也叫做中人,也就是客忤。即使是家人或住在同院不同房間的人,甚至是餵奶的母親、父親,只要從外面回來,衣服或鞋子沾染到鬼神、污穢之氣、牛馬之氣等異味,都會導致客忤。

還說:小孩子的衣服,無論是布料或棉絮,都不能有頭髮,鞋子裡也一樣。穿白衣配青色腰帶,或穿青衣配白色腰帶,都會導致小兒發生客忤。

又說:凡是來路不明的人或物品,都會驚嚇到小孩子。為了預防,只要有外人來訪或有異物,就應該抱著小孩子避開,不要讓他們看到。如果無法避免,可以燒牛糞灰,讓煙持續冒出,放在門口,這樣就比較好。

治療方法:

  1. 將三升馬糞燒到沒有煙,用三升酒煮沸三次,去除雜質,用來給嬰兒洗澡。
  2. 取三寸母親的衣服腰帶和一些頭髮一起燒成灰,將灰與汁液混合後服用。
  3. 將蚯蚓糞便和灶裡的黃土等量混合成粉末,用水調勻塗抹在嬰兒的頭上和手心。
  4. 將銅鏡的鼻樑燒紅,放入少量酒中,給小孩子服用,小孩子如果能喝下去就會好轉。或者取熱的馬糞一團,擠出汁液給嬰兒喝,嬰兒拉肚子後就會好轉。
  5. 服用如大豆般大小的麝香,立刻就會好。
  6. 取十條衣服裡的白色小蟲,磨成粉,塗在母親的乳頭上,讓嬰兒吸吮,只要嚥下就立刻會好。
  7. 讓嬰兒仰躺,在胸口放一個小盆,把蒸籠放在盆上燒,火變小就會好。
  8. 《產經》說:把像大豆般大小的牛黃磨成粉,用水服用,立刻就會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