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五 (2)
卷第十五 (2)
1. 治癰疽未膿方第二
《醫門方》云:扁鵲曰:癰腫癤疽風腫惡毒腫等,當其頭上灸之數千壯,無不瘥者;四畔亦灸三二百壯。此是醫家秘法。小者灸五六處,大者灸七八處。療癰疽腫一二日未成膿,取伏龍肝下篩,醋和如泥,塗爛布上,貼腫,燥即易,無不消。(今按:《葛氏方》和雞子中黃塗。)
《劉涓子方》云:癰疽之甚,未發之兆,飢渴為始,始發之始,或發白疽似若小癤,或復大痛,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處,是便隱痛,覆按四邊,比方得失。審定之後即灸,第一便灸其上二三百壯,又灸四邊一二百壯。少者灸四邊,中者灸六處,大者灸八處,壯數、處所不患多也。
灸應即貼即薄,令得即消,內服補暖湯、散。不已,服冷導外即冷薄。不已,用熱薄帖貼之法,當開其口,泄熱氣也。
治癰疽始作腫不赤而熱長甚速、非薄帖所制犀角拓湯方:
犀角(三兩),大黃(三兩),升麻(三兩),黃芩(三兩),梔子(三兩),黃連(三兩),甘草(三兩)
上七物,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使極冷,以故練兩重入湯中,拓腫處,小燥易,恆令濕,一日,一夜數百過。
治癰腫黃耆帖治癰腫瘰癧及欲發背覺痛方:
黃耆(一兩),黃芩(一兩),芎藭(一兩),當歸(一兩),黃連(一兩),白蘞(一兩),夕藥(一兩),防風(一兩)
上八物,搗篩,以雞子白和塗故布上,以貼腫上,燥復易。患熱者加白蘞,患痛者加當歸各一兩。
《千金方》云:凡癰疽始發,或從小癤,或復大痛,或復小痛,或發米粒大白膿子,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見有少異,即須大驚忙,急治之。及斷口味,速服諸湯,下去熱毒。若無醫藥處,即灸當頭百炷,其大重者,灸四面及頭二三百壯,壯數不必多也,復薄冷藥帖。種種救療,必瘥速也。亦當頭以大針,針入四分即瘥。
凡諸異腫種種不同者,無問久近,皆服五香湯,刺去血,小豆薄敷之,其間數數以針刺去血。若失治已潰爛者,猶服五香及漏蘆湯下之,以升麻湯拓洗熨之,摩升麻膏。若生息肉者,白蘆茹散敷之,青黑肉去盡即停之。好肉生,敷升麻膏;肌不生,敷一物黃耆散。若敷白蘆茹,青黑惡肉不盡者可以柒頭、䕡茹半錢和三錢白䕡茹散稍敷。
(今按:五香湯在丁腫方,漏蘆湯、升麻湯、升麻膏在治丹之方;黃耆散、䕡茹散在緩疽之方。)
內消散,凡是癰疽皆宜服之,方:
赤小豆(一升,熬,納酢中,往還七返),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瞿麥(二兩),白蘞(三兩),當歸(二兩),黃芩(二兩),豬苓(二兩),防風(一兩),黃耆(三兩),薏苡仁(三兩),升麻(四兩)
十二味,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長服取瘥。(今按:《廣濟方》同之。但《範汪方》云:
內消散治癰腫不潰:
白芷十分,白薇十分,芎藭七分,夕藥十分,椒七合,乾薑七分,當歸七分,𦬣草七分
凡八物,冶合,以酒服五分匕,日再。
又《令李方》內消散治癰腫不潰方用:
白芷十分,夕藥十分,蜀椒七合,芒硝十分,芎藭十分,當歸七分,乾薑七分
七物,下篩,酒服五分匕,日二。一方有白蘞一分。)
治癰腫痛煩困方:
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布帛裹,緩勿令急,日二易。止痛消腫,食膿勝於眾帖,冬以先乾者,臨時鹽湯潑潤用之。(《葛氏方》、《劉涓子方》同之。)
廣濟犀角丸,治一切毒腫癰乳發背,服之止痛化膿為水,遂大小便出神效方:
犀角(十二分),升麻(一兩),大黃(五分),黃芩(五分),防風(一兩),當歸(一分),黃耆,梔子仁,乾薑,黃連,人參,甘草(各一兩),巴豆(二十三枚,去心、皮,熬)
凡十三物,冶下篩,以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飲服十丸,取二三行快利,常服為微痢。(忌生菜、熱曲、酢蒜、海藻、豬肉、筍、黏食。)
《效驗方》治卒癰腫白蘞帖方:
大黃(三分),黃芩(三分),夕藥(二分),白蘞(三分),赤石脂(一分)
凡五物,冶合下篩,以雞子白和如泥,塗紙以薄腫上,燥易之。
《錄驗方》治癰腫運赤痛及已潰松脂帖方:
成練松脂(一斤),蠟蜜(半斤),豬脂(四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黃柏(一兩)
凡六物,㕮咀三物,盡合,煎三沸三下,候帖色變微紫色者藥成,絞去滓。若初腫未有膿者塗紙貼腫上,日三易,夜再。若以潰有口者,穿紙出瘡口,貼四邊,令膿聚食旁肉速瘥。(今按:諸方松脂帖已多,但《劉涓子方》松脂二斤,黃連一兩,附子一兩,黃芩一兩,夕藥一兩,細辛一兩,石膏二兩也。又《效驗方》杏仁一兩,臘蜜一兩,松脂一兩,厚朴一兩也。
)
(今按:以下宇治本注也。)
千瘡萬病霜膏,治金木瘡,癰疽惡瘡,若始得癰,摩腫上五百過即消。若以潰者著瘡中食膿云云,具在本方。
《小品方》云:經言寒氣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氣凝(李亢反)澀不行,壅結則為癰疽也。不言熱之所作。其成癰,久寒化為熱,熱盛則肉腐爛為膿也。依經診候之由,人體中有熱,被寒冷搏之,血脈凝澀不行,熱氣壅結則為癰疽也。是以治癰疽方,有灸法者治其始,其始中寒未成熱時也。
其用冷薄帖者治其熱已成,以消熱,使不成膿也。今人多不悟其始,不用溫治及灸法也。今出要方以治其成形者耳。赤色腫有尖頭者根廣一寸,以還名為癤,其廣一寸以上者便為小癰也,其如豆粒大為疱。
治作癰令消方:
取鹿角就磨刀石上水摩之,以汁塗燥,復塗則消也;內宜服連翹湯下。
又方:生舂小豆下篩,雞子白和如泥,塗之。
治始作癰正赤熱痛方:
單燒鹿角作末,苦酒和薄之,干復塗之自消。
又方:單搗大黃,苦酒和薄之,溫則易。
治癰及癤始結腫赤熱方:
水摩半夏,塗之燥,更塗得皺,使消也。山草中自可掘取生半夏乃佳,神效。
《葛氏方》治諸癰疽背及乳房初起,焮赤急痛,不早治殺人,使速消方:
但灸其上百壯。
又方:釜底土,搗,以雞子中黃和塗之。
又方:搗苧根薄之。
又方:搗黃柏下篩,以雞子白和,厚塗,干復易,立愈。
治癰發背腹陰處通身有數十方:
取干牛矢,燒,搗細,重絹篩下,以雞子白和塗,干復易。秘方。
《範汪方》治癰腫初腫痛急方:
以冷鐵熨溫輒易。
又方:取粢粉,熬令正黑,末作屑,以雞子白和之。以塗練上敷腫上,小穿練上作小口以泄氣,癰毒便消。當數易之,此藥神秘方。(今按:《葛氏方》:治諸癰疽發背及乳房初起焮赤急痛,使速消。《爾雅》云菜□也。和名:支美乃毛知。)
《本草拾遺》云:水蛭(音質),人患赤白遊疹及癰腫毒腫,取十餘枚令䐗病處,取人皮皺肉白,無不瘥者。冷月無蛭,泥中掘取暖湯養令動,先洗人皮,咸以竹筒盛啜之,須臾咬血滿,自脫,更用飢者。(今按:《經心方》云:以水蛭食去惡血。)
《僧深方》治癰方:
梁上塵、燒葵末分等,苦酒和敷之,燥復敷。治乳癰亦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