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一 (14)
卷第一 (14)
1. 合藥料理法第六
《千金方》云:凡搗藥法,燒香,灑掃,潔淨,勿得雜語,當使童子搗之。務令細熟,杵數可至千萬過,多為佳。和合已訖,置於佛前案上。啟告十方、三寶、藥王、藥尚、耆婆、菩薩、俞附、扁鵲,一心求請,咒愿具述,本心即有神助,八方生氣充溢,四體當以四時王相日造。所求皆得。攘災減惡,病者得瘥,死者更生。
凡合腎氣,署預及諸大五蟲,大麝香丸、金牙散、大酒煎膏等。合時勿令婦女、小兒、產婦、喪孝、痼疾、六根不具之人及雞犬六畜等見之,凶。其續命、麻黃、大黃等諸小湯不在禁限。比來田野下里家,因市得藥,隨便市上僱人搗合。非止眾見,諸不如法,至於石斛等諸難搗之藥,費人功力作者,悉盜棄之。
又為塵埃穢氣,皆入藥中羅篩,粗惡隨風飄揚,眾口嘗之,眾鼻嗅之,藥之精氣,一切都盡與杇木不殊。又復服餌,不能如法,服盡之後,反加虛損,遂謗醫者處方不效。夫如此者,非醫之咎,宜熟思之。
凡百藥皆不欲數數曬曝,多見風日,氣力即薄歇無用,宜熟知之。諸藥未即用者,候天晴時,烈日一日曝之,令火干。火干以新瓦甕貯之,泥頭密封。須用開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風。雖經年亦如新也。其丸散以瓷器貯,蠟封之勿泄,則三十年不壞。諸杏仁及子等藥瓦器貯則鼠不能得之。
凡貯藥法,皆去地四尺,則土濕之氣不中之。
凡藥冶擇熬炮訖,然後稱之,以依方。不得生稱。
凡藥治,凡諸果子仁皆去尖頭赤皮,雙仁仍切之。
凡茯苓、夕藥須白者,瀉藥唯赤者。
凡石斛皆以硬推打,令碎,乃入臼;不爾,搗,不可熟。牛膝、石斛等入湯,擘碎用之。凡菟絲子,暖湯洮汰去沙土,干,漉,暖酒漬經一宿,漉出曬微白,皆搗之不盡者,更以酒漬經二五日乃出,更曬微干,搗之須臾,悉盡極易碎。
凡枳殼、厚朴、甘草、桂、黃柏諸木皮及諸毛、羽、貝、齒、牙、蹄、甲、龜、鱉、鯖、鯉等甲、皮、肉、骨、角、筋、鹿茸等皆炙之。蛇蛻皮微炙。
凡諸湯用酒者,皆臨熟下。凡湯中用麝香、犀角、鹿茸、羊角、牛黃、蒲黃、丹沙者,湯熟細末如粉,臨服納湯中,攪令調和,合服之。
凡生麥門冬、生薑,入湯皆切,三搗三絞,取汁,湯成去滓,納煮五六沸,依如升數,不可共藥煮之。一法薄切用。
凡銀屑,皆以水銀和成泥。
凡用乳等諸石,以玉錘水研三日三夜,漂練,務令極細。凡用麥櫱、曲米、大豆、黃卷、澤蘭、蕪荑、僵(紀良反)蠶、乾漆、蜂房,皆微炒。
《本草》云: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㕮咀者,謂稱畢搗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細末,此於事殊不允。藥有易碎難碎,多末少末,秤兩則不復均。(今按:《新注》云:㕮咀者,粗搗之義。
白話文:
合藥料理法第六
《千金方》記載:凡是搗藥,都要焚香,灑掃,保持環境清潔,不能說閒話,最好讓童子來搗。務必搗得細膩均勻,杵擊次數最好達到千萬次以上,次數越多越好。混合完成後,放在佛像前的案桌上。向十方、三寶、藥王、藥上、耆婆、菩薩、俞附、扁鵲祈禱,虔誠祈求,咒語願望都要詳細說明,這樣就能得到神明的幫助,八方之氣會充盈,身體也會隨著四季的王相日(指吉日)而調養。這樣所求都能得到滿足,可以消災解厄,病人能痊癒,死者甚至能復生。
凡是配伍補腎藥物,以及治療各種寄生蟲的大麝香丸、金牙散、大酒煎膏等,配製時,絕對不能讓婦女、小孩、產婦、戴孝之人、久病之人、六根不全之人以及雞犬等牲畜看見,否則會有凶險。但續命湯、麻黃湯、大黃湯等一些簡單的湯劑不在此限。現在鄉下很多人家,在市場上買藥,隨便僱人搗碎混合。不僅很多人看見,而且方法也不正確,像石斛等難以搗碎的藥物,費力搗碎的人,很多都偷懶丟棄。
又因為塵土和污濁的空氣,都混進藥材中,經過篩選後,粗糙的部分隨著風飄散,許多人嘗過,許多人聞過,藥物的精氣,全都像木頭一樣無用。服用後,不能按照正確方法服用,服完之後,反而更加虛弱,於是就誹謗醫生處方無效。這樣的情況,並不是醫生的錯,應該好好反思。
所有藥物都不應該反覆曝曬,長時間見風日,藥效就會減弱失效,應當記住這點。那些暫時不用的藥物,等到晴天時,放在烈日下曝曬一天,曬乾。曬乾後用新的瓦罐盛裝,用泥土封好罐口。需要取用時,用完後要立即封好,不能讓風吹進去。這樣即使存放多年,藥效也如同新的一樣。丸散劑則用瓷器盛裝,用蠟封好,這樣三十年都不會壞。杏仁等種子類藥物用瓦器盛裝,老鼠也偷不到。
凡是貯藏藥物,都要離地四尺,這樣就能避免地下的潮濕之氣侵入。
所有藥物經過冶煉、熬製、炮製後,再稱量,才能按照處方用量配伍,不能生藥直接稱量。
凡是藥物炮製,各種果核仁都要去掉尖端和紅色的外皮,雙仁的藥物還要切開。
茯苓、澤瀉要用白色的,瀉藥要用紅色的。
所有石斛都要用硬物敲碎,再放入臼中搗碎,否則很難搗碎。牛膝、石斛等入湯劑,要掰碎使用。所有菟絲子,用溫水洗去泥沙,曬乾,用溫酒浸泡一夜,瀝乾,曬至略微泛白,搗碎,如果還不能完全搗碎,再用酒浸泡二到五天,再曬至略微乾燥,這樣就能很容易搗碎。
枳殼、厚朴、甘草、桂枝、黃柏等樹皮,以及各種毛髮、羽毛、貝殼、牙齒、蹄甲、龜鱉的甲殼、皮肉骨角筋,鹿茸等都要炙烤。蛇蛻皮要微微炙烤。
凡是用酒的湯劑,都要在湯快熟的時候加入。湯劑中如果用到麝香、犀角、鹿茸、羊角、牛黃、蒲黃、朱砂,都要在湯快熟時研磨成細粉,像粉末一樣,服用前加入湯中,攪拌均勻再服用。
凡是生麥門冬、生薑,入湯劑都要切碎,反覆搗碎三次,絞汁,湯劑熬好後,去除渣滓,再放入藥汁,煮沸五六次,按照劑量加入,不能和其它藥一起煮。還有一種方法是薄切使用。
凡是用銀屑,都要用水銀調成泥狀。
凡是用牡蠣等礦物類藥物,要用玉杵和水研磨三日三夜,漂洗乾淨,務必研磨得非常細膩。凡是用麥芽、酒曲、大豆、黃精、澤蘭、蕪荑、僵蠶、乾漆、蜂房,都要稍微炒一下。
《本草》記載:凡是湯劑、酒劑、膏劑、藥丸,舊方都說「㕮咀」,是指稱量完畢後,搗碎成像大豆一樣大小。還要吹掉細末。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不對的。藥物有的容易碎,有的難以碎,研磨成粉末的多少也不同,稱量重量就不會均勻。(今按:《新注》云:「㕮咀」是指粗略搗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