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五 (1)
卷第十五 (1)
1. 說癰疽所由第一
《劉涓子方》云:九江黃父問於岐伯曰:余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乃注絡脈,絡脈皆盈,注乃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
白話文:
《劉涓子方》中記載:九江黃父向岐伯請教道:「我聽說腸胃接受穀物消化,上焦吐出氣體,溫養四肢肌肉,以滋養骨節,疏通腠理。中焦呼出的氣體如露水一樣,向上滋潤山谷,並滲透到細小的脈絡中。津液和調,變化成紅色的血液,血液調和後,細小的脈絡首先充盈,然後才流注絡脈,絡脈全都充盈了,才流注到經脈。陰陽已經具備,呼吸因此開始運行,運行有一定的次序,周轉有一定的規律。這種運轉與天地一致,不能停止。」
切而調之,從虛法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留。去虛補實,補則有餘,血氣已調,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所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白話文:
切脈之後調整它,從虛弱的部位去除虛火,瀉火過多會造成氣血不足,疏泄功能衰退則會造成氣血滯留。去除虛損、補足實質,補足過多則會造成氣血壅滯。唯氣血已經調整平衡,形體和精神才能健康長壽。我知道氣血平穩與否,卻不知道膿瘡從何而生,(也)不知道成敗的時間,以及生死期限的長短。用什麼方法來推測,可以聽聽看嗎?
岐伯曰:經脈留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蔖不成,五穀不植,經絡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
白話文:
岐伯說:經脈川流不息,與天體的運行時間相同,與地球的節奏一致,因此天體運行失常,日月發生蝕缺,地球節奏紊亂,水流氾濫成災,草木無法生長,五穀無法種植,經絡不通暢,人民無法往來,城市村莊隔絕,親朋好友離散異處,但血氣仍然旺盛,請解釋其原因。
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氣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澀,血澀則不通,不通則氣歸之,不得復返,故癰腫焉。與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肉腐,肉腐則不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瀉,煎枯空虛,筋骨肌肉不相親,經脈敗漏,內熏(熟也)於五臟,五臟傷故死矣。
白話文:
血脈和營衛在人體內不斷地循環運轉,上連天上的星宿,下應經絡的數目。寒氣客居在經絡之中,就會使血脈澀滯,血脈澀滯就會不通暢,不通暢氣血就會聚集於此,不能迴歸,所以就會形成腫脹。寒氣與人體正氣相爭化為熱,熱勝就會使肌肉腐爛,肌肉腐爛就不會化膿,膿液不排出就會腐蝕肌腱,肌腱腐爛就會損傷骨骼,骨骼損傷就會使骨髓枯竭,不當骨髓空虛了,不能排出膿液,煎熬枯竭空虛,筋骨肌肉不成形,經脈敗壞潰爛,內部熟化於五臟,五臟受傷所以就死了。
又云:黃父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答曰:營衛稽留於脈,久則血澀而不行,血澀不行則衛氣從之,從之不通,壅遏(於葛反,絕也)不得行也。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為膿。猶不能陷肌膚,枯於骨髓,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為癰。
白話文:
黃父又說,老師您說到的癰疽,應該如何區別?
岐伯回答,營氣和衛氣停留在經脈之中,時間長了,血液就會變得凝澀而不流動。血液凝澀而不流動,衛氣就會跟著凝結,衛氣凝結不通暢,就會鬱結堵塞,無法運行。大熱不止,熱邪盛大,則肌肉腐爛,肌肉腐爛就化膿。膿液還不能穿透肌膚,使肌膚潰爛,直到骨髓,骨髓也不會焦枯,五臟也不受損傷,所以為癰。
黃父曰:何謂疽?岐伯曰:熱氣淳盛,當其下筋骨,良肉無餘,故命曰疽。疽上皮咬以堅,狀如牛領之皮,癰者,其上皮薄以澤,此其候也。
黃父曰:乃知所說,未知癰疽姓名、發起處所、色診形候、治與不治、死活之期,願事事聞之。
白話文:
黃父問道:「什麼是疽?」岐伯回答說:「熱氣旺盛,下移到筋骨,肉質被破壞殆盡,所以稱之為疽。疽瘡口皮膚堅硬如牛頸皮,而癰瘡口皮膚薄而光滑,這是各自的症狀。
黃父說:「現在知道你所說的,只是不知道疽瘤的名稱、發生的部位、從顏色與外觀來診斷、治療與否、生死的時間,希望每一件事都能聽你說明。」
岐伯曰:《癰疽圖》曰:赤疽發額,不瀉,十餘日死,其五日可刺也。其膿赤多血死,未有膿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百神皆在額,不可見血,見血者死也。
白話文:
岐伯說:《癰疽圖》上說:赤色的疽瘡發生在額頭上,如果不瀉去膿液,十多天就會死亡,五天時就可以刺破膿瘡。膿液是紅色的,並且帶有大量的血,就會死亡,膿液沒有形成之前纔有機會治癒。人的年齡如果在二十五歲、三十一歲、六十歲、九十五歲,百神都會聚集在額頭上,不能見血,如果見血就會死亡。
禽疽發如疹者數十處,其四日腫,合牢核痛,其狀若攣,十日可刺。其內發身振寒,齒如噤欲痙,如是者,十日死也。
白話文:
就像疹子發作一樣,突然出現數十處發疹,四天過後腫脹起來,裡面有硬核而且疼痛,狀似抽搐,十天後可以刺穿放膿。如果這種發疹發生在身體內部,就會感到振寒,牙齒緊閉想要抽筋,這種情況,十天就會死亡。
杼(除呂反)疽發項,若兩耳下,不瀉,十六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見膿而腐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三、三十、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神在兩耳,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白話文:
疽發於頸項處,若在雙耳下方,不瀉出膿液,則十六人中會有一人死亡。其疽色黑、見膿且腐爛,則不可治癒。年齡為十九、二十三、三十、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之時,神靈駐於雙耳,不可見有血。若見有血,則會死亡。
疔疽發兩肩,此起有所逐惡血,結留內外,營衛不通,發為疔疽。三日身腫痛,甚口噤如痓狀,十一日一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
白話文:
疔瘡和毒瘡生長在兩肩,這是因為體內有惡血,積聚在體內和體外,營衛不通暢,發作成為疔瘡和毒瘡。三天後,身體腫脹疼痛,嚴重時嘴巴緊閉,像痓病的症狀,十一天後可以刺破放血。如果不加以治療,二十天後就會死亡。
蜂疽發背,起心俞,若肩隅,二十日不瀉死,其八日可刺。其色赤黑,膿見青死,不治。人年六歲、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肩,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陰疽發髀(卑履反)腹外,若陰股,始發腰強而不能自止,數飲不能多,五日堅痛,如此不過三歲死。
白話文:
蜂窩性組織炎發作在背部,從背心一直往上蔓延到肩膀,二十天內不流膿就會死亡,八天後可以刺破放膿。如果膿的顏色是赤黑色,看到膿呈現青色就表示沒救了,無法治癒。人的年齡為六歲、十八歲、二十四歲、四十歲、五十六歲、六十七歲、七十二歲、九十八歲,神明都會在肩膀上,不能見血,見血者會死亡。
陰疽長在下腹股外,像陰囊一樣。一開始時腰部僵硬,無法主動控制。不斷地喝水,但喝不多。五天後疼痛劇烈,僵硬。這樣的話,不過三年就會死。
刺疽起肺俞,若肝俞,不瀉,二十日死,其八日可刺。發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三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白話文:
針灸疽(膿瘡)時,下針的部位應在肺俞穴(第二胸椎旁開 1.5 寸),如果肝俞穴(第八胸椎旁開 1.5 寸)有問題,那就應該進行瀉火治療。如果沒有進行瀉火治療,二十天後患者就會死亡,但是這在八天內可以進行針灸治療。發病後,膿瘡表面發紅,上面肉質變硬如花椒般,患者必死無疑,無法治療。人的年齡在十九、二十五、三十三、三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歲時,精神都凝聚在背部,因此不可見血。如果針灸見血,患者必死無疑。
脈疽發環頭(一方作頸),如痛,身隨而熱,不欲動,悁悁或不能食,此有所大畏恐,躁而不精(靖),上氣咳逆,氣絕,其發引耳,不可以動,二十日可刺。不刺,八十日死。
白話文:
脈疽發作時長出像項圈一樣的膿瘡,疼痛時, 身體跟著發熱,不想動,昏昏沉沉,或不能吃東西,這是因為受到極大的驚嚇和恐懼,心情煩躁而不穩 定,氣往上衝、咳嗽、呼吸困難,這會導致耳部發出膿血,不能夠移動, 這種情況二十天後可以針刺放膿。如果不刺破,八十天後就會死亡。
龍疽發背起胃俞(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若腎俞(第十四椎下社各一寸半),二十日不瀉死,九日可刺。在刺,其上赤下黑,若青膿黑死,發血膿者不死。
白話文:
龍疽長在背上,從胃俞穴(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發作,如果在腎俞穴(第十四椎下社旁各一寸半),二十天內不瀉下,就會死亡。在九天之內可以針灸,針灸時,上面是紅色的,而下面是黑色的,如果膿液青綠色,則會死亡,而如果膿液是血膿,則不會死亡。
首疽發熱,發熱八十日,大熱汗頭引身盡,如癩身熱,同同(齊也)如沸者,擇皮頗腫處淺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白話文:
初次發生的毒瘡,伴隨發熱,發熱八十天,大熱時汗水從頭部引導全身都熱,像癩痢頭的發熱,全身同等地如同沸騰一樣,選擇皮膚上腫起的地方淺淺地刺破。如果不刺破,二十天進入腹中就會死亡。
俠(胡頰反)榮疽發脅,若起兩肘頭,二十五日不瀉死,其九日可刺。發赤白間,其膿多白而無赤可治也。人年一,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神皆在脅,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行疽發如腫,或復合相往來,可要追其所在,刺之即愈。
白話文:
俠(胡頰切音)指脅旁腫脹疼痛,似疽發於肋間。如果長在兩肘頭部位,二十五天沒有消除就會死亡。發病九天後可以針刺治療。如果腫脹位置發紅發白交雜,其膿液多為白色而沒有血可以治療。人的歲數逢一、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其經脈之神皆在脅部,不可見血,見血者會死亡。
惡性腫瘍發作迅速如腫脹,或互相合併交互蔓延,應追查其所在部位,針刺該部位即可痊癒。
勇疽發股起太陰,若伏鼠,二十五日不瀉死,其十日可刺。勇疽發膿赤,黑死,白者尚可治。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三、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神皆在尻尾,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白話文:
-
急性癰癤生於股部,猶如伏鼠盤據。如果25天內不治療就會死亡,10天內可以刺膿放血。
-
急性癰癤膿液呈紅色,表示病情嚴重,呈黑色則表示已經壞死,呈白色則尚可治癒。
-
人在11、15、20、31、33、46、59、63、75、91歲時,神經都聚集在臀部和尾椎部位,不能見血,否則會死亡。
標叔疽發熱同同,耳聾。後六十日腫如裹水狀,如此可刺之。但出水後及有血,血出即除也。人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白話文:
標叔的疽發作時,發燒並有耳鳴的症狀。發作後60天,腫脹得像裝滿了水一樣,這時可以刺破它。如果刺破後只流出水,沒有血,那麼腫瘤就會消除。人的年齡,如果到了57歲、65歲、73歲、81歲、97歲,神都是住在背部的,所以不能見血,如果見了血,那麼就會死亡。
𤹔(□先反)疽發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瀉死,其十二日可刺。𤹔疽,發赤白膿而不反(死),大多其上白癢,赤黑膿死不可治,不黑可治。人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皆在足,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白話文:
疽瘡發於腳背,如果在腳掌則三十天後不排除毒素就會死亡,十二天後可刺破放血。疽瘡發紅分泌白色膿液且不痊癒(死亡),大部分在瘡口上有白色的膿瘡,赤黑色膿液且死亡則無法醫治,不呈黑色則可醫治。人的年齡十二、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明皆在腳上,不可見血,見血者死亡。
沖疽發少腹,痛而振寒熱。四日可刺,五日悁悁,六日變而可刺之,不刺之,五十日死。敦(熟,殊六反)疽發兩手五指頭若足五趾頭,十八日不瀉死,其四日可刺。其發日而黑,癰不甚,未過節可治也。
白話文:
沖疽發作在小腹,疼痛且伴有寒熱。四天後可以針刺,五天後病情加重,六天後病情發生變化,可以針刺,如果不針刺,五十天後死亡。敦疽發作在雙手的五個手指頭或雙腳的五個腳趾頭,十八天後不瀉血治療會死亡,四天後可以針刺。如果發作時呈現黑色,癰疽不是很嚴重,沒有超過關節,可以治療。
疥疽發腋下,若臂、兩掌中,振寒熱而嗌乾者,飲多即嘔,煩心悁悁,或六十日軫(軟歟)及有合者,如此可汗,不汗,入腹內死。
白話文:
腋下長了疥瘡,如果蔓延到手臂和兩手掌,身體忽冷忽熱,而且咽喉乾燥、喝水就會嘔吐、心煩意亂,或者過了六十天仍然沒有好轉,或是瘡口合起來了,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汗,如果不出汗,就會侵犯到腹部而導致死亡。
筋疽發背俠脊兩邊大筋,其色蒼,八日可刺也。有癰在肥(胞)腸(腹)中,九十日死。
陳干疽發兩臂,三四日痛不可動,五十日身熱而赤,六十日可刺之。如刺肺無血,三四日病已,無膿者死。
蚤疽發手足五指頭起,過節其色不變,十日之內可刺也,過時不刺後為蝕(飲)。有癰在腋,三歲死。
叔疽發身腫,牢核而身熱,不可以坐,不可以行,不可以屈伸,成膿刺之即已除。
白疽發膊若肘後,癢,目痛,傷精,乃身熱、多汗,五六處死。心主疽癰在股脛六日死,發膿血六十日死。
黑疽發腫,居背大骨上,八日可刺也,過時不刺為骨疽。骨疽膿出不可止,出碎骨,六十日死。
脅少陽有腫癰,在頸八日死,發血膿十日死。
創疽發,身先癢後痛。此故傷寒寒氣入臟,篤發為創疽。九日可刺,不刺九十日死。
尻腰太陽脈有腫,交脈屬於陽明。癰在頸十日死,發膿血七十日死。
尻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心陽明、少陽,八日死,發膿血八十日死。
頭陽明脈腫癰,在尻六日死,發膿血六十日死。
股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太陽十七日死,發膿血百日死。
肩太陽太陰脈在腫癰,在脛八日死,發膿血四百日死。
足少陽脈有腫癰,在脅八日死,發膿血六百日死。
手陽明脈有腫癰,在腋淵一歲死,發膿血二歲死。
白話文:
筋疽長在背部脊椎兩側的大筋上,顏色發黑,八天內可以針刺治療。如果長在腹部,九十天就會死亡。
陳干疽長在兩隻手臂上,三四天就痛得不能動,五十天身體發熱變紅,六十天可以針刺。如果針刺肺部沒有流血,三四天就會好轉,沒有膿液則會死亡。
蚤疽從手腳五指尖開始長出來,超過指節處顏色不變,十天內可以針刺,超過時間不刺就會變成蝕瘡。如果長在腋窩,三年就會死亡。
叔疽會導致身體腫脹,形成堅硬的腫塊,身體發熱,無法坐、無法走、無法彎曲伸展,形成膿液後針刺就會痊癒。
白疽長在肩膀或手肘後,會發癢,眼睛疼痛,傷精,身體發熱,多汗,五六天就會死亡。心臟主管的疽癰長在股脛,六天就會死亡,發膿流血則會在六十天死亡。
黑疽長在背部大骨上,八天內可以針刺,超過時間不刺就會變成骨疽。骨疽膿液流出無法止住,還會流出碎骨,六十天就會死亡。
脅少陽經脈上的腫癰,長在脖子,八天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十天死亡。
創疽長出來時,先癢後痛。這是因為寒氣侵入臟腑,導致創疽。九天可以針刺,不刺九十天就會死亡。
臀腰太陽經脈上有腫塊,交脈屬於陽明經脈。癰長在脖子十天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七十天死亡。
臀部太陽經脈上有腫癰,長在足心陽明、少陽經脈上,八天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八十天死亡。
頭部陽明經脈上的腫癰,長在臀部,六天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六十天死亡。
股部太陽經脈上的腫癰,長在足部太陽經脈上,十七天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百天死亡。
肩部太陽太陰經脈上的腫癰,長在脛部,八天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四百天死亡。
足部少陽經脈上的腫癰,長在脅部,八天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六百天死亡。
手部陽明經脈上的腫癰,長在腋窩,一年就會死亡,流血化膿則會在兩年死亡。
黑疽發腋淵死;黑疽發耳中如米,此大疽死;黑疽發肩不死可治;黑疽缺盆中,名曰伏癰死,不治;黑疽發胸可治;黑疽發肘上下,不死可治;赤疽發陰股,堅死,濡可治;赤疽發髀樞(昌朱反),六日可治,不治出歲死;赤疽掌中可治;髀解際,指本黑、頭赤死;赤疽發陰死不治;黑疽發肥腸死;黑疽發膝臏,堅死,濡可治;黑疽發趺上,堅死;足下久癰,色赤死,不可治。
白話文:
-
黑疽長在腋下,會導致死亡。
-
黑疽長在耳中像米粒一樣大,這是大疽,會導致死亡。
-
黑疽長在肩上,不會導致死亡,可以治療。
-
黑疽長在股骨缺盆處,這叫做伏癰,會導致死亡,無法治療。
-
黑疽長在胸部,可以治療。
-
黑疽長在肘部上下,不會導致死亡,可以治療。
-
赤疽長在陰股部,堅硬的會導致死亡,軟潤的可以治療。
-
赤疽長在髀樞(大腿根部),六天之內可以治療,超過六天不治療就會在一年內死亡。
-
赤疽長在手掌中,可以治療。
-
赤疽長在髀解際(大腿與小腿連接處),指根部發黑、頭部發紅,會導致死亡。
-
赤疽長在陰部,會導致死亡,無法治療。
-
黑疽長在肥腸(大腸),會導致死亡。
-
黑疽長在膝蓋骨,堅硬的會導致死亡,軟潤的可以治療。
-
黑疽長在腳背上,堅硬的會導致死亡。
-
足下長久不癒合的癰,顏色發紅,會導致死亡,無法治療。
又云:夫癰疽者,初發始微,多不為急,此實奇患,惟宜速療之,療之不若速,病成難救,以此致禍,能不痛哉?且述所懷,以悟後賢。謹條黃父癰疽論,論癰所著,緩急之所,死生之期,期如有別癰之形色、難易之療如下:
白話文:
另外,又說:癰疽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徵兆微小,很多人不覺得著急,這實際上是很大的禍患,應該要儘快治療。如果不趕快治療,病情加重就難以挽救了,導致災禍發生,怎能不感到痛心呢?在此,我將自己的一點心得寫下來,希望能讓後人有所啟發。謹慎地列出黃父關於癰疽的論述,論述了癰疽的症狀,輕重緩急的程度,死生存亡的期限,這些期限就像各種不同癰疽的外觀、難易的治療方法如下:
發皮肉,淺腫高而赤,貼即消,不療先愈。
發筋肉,深腫下而堅,其色或青、黃、白、黑,或復微熱而赤,宜急療之,成消中半。
發附骨者,或未覺內肉,內肉已殃,已殃者癰疽之甚者也。
發背外,皮薄為癰,皮堅為疽。如此者多現先兆,宜急療皮堅甚大者,多致禍矣。
白話文:
長在皮肉上的痘瘡,腫脹淺薄而發紅,敷上藥物後立即消退,尚未治療就自行痊癒。
長在肌肉裡的痘瘡,腫脹深層而堅硬,顏色各異,有青、黃、白、黑,或微熱發紅,應立即治療,否則逐漸消散到一半。
長在骨頭附近,甚至連內部肌肉都未察覺的情況,稱為「附骨瘡」,內部肌肉已經腐爛,是膿瘡中最嚴重的。
長在背部皮薄的地方,稱為「癰」,皮厚的地方稱為「疽」。這種情況通常有先兆,應立即治療。皮厚腫脹較大的「疽」,往往會有不良後果。
《太素經》云: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日名。岐伯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已,已則含豕膏,毋冷食,三日而已。(今按:《劉涓子方》癰疽極者十八種云則是也。)
白話文:
《太素經》中,黃帝說:「我希望完整地聽完癰疽的症狀和忌諱的日期。」岐伯說:「癰疽發於咽喉之中,叫做猛疽。猛疽如果不治療,會化膿,膿液不排出,堵塞咽喉,半天就會死亡。如果化膿了,膿液排出後就會好,好了之後要含豬油,不要吃生冷食物,三天就可以了。(現在考證:《劉涓子方》中記載的癰疽極者十八種,就是這種情況。)
發於頸名曰夭疽。其癰大以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熱也)肝肺,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
陽氣大發,消腦留項,名曰腦鑠(書藥反)。其色不樂,項痛如刺以針,煩心者死,不治。
白話文:
出現在頸部的叫做夭疽。這種瘡腫很大並且呈現出赤黑色,如果不緊急救治,熱氣就會向下進入淵腋,先傷害任脈。從內部燻燒(熱也)肝肺,燻燒肝肺十餘天就會死亡。
陽氣過盛,通頭塞頸,稱為「腦鑠」(書藥倒著念)。臉色不好看,脖子疼痛如針刺,煩躁不安者死亡,無法治療。
發於肩及臑,名曰疵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今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癰發四五,逆焫之。(今按:《劉涓子方》"癰發四五逆焫之"此七字無。)
白話文:
長在肩膀和肩膀附近(臑)的癰疽,叫做疵癰。它呈現紅色或黑色,必須馬上治療。這種癰疽現在的人容易在流汗之後長在腳上,不會傷害五臟。癰疽出現四五天,可以用逆焫法治療。
發於腋下赤堅,名曰朱疽。治之用砭石,欲細而長,數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俠嬰,急治之。(今按:《劉涓子方》作"鼠膏"。)
白話文:
如果出現在腋下,而且堅硬、發紅,就叫朱疽。治療時取用砭石,要求砭石又細又長,多次用它刮,並塗上豬油,六天就好了,不要包紮。如果瘡腫堅硬而不能潰破,就叫做馬刀俠嬰,需要緊急治療。(現在按:《劉涓子方》寫成“鼠膏”。)
發於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
發於臆者,名曰甘疽。其狀如谷實蔞瓜,常寒熱,急治之,去其寒熱。不治,十歲死,死後膿自出。
白話文:
(一)發於胸口,稱之為井疽。其形狀如大豆,三四天後,如果不早點治療,會進入腹部,如果不治,七天後就會死亡。
(二)發於胸腹,稱之為甘疽。其形狀如未成熟的瓜,常常伴隨寒熱。應緊急治療,去除其寒熱。如果不治,十年後會死亡,死後膿液會自行流出。
發於脅,名曰敗疵。敗疵者,女之病也,久之,其病大癰膿,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銼連翹草根各一升,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三升,即強飲,厚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白話文:
疾病發生在脅部,叫做敗疵。敗疵是女性的疾病,時間久了,其患處會形成很大的膿瘡,裡面長有生肉,像赤小豆那麼大。治療此病,把連翹草根各一升,加入一斗六升水,煎煮,濃縮至三升,強行喝下去,用厚衣服蓋住身子坐在煮藥的鍋上,讓汗出到腳底為止即可。
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發於股胻,名曰脫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
發於尻,名曰兌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四十日死矣。
發於股(故戶反)陰,名曰赤絕。不急治,六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六十日而死。
發於膝,名曰疵疽。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勿破,破之死。須其柔,乃破之者生。
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於陽(丈夫陰器曰陽,婦人陰器曰陰)者百日死,發於陰者四十日死。
發於脛,名曰兔齒。其狀赤至骨,急治,不治害人也。
發於踝,名曰走緩。其狀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不死。
發於足上下(足跌上下也),名曰四淫。其狀大癰,不色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旁,名曰厲疽。其狀不大,初如小指發,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指,名曰脫疽。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斬去之活,不然則死矣。
又云:身有五部:伏菟一;腓二,腓者,踹(都館反)也;背三;五臟之輸四;項五。五部有癰疽者死。
白話文:
股脛:
出現在小腿上,稱為股脛疽。症狀沒有明顯變化,但膿液會附著在骨頭上。若不及時治療,四十日內會死亡。
股胻:
出現在大腿後側,稱為脫疽。症狀沒有明顯變化,但膿液會侵蝕骨頭。若不及時治療,三十日內會死亡。
尻:
出現在臀部,稱為兌疽。症狀為紅色、堅硬且大。需要緊急治療。若不及時治療,四十日內會死亡。
股陰:
出現在大腿內側,稱為赤絕。若不及時治療,六日內會死亡。若出現在兩腿內側,若不及時治療,六十日會死亡。
膝:
出現在膝蓋上,稱為疵疽。症狀為大膿包,顏色不變,摸起來又冷又硬。不要刺破,刺破會死亡。等到膿包變軟後再刺破才能存活。
節:
出現在關節處,稱為諸癰疽。不可治療。
陽(男):
出現在男性生殖器上,百日內死亡。
陰(女):
出現在女性生殖器上,四十日內死亡。
脛:
出現在脛骨上,稱為兔齒。症狀為發紅直到骨頭,需要緊急治療。若不及時治療,會對人造成傷害。
踝:
出現在腳踝上,稱為走緩。症狀為顏色不變,用石頭壓著它的膿孔,就可以止住寒氣,不會死亡。
足上下:
出現在腳的上下方,稱為四淫。症狀為大膿包,顏色不變。若不及時治療,百日內會死亡。
足旁:
出現在腳的側面,稱為厲疽。症狀不大,一開始像小指一樣紅腫。需要緊急治療。如果黑點沒有去除,膿腫就會惡化。若不及時治療,百日內會死亡。
足指:
出現在腳趾上,稱為脫疽。症狀為發紅變黑,不治療會死亡;不發紅變黑,不會死亡。如果治療後沒有好轉,要緊急截肢才能保命,否則會死亡。
另有記載:人體有五個部位(伏菟、腓、背、五臟之輸、項),如果這些部位出現膿腫,會導致死亡。
又云:楊上善曰:癰生所由,凡有四物也:喜怒無度,爭氣聚生癰,一也;飲食不依節度,縱情不擇寒溫為癰,二也;臟陰氣虛,腑陽氣實,陽氣實盛生癰也,三也;邪客於血,聚而不行,生癰,四也。癰疽一也,癰之久者,敗骨名疽也。
白話文:
楊上善說:癰瘡的形成原因有四種:
-
喜怒無常,容易生氣,爭強好勝,導致氣血鬱結,從而形成癰瘡。
-
飲食不節制,飲食過度或不潔,導致脾胃受損,從而形成癰瘡。
-
臟陰氣虛,腑陽氣實,陽氣過盛,導致瘡毒內蘊,從而形成癰瘡。
-
外邪侵襲氣血,氣血瘀滯,導致毒素積聚,從而形成癰瘡。
癰瘡是一樣的,只是癰瘡時間長了,腐爛到骨頭,就叫做疽。
又云:夫積石成山,積氣成癰,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皆由不去脆(青碎反)微故也。
《病源論》云:癰者由六腑不和所生也;疽者,五臟不調所生也。
白話文:
如同堆積石頭可以形成高山,積聚病氣容易形成膿瘍。膿瘍不是從天而降,也不是從地底冒出,而是因為沒有及時處理細微的病竈所造成。
《病源論》中提到:膿瘍是由六腑不調和所產生;疽瘡是由五臟不調和所產生。
凡腫一寸至二寸,癤也;二寸至五寸,癰也;五寸至一尺,癰疽也。一尺至三尺者,竟體膿,膿成,九孔皆出。諸氣憤郁,不遂志欲者,血氣蓄積,多發此疾。
白話文:
凡是腫脹一寸到兩寸的,叫做癤;二寸到五寸的,叫做癰;五寸到一尺的,叫做癰疽。如果腫脹達一尺到三尺的,全身會化膿,膿液形成 後,九個孔會流出。各種鬱結,不順遂志願,導致氣血蓄積,就容易發作這種疾病。
凡發腫高者,疹(恥忍反)源淺。腫下者,疹源深。大熱者易治,小熱者難治。
凡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癰疽癤。
凡人汗入諸食中,食之則作疔瘡、癰癤。
凡銅器蓋食,汗入食,食之令發惡瘡內疽。
凡鯽魚膾合豬肝肺,食發疽。
凡醉,強飽食,不幸發疽。
白話文:
所有發腫的地方,腫脹的來源比較淺。腫脹在下面的,腫脹的來源比較深。
發熱嚴重的容易治療,發熱輕微的難以治療。
五月的時候不要吃還沒有成熟的桃子和棗子,會發癰疽癤(膿腫)。
凡是汗液滴入食物中,吃了會長疔瘡、癰癤(膿腫)。
凡是銅器蓋著的食物,汗液滴入食物中,吃了會發惡瘡內疽(膿腫)。
凡是把鯽魚膾配豬肝肺一起吃,會發癰疽(膿腫)。
凡是喝醉酒,強行飽食,很容易發癰疽(膿腫)。
《醫門方》云:凡癰腫發於背,欲得高,高即腫浮,淺在外,縱結膿者,亦多瘥;腫不高,沉在肉裡者,其腫深,膿潰向內必死。
白話文:
《醫門方》說:凡是背部發生的癰腫,都希望它長得高一點,高了就表示腫脹浮腫,膿包淺在外層,即使形成膿液,大多數也能夠痊癒;如果腫脹不高,沉積在肉裡,表示腫脹很深,膿瘡潰爛向內發展,必定死亡。
《範汪方》云:經言:五臟不調,致疽;六腑不和,生癰。疽急者,有十:一曰瘭疽者,急者二三日殺人,緩者十餘日;二曰癰疽,急者十餘日殺人,緩者一月;三曰緩疽,急者一年殺人,緩者數年;四曰水疽,所發多在手足,數年猶可治。疽者有數十種,要如此。癰之疾,所發緩地不殺人,所發若在險地,宜令即消,若至小膿,猶可治,至大膿者致禍矣。
白話文:
《範汪方》中說:經典上說:五臟不調,會導致疽病;六腑不和,會產生癰瘡。疽病急性的有十種:第一種叫瘭疽,急性的兩三日內會致人死亡,緩慢的十多天內也會致人死亡;第二種叫癰疽,急性的十多天內會致人死亡,緩慢的一個多月內會致人死亡;第三種叫緩疽,急性的在一年內會致人死亡,緩慢的幾年內會致人死亡;第四種叫水疽,這種疽病多發於手腳,可以治療幾年。疽病總共有幾十種,必須有以上的認識。癰瘡的病情,發作在緩慢部位的不會致人死亡,發作在險要部位的,應當立即消散,如果到了少量膿液的階段,還可以治癒,到了大量膿液的階段就會帶來禍患了。
一為腦(乃道反)戶,在玉枕下一寸;二為舌本;三為懸壅;四為頸節;五為胡脈;六為五臟俞;七為五系;八為兩乳;九為心鳩尾;十為兩手魚際;十一為腸屈之間;十二為小道之後;十三為九孔;十四為兩脅腹;十五為神主之舍。凡四十五處不可傷,而況於疽乎?若癰發此地,遇良醫,能令不及大膿者,可救,至大膿者害及矣。
白話文:
一為項後腦部,位於玉枕穴下一寸;二為舌根;三為懸雍垂;四為頸部節結處;五為頸部脈搏;六為五臟背俞穴;七為五條經絡系絡處;八為兩乳頭;九為心臟、鳩尾穴;十為兩手拇指根部;十一為腸曲之間;十二為肛門後方;十三為九孔(耳、目、口、鼻、前後二陰);十四為兩脅腹;十五為神主所在之處(即心)。凡四十五處不可損傷,更何況是生瘡?若癰瘡生在這些部位,遇到良醫,能夠讓它不化膿或小膿者,可以救治;若是大膿者,就會有危險了。
癰疽脈洪粗難治,脈微澀者易愈。諸浮數之脈,應當發熱,而反惡寒,癰也。
癰起於節解過,遇頑醫不能即消,令至大膿者,豈膏藥可得生復?
白話文:
患有癰疽的人,如果脈象洪大粗壯,就難以治癒;但如果脈象細小而澀,則容易痊癒。如果脈象浮數,本該發熱,卻反倒畏寒,這就是癰疽的表現。
癰疽發病是因為傷口感染,遇到庸醫不能及時治療,導致膿腫嚴重,怎麼可能單靠膏藥就能治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