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6)

1. 治中風舌強方第十

《病源論》云: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臟受風邪,故舌強不得語也。

《範汪方》治風舌強不語方:

豉煮汁,漸服,一日可數十過,不頓多。

又方:新好桂,削去皮,搗下篩。以三指撮著舌下,咽之。

又方:灸廉泉穴,在頤下結喉上舌本。(今按:《華佗傳》云:中矩穴主中風舌強不語,在頤下骨里曲骨中。)

《集驗方》治卒不得語方:

煮大豆取汁,稍含,咽之。

又方:取桂一尺,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葛氏方》治中風不語方:

豉、茱萸各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稍服之。

又方:灸第二、第三椎上百五十壯。

《錄驗方》治舌強不能語言舌下藥礬石散方:

礬石(二兩),桂心(二兩)。

凡二物,下篩,置舌下,便能言。

白話文:

《病源論》上說:脾氣脈絡通往胃,夾住咽喉,連接到舌根,散佈在舌頭下面;心經的別脈,連繫到舌根。現下心、脾兩臟受到風邪,所以舌頭僵硬而不能說話。

《範汪方》治療風寒導致舌頭僵硬不能說話的方子:

用豉煮汁,分次服下,一天可以服幾十次,不要一次吃太多。

另一個方子:用新鮮的好桂皮,削去皮,搗碎後篩選。用三根手指撮著桂皮放在舌頭下面,然後吞下去。

另一個方子:灸廉泉穴,此穴位於下巴下面,喉結上方,舌根處。(現在根據《華佗傳》記載,中矩穴主治中風導致舌頭僵硬不能說話,這個穴位位於下顎骨內側的曲骨中間。)

《集驗方》治療突然不能說話的方子:

煮熟大豆,取汁,稍微含在口中,然後吞下去。

另一個方子:取一尺長的桂皮,加三升水,煮至剩一升,一次性全部服下。

《葛氏方》治療中風導致不能說話的方子:

豉、茱萸各一升,水五升,煮至剩二升,分次服下。

另一個方子:灸第二、第三椎骨上方,每次灸150壯。

《錄驗方》治療舌頭僵硬不能說話的舌下敷藥[礬石散]方子:

礬石(二兩),桂心(二兩)。

這兩種藥物,研磨成粉末,敷在舌頭下面,就能說話了。

2. 治中風失音方第十一

《病源論》云:喉嚨(力公反,《爾雅》曰元鳥龍謂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喉厭者,聲之門戶也舌者,聲之機。口者,聲之扉也風寒客於喉厭之間,故卒然無音,故謂風失音不語。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

喉嚨是人體氣息上下流通的通道。

喉嚨氣管是聲音的門戶。

舌頭是聲音的機關。

嘴巴是聲音出來的門戶。

風寒客居在喉嚨和氣管之間,所以聲音突然說不出來,因此稱之為風失音不語。

《範汪方》治失音大豆紫湯方:

大豆一升,熬令焦。好酒二升,合煮令沸。隨人多少服,取令醉。

《效驗方》治卒風失音大豆散方:

大豆(熬令焦),蜀椒(去目汗),乾薑(各三兩)

凡三物,合,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一,汗出即愈。

《千金方》治卒失音方:

濃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著舌下,漸咽汁。

又方:濃煮大豆汁,含之。豉亦良。

又方:灸天窗,百會穴。(《新錄方》同之。)

《孟詵食經》治失音方:

杏仁(三分,去皮,熬,搗作脂),桂心末(一分)

和如泥,取李核七個許,綿裹,少咽之。日五夜一。

又方:搗梨汁一合,頓服之。

白話文:

大豆紫湯方

大豆一升,熬製至焦黑。加入兩升好酒,一起煮沸。依個人體質服用,服 حتى يؤدي إلى السكر (يبدو أنه يقصد التعرق الغزير الذي يمكن أن يحدث بسبب الكحول).

大豆散方

大豆(熬製至焦黑)、蜀椒(去除種子殼)、乾薑(各三兩)

將三者混合,研製成粉末,用酒送服一錢匕,每天一次。出汗後即痊癒。

濃煮桂汁方

用桂枝濃煮成汁,服下一升,蓋上被子發汗。也可將桂枝搗碎,含在舌下,逐漸嚥下汁液。

濃煮大豆汁方

濃煮大豆成汁,含在口中。豆豉也有效。

灸天窗、百會穴方

(《新錄方》也有此方)

灸天窗穴、百會穴。

杏仁桂心泥方

杏仁(三分,去皮,熬製,搗爛如脂)、桂心末(一分)

和成泥狀,取七顆李子核大小,用棉花包裹,逐少嚥下。每天五次,晚上一次。

搗梨汁方

將梨搗爛,取一合汁液,頓服。

3. 治中風聲嘶方第十二

《病源論》云:聲嘶者風冷傷於肺所為也。

《葛氏方》治卒中冷聲嘶啞方:

白話文:

譯文:

《病源論》中說:聲音嘶啞是由於風寒侵襲肺部所致。

《葛氏方》中治療中風後聲嘶啞的方劑:

甘草(一兩),桂心(二兩),五味(二兩),杏仁(三十枚),生薑(八兩)

白話文:

甘草(六十公克),桂心(一百二十公克),五味(一百二十公克),杏仁(三十粒),生薑(四百八十公克)

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服。

《耆婆方》治人聲嘶喉中不利方:

桂心,杏仁,乾薑,芎藭,甘草(各一分)

上五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口中餐,咽汁。

白話文:

《耆婆方》治療聲音嘶啞、喉嚨不舒服的方子:

桂皮中心、杏仁、生薑、川芎、甘草(各一份)

以上五味研磨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含在口中,吞下藥汁。

4. 治聲噎不出方第十三

《葛氏方》治卒失聲聲噎不出方:

橘皮五具,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針大椎旁一寸五分。

又方:濃煮苦竹葉,服之。

又方:搗蘘荷根,酒和,絞飲其汁。

礬石、桂末,綿裹如棗,納舌下,有唾吐出之。

《耆婆方》治人風噎方:

白話文:

葛氏方:治療聲音突然喪失、噎塞不出

步驟一: 取五個橘子皮,加水三升煮沸,煮到剩下一升時,一次服下。

步驟二: 在大椎穴旁一寸五分處針灸。

步驟三: 濃煮苦竹葉,服用。

步驟四: 搗爛蘘荷根,用酒調和,絞取汁液飲用。

步驟五: 將明礬石碾成粉末,用棉花包裹成棗子形狀,塞入舌下,等有唾液時吐出。

耆婆方:治療風噎

羚羊角(五兩,炙),通草(二兩半),防風(二兩),升麻(二兩),甘草(四兩,炙)五味,搗篩為散,以白飲服一方寸匕,日二。

白話文:

羚羊角(五兩,烤過的),通草(二兩半),防風(二兩),升麻(二兩),甘草(四兩,烤過的)這五種藥材,搗碎篩成散劑,用溫水沖服一湯匙,每天服用兩次。

5. 治中風驚悸方第十四

《病源論》云:風驚悸者,由體虛,心氣不足。心之經為風邪所乘也,或恐懼憂恚,迫令心氣虛,亦受風邪。風邪搏於心,則驚不自安。驚不已,則悸動不定。其狀,目精不轉,而不能呼。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風邪引起驚悸的人,是因為身體虛弱,心氣不足。心經被風邪侵襲,或者因為恐懼憂慮,迫使心氣虛弱,也會被風邪侵襲。風邪搏擊於心,就會驚恐不安。驚恐不止,就會悸動不定。他們的表現是:眼睛無神,不能說話。

《極要方》四神鎮心丸,療男子讀誦健忘,心神不定,心風虛弱,補骨髓方:

白話文:

《極要方》裡記載的四神鎮心丸,可以治療男子讀書背誦容易健忘,心神不定,心臟衰弱,補益骨髓的方法:

茯神(十二分),天門冬(十二分),乾地黃(十二分),人參(八分),遠志皮(八分)以上蜜丸,飲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茯神(十二分)、天門冬(十二分)、乾地黃(十二分)、人參(八分)、遠志皮(八分),以上藥材做蜜丸,每次服用十五丸,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服用量,直到每次服用三十丸。

《博濟安眾方》云:治因重病虛損後;或因憂慮失心,驚悸心忪;或夜間狂言,恆常憂怕。或如神不足人,小兒諸驚癇等。並時疾心熱等。並宜服七寶鎮心丸

白話文:

《博濟安眾方》中說:適用於因重病後虛損;或因憂慮導致心神失常,驚悸心慌;或夜晚胡言亂語,經常憂慮害怕。或如神不守舍,小兒各種驚癇等。以及一切心火旺盛的急症。都適合服用七寶鎮心丸:

虎睛(一雙,炙),金薄(五十片),銀薄(五十片),光明珠(二分),雄黃(二分),牛黃(二分)虎珀(二分),真珠(二分),龍腦(二分),麝香(二分)

白話文:

虎睛(一雙,經火烤過),金箔(五十片),銀箔(五十片),光明珠(二分),雄黃(二分),牛黃(二分),虎魄(二分),真珠(二分),龍腦(二分),麝香(二分)

上,如法研如面,以棗肉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井花水下,三丸,或五丸,或七丸,量而服之。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粉末,像麵粉一樣,以棗泥為丸,如綠豆大小。每日空腹時用井水送服,三丸、五丸或七丸,根據情況服用。

《小品方》遠志湯,治中風心氣不定,驚悸,言語謬誤,恍恍惚惚,心中煩悶,耳鳴方:

白話文:

《小品方》中的遠志湯,適用於治療因中風導致的心氣不穩、驚悸、言語錯亂、恍恍惚惚、心中煩悶、耳鳴等症狀。

遠志(三兩,去心),茯苓(二兩),獨活(四兩),甘草(二兩),夕藥(三兩),當歸(二兩),桂肉(三兩),麥門冬(三兩半,去心),生薑(五兩),人參(二兩),附子(一兩,炮),黃耆(三兩)

白話文:

  • 遠志(120克,去中心)

  • 茯苓(80克)

  • 獨活(160克)

  • 甘草(80克)

  • 夕藥(120克)

  • 當歸(80克)

  • 桂肉(120克)

  • 麥門冬(140克,去中心)

  • 生薑(200克)

  • 人參(80克)

  • 附子(40克,炮製)

  • 黃耆(120克)

凡十二物,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八合。人羸可服五合。日三夜一。

《葛氏方》治人心下虛悸方:

麻黃、半夏分等,搗蜜丸,服如大豆三丸,日三。

白話文:

葛氏方治心下虛悸方: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八合(約 160 毫升)。身體虛弱的人可服五合(約 100 毫升)。每日服用三次,隔日服一次。

《千金方》云:補心湯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喉咽痛,時吐血,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補心湯」,主要用於治療心氣不足。症狀包括多汗、心煩、喜歡獨自說話、多夢但不自知、喉嚨疼痛、有時吐血。

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白話文:

舌根強硬,拒絕流動的液體

紫石英(二兩),麥門冬(三兩),茯苓(二兩),人參(二分),紫菀(一兩),桂心(二兩),赤小豆(二十四枚),甘草(一兩),干棗(二十枚)

白話文:

  • 紫石英(兩):石英晶體,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麥門冬(三兩):麥冬根,具有潤肺生津、清熱止咳的功效。

  • 茯苓(二兩):茯苓根,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

  • 人參(二分):人參根,具有補氣養陰、益智安神的功效。

  • 紫菀(一兩):紫菀花,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 桂心(二兩):桂枝樹皮內層,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赤小豆(二十四枚):赤小豆,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甘草(一兩):甘草根,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和胃止咳的功效。

  • 幹棗(二十枚):紅棗,具有補氣養血、健脾和胃的功效。

九味,㕮咀,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宜春夏服。

又云:定志湯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方:

遠志(四兩),菖蒲(四兩),人參(四兩),茯苓(四兩)

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僧深方》云:定志丸治恍惚憶忘胸中恐悸,志不定,風氣干臟方:

白話文:

九味,輾碎,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宜春夏服。

現代白話文:使用九種藥材,碾碎後,加入八升水,熬煮至剩餘二升半,分三天服用,適合在春秋季服用。

又云:定志湯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方:

遠志(四兩),菖蒲(四兩),人參(四兩),茯苓(四兩)

四味藥材,輾碎後,加入一斗水,熬煮至三升,分三天服用。

《僧深方》雲:定志丸治恍惚憶忘胸中恐悸,志不定,風氣幹臟方:

人參(二兩),茯苓(二兩),菖蒲(二兩),遠志(二兩),防風(二兩),獨活(二兩)

白話文:

  1. 人參:人參,用量為二兩。

  2. 茯苓:茯苓,用量為二兩。

  3. 菖蒲:菖蒲,用量為二兩。

  4. 遠志:遠志,用量為二兩。

  5. 防風:防風,用量為二兩。

  6. 獨活:獨活,用量為二兩。

凡六物,冶下篩,以蜜丸,丸如梧子,服五丸,日再。(今按《範汪方》加鐵精一合,細辛四分。)

白話文:

一共六種藥物,一起磨成粉,用蜜丸做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如同梧桐子,一天吃五粒,早晚各一次。(現在依照《範汪方》的作法,還需加入一錢鐵精、四分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