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0)

1. 治螻蛄瘻方第十九

《病源論》云:螻蛄瘻者,食果瓜子,不避有蟲,既便啖食之。有毒不去,變化所生也。在於頸上,狀如蝸形,癮疹而出,其根在大腸。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螻蛄瘻,是因食用瓜子果實,不避諱其中有蟲,食用後蟲子不排出體外,因此變化而產生的疾病。在頸部上,形狀像蝸牛,裡面有膿水,根源是大腸。

《集驗方》治螻蛄瘻方:

取螻蛄腦二七枚,酒和敷上。

《千金方》有螻蛄瘻方:

槲葉灰,先以泔漬,煮槲葉取汁,洗拭乾,納灰瘡中。

《劉涓子方》治螻蛄瘻,始發於頸,狀如腫。此得之食果子瓜實毒不去核。

白話文:

集驗方治螻蛄瘻方:

取螻蛄的大腦二十七個,用酒和勻後敷在患處。

千金方有螻蛄瘻方:

先將橡樹葉灰用淘米水浸泡,再將橡樹葉煮沸取汁,用汁液清洗患處擦乾,然後將灰放入瘡口中。

劉涓子方治螻蛄瘻:

螻蛄瘻最初發病於頸部,形狀像腫脹。這是因為吃了瓜果中的毒核所致。

龍骨(半分),桂心(一分),乾薑(一分),桔梗(一分),礬石(一分),附子(一兩),獨活(一分),芎藭(半分),蜀椒(一百枚)

白話文:

龍骨(半錢),桂皮(一錢),乾薑(一錢),桔梗(一錢),明礬(一錢),附子(六錢),獨活(一錢),川芎(半錢),花椒(一百粒)

上九物,搗,下篩,別取干棗二十枚去核,合搗之,取酢漿和之便得丸。日服五,丸如大豆,溫漿服之。

白話文:

將九種藥物搗碎,用篩子過濾後,另取二十枚去核的幹棗,一起搗碎。加入醋漿和勻後,便可以製成藥丸。每天服用五丸,藥丸大小如大豆,用溫水送服。

2. 治蜂瘻方第二十

《病源論》云:蜂瘻者,食飲勞倦,渴乏多飲流水,即得蜂毒,蜂毒不去,變化所生也。發在頸,癧癧三、四處俱腫,以潰生瘡,狀如癰形,瘥而復移,其根在脾。

白話文:

《病源論》說:蜂瘻是因飲食勞累、口渴而大量喝生水,因此受到蜂毒的傷害,蜂毒沒有排出體外,所引起的變化。發生在脖子上,腫脹、膿瘡遍佈三、四處,潰爛生瘡,形狀像癰瘡,就算好了也會復發,根源在脾臟。

《劉涓子方》治蜂瘻,始發於頸,瘰癧三、四處俱腫,連以潰移。此得之多飲流水,水有蜂餘毒不去。

白話文:

《劉涓子方》中記載的治療蜂窩性組織炎的方劑:

這種病症一開始發作於頸部,淋巴結腫大三、四處,並互相連接潰爛。這是因為飲用了被蜂毒污染的水造成的,而水中的蜂毒並沒有被去除乾淨。

蜂房(一具),鱉甲(一分),茴香子(一分),茱萸(一分),椒(二百枚),乾薑(一分)

白話文:

蜂巢(一個),鱉甲(一份),茴香子(一份),茱萸(一份),花椒(二百顆),乾薑(一份)

上六物,搗,下篩作散,敷瘡孔口上,日十度。

《千金方》有蜂瘻方:

人屎,蛇蛻灰臘月豬膏和之,敷孔中。

又方:蜂窠灰,臘月豬膏和,敷孔中。

《葛氏方》云:若著鼻內外,查瘤血出者,是蜂瘻。取觚𤬏、蜂房,火炙焦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一。

白話文:

**六物合方:**將六味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天十次敷於瘡孔口上。

千金方記載的蜂瘻方:

  • **第一方:**人屎、蛇蛻灰、臘月豬油混合敷於孔中。
  • **第二方:**蜂窠灰、臘月豬油混合敷於孔中。

葛氏方記載:

若蜂瘻生長在鼻內外,並有血瘤流血的症狀,即為蜂瘻。取觚𤬏和蜂房,火烤焦後搗成細末,以溫酒送服一茶匙,每日一次。

3. 治蚍蜉瘻方第二十一

《病源論》云:蚍蜉瘻者,因寒,腹中臚脹,所得寒毒不去,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其頸項,使人壯熱若傷寒,有似疥癬,婁婁孔出,其根在肺。

白話文:

《病源論》上說:蚍蜉瘻的患者,是因為著涼,腹部脹滿,受的涼毒不去,變化而產生的。開始發作的時候,在頸項上,使人發高燒像傷寒一樣,像是疥癬,有很多小孔長出來,其根源在肺。

《劉涓子方》治蚍蜉瘻,始發於頸,初得如傷寒。此因食中有蚍蜉毒不去。

白話文:

劉涓子方的治療方法:治療蚍蜉瘻,一開始長在頸部,初期症狀類似傷寒。這是因為吃了帶有蚍蜉毒的食物而沒有去除。

白皮(一分),白朮(四分),知母(一分),雌黃(一分),乾地黃(一分),蝟皮(四分),獨活(一分),椒(一百枚),青黛(一分),斑蝥(一分),白芷(一分),柏脂(一分),夕藥(一分),海苔(一分),當歸(一分)

白話文:

桃白皮(一兩),白朮(四兩),知母(一兩),雌黃(一兩),乾地黃(一兩),蝟皮(四兩),獨活(一兩),椒(一百顆),青黛(一兩),斑蝥(一兩),白芷(一兩),柏脂(一兩),夕藥(一兩),海苔(一兩),當歸(一兩)

上十五物,合搗作散,下篩,服一錢匕,日三。病在裡空腹服,在外先食後服之。又方:無斑蝥、術。

白話文:

十五物,一起搗碎成散,過篩,服用一錢匙,每日三次。病在體內空腹服用,病在外體先進食後服用。此外,還有另一種方劑:沒有斑蝥、術。

4. 治蠐螬瘻方第二十二

《病源論》云:蠐螬瘻者,恐懼愁憂思慮,哭泣不止,餘毒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其頸項,無頭尾,如棗核,或移動皮中,使人寒熱心滿,其根在心。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蠐螬瘻[1],是由於恐懼、憂愁、思慮過多,哭泣不止,餘毒變化而引起的。一開始發病的時候,在頸項部位,沒有頭尾,就像棗核一樣,或在皮下移動,使人感到寒熱,心情煩悶,其根源在於心。

[1]蠐螬瘻:一種皮膚疾病,症狀為皮膚上出現小腫塊,狀如蠐螬。

《劉涓子方》云:治蠐螬瘻,始發頸,無頭尾,如棗核塊,塊多在皮中,使人寒熱心滿。此因喜怒哭泣。

白話文:

《劉涓子方》中記載:治療蠐螬瘻,剛開始發作時在頸部,沒有頭尾,像棗核一樣大小,多在皮下,會造成寒熱交替和心悸。這是由於喜怒哀樂或哭泣所引起的。

空青(二分),當歸(二分),細辛(一兩),干蝟肉〔一分(一方用皮)〕,枸杞根(一分),斑蝥(一分,去翅),地膽(一分),干鳥腦(如三大豆)

白話文:

空青(二分),當歸(二分),細辛(一兩),幹蝟肉〔一分,一方使用皮〕,枸杞根(一分),斑蝥(一分,去除翅膀),地膽(一分),幹鳥腦(像三顆大豆)

上八物,合冶下篩,作散。服方寸匕,日三,以酢漿下散。病在上,倒輸臥;在下,高枕,使藥流下。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上八物,合治,下篩,作散。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以醋漿送服此散。若病在上部,倒頭平臥;若在下部,高墊枕頭,使藥物流向下部。

現代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合在一起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手掌心的一小匙,每日三次,用醋漿送服。如果病症在身體上部,應倒頭平臥;如果病症在下部,應高墊枕頭,讓藥物流向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