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一 (15)
卷第一 (15)
1. 合藥料理法第六
《葛氏方》:㕮咀者,皆應細切。)今皆細切之較略,令如㕮咀者瘥,得無末而粒片調於藥力,同出無生熟也。(今按:《範汪方》云:皆當去末也,末則濁難飲,不除令人煩。)凡丸散藥亦先細切曝燥,乃搗之。有各搗者,有合搗者,隨方所言。其潤濕藥如門冬、乾地黃輩,皆先切曝乾,獨搗令偏碎。
更出細擘。曝乾值陰雨,亦以微火烘之。既燥小停,冷仍搗之。凡濕藥燥皆太耗,當先增分兩,須得屑乃稱,為正。(今按:《新注》云:夫濕藥細切,日乾三分一分耗。)其湯酒中不須如此。凡篩丸藥用重密絹,令細於密丸,易熟;若篩散,草藥用輕疏絹。於酒服則不泥,其石藥亦用細絹,篩如丸者。
凡篩丸散藥竟,皆更合於臼中,以杵研冶之數百過,視色理和同為佳。(今按:《範汪方》云:乃□著蜜熟搗之。)凡湯酒膏中用諸石藥,皆細搗如粟米。亦以葛布篩令調,並新綿別裹納中。其雄黃、硃砂細末如粉。凡煮湯欲熟,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升兩,藥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為率。
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好詳視所得,寧令水少,多用新布。兩人以尺木絞之,澄去垽濁,紙覆令密,溫湯勿令鎗器中有水氣,於熱湯上煮令暖,亦好服湯,寧令小熱易下,冷則嘔湧,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力勢足相及,並視人之強羸,病之輕重,以為進退增減之,不必悉依方說也。(今按:《新注》云:但看病之輕重,形之羸疲,除加乃至四五服亦好,故曰不依方。
)凡漬藥酒,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盡也。(今按:《新注》云:凡漬藥酒,冬日七宿,春秋五宿,夏日三宿。辛貞日、冬日者必須七宿一時,藥酒皆盛瓷瓶以紙蓋口,勿令氣泄。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五四宿,四月、五月三宿,六月、七月若二十兩藥酒一斗五升。
漬者先五升酒,漬藥二日宿。初溫二合,日再服,但視酒盡,更增一升酒日別,日別添著一升。如此法者,不必酒回酢,春秋冬日如常法用。)凡建中腎瀝諸補湯,滓合兩劑加水煮,竭飲之。亦敵一劑新藥,貧人當依此用,皆應先曝令燥。凡合膏,初以苦酒漬取,令淹溲浸,不用多汁,密覆勿泄。
(今按:《新注》云:淹溲者,酢藥得相和,不用多汁。)云晬時者,周時從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今按:《新注》云:有言半日者,從旦至暮也。又一宿意同半日。)三上三下以瀉其焦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幣(祖合反),幣沸仍下,下之取沸,靜良久乃上,寧欲小生。
其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黃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色也。(今按:《新注》云:膏藥不欲得焦微生,若過焦者氣力小也。)豬肪皆勿令經水,臘月彌佳。絞膏亦以新布。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煮。稍飲之,可摩之膏,膏滓則宜以薄病上。
白話文:
合藥料理法第六
藥材咀嚼的,都應該細切。現在都細切得比較粗略,讓像咀嚼過的藥材一樣容易服用,難道沒有磨成粉末而保留顆粒和碎片會影響藥效,使藥效無法均勻發揮嗎?(按:《範汪方》說:都應該去掉藥末,藥末會使藥液混濁難以飲用,不去除會讓人煩躁。)所有丸散藥也應該先細切曬乾,然後再搗碎。有些藥材是分別搗碎,有些藥材是混合搗碎,依處方說明而定。那些潤濕的藥材,例如麥冬、乾地黃等,都要先切片曬乾,再單獨搗碎,使其略微破碎。
再細切成小塊。曬乾時遇陰雨天,也可用小火烘乾。曬乾後稍微放置一段時間,冷卻後再搗碎。所有濕潤的藥材乾燥時都會損耗過多,應該事先增加分量,只有磨成粉末後再稱重,才是正確的。(按:《新注》說:濕潤的藥材細切曬乾,會損耗三分之一。)湯劑和酒劑則不需要這樣處理。凡是篩選丸藥,要用厚密的絹布,這樣能使丸藥細緻,容易熟透;如果篩選散劑,草藥則要用輕薄的絹布。服用時就不會黏在一起,石藥也用細絹布篩選,篩選的方法像篩選丸藥一樣。
凡是篩選丸散藥完成後,都要再放入臼中,用杵研磨數百次,觀察顏色和質地均勻一致為佳。(按:《範汪方》說:然後加入蜂蜜,充分搗碎。)凡是湯劑、酒劑、膏劑中使用的石藥,都要細細搗碎成像粟米一樣大小。也要用葛布篩選使其均勻,再用乾淨的棉布包好收納。雄黃、硃砂要磨成細粉狀。凡是煮湯藥要熟透,要用小火慢慢煮沸。水的用量依處方多少而略微增減,藥水一斗,煮成四升,以此為比例。
但是,瀉下湯劑要保持藥性,水要少放,多取藥汁;補益湯劑要煮透,水要多放,少取藥汁。要仔細觀察得到的藥汁,寧可藥汁少一些,多用乾淨的布絞汁。兩個人用木棍絞汁,澄清去除藥渣,用紙蓋好密封,溫熱藥汁不要讓容器中有水汽,在熱水上面溫熱,這樣藥汁容易服用,寧可藥汁稍熱易於吞服,冷了就會嘔吐。處方說分兩次或三次服用,就是要藥效能持續相繼作用,並且要觀察患者的體質強弱、病情輕重,來調整用藥的增減,不必完全按照處方的說法。(按:《新注》說:只要觀察病情的輕重、身體的虛弱程度,加到四五服也是可以的,所以說不必完全依方。)
凡是浸泡藥酒,依據寒暑季節,每天觀察其濃淡程度,就可以濾出藥酒,不必等到酒完全用盡。(按:《新注》說:凡是浸泡藥酒,冬天七宿,春秋五宿,夏天三宿。辛日、冬日必須七宿,藥酒都要盛放在瓷瓶中,用紙蓋住瓶口,不要讓藥氣散失。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五宿或四宿,四月、五月三宿,六月、七月若二十兩藥和一斗五升的酒,先用五升酒浸泡藥材兩宿。初次服用溫熱兩合,每天服用兩次,只要酒用盡了,就再增加一升酒,每天再增加一升。這樣的方法,就不必擔心酒變酸,春秋冬日按照常規方法使用。)凡是健中、補腎的湯藥,藥渣和第二劑藥一起加水煮,喝完藥汁。這相當於一劑新藥,窮人可以依此方法,都應該先曬乾。凡是製作膏劑,最初用苦酒浸泡,使其充分浸潤,不用太多汁液,密封不要讓藥氣散失。
(按:《新注》說:浸潤的意思是,讓藥材和醋充分混合,不用太多汁液。)說到「晬時」,就是從今天早晨到明天早晨,也有一宿就夠的。(按:《新注》說:也有人說半天,就是從早晨到晚上。一宿的意思和半天相同。)三次加熱三次冷卻,以瀉去藥材中的焦氣,使藥味能充分析出。加熱時使藥液沸騰然後冷卻,冷卻後再加熱,加熱時要使藥液沸騰,靜置一段時間再加熱,寧可藥液稍微生一點。
其中如果含有薤白,以兩頭微焦黃為度,如果含有白芷、附子,也要略微泛黃。(按:《新注》說:膏藥不要過於焦糊,稍微生一點,如果過於焦糊,藥效就會減弱。)豬油絕對不要沾到水,臘月製作最好。絞制膏藥也用乾淨的布。這樣,就可以服用膏藥了。膏藥的渣滓也可以用酒煮,少量服用,也可以將膏藥渣磨碎,膏藥渣適合用於治療輕微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