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八(手足) (11)
卷第八(手足) (11)
1. 治屍腳方第十七
《病源論》云:屍腳者,腳跟坼破也,亦是冬時觸犯寒氣,所以如然。又言腳踏死屍所臥地,令腳坼破也。
《葛氏方》治腳無冬夏恆坼裂者,名屍腳。踏死屍所致方:
取雞矢一升,水二升,煮數沸,漬洗之半日乃出,數作瘥。(《千金方》同之。)
《新錄方》治屍腳方:
大麻子煮湯漬之。
又方:搗馬莧汁洗或煮漬之。
又方:煮蔓菁根漬之。
又方:車脂塗之。
白話文:
《病源論》說:所謂的屍腳,就是腳後跟龜裂開來,也是因為冬天時接觸寒氣所導致。又說,腳踩到死屍躺過的地方,也會讓腳龜裂。
《葛氏方》治療不論冬夏腳都一直龜裂的狀況,稱之為屍腳。因踩到死屍躺過的地方所導致的治療方法:
取雞屎一升,水二升,煮沸數次,用來浸泡清洗腳,半天後取出,多做幾次就會痊癒。(《千金方》記載相同方法。)
《新錄方》治療屍腳的方法:
用大麻子煮湯浸泡。
另外一個方法:將馬齒莧搗爛取汁清洗或煮湯浸泡。
另外一個方法:煮蔓菁根浸泡。
另外一個方法:用車前草的油脂塗抹。
2. 治肉刺方第十八
《病源論》云:肉刺者,腳趾間生肉如刺,謂之肉刺。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
《新錄方》治肉刺方:
數數塗酥也。
又方:封糖稍刮也。
又方:鹽湯溫漬之。
又方:酢摩至消。
又方:漿汁塗刮去。
又方:燒金銀釵爍之。
又方:薰陸香、硫黃等分,合研量大小,可刺著烙之。
《救急單驗方》療腳下肉刺方:
削令頭破血出,取丹如米許附訖,裹,瘥。
又方:以刀子割去刺,即以書墨研之,數十回,永大瘥驗。
白話文:
《病源論》說:肉刺,是指腳趾間長出像刺一樣的肉,稱為肉刺。是因為穿的鞋子太緊太小,腳趾互相摩擦而產生的。
《新錄方》治療肉刺的藥方:
經常塗抹酥油。
又一方:用糖封住,稍微刮一下。
又一方:用溫熱的鹽水浸泡。
又一方:用醋摩擦直到肉刺消退。
又一方:用米漿塗抹,然後刮除。
又一方:用燒紅的金銀釵子燙灼。
又一方:將乳香、硫磺等分混合研磨,根據肉刺大小取適量,用來烙灼。
《救急單驗方》治療腳底肉刺的藥方:
將肉刺削破,讓血流出,取像米粒大小的硃砂敷在傷口上,包紮起來,就會痊癒。
又一方:用刀子割掉肉刺,立刻用墨汁磨擦傷口數十次,就能徹底痊癒,效果很好。
3. 治手足凍腫瘡方第十九
《病源論》云:凍爛腫瘡,嚴冬之月,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於肌膚,血氣壅澀,因即瘃凍,焮赤疼腫,便成凍瘡,乃至皮肉爛潰,重者肢節墮落。
《葛氏方》治手足中寒雪凍腫瘡爛方:
車膏,溫,令熱以灌之,洋臘雜蜜亦佳。
又方:溫咸菹汁漬之。
又方:熱煮小便以漬之。
又方:燒黍粟若麥藁,作灰,以水和煮,令熱穿器,盛於筒中,滴瘡上半日中為之。
《千金方》云:若冬月冒涉凍冰,面目手足緣壞,及始熱痛欲瘃者:
取麥葉,令煮濃,汁,熱洗之。
又云:凍指欲墮方:馬矢三升,水三升,煮令沸,漬半日,愈。(《經心方》同之。)
《新錄方》:熬曲散粉上。
又方:煮松葉洗之。
《集驗方》治凍瘡方
以臘洋灌之。
白話文:
《病源論》說:凍爛腫瘡,是因為在寒冷的冬天,接觸到風雪寒冷的毒氣,傷害了皮膚,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因此發生凍瘡,紅腫疼痛,甚至皮膚肌肉潰爛,嚴重的還會導致肢體脫落。
《葛氏方》治療手腳因受寒雪凍傷而腫爛的藥方:
用車膏,加熱溫熱後澆在患處,也可以用蜂蠟混合蜂蜜來使用。
另一個藥方:用溫熱的鹹菜汁浸泡患處。
另一個藥方:用加熱煮沸的小便浸泡患處。
另一個藥方:燒烤黍粟或麥稈,製成灰,用水調和煮沸,趁熱穿透容器,裝在竹筒中,滴在凍瘡上半天時間。
《千金方》說:如果在冬天冒險踩踏冰凍,導致臉部、手腳皮膚損傷,或剛開始發熱疼痛、快要變成凍瘡時:
可以取麥葉,煮成濃汁,趁熱清洗患處。
又說:治療凍傷手指快要脫落的藥方:用馬糞三升,加水三升煮沸,浸泡半天,就能痊癒。(《經心方》記載相同。)
《新錄方》:將炒過的酒麴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另一個藥方:用煮沸的松葉水清洗患處。
《集驗方》治療凍瘡的藥方:
用蜂蠟油澆在患處。
4. 治手足皸裂方第二十
《病源論》云:皸裂者,肌肉破也。言冬時觸冒風寒,手足破,故謂之皸裂也。
《葛氏方》治冬天手足皸裂血出及瘃凍方:
取麥苗煮令濃熱的的爾,以洗漬之。
《千金方》治手足皴劈破裂血出疼痛方:
豬脂著熱酒以洗之,即瘥。
《集驗方》手足瘃壞方:
蜀椒四合。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以洗漬之。
《蘇敬本草經》注:嚼白芨,以填之,效。
《範汪方》:取蔥葉萎黃葉,煮以漬,洗之良。
《新錄方》:咋蒜封之。
又方:車𨊧脂塗之。
白話文:
《病源論》說:皸裂,就是肌肉皮膚破裂。意思是說冬天時受到風寒侵襲,手腳皮膚破裂,所以稱為皸裂。
《葛氏方》治療冬天手腳皸裂出血和凍瘡的方法:
取麥苗煮到濃稠滾燙,用來洗泡患處。
《千金方》治療手腳皮膚粗糙開裂出血疼痛的方法:
用豬油加入熱酒混合後清洗患處,就能痊癒。
《集驗方》治療手腳凍傷潰爛的方法:
用蜀椒四合,加水一斗煮沸三次,去除殘渣,用來洗泡患處。
《蘇敬本草經》註解:嚼爛白芨敷在患處,有效。
《範汪方》:取蔥的枯黃葉子煮水,用來洗泡患處,效果很好。
《新錄方》:用蒜搗爛敷在患處。
又一方:用車前草的脂肪塗抹患處。
5. 治手足發胝方第二十一
《病源論》云:人手足忽然皮厚澀而圓強如繭者,謂之胼(步田反)胝。此由血氣沉行,不榮其表,故皮澀厚而成胝也。
《葛氏方》手足忽發胝方:
取粢米粉,鐵槍熬令赤,以眾人唾和之以塗上,厚一寸,即消。(《範汪方》同之。)
玉箸葙方:以鹽塗胝上,令牛舐之不過三。
又方:作艾炷灸其上三壯。
《新錄方》:以溫尿漬,瘥。
白話文:
人手腳的皮膚突然變得粗厚、乾澀,而且呈現圓形,像繭一樣,這就叫做胼胝,也就是俗稱的繭。這是因為身體的氣血運行不暢,無法滋養皮膚表面,所以皮膚才會變得粗糙、肥厚,形成繭。
《葛氏方》治療手腳突然長繭的方法:
取糯米粉,用鐵鍋炒到變紅,再用眾人的口水調和,塗在繭上,厚度約一寸,這樣就可以消除。《範汪方》也有相同的記載。
玉箸葙方:用鹽塗在繭上,讓牛舔食,不超過三次就能見效。
另一種方法:用艾草做成艾柱,在繭上灸三次。
《新錄方》:用溫熱的尿液浸泡,可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