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五 (10)
卷第十五 (10)
1. 治癰疽有膿方第三
上十物,切,以好酒半升和漬再宿,以不中水豬肪三斤,煎一沸,下余止,復三上三下,膏成,急手絞之。
(今按:《錄驗方》治癰疽生肉膏方:𦬣草二兩,生地黃五兩,當歸二兩,續斷一兩,黃芩二兩,白芷三兩,甘草二兩,薤白二兩,豬脂一升,大黃四兩。凡十物,㕮咀,煎三上三下,膏成,敷之。)
治癰疽臭爛洗大黃湯方:
大黃(二兩),黃芩(一兩),白蘞(一兩)
上三物,合搗下篩,以水一升二合煮一沸,絞去滓,適冷暖以洗瘡,日十過。
《範汪方》治癰瘡熱已退,膿血不止,瘡中空虛,疼痛排膿,內塞散方:
防風(一兩),茯苓(一兩),白芷(一兩),桔梗(一兩),遠志(一兩),甘草(一兩),桂心(二分),人參(一兩),芎藭(一兩),當歸(一兩),附子(二枚,炮),厚朴(二兩),龍骨(一兩),黃耆(一兩),赤小豆(五合,熬)
凡十五物,冶下篩,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千金方》同之,有下發背條。)
《集驗方》治癰瘡膿血不止,瘡中空虛疼痛,排膿內補散方:
防風(一兩),遠志(一兩),當歸(二兩),黃耆(一兩),白芷(一兩),甘草(一兩),桔梗(一兩),通草(一兩),厚朴(二兩),人參(一兩),桂心(一兩),附子(一兩),赤小豆(五合,熬),芎藭(一兩),茯苓(二兩)
凡十五物,冶合篩,食未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今按:《廣濟方》同之。)
《令李方》治癰內補排膿散方:
黃耆(二兩),當歸(二兩),赤小豆(三十枚),芎藭(一兩),夕藥(二兩),大黃(一兩)
凡六物,冶合下篩,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
又云:治癰腫桂心散方:
黃耆(六分),夕藥(四分),桂心(一分)
凡三物,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錄驗方》洗癰疽並惡瘡毒氣豬蹄湯方:
當歸(四兩),甘草(四兩,炙),夕藥(五兩),芎藭(二兩),白芷(四兩),𦬣草(二兩),黃芩(四兩),狼牙(四兩),豬蹄(一具),薔薇根(一兩),大黃(四兩)
凡十一物,先以水二升半,別煮豬蹄取一升半,去蹄納諸藥,煮得再沸下桑灰汁一升,又煮取一升半,湯成稍稍以洗瘡癰結疽。初腫時去狼牙納灰汁;瘡既(所教反,斷已)潰,用狼牙除灰汁。
《僧深方》治癰疽瘡臭爛洗瘡青木香湯方:
青木香(一兩),夕藥(一兩),白蘞(一兩),芎藭(一兩)
凡四物,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洗瘡,日三,明日以膏納瘡中,日三。
《醫門方》瘡癰腫已膿,懼針令膿自出方:
上取鹿角刮取細末,和醋聚安腫上,經宿膿自出。若膿深者先嚼生慄敷之,撮膿向上,極妙。
療癰腫不消,已有膿不能針,自令穿潰方:
白話文:
治癰疽有膿方第三:
本方列舉多種治療癰疽(皮膚化膿性感染)的藥方,針對不同情況和症狀:
第一個方劑:將十種藥材切碎,用半升好酒浸泡一夜,再用三斤豬油煎煮沸騰,加入藥材渣繼續煎煮三次,熬成膏狀後,用力擠壓過濾。
(註:另有一方使用蓬草、生地黃、當歸、續斷、黃芩、白芷、甘草、薤白、豬脂、大黃十種藥材煎煮成膏敷用。)
治療癰疽臭爛的洗劑:用大黃、黃芩、白蘞三種藥材搗碎過篩,加水煮沸,過濾後,待溫熱清洗患處,每日十次。
治療癰瘡熱退,膿血不止,瘡口空虛疼痛,並伴隨排膿的藥方:使用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甘草、桂心、人參、芎藭、當歸、附子、厚朴、龍骨、黃耆、赤小豆十五種藥材,研磨過篩,溫酒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千金方》也有類似方劑。)
治療癰瘡膿血不止,瘡口空虛疼痛,並伴隨排膿的藥方(另一方):使用防風、遠志、當歸、黃耆、白芷、甘草、桔梗、通草、厚朴、人參、桂心、附子、赤小豆、芎藭、茯苓十五種藥材,研磨過篩,飯前溫酒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廣濟方》也有類似方劑。)
治療癰疽內部補益並促進排膿的藥方:使用黃耆、當歸、赤小豆、芎藭、夕藥、大黃六種藥材,研磨過篩,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
治療癰腫的藥方:使用黃耆、夕藥、桂心三種藥材,研磨過篩,酒服,每日三次。
治療癰疽及惡瘡的洗劑:使用當歸、甘草、夕藥、芎藭、白芷、蓬草、黃芩、狼牙、豬蹄、薔薇根、大黃十一種藥材,先煮豬蹄取汁,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加入桑灰汁再次煮沸,過濾後,用來清洗癰疽患處。初期腫脹時去除狼牙,加入桑灰汁;潰爛後,則使用狼牙,去除桑灰汁。
治療癰疽瘡臭爛的洗劑:使用青木香、夕藥、白蘞、芎藭四種藥材,煮水洗瘡,每日三次,次日再將藥膏敷於患處,每日三次。
治療癰瘡腫脹已化膿,但害怕針灸而希望膿液自行排出:刮取鹿角粉末,與醋混合敷於腫脹處,一夜後膿液自行排出。如果膿液較深,則先嚼碎生栗子敷於患處,幫助膿液排出,效果極佳。
治療癰腫不消,已有膿液但無法針灸,希望膿液自行排出: (此處內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