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三 (1)
卷第十三 (1)
1. 卷第十三
2. 治虛勞五勞七傷方第一
《病源論》云: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又曰五臟勞也。六極者,一曰氣極,二血極,三筋急,四骨急,五髓極,六精極也。七傷者,一陰寒,二陰萎(於為反),三里急,四精連連,五精少陰下濕,六精清,七小便苦數,臨事不畢。
又曰脾(避寒反,木臟也)傷、肝(步比反,土臟也)傷、腎(是忍反,水臟也)傷、肺(芳吠反,金臟也)傷、心(肖林反)傷、形傷、志傷。(今按:虛勞陰痿方在二十八卷。)
《千金方》云:三人九子丸主五勞七傷補益方:
酸棗仁,柏子仁,薏苡仁,枸杞仁,蛇床子,五味子,菟絲子,菊子,菴䕡子,荊子,地膚子,烏麻子,薯蕷,桂心,乾地黃
十五味,加蓯蓉三兩,余各二兩,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
《範汪方》開心薯蕷腎氣丸,治丈夫五勞七傷,髓極不耐寒,眠即臚脹,心滿雷鳴,不欲飲食。雖食,心下停痰不能消,春夏手足煩熱,秋冬兩腳凌冷,虛多忘,腎氣不行,陰陽不發,絕如老人。服之健中補髓,填虛,養志,開心安臟,止淚明目,寬胃,益陰陽,除風去冷,無所不治方:
肉蓯蓉(一兩,一方無),山茱萸(一兩,一方無),乾地黃(六分,一方代乾薑),遠志(六分)蛇床子(五分),五味子(六分),防風(六分),茯苓(六分),牛膝(六分),菟絲子(六分),杜仲(六分),薯蕷(六分)
凡十二物,搗下篩,蜜丸如梧子,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二夜一。若煩心即停減之。只服十丸為度。服藥五日莖熾熱;十夜通體滑澤;十五夜顏色澤,手足熱;二十夜雄力欲盛;二十五夜經脈充滿;三十夜熱氣朗徹,面色如花,手紋如孫,血心開,記事不忘,去愁止忘,獨寢不寒,止尿洪陰。年四十以下一劑即足,五十以上兩劑即足。
滿七十亦有子。婦人斷續者,服一劑。五十得子,無所禁,但忌大辛酢。
又云:六生散治五勞七傷五緩六急,治寒熱脹滿,大腹中風垂曳,消嘓逐血,補諸不足,令人肥白方:
生地黃根(二斤),生薑(一斤),生菖蒲根(一斤),生枸杞根(一斤),生烏頭(一斤),生章陸根(一斤)
凡六物,合七斤,熟洗之,停令燥㻐切之,美酒二斗都合漬三四日,出爆之,暮輒還著酒中,趣令汁盡止。搗末下篩,酒服半錢匕,日三。十日之後增至一錢,以試有驗。
《煎藥方》云:酥蜜煎治諸渴及內補方:
酥(一升),蜜(一升),地黃(煎,一升),甘葛(煎,一升),大棗(百枚),茯苓,人參,薯蕷(各三兩)
上八物,先蜜酥入合攪,烊後甘葛煎入,烊棗膏,以絕絞入,然後茯苓、人參、薯蕷等散入合,後入地黃煎微火煎,不止,手攪冷之。
白話文:
標題:治療虛勞五勞七傷的藥方第一部分
《病源論》說:所謂虛勞,就是指五勞、六極、七傷。五勞指的是:第一,過度使用意志;第二,過度思慮;第三,過度用心;第四,過度憂慮;第五,過度瘦弱。也可以說是五臟的勞損。六極指的是:第一,氣耗竭;第二,血耗竭;第三,筋脈緊張;第四,骨骼僵硬;第五,骨髓耗竭;第六,精液耗竭。七傷指的是:第一,陰寒;第二,陰莖萎縮;第三,腹部抽痛;第四,精液頻頻遺洩;第五,精液稀少且陰部潮濕;第六,精液清稀;第七,小便頻數且排尿困難,性事時無法持久。
另外,還有脾臟損傷、肝臟損傷、腎臟損傷、肺臟損傷、心臟損傷、形體損傷和意志損傷。
《千金方》記載:三人九子丸主要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具有補益功效。配方包含:酸棗仁、柏子仁、薏苡仁、枸杞仁、蛇床子、五味子、菟絲子、菊花子、菴䕡子、荊子、地膚子、黑芝麻、山藥、桂心、乾地黃等十五種藥材,加入肉蓯蓉三兩,其餘各二兩。用酒送服,每次服用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二十顆,每日兩次。
《範汪方》開心山藥腎氣丸,可以治療男子五勞七傷、骨髓耗竭引起的畏寒、睡眠時腹部脹氣、胸悶如雷鳴、食慾不振。即使吃了東西,也會因為胸下有痰而難以消化。春夏時手腳煩熱,秋冬時腳部冰冷。症狀還包括健忘、腎氣不足、陰陽不協調,身體衰弱如老人。服用此藥可以健脾補髓,填補虛損,養護意志,使心氣開通,安定臟腑,止淚明目,寬暢胃部,補益陰陽,祛除風邪和寒氣,幾乎無所不治。配方包含:肉蓯蓉(一兩,一方中沒有)、山茱萸(一兩,一方中沒有)、乾地黃(六分,一方用乾薑代替)、遠志(六分)、蛇床子(五分)、五味子(六分)、防風(六分)、茯苓(六分)、牛膝(六分)、菟絲子(六分)、杜仲(六分)、山藥(六分)。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至二十顆,每日兩次,晚上一次。如果感到煩躁,就減少用量,每次服用十顆為宜。服用此藥五天後,陰莖會發熱;十天後,全身皮膚會變得光滑;十五天後,氣色紅潤,手腳溫熱;二十天後,男性性能力會增強;二十五天後,經脈會充滿活力;三十天後,全身熱氣通暢,面色如花,手上的紋路像嬰兒一樣,心氣舒暢,記憶力增強,忘卻煩惱,獨自睡覺也不會感到寒冷,小便正常,陰部濕潤。四十歲以下的人服用一個療程就足夠,五十歲以上的人服用兩個療程就足夠。七十歲以上的人服用後也能生育。婦女月經不調的,服用一個療程即可。五十歲的婦女服用後也能生育。服藥期間沒有特別的禁忌,但要避免過於辛辣和酸味的食物。
又記載:六生散可以治療五勞七傷引起的五緩(肌肉鬆弛)和六急(肌肉痙攣),以及寒熱往來、腹脹、腹部中風下垂等症狀。還可以消除腸鳴、驅除瘀血、補充各種不足,使人變得肥胖健壯。配方包含:生地黃根(二斤)、生薑(一斤)、生菖蒲根(一斤)、生枸杞根(一斤)、生烏頭(一斤)、生商陸根(一斤)。以上六種藥材共七斤,洗淨後晾乾切碎,用美酒二斗浸泡三四天,取出後烘乾,晚上再放入酒中,直到藥汁完全浸出。將藥材搗成粉末過篩,每次用酒送服半錢匕,每日三次。十天後,增加至一錢,以此來驗證藥效。
《煎藥方》記載:酥蜜煎可以治療各種口渴和內虛。配方包含:酥(一升)、蜂蜜(一升)、地黃煎(一升)、葛根煎(一升)、大棗(一百枚)、茯苓、人參、山藥(各三兩)。以上八種藥材,先將酥和蜂蜜混合攪拌融化,然後加入葛根煎,再加入棗膏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茯苓、人參、山藥等藥粉,再加入地黃煎,用小火慢慢煎煮,不停攪拌,待冷卻即可。
記載:酥蜜煎有很多種配方,藥材種類和劑量都不同,這裡採用當代名醫增減後的配方,以便於大眾使用。具體配方如下:酥(小一升)、蜂蜜(小一升,煎煮去除雜質,不用葛根煎)、葛根煎(大三升)、地黃煎(大二合五夕)、麥門冬煎(大二合五夕)、生薑(大五升,搗碎絞汁取大五合)、大棗(一百五十枚,取肉)、煉熟的黑芝麻(大三合,炒熟搗碎)、乾山藥(小三兩,搗碎過篩)、茯苓(小二兩,搗碎過篩)。以上十種藥材,先將酥和生薑汁一起煎煮,使其融合,然後加入蜂蜜,再加入葛根煎和大棗,加入煉熟的黑芝麻,去除雜質,再加入乾山藥和茯苓,最後加入麥門冬煎和地黃煎,將所有藥材混合,用小火慢慢煎煮,不停攪拌,直到藥液像老鼠尾巴一樣黏稠,然後冷卻。可以做成棗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每日三次。也可以做成雞蛋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每日三次。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用酒送服。
《雜酒方》記載:枸杞石決明酒可以治療腰腿疾病、疝氣、皮膚癬、各種風濕麻痹、惡血,還可以治療眼睛白翳、紅膜疼痛、流淚、失明,使身體輕盈,補益腎氣,調和關節,使氣色好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配方包含:石決明(乾燥的一大斤,洗淨、烤過),枸杞根白皮(小一斤)。以上兩種藥材切細,放入絹袋中,用清酒四斗五升浸泡。春天浸泡五天,夏天浸泡三天,秋天浸泡七天,冬天浸泡十天,然後去除藥渣,開始服用,劑量不限。
《太清經》記載:五茄酒可以治療五勞七傷、心痛氣血不足、男子陽痿、陰囊潮濕、小便淋漓不盡、陰部瘙癢、腰背疼痛、腿腳麻木無力、肌肉鬆弛或痙攣、身體虛弱。可以補益中氣,增強精液,強健筋骨,增強意志力。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耳聰目明,牙齒脫落後重新生長,白髮變黑,身體輕便,氣色紅潤,容光煥發。還可以治療婦女產後疾病。這種藥酒要用雄性五茄,雌性五茄不用,雄性五茄是五片葉子的,雌性是三片葉子的,雄性味道甘甜,雌性味道苦澀。夏天用莖葉,冬天用根皮,切取一升,放入絹袋中,用酒一斗浸泡,春秋季浸泡七天,夏季浸泡五天,冬季浸泡十天,然後去除藥渣,溫服,量隨意,不要喝醉。服用此藥期間,要注意避開死屍和產婦。每天吃五茄,勝過用黃金百庫。賀蘭方的枸杞煎可以治療五臟邪氣、內熱消渴、周身麻痹、風濕、胸腹遊走性疼痛、外感發熱頭痛、內傷勞損虛弱、頭面遊走性疼痛、風頭眩暈、五種小便不暢的症狀、腿腳虛弱無力、四肢拘攣、膝關節疼痛無法彎曲伸直、中氣不足、陰部消瘦、腦部疼痛、憂慮驚恐、心下結痛、煩躁、咳嗽、口乾舌燥、喜歡吐唾沫、胸膈有痰水、水腫、陰部瘙癢潮濕、小便淋漓不盡、腳部痠痛、不想走路。還可以治療身體虛弱、四肢沉重、時常嘔吐、跌打損傷、筋脈斷裂、積聚、五勞七傷、視力模糊或失明、眼睛發紅疼痛。此藥能補虛、祛除寒熱、增強氣力、增長肌肉、止腰痛、充盈五臟、利小便、增強精氣、止遺精,長期服用可以使耳聰目明,陰氣增強,強健筋骨,填補腦髓,養神安魂,使身體輕盈。甚至可以跳躍山谷,不老長生。枸杞根切取一大石,用水三大斛煮取五斗汁,去除藥渣,加入山藥和藕根各二大升,煮取一大斗。然後加入牛膝、茯苓、石斛、杜仲各一斤,用水五斗煮取一大斗。再加入茅根、蘆根各一斗,用水一斛煮取一斗,加入棗膏一大升,煮至剩下一半。將以上三種藥汁混合,煎至三分之二。加入地黃煎二大升,麥門冬煎二大升。再加入蜂蜜一大升,千歲葛汁煎二大升,冬天加入酥二大升,慢慢煎煮成糖狀,冷卻後放入漆器密封。開始服用時,每次服用如彈丸大小的一丸,每日三次。
《錄驗方》記載:生地黃煎可以補虛除熱,使身體和諧並獲取利益。也適用於治療瘡瘍、腫瘤、癰疽、痔瘡等。具體方法是:取生地黃根,根據用量多少搗碎絞取汁液,反覆絞取直到盡量榨出汁液,去除藥渣。用新布重重絞取汁液,去除碎渣和雜質,使其清澈。然後將汁液放入鍋中隔水加熱煎煮,不要蓋嚴鍋蓋,讓蒸汽散發。煎煮至汁液減少一半左右時,再用新布絞去粗渣和雜質,繼續煎煮,直到成飴糖狀。北方的地黃肥大,味道濃郁,做成的藥膏甘甜可口。東南的地黃堅硬細小,味道淡薄,做成的藥膏鹹苦,效果稍差。無論哪種地黃,治療效果是一樣的。如果能多做一些藥膏,效果會更好,太少則容易煎乾,味道會苦澀。但最少也要用三升汁液來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