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二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4)

1. 治服石咽痛方第九(十三)

皇甫謐云: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坐溫衣近火故也。促脫衣,冷水洗,當風以冷石熨咽頰五六過自瘥。

白話文:

皇甫謐說:有時候喉嚨痛,鼻塞,流清鼻涕,是因為坐在溫暖的地方、穿著保暖的衣服靠近火爐的緣故。應該趕快脫掉衣服,用冷水洗臉,到通風的地方,用冰冷的石頭來熨喉嚨和臉頰五六次,病自然就會好。

2. 治服石口乾燥方第十(八)

《小品方》治口乾燥渴嘔(烏後反,吐也)不下食方:

蘆根多少,煮取濃汁,以粟作粥漿,服多少任意。

《葛氏方》治口中熱,乾燥,烏梅棗膏分等,以蜜和丸如棗,含之。

《蘇敬本草注》云:口乾,食熟柿。

薛侍郎云:若口乾,即絞甘蔗汁任服。

白話文:

治療口乾方第十(八)

《小品方》記載,治療口乾舌燥、想吐、吃不下東西的藥方:

用適量的蘆根,熬煮成濃汁,再用小米煮成稀粥狀的米漿,混合後,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葛氏方》記載,治療口中發熱、乾燥的藥方:

將烏梅、紅棗膏等份混合,再加入蜂蜜調和,製成如紅棗般大小的藥丸,含在口中。

《蘇敬本草注》說:口乾時,可以吃熟透的柿子。

薛侍郎說:如果口乾,就榨甘蔗汁隨意飲用。

3. 治服石口中傷爛舌痛方第十一(九)

《僧深方》解散梔子湯方:

黃芩(三兩),梔子(四枚),豉(三升)

凡三物,㕮咀,以水五升,先煮梔子、黃芩,令得三升,絞去滓,乃納豉,煮令汁濃,絞去滓,平旦服一升,日三,甚良。

白話文:

《僧深方》解散梔子湯方:

黃芩(十五克),梔子(四枚),豆豉(約一百五十毫升)。

將以上三種藥材稍微搗碎,放入五升的水中,先煮梔子和黃芩,煮到剩下三升左右,過濾去除藥渣。然後放入豆豉,繼續煮到湯汁濃稠,過濾去除藥渣。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效果很好。

4. 治服石口中發瘡方第十二(十)

曹歙云:口中生瘡,舌強,服梔子湯,在上。

《僧深方》云:解散失節度,口中發瘡方:

黃芩(三兩),升麻(二兩),石膏(五兩,末)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極冷,以嗽(桑厚反)口中,日可分十過。(《小品方》:若喉咽有瘡,稍稍咽之佳。)

《小品方》云:治口瘡小柏湯方:

龍膽(三兩),黃連(二兩),子柏(四兩)

凡三物,以水四升,先煮龍膽、黃連,取二升,別漬子柏,令水淹潛(莢虛反),投湯中,和,稍含之。

白話文:

曹歙說:口裡長瘡,舌頭僵硬,服用梔子湯,對上部的病症有效。

《僧深方》說:用來解散身體失調,導致口中長瘡的藥方:

黃芩(三兩)、升麻(二兩)、石膏(五兩,磨成粉)

以上三種藥材,用水六升煎煮成三升,去除藥渣,徹底放涼,用來漱口,一天可以漱十多次。(《小品方》說:如果喉嚨有瘡,可以稍微慢慢吞下,效果更好。)

《小品方》說:治療口瘡的小柏湯藥方:

龍膽(三兩)、黃連(二兩)、子柏(四兩)

以上三種藥材,用水四升,先煎煮龍膽、黃連,取二升藥汁,另外將子柏浸泡在水中,使水淹沒過藥材,然後將浸泡過子柏的水倒入藥汁中混合,稍微含在口中。

5. 治服石心噤方第十三(十一)

《病源論》云:其寒氣盛勝於熱,榮衛痞澀不通,寒氣內結於心,故心腹痛而心噤寒也。其狀心腹痛而寒,噤不能言是也。

《僧深方》云:解散人參湯常用治心噤或寒噤不解方:

人參(二兩),乾薑(一兩),甘草(三兩),茯苓(一兩),栝蔞(二兩),白朮(一兩),枳實(一兩)

凡七物,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秦承祖云:療散豉酒方:散發不解或噤寒,或心痛心噤,皆宜服之方。用:

美豉(二升,勿令有鹽)

凡一物,熬令香,以三升清酒,投之一沸,濾(胡移反)取溫服一升,小自溫暖,令有汗意。若患熱不可取汗者,但服之,不必期令汗也。

白話文:

《病源論》說:這種情況是寒氣比熱氣更強盛,導致身體的營衛之氣阻塞不通,寒氣在心臟內凝結,所以會心腹疼痛並出現心悸、寒顫的現象。這種病症的表現是心腹疼痛、身體發冷,並且因為噤口而無法說話。

《僧深方》提到:可以用解散人參湯來治療心悸或寒顫不止的狀況,藥方如下:

人參二兩,乾薑一兩,甘草三兩,茯苓一兩,栝蔞二兩,白朮一兩,枳實一兩。

以上七種藥材,加水六升煮至剩下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

秦承祖說:有一個方子叫做散豉酒方,可以用來治療散發後身體不適、噤口寒顫、心痛心悸等症狀。藥方如下:

品質好的豆豉二升(不要用有鹽的豆豉)。

將豆豉炒香,加入三升清酒,煮沸一次後過濾,取溫酒服用一升,使其身體微微溫暖,並產生汗意。如果患者是熱性體質,不適合發汗,則只需服用藥酒,不一定要讓其發汗。

6. 治服石心腹脹滿方第十四

《病源論》云:居處犯溫,致令石勢不宣,內壅腑臟與氣相搏,故心腹脹滿也。

皇甫謐云:或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坐寢處久下熱。又衣溫、失食、失洗、不起行、促起行、飲熱酒、冷食、冷洗、當風櫛梳(所菹反)而立。

《僧深方》解散三黃湯治散發心腹痛,脹滿猝急方:

大黃,黃連,黃芩(各三兩)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便止。

今按:三黃湯亦出《小品方》,在上除熱篇。

《小品方》云:三黃湯治散盛熱實不除,心腹滿,小便赤,大行不利,地逆充胸中,口焦燥,目赤熏熱方:

黃連(二兩),黃芩(二兩),大薰黃(二兩),甘草(二兩),芒硝(二兩)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令烊,分三服。

白話文:

《病源論》說:居住的地方太過溫熱,導致身體的氣機不通暢,體內阻塞的氣和臟腑之氣互相搏擊,所以會產生心腹脹滿的現象。

皇甫謐說:有時候腹脹到好像要破裂一樣,嚴重時甚至會把衣帶掙斷。坐臥太久會導致下半身發熱。另外,穿太多衣服、飲食不正常、不洗澡、不活動、或突然劇烈活動、喝熱酒、吃冷食、用冷水洗澡、在風中梳頭髮站立等,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

《僧深方》的解散三黃湯,可以用來治療因氣機不順導致的心腹疼痛、脹滿、突然發作的狀況。

藥方組成:大黃、黃連、黃芩各三兩。

將這三味藥加七升水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服用,排便後就停止服藥。

現在查證:三黃湯也出自《小品方》,是在「除熱」的章節中。

《小品方》記載:三黃湯可以用來治療身體內熱過盛、無法消退,導致心腹脹滿、小便赤紅、大便不通、氣逆衝到胸中、口乾舌燥、眼睛紅腫發熱等症狀。

藥方組成:黃連二兩、黃芩二兩、大黃二兩、甘草二兩、芒硝二兩。

將這五味藥加五升水煮到剩二升半,加入芒硝使其融化,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