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四 (15)
卷第十四 (15)
1. 治傷寒後黃疸方第五十二
《葛氏方》治時行病發黃方:
白話文:
葛氏方:治時行病發黃方
材料:
- 大青葉一把
- 車前子一把
- 黃連一兩
- 甘草半兩
製法:
- 將大青葉、車前子、黃連、甘草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
用法:
- 煎好後,將藥液一次服用。
功用:
- 治療時行病導致的黃疸。
茵陳蒿(六兩),大黃(二兩),梔子(十二枚)
白話文:
茵陳蒿:六兩
大黃:二兩
梔子:十二枚
以水一斗,先煮茵陳,取五升,去滓,納二藥。又煮取三升,分四服之。
《千金方》治傷寒熱出表發黃疸方:
麻黃三兩,以清酒五升,煮得一升半,盡服之,覆取汗。
白話文:
將一斗水煮沸,先放入茵陳,煮至五升,去掉渣滓,再加入其他兩味藥材。再次煮沸,取三升,分成四次服用。
《千金方》治療傷寒發熱出汗後出現黃疸的方法:
麻黃三兩,用清酒五升煎煮,濃縮至一升半,全部服用,蓋上被子讓身體出汗。
2. 治傷寒後虛腫方第五十三
《千金方》治病後虛腫方:
豉(五升),淳酒(一升)
煮三沸,及熱頓服,不耐酒者隨性,覆汗。
白話文:
黃豆芽(五升),米酒(一升)
煮沸三次,趁熱立即服用,不勝酒力者可依個人狀況酌量,發汗即可。
3. 治傷寒手足腫痛欲脫方第五十四
《千金方》毒熱病攻手足腫痛欲脫方:
馬矢煮漬之。
又方:以稻穰灰汁漬之。又方:常思草絞取汁以漬之。
又方:削黃柏水煮漬之。
又方:煮豬蹄取汁,以白蔥、鹽少少著中以漬之。手足冷則易。
《集驗方》治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濃煮虎杖根以漬手足。
又方:酒煮苦參漬之。
白話文:
《千金方》毒熱病攻手足腫痛欲脫方:
用馬糞煮過的水浸泡。
另一方:用稻草燒成的灰燼水浸泡。另一方:用常思草絞取汁液浸泡。
另一方:將黃柏颳去外皮,煮過的水浸泡。
另一方:煮豬蹄取湯汁,加入少許白蔥和鹽,再用來浸泡。手腳冷涼時,就換新的液體浸泡。
《集驗方》治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將虎杖根煮濃,用湯液浸泡手腳。
另一方:將苦參用酒煮過,用湯液浸泡。
4. 治傷寒後下利方第五十五
《小品方》治濕熱為毒,及太陽傷寒,外熱內虛,熱攻腸胃,下黃赤汁及如爛肉汁及赤滯壯熱腸痛者,諸熱毒下良方:
白話文:
針對濕熱毒素入侵,以及太陽傷寒導致的外熱內虛,熱氣攻入腸胃,造成腹瀉黃赤色或如爛肉般的糞便,伴隨紅腫熱痛等症状,這類熱毒下痢的患者,可以用以下藥方治療。
梔子(十四枚),豉(一升),薤白(一虎口)
凡三物,切,以水四升,煮梔子、薤白令熟,納豉,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經心方》治熱病後赤白利痛不可忍方:
香豉(一升),黃連(三兩),薤白(三兩)
以稅米泔汁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千金方》傷寒後下利膿血方:
白話文:
梔子十四枚,豉一升,薤白一虎口。
將以上三種食材切碎,放入四升水中煮沸。煮至梔子、薤白熟透,加入豉,煎煮取二升半藥液,分三次服用。
《經心方》治療熱病後赤白痢痛不可忍的方子:
香豉一升,黃連三兩,薤白三兩。
用稅米泔汁五升煮沸,取二升半藥液,分三次服用。
《千金方》傷寒後下利膿血的方子:
黃柏(二兩),黃連(四兩),梔子仁(十四枚),阿膠(一兩)
白話文:
黃柏 ( 二兩 ) : 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血、固澀止瀉的功效。
黃連 ( 四兩 )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的功效。
梔子仁 ( 十四枚 ) : 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止血止帶的功效。
阿膠 ( 一兩 ) : 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養顏益氣的功效。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醫門方》療傷寒瘥後,下利膿水,不能食方:
黃連(三兩),烏梅肉(二兩,熬,並末之),蠟(一兩)
烊蠟和蜜合為丸,空腹如梧子服三十丸,日再,加至四五丸。
又方:取龍骨末,服方寸匕,佳。
白話文:
用黃連、烏梅肉、蠟各三兩、一兩。將蠟烊化,與蜂蜜合製成丸子,空腹時服用,每次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日服用二次,逐漸增加用量,至四五丸。 另外一方:取龍骨研磨成末,每次服用方寸匕,效果很好。
5. 治傷寒後下部癢痛方第五十六
《葛氏方》治大孔中猝癢痛如鳥喙方:
赤小豆(一升),大豆(一升)
合搗,兩囊盛蒸之,令熱牙坐上。
《醫門方》熱病有匿上下食之方:
豬脂(一枚),苦酒(一合)
上相和,煎之二三沸,滿口蝕缺從下。
又云:治毒病下部生瘡方:
熬鹽以深導之,不過三。
又方:煮桃皮煎如飴,以綿合導之。
《範汪方》治大孔中癢方:
取女萎冶下篩,綿絮裹著大道中,癢絕乃出藥。
白話文:
葛氏方治療大孔中劇烈奇癢疼痛,如鳥嘴啄噬:
- 紅豆(一升)
- 大豆(一升)
混合搗碎,裝入兩個布袋,蒸熱後,放置在坐墊上。
醫門方治療熱病中隱匿的上、下食滯:
- 豬油(一枚)
- 苦酒(一合)
混合煎煮至沸騰兩三次,含入口中,因酒的腐蝕作用使滯食從下而消。
範汪方治療大孔中奇癢:
- 女萎(適量)
用布過濾後,用棉絮包裹導引至大腸中,奇癢消失後取出藥物。
6. 治傷寒豌豆瘡方第五十七
《病源論》云:夫表虛里實,熱毒內盛,則多發疱瘡,重者周匝遍身,其狀如火瘡。若色赤頭白者則毒輕,若色紫黑則毒重。其瘡形如豌(於丸反)豆,亦名豌豆瘡。(今按:《千金方》云:小便澀有血者,中壞瘡,黑靨不出膿,死。)
白話文:
《病源論》這本書提到:如果體外虛弱而體內實熱,熱毒在體內積聚,那麼就會長出大量的水痘,嚴重的可能遍佈全身,其狀如同火瘡。如果水痘的顏色是紅色而頂部是白色的,那麼毒性就較輕;如果水痘的顏色是紫黑色,那麼毒性就較重。水痘的瘡狀如同豌豆,因此也被稱為豌豆瘡。(如今考證,《千金方》這本書提到:小便的顏色變深而且帶有血色的人,患有危重水痘,黑色的瘡口沒有膿液無法癒合,最終死亡。)
又云:傷寒熱毒氣盛,多發疱瘡,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瘭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有紫黑色,作根隱隱在肌肉裡,其毒重,則甚者五內七竅皆有瘡形如豌豆,故以名焉。
白話文:
傷寒熱毒之氣旺盛,就會長出很多水泡,顏色為白色或紅色,長在皮膚上,頭上長滿膿汁,蒙上一層白白的膿液,這種毒性較輕;有紫黑色的水泡,紮根深隱藏在肌肉中,這種毒性較重,嚴重的可能會在身體內部和七竅中長出像豌豆大小的瘡,所以用這個名字來命名。
《千金方》治豌豆瘡方:
初覺欲作,則煮大黃五兩,服之愈。
又方:取好蜜,通身瘡磨上。
又方:以蜜煎升麻摩之。
又方:青木香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瘥。(以上《極要方》同之。)
又方:小豆屑,雞子白和敷之。
又方:婦人月布拭之。
又方:青木香湯:
白話文:
千金方治療水痘
方法一:
剛出現症狀時,煮五兩大黃服用,即可痊癒。
方法二:
取上等蜂蜜,將全身上下的水痘都塗抹上。
方法三:
用蜂蜜煎升麻,塗抹在水痘上。
方法四:
青木香二兩,水三升,煮沸取一升,一次服用,即可痊癒。(此方法同出《極要方》)
方法五:
將綠豆粉末與雞蛋清混合,塗敷在水痘上。
方法六:
用女性月事的布擦拭水痘。
方法七:
使用青木香湯:
青木香(二兩),丁香(一兩),薰陸香(一兩),白礬石(一兩),麝香(二分)
白話文:
青木香(80克),丁香(40克),薰陸香(40克),白礬石(40克),麝香(0.8克)
上五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熱毒盛者加一兩犀角,無犀角,升麻代。病輕去礬石。大神驗。
白話文:
把五味藥材加水四升,煎煮取一升半,分成兩次服用。火氣毒盛的人再加一兩犀角,沒有犀角可以用升麻代替。病情較輕的去掉礬石。藥效非常顯著。
《葛氏方》治時行疱瘡方:
以水濃煮升麻,綿沾洗拭之。又苦酒漬煮彌好。
《救急單驗方》療時患遍身疱初覺出方:
即服三黃湯令利,疱即滅。
又方:飲鐵漿一小升,立瘥。
又方:小豆末一合,和水服驗。
《新錄方》豌豆瘡滅瘢方:
鷹矢粉上,若瘡乾和豬脂塗,日一二。
又方:胡粉敷上。
又方:桑白汁和雞子白塗之。
又方:用蜜塗之。
白話文:
《葛氏方》治時行皰瘡方: 用水濃煮升麻,用棉花沾著洗滌患處。用苦酒浸泡煮過後效果更好。
《救急單驗方》療時患遍身皰初覺出方: 立即服用三黃湯通便,皰瘡就會消失。
又方: 喝一小升鐵漿,立即可癒。
又方: 小豆末一合,和水服用。
《新錄方》豌豆瘡滅瘢方: 塗上鷹矢粉,如果瘡乾了,就用豬脂塗抹,每天一兩次。
又方: 敷上胡粉。
又方: 桑白汁和雞子蛋清混合塗抹患處。
又方: 用蜂蜜塗抹患處。
《千金方》云:芒硝和豬膽(都敢反)塗瘡上,勿動,痂落無痕。
白話文:
《千金方》中說:芒硝和豬膽(都敢反)一起敷在瘡口上,不要動它,瘡疤脫落後不會留下痕跡。
今按:天平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下諸國官府云:凡是疫病名赤斑瘡,初發之時,既似瘧疾,瘡出之間經三四日,肢體腑臟大熱如燒,當是之時,欲飲冷水,固忌莫飲。以綿能勒腹腰,必令溫和,勿使冷寒;又鋪設既薄,無臥地上,唯於床上數箐席得臥息;又粥饘並煎餅粟等汁溫冷任意可用;又糯粳𩽴以湯饘食之;又病愈之後雖經二十日不得輒吃鮮魚、肉、果菜並飲水及洗浴、房室、強行步、當風雨。又鯖及阿遲等魚並年魚不可食,但干鰒堅魚等煎否皆良。
白話文:
現在通令:所有名為「赤斑瘡」的疫病,剛開始發作的時候,症狀類似瘧疾,發出瘡疹之間通常經過三四天,四肢身體和內臟都會像被火燒一樣,非常灼熱,此時如果有想要喝冷水的慾望,必須嚴格禁止不能喝。用棉被勒住腰腹,一定要讓病患覺得溫暖舒適,不要讓他們感到寒冷;鋪設的牀墊要薄,不能讓病患睡在地上,只能在牀上放幾張席子休息;粥、饘粥以及煎餅、粟米等汁,不論冷熱都可以食用;糯粳米粥可以用湯或饘粥煮食;病癒之後雖然過了20天,還是不能隨便吃新鮮的魚、肉、水果蔬菜,也不能飲水、洗澡、行房、勉強走路,更不能吹風淋雨。鯖魚、阿遲魚等魚類以及年魚都不可以吃,但是堅魚等魚類不論煎炸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