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8)

1. 治服石發黃方第二十五

《病源論》云:飲酒內熱,因服石,石熱又熱,熱搏脾胃,脾胃主土,其色黃而候於肌肉,積熱蘊結,發於肌膚,故成黃。

《錄驗方》治散發或黃髮熱毒,胸中熱氣煩悶。胡葈葉湯方:

胡葈葉(一把,切)

凡一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一劑便愈,亦治通息發黃,終日用水,不得息者,濃煮大莖葉,適寒溫,自洗漬尤良。

《新錄方》治發黃者,搗蒼耳,取汁,服一升,日一。(今按:服紫雪紅雪等可下去積熱。)

白話文:

《病源論》說:因為喝酒導致體內有熱,又服用了藥石,藥石的熱性又加重了體內的熱,這些熱氣在脾胃中互相衝擊,脾胃屬土,它的顏色是黃色,會反映在肌肉上。當熱積聚在體內無法散去,就會從皮膚表現出來,所以會形成黃疸。

《錄驗方》治療全身或頭髮發黃,並且有發熱、體內熱氣導致胸悶煩躁的症狀。用胡葈葉湯:

胡葈葉(一把,切碎)

總共就這一味藥,用水七升煮到剩下二升半,分兩次服用。服一劑就會好。這個方子也治療因為呼吸不順暢導致全身發黃,整天需要用水清洗,無法停歇的狀況。可以將胡葈的粗莖葉濃煎,調整到合適的溫度後,用來洗澡浸泡,效果更好。

《新錄方》治療全身發黃的,將蒼耳搗爛,取汁一升,每天服用一次。(現在認為:服用紫雪、紅雪等藥可以清除體內積熱。)

2. 治服石嘔(烏後反)逆方第二十六

《病源論》云:將適失宜,脾胃虛弱者,石熱結滯,乘於脾胃,致令脾胃氣不和,不勝於谷,故氣逆而嘔,謂之嘔逆也。

秦承祖云:芒硝丸,治散患積熱逆嘔方:

芒硝(三兩),大黃(三兩),杏仁(三兩)

凡三物,各別搗冶,先末大黃,芒硝下篩,後搗杏仁子,令如膏,乃合三物以蜜丸,服如梧子二丸,日二,多少隨意消息之。

《小品方》云:解散發,振動煩悶嘔逆,人參湯方,法議道人所增損方用如此:

人參(二兩),甘草(二兩),術(二兩),黃芩(一兩),栝蔞(二兩)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白話文:

**《病源論》說:**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脾胃虛弱的人,體內熱氣會與石頭般的硬塊相互結合,阻塞在脾胃之中,使得脾胃的氣機不順,無法承受食物的消化,因此產生氣往上逆而嘔吐的現象,這就叫做嘔逆。

**秦承祖說:**有一個用芒硝做成的藥丸,可以治療因為體內積熱而導致的嘔逆。這個藥方是:

芒硝(三兩)、大黃(三兩)、杏仁(三兩)

將這三種藥材分別搗碎處理。先將大黃磨成粉,芒硝過篩後加入,最後將杏仁搗成膏狀,再把這三種藥材混合,加入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兩顆,一天兩次,用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

**《小品方》說:**有一個可以解除身體發熱、躁動不安、嘔吐逆反的藥方,叫做人參湯。這個藥方是參考道人所增減修改過的,內容如下:

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白朮(二兩)、黃芩(一兩)、栝樓(二兩)

將這五種藥材加入七升水一起煮,煮到剩兩升時,分三次服用。

3. 治服石咳嗽方第二十七

曹歙論云:咳逆咽痛,鼻中窒塞,清涕出,本皆是中冷之常候也,而散熱亦有此諸患冷咳者,得溫是其宜也。若是熱咳者,得酒於理,當瘥和也。欲分別之者,飲冷轉劇,劇者果是冷咳也。飲冷覺佳者,果是藥熱咳也。

皇甫謐云:或咳逆,咽中傷,清血出,坐臥溫故也,或食溫故也。飲冷水,冷石熨咽外。(今按:《紅雪方》云:療一切丹石發熱,上氣咳嗽等,病者並和水服之。)

秦承祖云:療散咳嗽膽嘔,胸中冷,先服散,散盛不得服熱藥杏仁煎方:

杏子中仁(三十枚),白蜜(六合),紫菀(一兩),乾薑(一兩),牛脂(一升)

凡五物,冶合下篩,和以蜜,微火煎,令可丸,丸如梧子,服一丸,日三,老小甚佳。

白話文:

曹歙認為:咳嗽、咽喉疼痛、鼻子堵塞、流鼻涕,這些本來都是體內受寒的常見症狀。但發熱也可能導致這些症狀,屬於寒咳的人,適合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熱咳,喝點酒反而會好轉。想要區分寒咳和熱咳,喝冷水後咳嗽加劇的,就是寒咳;喝冷水後感覺比較舒服的,就是熱咳。

皇甫謐認為:咳嗽時,咽喉受傷,咳出清血,這是因為喜歡坐在或躺在溫暖的地方,或喜歡吃溫熱食物的緣故。可以使用冷水或冷石頭來敷在咽喉外部。(這裡根據《紅雪方》的記載,可用來治療因丹石發熱引起的上氣咳嗽等症狀,將藥物和水調和服用。)

秦承祖說:治療因咳嗽引起的膽汁嘔吐、胸口發冷,要先服用散劑。如果病情嚴重,就不能再用熱藥。杏仁煎的配方如下:

杏仁(去皮,30枚)、蜂蜜(六合)、紫菀(一兩)、乾薑(一兩)、牛脂(一升)。

將以上五種藥材混合,磨成粉末後篩過,再加入蜂蜜一起用小火煎煮,直到可以搓成藥丸。將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一天三次,老人小孩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