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四 (11)
卷第十四 (11)
1. 治傷寒六日方第三十一
《範汪方》治傷寒六七日不大便有瘀血方:
白話文:
範汪方
治療傷寒六七日,大便不通,有瘀血的方法:
桃仁(二十枚,熬),大黃(三兩),水蛭(十枚),虻蟲(二十枚)
凡四物,搗篩為四丸,卒服,當下血,不下復服。
白話文:
-
桃仁(20枚,煎熬)
-
大黃(3兩)
-
水蛭(10枚)
-
虻蟲(20枚)
四物搗篩為四丸服用,若出現便血現象,則停止服用;若未出現便血,可再服用。
2. 治傷寒七日方第三十二
《千金方》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結熱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溫,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白獸湯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傷寒吐下後七到八天仍未好轉,熱邪困結於體內,表裡俱熱,時常畏懼風寒,體溫很高,舌頭乾燥煩躁,想喝很多水,可以用白獸湯來治療:
知母(六兩),石膏(一升),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白話文:
知母(300克),石膏(600克),甘草(100克),粳米(360克)
四味,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葛氏方》:若已六七日,熱盛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走者方:
絞糞汁飲數合至一升,世人謂之為黃龍湯,陳久者彌佳。
白話文:
《葛氏方》:如果已經六七天,熱氣盛,心裡煩悶,胡言亂語,見鬼想要逃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絞取豬糞汁,喝數合到一升,民間稱之為「黃龍湯」,存放時間越久越好。
3. 治傷寒八九日方第三十三
《錄驗方》治傷寒八九日腹滿,外內有熱,心煩不安茈(音柴)胡湯方:
白話文:
錄驗方
治療傷寒八九天,腹部脹滿,內外有熱,心煩不安,使用茈胡湯方:
蝭母(二兩),生薑(三兩),葳蕤(三兩),茈胡(八兩),大黃(三兩),黃芩(二兩),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半夏(二兩,洗),桑螵蛸(七枚,炙)
凡十物,切,以水一斗煮得三升,溫飲一升,日三。
白話文:
蝭母(二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生薑(三兩):一種辛辣的根莖類蔬菜,具有發汗解熱、止嘔止瀉的功效。
葳蕤(三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茈胡(八兩):一種中藥,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三兩):一種瀉藥,具有瀉熱通便、清肝解毒的功效。
黃芩(二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
甘草(一兩,炙):一種中藥,具有補氣和中、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
人參(一兩):一種補藥,具有補氣生津、益氣養陰的功效。
半夏(二兩,洗):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
桑螵蛸(七枚,炙):一種中藥,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陰的功效。
切十物:以水一斗煮至三升,溫飲一升,一日三次。
4. 治傷寒十日以上方第三十四
《千金方》治傷寒熱病十日以上,發汗不解,及吐下後諸熱不除,及下利不止皆治之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熱病十日以上,發汗不解,以及吐下後諸熱不除,與下痢不止的方劑:
大青(四兩),甘草(二兩),阿膠(二兩),豆豉(一升)
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頓服一升,日三。
白話文:
-
大青(兩百公克):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甘草(一百公克):具有補氣健脾、潤肺止咳、緩解疼痛的功效。
-
阿膠(一百公克):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抗衰老的功效。
-
豆豉(五百公克):具有清熱解毒、健脾消食、祛風除濕的功效。
用四種藥材加水八升,煮沸後取三升,早晚各服用一升。
5. 治傷寒陰毒方第三十五
《集驗方》云:陰毒者,或傷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陰毒,或服湯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喉咽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此陰毒侯。身如被打,五日可治,七日不治方。(《醫門方》同之。)
白話文:
《集驗方》說:陰毒症,或是傷寒病初發一兩天就變成陰毒症,或是服用湯藥六七天以上到十天變成陰毒症。患者身體沉重、背部僵硬,腹中絞痛,喉嚨和咽喉不利索,毒氣攻心,心下強痛,呼吸短促而不能休息,嘔吐、呃逆,嘴脣青紫、臉色發黑,四肢冰冷,脈搏沉細緊數,這是陰毒症的癥狀。如果身體像被打了一樣,五天內可以治好,七天不治才方死。(《醫門方》的說法與此相同。)
甘草(二分,炙),升麻(二分),當歸(一分),蜀椒(一分),鱉甲(四分)
凡五物,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復服,溫覆,中毒當汗,汗則愈,若不汗,病除重服。
白話文:
甘草兩分(炙過),升麻兩分,當歸一分,蜀椒一分,鱉甲四分,這五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五升水煮成兩升半,分成三次服用。服用後走五里路再服用一次,並且用溫熱的東西覆蓋身體。如果中毒後可以出汗,就能痊癒;如果不出汗,則需加重藥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