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八(手足) (9)
卷第八(手足) (9)
1. 腳氣灸法第十二
凡腳氣病大論毒從下上,亦從上向下者,或云灸上毒便止,誤矣。比見毒氣攻處,疼痛如刺,隨病即灸,火徹便瘳,不拘上下。
凡所沖如賊欲出,得穴即出,豈在大門也。風氣所攻,亦復如是,皆此經試,萬不失一,必不為忤耳。
《葛氏方》云: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知。處今止疏要者,必先從上始,若直灸腳,氣上不泄,則危矣。
大椎一穴(灸百壯),肩井二穴(各灸百壯),膻中一穴(灸五十壯),巨闕一穴(灸百壯)。
凡灸此上部五穴,亦足以泄其氣。若能灸百會、風府、胃脘及五藏俞亦佳。視病之寬急耳。
次:風市二穴(灸百壯),三里二穴(灸二百壯),上廉二穴(灸百壯),下廉二穴(灸百壯),絕骨二穴(灸二百壯)。
凡此下部十穴並至要,猶余伏菟、犢鼻耳。凡灸此壯數不必頓畢,三日中報之令竟。
《千金方》云:凡病一腳,則灸一腳;病兩腳,便灸兩腳也。
又云:初得腳弱便速灸之,並服竹瀝湯,灸訖可服八風散,無不瘥者,唯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有半瘥半死。雖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度復更發動。覺得便依此法速灸之。服散者,治十十愈。竹瀝湯八風散在上。
白話文:
腳氣灸法第十二
所有腳氣病,毒氣都可能由下往上走,也可能由上往下走。有些人認為只要灸上焦就能止住毒氣,這是錯誤的。應該觀察毒氣侵犯的部位,哪裡疼痛如針刺,就立即在那個部位灸治,灸火透入患處就能痊癒,不必拘泥於上下部位。
毒氣就像強盜想衝出來,只要找到穴位灸治,它就會出來,怎麼會只在大門(腳部)呢?風邪侵犯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些都是經驗之談,成效萬無一失,絕對不會出錯。
《葛氏方》說:灸治腳氣的穴位很多,恐怕沒人能全部知道。現在只列出重要的穴位,一定要先從上焦開始灸。如果只直接灸腳部,氣無法向上疏泄,就會很危險。
首先灸大椎穴(灸一百壯),肩井穴(每個穴位灸一百壯),膻中穴(灸五十壯),巨闕穴(灸一百壯)。
灸以上上焦五個穴位,就足以疏泄腳氣之氣。如果還能灸百會、風府、胃脘及五臟俞穴更好,視病情輕重而定。
其次,灸風市穴(每個穴位灸一百壯),三里穴(每個穴位灸二百壯),上廉穴(每個穴位灸一百壯),下廉穴(每個穴位灸一百壯),絕骨穴(每個穴位灸二百壯)。
以上下焦十個穴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還有伏兔、犢鼻穴。灸這些穴位的壯數不必一次灸完,可以在三天內分次完成。
《千金方》說:如果只有一隻腳生病,就灸一隻腳;如果兩隻腳都生病,就灸兩隻腳。
又說:腳氣初期就應該趕緊灸治,同時服用竹瀝湯,灸完之後再服用八風散,沒有不痊癒的,關鍵是要及時治療。如果只灸不服用藥散,或者只服用藥散不灸,這樣的人,有一半能治好,一半會死。即使治好了,也可能在一兩年後復發。一旦感覺腳氣發作,就要立即按照這個方法灸治。服用藥散,十個病人能治癒十個。竹瀝湯和八風散的方劑在後面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