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六 (1)
卷第十六 (1)
1. 治疔瘡方第一
三、雄疔,其狀瘡頭烏靨,四畔瘡泡漿起,色黃,大如錢孔。忌房。(今按:《錄驗方》云:連根加頭黑,刺不入,有部漿,無赤粟。)
白話文:
三、雄疔,這種病症表現為瘡頭呈黑色,周圍有黃色的漿液性水泡,大小像銅錢孔一樣。應避免房事。(《錄驗方》中提到:連著根部到頭部都是黑色的,用針刺不進去,有漿液但沒有紅色的小點。)
《病源論》云:疔瘡者,風邪毒氣搏於肌肉所生也。初如風疹搔破青黃汁出,里有赤黑脈。亦有全不令人知,忽以衣物觸反手著則痛。亦有肉突起如魚眼,赤黑久結皆變爛成瘡,瘡下有深孔如火針穿之狀。初作時,突起如回釘蓋,故謂之疔瘡。令人惡寒,四肢強痛,瘡便變焦黑色,腫大光起,根硬強,痠痛,皆其候也。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疔瘡是由風邪毒氣侵犯肌肉而引起的。初期症狀如同風疹,搔抓破後流出青黃色的膿液,患處有赤黑色脈絡。也有全身不明顯的症狀,突然被衣物觸碰到而疼痛,或是肉上突然凸起,好像魚的眼睛,赤黑色,時間久了,就會潰爛成瘡,瘡口下有深孔,就像被火針刺穿的樣子。初期的時候,凸起的部分形狀像釘蓋,所以稱為疔瘡。患者會惡寒,四肢僵硬疼痛,瘡口會變成焦黑色,腫大光亮,瘡根硬而且強勁,痠痛,都是疔瘡的症狀。
在手足頭面骨節間者最急,其餘處則可也。毒入腹,則煩悶不佳,或如醉,如此者二三日便死也。
《養生方》云:人汗入酒食內,食之作疔瘡。
白話文:
最急的是發病在手足、頭面、骨節之間的地方,其他地方也可以。毒素進入腹內,會感到煩悶不適,或者像喝醉一樣,這樣兩三天就會死去。
《養生方》說:人的汗液進入酒食中,吃了就會形成疔瘡。
凡有十種:一,瘡頭烏而強凹;二,瘡頭白而腫實;三,瘡頭如豆垽色;四,瘡似葩紅色;五,瘡頭內有黑脈;六,瘡頭赤紅而浮虛;七,瘡頭如葩而黃;八,瘡頭赤如薄色;九,瘡頭如茱萸;十,瘡頭似石榴子。
白話文:
一、瘡頭烏黑而堅硬凹陷。
二、瘡頭白而腫脹堅硬。
三、瘡頭像豆子大小,顏色灰暗。
四、瘡頭像梅花的花蕾,顏色紅色。
五、瘡頭內部有黑色的脈絡。
六、瘡頭紅赤色,而且浮腫虛鬆。
七、瘡頭像梅花的花蕾,顏色黃色。
八、瘡頭赤紅色,但是顏色很淺。
九、瘡頭像茱萸的果實。
十、瘡頭像石榴籽。
《千金方》云:論曰:夫稟形之類,須存攝養,將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時代謝,陰陽遞興,此之二氣更相擊怒,當時也,必有暴氣。夫暴氣者,每月之中必有猝然大風。大霧、大寒、大熱,若不時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體,頓折皮膚,涘澀經脈,遂使腠理壅隔,營衛結滯,陰陽之氣不得宣瀉,變成癰疽疔毒惡瘡諸腫。至疔腫,若不預識,令人死,死不迎辰。
若覺訖乃欲求方,其人已入木矣。所以養生之士,須早識此方。凡是瘡痍無所逃矣。
白話文:
《千金方》中說:討論說:人體的形體,需要保養和調理,如果保養得當,身體就會健康,保養失度,則會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四季交替,陰陽更迭,這兩種氣候互相激盪,就會產生暴烈的氣候。這種暴烈的氣候中,每月都會有突然而至的狂風、大霧、嚴寒、酷熱,如果不注意避開,人忽然遇到這些氣候,就會侵襲人的四肢,突然折斷皮膚,阻礙經脈通暢,導致腠理閉塞,營衛之氣運行不暢,陰陽之氣無法宣發,轉變成癰疽疔毒惡瘡等腫瘤。到了疔瘡腫大的時候,如果不預先識別,就會令人死亡。這種死亡,是突然發生的,不會等到自然死亡的時間。
身體感覺疼痛纔想求醫,患者已病入膏肓。因此養生的修行者,應早點認識這個方劑。所有的傷痛疾病都無處可逃。
又云:一、麻子疔,其狀肉上起,頭,大如黍米,色少烏,四邊微赤多癢,忌食麻子,及衣布併入麻田中行。(今按:《錄驗方》云:大小如忝米,頭黑有部漿,肉色不異。)
白話文:
又說:一種叫麻子疔的瘡,它的形狀是長在肉上,有個尖頭,大小像黍米,顏色略微發黑,四邊微紅而且發癢,忌諱吃麻子,以及身穿麻布製品進入麻田中行走。(今按:《錄驗方》說:大小像芝麻米,尖端是黑色的,有膿水流出,肉的顏色與正常的肉沒有差別。)
二、石疔,其狀皮肉相連,色烏黑如烏豆,甚硬刺不入肉內,隱隱微疼。忌瓦犅磚石之屬。(今按:《錄驗方》云:頭黑靨下瘡加對,有部漿,四畔小赤並粟。)
白話文:
二、石疔,是一種與皮肉相連的症狀,看起來是黑色、外觀像烏豆、非常堅硬到針刺都無法刺入肉內,會隱隱作痛。忌諱使用瓦盆、磚塊、石頭這類東西。(根據《錄驗方》說明:額頭上黑色,臉頰上有瘡,加紅銅色,周圍帶有小小紅點和粟粒。)
四、雌疔,其狀瘡頭少黃向里靨,亦似灸瘡,四畔泡漿起色赤,大如錢孔。忌房。(今按:《錄驗方》云:頭赤四畔黑黃,泡漿,有汁無粟。)
白話文:
四、雌疔: 症狀是: 瘡頭略呈黃色,向內凹陷,又像被灸過的疤痕,四週水泡發起呈現紅色,大的如銅錢孔大,禁忌房事。(現註:據《錄驗方》記載,症狀是: 瘡頭發紅,四週為黑黃色,長泡,有汁液而沒有膿小米粒。)
五、火疔,其狀如火瘡,頭烏靨,四邊有泡漿,有如赤粟。忌火灸爍。(今按:《錄驗方》云:頭黑靨肉色赤赤粟多。)
白話文:
五、火疔,這種瘡的樣子像火瘡,瘡口中間是黑紫色,瘡的四週有水泡,膿瘡還像紅色小米。忌用火灸燙。(今按:《錄驗方》說:瘡口呈黑色,瘡肉呈紅色,紅色小米較多。)
六、爛疔,其狀少黑有白斑,瘡中有膿水,形大小如匙面。忌熱食爛物。(今按:《錄驗方》云:大小如拭面,膿血俱,有四畔,無赤粟。)
白話文:
六、爛疔瘡:它的狀況是偏少黑色並伴隨著白色斑點,潰爛處出現膿水,形狀大小如勺子的表面。忌食熱的食物和發黴的食物。(如今考證:《錄驗方》中說:大小如勺子表面,膿血都有,有四個邊,沒有赤粟。)
七、三十六疔,其狀頭烏浮起,形如烏豆,四畔起,大赤。今日生一,明生兩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治。不滿者可治。俗名黑㸽。忌鎮喜愁恨。(今按:《錄驗方》云:頭黑兩兩俱生,但時滿三十六,患者即死。)
白話文:
七、三十六個疔瘡,它的症狀是瘡頭黑色浮起,形狀像烏豆,四周紅腫。第一天生一個,第二天生兩三個,最多可以生到十個,如果長到三十六個,就沒有藥可以治了。不到三十六個的還可以治。俗名叫黑㸽。忌諱鎮定,喜歡煩惱和怨恨。
(今按:《錄驗方》說:頭上的黑瘡兩個兩個一起生,相隔一段時間滿了三十六個,病人就會死亡。)
八、蛇眼疔,其狀瘡頭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狀,似蛇眼,體大。忌惡眼人見之及嫉妒人看之。(今按:《錄驗方》:頭黑條,四畔有部漿,赤粟。)
白話文:
八、蛇眼疔:疔瘡的瘡口是黑色的,皮膚表面隆起,形狀像小豆,酷似蛇的眼睛,體積大。忌諱兇惡的人看到它以及嫉妒的人看它。(今按:《錄驗方》記載:疔瘡的頭部是黑色的,周圍有膿漿,顏色是赤粟色。)
九、鹽膚疔,其狀大如匙面,遍瘡皆赤,有黑粟起。忌鹹食。(今按:《錄驗方》:頭白赤黶大如小豆,赤粟廣多,無部漿。)
白話文:
九、鹽膚疔:症狀是瘡面大如匙子面,佈滿赤色的瘡口,有黑色的小粟粒狀物體。忌諱吃鹹的食物。(現在的說法是,《驗方類纂》:頭上生白色帶赤色的瘡,大如小豆,赤粟瘡很廣泛,沒有膿漿。)
十、水洗疔,其狀瘡如錢形,或如錢孔大,瘡頭白里黑靨,汁出中鞭。忌飲漿水,水洗,渡河。(今按:《錄驗方》:頭白黶,無部漿,有赤粟。)
白話文:
十、水洗瘡。瘡的形狀像銅錢,或像銅錢的孔那麼大。瘡口呈白色,周圍是黑色的,像鞭子抽打過的痕跡。忌諱喝漿水,用清水洗瘡,或涉水渡河。(現在按:《錄驗方》:瘡口呈白色和黑色,不能喝漿水,有紅色的粟粒。)
十一、刀鐮疔,其狀瘡闊狹如薤葉,長一寸,側內黑如燒爛,忌刺及刀鐮切割。(今按:《錄驗方》一頭三角,有部漿,無赤有粟,忌兵刃。)
白話文:
十一、刀鐮疔瘡,它的形狀和寬窄就像薤葉,長一寸,瘡的內側變黑就像被燒壞了一般,忌諱用刀具切割。(今按:《錄驗方》中提到該膿瘡有一角,裡面蓄著膿液,沒看赤色而有粟粒,忌諱用兵刃切割。)
十二、浮甌疔,其狀瘡體曲圓,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黃外黑白,黑白處刺不痛,里黃處刺痛。(今按:《錄驗方》:頭高,肉上出四畔,無部漿,赤粟,忌疔鐵。)
十三、牛拘疔,其狀肉內泡色起,掐不破。(今按:《錄驗方》:名羊疔瘡,即有三角,有部赤粟。)
白話文:
十二、浮甌疔,疔瘡體狀彎曲而圓,稍微不合,長而窄小像薤葉一樣寬,裡面是黃色的而外面是黑白的,黑白部位刺不痛,裡面黃色的部位刺痛。(如今根據《錄驗方》記載:頭部突高,出現在肉上後有四個角,沒有膿漿,呈深紅色,禁止使用針灸方法治療。)
十三、牛拘疔:皮膚內出現水泡狀的腫脹,掐不破。(今按:根據《錄驗方》記載,此瘡又稱羊疔瘡,有三角形或赤粟形的腫塊。)
上一十三瘡,初起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寒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太重者嘔逆,嘔逆者難治。其麻子疔一種,始末唯癢,所錄之忌不得犯觸,犯觸者難治。其浮甌、牛拘兩種,無所禁忌。縱不治亦不殺人。
白話文:
上一十三瘡,在開始發病時,必定先癢後痛,先怕冷後發熱,發熱固定後,怕冷的症狀就增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如果症狀太嚴重的人會嘔吐,嘔吐的人難以治療。其中麻子疔瘡一種,始終只有癢的症狀,所記載的禁忌不得觸犯,觸犯的人難以治療。浮甌瘡、牛拘瘡這兩種,沒有什麼忌諱。即使不治療,也不會致命。
又云:有此病者,忌房、豬、雞、魚、牛、生韭、蒜、蔥、蕓薹、胡荽、酒、酢、面、葵等。又見豹即死,大忌。(今按:《錄驗方》云:七日不得食鹽及酒肉、五辛、生冷酢滑,不得帶赤者,有毒。唯用純白色者。)
白話文:
又說:患有這種病的人,禁止食用房事、豬、雞、魚、牛、生韭、蒜、蔥、蕓薹、胡荽、酒、醋、麵食、葵等。又看到豹子就會立即死亡,是大忌。(現在按:《錄驗方》說:七天內不能吃鹽、酒肉、五辛、生冷醋滑的東西,不能帶赤色的東西,有毒。只能用純白色的東西。)
又云:凡治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去血敷藥,藥氣入針孔中佳。若不達瘡里,則不相得力也。
白話文:
另外還說:凡是治療疔瘡腫瘤,都應該刺破病竈中心最痛的地方,然後再在四周刺10幾下讓血流出來。放血之後敷上藥,藥氣能透過針孔進入病竈處是最好的。如果針刺沒有達到瘡裡,那麼針刺就不會產生效果。
又云:治一切疔腫方:
蒼耳根莖子葉皆得燒作灰,酢泔和作泥塗上,不過十易。枝根出。
又方:塗雄黃末立愈,神驗。
又方:枸杞煮汁冷飲一二盞,彌佳。
白話文:
治療所有疔腫的方法:
蒼耳根法: 將蒼耳的根、莖、葉子燒成灰,用醋加水調成泥狀塗抹在患處,不超過十次後就會好。也可使用蒼耳枝根。
雄黃法: 將雄黃研磨成粉末後塗抹在患處,立即可見效用,非常靈驗。
枸杞法: 將枸杞煮成汁,放涼後喝一至兩杯,效果更佳。
《錄驗方》云:有疔毒瘡,肉中突起如魚眼狀,赤黑,痠痛徹骨,是寒毒久結。及在此疾也,其爛成瘡,瘡下有深孔如火針穿也。初作突起狀如細釘蓋,故謂之疔毒者焉。初作即服湯及諸單行治如治丹方法便瘥也。北方饒此疾也,江東時有作者。喜著口裡頰邊及舌上也,看之正黑如珠子。含服湯、針刺去血如治丹疽法也。
癰疽方,治疔瘡方:
白話文:
《錄驗方》中記載:有疔毒瘡,肉中突然出現如魚眼狀的突起,呈赤黑色,痠痛徹骨,這是寒毒長期積結引起的。當這種疾病發作時,會潰爛成瘡,瘡下有深孔,就像用火針穿過一樣。它最初發作時,突起狀如細釘蓋,因此稱之為疔毒。在早期服用湯藥或採用其他單方治療,就像治療丹毒的方法一樣,很快就能痊癒。北方人常患這種疾病,江東地區也有時會出現。它喜歡長在嘴角、臉頰邊或舌頭上,看上去是正黑色,像珠子一樣。可以含服湯藥,或用針刺破並放出血液,就像治療丹毒的方法一樣。
癰疽方
治發背癰疽,或痛甚,或潰後不斂,諸藥不效,或發頭面,或毒攻心經,或發遍身者,急取人中白,搗爛,敷瘡上,即活。
疔瘡方
治疔瘡初起,腫痛赤熱,徹夜不寐,其方:用生蒼朮、生甘草,各一兩,研末,入生丹皮、生赤芍藥、生荊芥穗、生薄荷葉,各半兩,研末,入生石膏、生大青葉,各一錢,研末,和勻,用冷水調敷瘡上,如神。
以甘刀割十字,以銅鐵箸燒火令赤,瘡上置臘,少燒,刺名曰為爍,一、二遍,無毒肉時自熱止,燒鼠屎作灰末,著瘡穴滿之即瘥。(今按:《經心方》:燒錐赤刺頭上。)
又云:治惡瘡疔腫五香湯方:
白話文:
用鋒利的刀片割十字花紋,用銅鐵筷子燒紅,在瘡口上放置蠟,稍加灼燒,這種治療方法叫做「爍」,一、兩次即可,沒有毒素的時候自然會痊癒。將老鼠糞便燒成灰末,倒入瘡口,即可治癒。(今按:《經心方》說:使用燒紅的錐子刺頭部。)
治療惡瘡疔腫[五香湯]方:
青木香,薰陸香,沉香,丁子香,藿香(各一兩)
白話文:
青木香、薰陸香、沉香、丁子香、藿香各一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得麝香二分去藿香。
《極要方》治疔瘡方:
搗茺蔚莖葉敷腫上,服汁令疔毒內消也(一名益母草。)
《百濟新集方》治疔腫毒氣入心欲困死方:
取菊葉合莖搗絞取汁三升,頓服之。
《醫門方》療疔毒腫不問雄、雌、麻子等一切毒腫毒氣入腹殺人方:
頻煮枸杞根汁飲之。
又云:治疔腫方:
白殭蠶、白疆石末和,封之最佳。
又方:水研白疆石服一盞,並針開瘡敷上自消。
《經心方》治疔腫新方:
末附子,酢和塗上,燥復塗之。
《陶景本草注》治疔療方:
人屎乾者燒之,煙絕水漬飲汁,名破棺湯。
《蘇敬本草注》疔瘡方:
末白殭蠶封上,根當自出,極效。
《崔禹錫食經》疔瘡方:
搗梠莖葉根敷之,瘡根即撥。
《耆婆方》治一切疔瘡神方:
以硿碃末少少敷即瘥。(今按:以冷水潑之。)
又云:治人熱毒疔瘡在口中方:
凝水石搗末研之,少少以敷瘡上,日三、四敷,即瘥。
白話文:
水三升,煮沸後取一升半,分三次服下,加入麝香二分,去除藿香。
《極要方》治療疔瘡方法:
搗碎茺蔚莖葉敷在腫脹處,服用其汁液使疔毒內消。(茺蔚又名益母草)
《百濟新集方》治療疔腫毒氣攻心,危及生命方法:
取菊葉連莖搗碎,絞取汁液三升,一次性服用。
《醫門方》治療疔毒腫脹,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毒物,以及麻子等各種毒腫毒氣攻入腹中,危及性命的方法:
頻繁地煮沸枸杞根,喝其汁液。
又說:治療疔腫方法:
將白殭蠶、白疆石研成細末,混合後敷在患處,效果最佳。
又方:用研磨成粉的白疆石,服用一盞分量的汁液,同時針刺腫脹處,敷上研磨成粉的白疆石,可令疔腫自行消散。
《經心方》治療疔腫的新方法:
將附子研磨成細末,以醋混合後塗抹在患處,乾燥後再塗抹。
《陶景本草注》治療疔瘡的方法:
將人屎曬乾後燃燒,待煙霧散盡後,用冷水浸泡後飲用其汁液,名為「破棺湯」。
《蘇敬本草注》治療疔瘡的方法:
將白殭蠶研磨成細末敷於患處,疔瘡的根部會自行脫落,效果顯著。
《崔禹錫食經》治療疔瘡的方法:
搗碎梠莖葉根敷於患處,疔瘡的根部會被清除。
《耆婆方》治療各種疔瘡的靈驗方法:
將硿碃研磨成細末,敷在患處少量即可痊癒。(按:現今使用冷水沖洗患處)
又說:治療口內熱毒疔瘡的方法:
將凝水石研磨成細末後稀釋,少量敷於患處,每天敷三至四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