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8)

1. 治服石發黃方第二十五

《病源論》云:飲酒內熱,因服石,石熱又熱,熱搏脾胃,脾胃主土,其色黃而候於肌肉,積熱蘊結,發於肌膚,故成黃。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飲酒會引起身體內部熱氣,服用石藥後,石藥的熱氣與體內熱氣相加,熱氣攻伐脾胃。脾胃屬土,其顏色為黃色,主掌肌肉。熱氣積聚結塊,發於肌膚,所以形成黃疸。

《錄驗方》治散發或黃髮熱毒,胸中熱氣煩悶。胡葈葉湯方:

胡葈葉(一把,切)

白話文:

胡葈葉湯方

治療散發或黃髮發熱中毒,胸中熱氣煩悶。

材料:

胡葈葉 一把(切碎)

凡一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一劑便愈,亦治通息發黃,終日用水,不得息者,濃煮大莖葉,適寒溫,自洗漬尤良。

白話文:

不論哪一種情況,都使用七升水煮成兩升半的水,分成兩次服用,一帖藥就可以治癒。也用來治療大便不通、顏色發黃,整天都要用水通便,不能休息的人。用濃濃的汁液煮大莖大葉,適應冷熱,自己清洗浸泡尤其好。

《新錄方》治發黃者,搗蒼耳,取汁,服一升,日一。(今按:服紫雪紅雪等可下去積熱。)

白話文:

《新錄方》記載,治療發黃的方法是:將蒼耳搗碎,取其汁液,一次服一升,每天服用一次。(現在按:服用紫雪紅雪等中藥可以去除積熱。)

2. 治服石嘔(烏後反)逆方第二十六

《病源論》云:將適失宜,脾胃虛弱者,石熱結滯,乘於脾胃,致令脾胃氣不和,不勝於谷,故氣逆而嘔,謂之嘔逆也。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飲食不節制,脾胃虛弱的人,寒熱交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順暢,食物滯留在胃中,導致氣逆上衝,因而嘔吐,這種情況稱為嘔逆。

秦承祖云:芒硝丸,治散患積熱逆嘔方:

芒硝(三兩),大黃(三兩),杏仁(三兩)

白話文:

秦承祖說:芒硝丸,治療散發性熱病逆嘔的方子:

芒硝(一兩半),大黃(一兩半),杏仁(一兩半)

凡三物,各別搗冶,先末大黃,芒硝下篩,後搗杏仁子,令如膏,乃合三物以蜜丸,服如梧子二丸,日二,多少隨意消息之。

白話文:

一共有三種藥物,分別研磨、冶煉,先將大黃研磨成粉狀,再用篩子過濾芒硝,最後將杏仁子研磨成膏狀,然後將三種藥物混合在一起,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約兩粒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兩次,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酌情增減用量。

《小品方》云:解散發,振動煩悶嘔逆,人參湯方,法議道人所增損方用如此:

白話文:

《小品方》中說:使頭發散開,振作起來,緩解煩悶嘔吐的症狀,可以用人參湯方。這個方子是法議道人增減了原方後使用。

人參(二兩),甘草(二兩),術(二兩),黃芩(一兩),栝蔞(二兩)

白話文:

人參(80公克),甘草(80公克),白朮(80公克),黃芩(40公克),栝樓根(80公克)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白話文:

取水七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

3. 治服石咳嗽方第二十七

曹歙論云:咳逆咽痛,鼻中窒塞,清涕出,本皆是中冷之常候也,而散熱亦有此諸患冷咳者,得溫是其宜也。若是熱咳者,得酒於理,當瘥和也。欲分別之者,飲冷轉劇,劇者果是冷咳也。飲冷覺佳者,果是藥熱咳也。

白話文:

曹歙說:咳嗽、打嗝、咽喉疼痛、鼻塞、清鼻水流出,這些都是中醫裡視為中醫外感風寒的典型症狀,但也有因為散熱而出現這些症狀的。如果是風寒咳嗽,要用溫熱的治療方法來緩解寒氣而讓病情好轉。如果是由熱引起的咳嗽,用酒治療是合理的,治療後病情就會好轉。如果想分辨出是哪一種咳嗽,可以先喝點冷的試試看,症狀加劇的話,很可能是中醫外感風寒引起的。如果喝冷的後感覺好一點,則應是藥熱引起的咳嗽。

皇甫謐云:或咳逆,咽中傷,清血出,坐臥溫故也,或食溫故也。飲冷水,冷石熨咽外。(今按:《紅雪方》云:療一切丹石發熱,上氣咳嗽等,病者並和水服之。)

白話文:

皇甫謐說:有些人會咳嗽並伴有嘔吐,咽喉部位受傷,吐出鮮血,這是因為坐臥在溫熱的地方或食用溫熱的食物造成的。可以飲用冷水,或者用冷石敷在咽喉的外部。(現在根據《紅雪方》中的記載:治療一切丹石導致的上火、氣往上衝、咳嗽等疾病,患者可服用該藥方。)

秦承祖云:療散咳嗽膽嘔,胸中冷,先服散,散盛不得服熱藥杏仁煎方:

白話文:

秦承祖說:治療咳嗽、膽子吐黃水、胸中發冷,先服散藥,如果服了散藥後症狀加劇,就不能服用熱性的杏仁煎方:

杏子中仁(三十枚),白蜜(六合),紫菀(一兩),乾薑(一兩),牛脂(一升)

白話文:

杏仁(30枚),蜂蜜(6合),紫菀(1兩),乾薑(1兩),牛油(1升)

凡五物,冶合下篩,和以蜜,微火煎,令可丸,丸如梧子,服一丸,日三,老小甚佳。

白話文:

將這五樣藥物混合後過篩,並加入蜂蜜,用小火煎煮,直至可搓成丸狀,每個丸子的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日三次,服用一丸,無論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