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9)

1. 治痰飲方第七

《小品方》茱萸湯治胸中積冷,心下痰水,煩滿汪汪,不下飲食,心胸應背欲痛方:

生薑(三兩),半夏(三兩),桂心(三兩),吳茱萸(三兩),人參(一兩),大棗(三十枚),甘草(一兩,炙)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納白蜜五合,分三服。(今按:《集驗方》:生薑五兩。)

《胡洽方》治痰冷癖氣方:

生薑(八兩),附子(四兩)

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僧深方》治五飲酒癖方:

術(一斤),桂(半斤),乾薑(半斤)

三物,冶下篩,和蜜丸如梧子,服十丸,不知稍增,初服當取下,先食服,日再。

《集驗方》治胸中痰飲、腹中水鳴、食不消、嘔吐水湯方:

大檳榔(三十口,令子碎),半夏(八兩,洗),生薑(四兩),杏仁(四兩),白朮(四兩),茯苓(五兩),橘皮(三兩)

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效驗方》甘草丸,治留飲方:

甘草(二分,炙),瓜蒂(一分)

凡二物,冶下篩,蜜丸如梧子,欲下病,服三丸,日一。三丸不下,增之,以吐為度。

又云:斷膈散,治痰百病常用驗方:

七月七日瓜蒂(二枚),赤小豆(二兩),人參(二兩)

凡三物,冶合下篩,以溫湯和服方寸匕,當吐病愈。(今按:《新錄方》:瓜丁一兩,赤小豆一兩,人參一兩。)

又云:斷膈丸,治胸膈間有痰水方:

蜀附子(一分),黎蘆(一卜,熬),甘草(一卜,炙),赤小豆(一卜),瓜丁(一卜)

凡五物,冶合下篩,蜜丸如小豆,一服五丸,當吐青黃汁,不知稍增。

《範汪方》病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方:

葶藶(熬令紫色,冶合自丸,丸如彈丸),大棗(二十枚)

以水二升,煮棗,令得一升半,去棗,納藥一丸,復煎得一升,盡服之。

《極要方》療痰氣方:

橘皮(二兩)

上,以水三(二,或本)升,煮取一升二合,為一服,間日服之。

《新錄方》治痰飲方:苦瓠穰、赤小豆等分搗篩,蜜丸,飲服,如小豆三丸,大佳。

又方:瓜丁、赤小豆各一兩,搗篩,蜜丸,飲服如小豆七丸,吐痰瘥。

白話文:

治痰飲方第七

許多古方用於治療痰飲(積聚在胸中的痰液和水液)及其相關症狀,例如胸悶、腹脹、嘔吐、食慾不振等。這些方劑多以溫經散寒、化痰利水為主要治療原則。

第一個方子出自《小品方》,用於治療胸中積冷、痰水、煩悶、食慾不振、胸背疼痛。方劑包含生薑、半夏、桂心、吳茱萸、人參、大棗和甘草,以水煎煮後加入蜂蜜服用。

第二個方子出自《胡洽方》,治療痰飲和寒性氣滯。方劑只用生薑和附子,以水煎煮服用。

第三個方子出自《僧深方》,專門治療飲酒過度引起的疾病。方劑用白術、桂枝和乾薑製成蜜丸服用。

第四個方子出自《集驗方》,治療胸中痰飲、腹鳴、消化不良和嘔吐。方劑包含大檳榔、半夏、生薑、杏仁、白術、茯苓和橘皮,以水煎煮服用。

第五個方子出自《效驗方》,名為甘草丸,治療體內積液。方劑用炙甘草和瓜蒂製成蜜丸服用,需根據病情調整服用劑量,以達到催吐的效果。

另一個出自《效驗方》的方子,名為斷膈散,常用於治療各種痰飲引起的疾病。方劑包含瓜蒂、赤小豆和人參,以溫水送服。

另一個出自《效驗方》的方子,名為斷膈丸,治療胸膈間痰水。方劑包含蜀附子、黎蘆、炙甘草、赤小豆和瓜蒂,製成蜜丸服用,以催吐青黃色痰液為目標。

第七個方子出自《範汪方》,名為葶藶大棗瀉肺湯,用於治療因痰飲導致呼吸困難。方劑用葶藶和紅棗,以水煎煮後服用。

第八個方子出自《極要方》,治療痰氣。方劑只用橘皮,以水煎煮服用。

最後兩個方子出自《新錄方》,都是治療痰飲的方劑。一個用苦瓠穰和赤小豆製成蜜丸服用;另一個用瓜蒂和赤小豆製成蜜丸服用,以催吐痰液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