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10)

1. 治傷寒困篤方第二十六

《葛氏方》治時行垂死者破棺千金湯方:

苦參一兩

㕮咀,以酒二升煮,令得一升半,盡服,當吐毒。(《千金方》同之。)

白話文:

ERROR

《本草》蘇敬注云:人屎乾者燒之煙絕,水漬飲汁名破棺湯也,主傷寒熱毒。(今按:《葛氏方》:世人謂之為黃龍湯。)

白話文:

《本草》蘇敬的注釋說:人的糞便曬乾後燃燒,煙霧完全消失,用水浸泡後飲用汁液,名稱為「破棺湯」,可以治療傷寒熱毒。(現有《葛氏方》記載:世人稱為黃龍湯。)

《耆婆方》治熱病困苦者方:

白話文:

《耆婆方》治療嚴重熱病的方劑

【組成】

  • 黃連半斤,細切
  • 黃柏半斤,細切
  • 川芎半斤,細切
  • 當歸半斤,細切
  • 白芷半斤,細切
  • 細辛半斤,細切
  • 桂心半斤,細切
  • 麻黃半斤,細切
  • 荊芥半斤,細切
  • 防風半斤,細切
  • 川烏半斤,細切
  • 附子半斤,細切
  • 芍藥半斤,細切
  • 甘草半斤,細切
  • 蘇葉半斤,細切
  • 薄荷半斤,細切

【製法】 將以上各味藥材全部切細,均勻混合。

【用法】 每次取一錢,煎服。

【主治】 治療嚴重熱病,患者睏倦難受。

麥門冬小一升,去心搗碎,熬,納井花水絞取一升半,及冷分三服,熱甚者吐即瘥。

白話文:

用生麥門冬一小升,去中心搗碎,熬煮,加入井花水絞取一升半汁,待冷後分三服服用,發熱嚴重的人服後可立即痊癒。

《集驗方》云:凡除熱毒無過苦酢之物。

《崔禹錫食經》云:梨除傷寒時行,為妙藥也。

《通玄經》云:梨雖為五臟刀斧,足為傷寒妙藥,云云。

白話文:

《集驗方》中記載:凡是清除熱毒,沒有比苦酢之物更有效的了。

《崔禹錫食經》中記載:梨能清除傷寒流行病,是一種神奇的藥物。

《通玄經》中記載:梨雖然是五臟的刀斧,但是對於傷寒病卻是很好的藥物,云云。

2. 治傷寒一二日方第二十七

《病源論》云:傷寒一日,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至於頭項。故得病一日而頭項腰脊痛也,以下次第如常。

白話文:

《病源論》說:傷寒第一日,太陽經受邪。太陽經,是膀胱的經絡,是三陽經的起始,因此最先受病。太陽經的經脈絡於腰脊,直到頭頸。所以,傷寒第一日就會出現頭頸、腰脊疼痛的症狀,以下次第按照順序出現。

《葛氏方》云:傷寒有數種,庸人不能別。今取一藥兼治者,若初舉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便作此蔥豉(是義反)湯:

白話文:

《葛氏方》上說:傷寒的種類很多,庸醫不能分辨。現在選用一種藥來兼治各種傷寒。如果剛開始發病、頭疼、肌肉發熱,脈搏洪大,一兩天之後就用蔥豉湯。

蔥白(一虎口),豉(一升)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集驗方》:小兒屎三升。)

又方:葛根四兩,水一斗,煮取三升,納豉一升,煮取升半,一服。

又方:搗生葛根汁,服一二升佳。

《千金方》傷寒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如得一二日方:

真丹一兩,以水二升,煮得一升,頓服之,覆取汗。

白話文:

蔥白(一虎口),豆豉(一升)

用水三升煮,煮到剩下的一升,一次服完,然後流汗。(《集驗方》記載:小孩腹瀉三升。)

**另一種方法:**葛根四兩,水一斗,煮到剩下三升,加入豆豉一升,繼續煮到剩下升半,一次服完。

**另一種方法:**搗爛生葛根,取一兩昇服用,效果佳。

《千金方》記載,患上傷寒、時氣、溫疫,出現頭痛、發熱、脈搏強盛的症狀,如果在一兩天內發病,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真丹一兩,用水二升煮,煮到剩下的一升,一次服完,然後蓋上被子流汗。

3. 治傷寒三日方第二十八

《新錄方》治傷寒溫疫三日,內脈洪浮,頭痛,惡寒,壯熱,身體痛者方:

白話文:

《新錄方》治療傷寒溫疫三日,症狀包括內脈洪大浮動,頭痛、惡寒、發高燒,全身痠痛的方劑:

蔥白(一升),豉(一升),梔子三七枚),桂心(二兩,無,用生薑三兩)

白話文:

  • 蔥白(一斤)

  • 豆豉(一斤)

  • 梔子(37 顆)

  • 桂心(二兩,若無,則可用生薑三兩)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之。

《千金方》治疫氣傷寒三日以後不解方:

以好豉(一升),蔥白(一升),小兒尿(三升)

煮取二升,分再服,覆令汗,神驗。

白話文:

《千金方》治療疫氣傷寒,三天後症狀未解除的方劑:

用優良的豆豉(一升)、蔥白(一升)、小兒尿(三升),

加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兩次服用,蓋上被子使之出汗,效果顯著。

4. 治傷寒四日方第二十九

《玉葙方》傷寒四日方:

瓜蒂二七枚,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當得吐之。

《葛氏方》三四日胸中惡汁欲令吐之:

豉(三升),鹽(一升)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蜜一升。又煮三沸,頓服,安臥,當吐之。

白話文:

《玉葙方》傷寒四日方:

瓜蒂二十七枚,用一升水煮取五合的水量,一次服下即可引起嘔吐。

《葛氏方》三四日胸中有惡汁,欲令患者嘔吐之:

豉(三升),鹽(一升)

加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的水量,去除渣滓,加入一升蜂蜜。再次煮沸三次,一次性服下,安臥休息,應可引起嘔吐。

5. 治傷寒五日方第三十

《範汪方》治傷寒五六日,嘔而利者黃芩湯方:

白話文:

《範汪方》治療傷寒五、六天,嘔吐腹瀉者[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半夏(半升),人參(二兩),桂心(二兩),乾薑(三累),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黃芩(150克),半夏(250克),人參(100克),桂心(100克),乾薑(150克),大棗(12枚)

凡六物,水七升,煮得二升,分再服。

《通玄》云:五日外肉涼內熱者瀉之,宜服升麻湯方:

白話文:

《通玄》提到:在五日後,肉涼內熱者,應瀉下,適合服用升麻湯方:

升麻(二兩),黃芩(三兩),梔子(二兩),大青(二兩),大黃(二兩,別浸),芒硝(三兩)

白話文:

  1. 升麻(二兩):
  • 作用:發散風熱,清熱解毒。
  • 適用症狀:感冒發燒、頭痛、咽喉腫痛、痄腮、麻疹等。
  1. 黃芩(三兩):
  • 作用: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涼血解毒。
  • 適用症狀:黃疸、痢疾、泄瀉、瘡瘍腫痛等。
  1. 梔子(二兩):
  • 作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除煩安神。
  • 適用症狀:黃疸、痢疾、泄瀉、瘡瘍腫痛、失眠、煩躁等。
  1. 大青(二兩):
  • 作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咽消腫。
  • 適用症狀:咽喉腫痛、口瘡、痢疾、泄瀉等。
  1. 大黃(二兩,別浸):
  • 作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瀉下。
  • 適用症狀:便祕、腹脹、腹痛、痢疾、泄瀉等。
  1. 芒硝(三兩):
  • 作用: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適用症狀:便祕、腹脹、腹痛、痢疾、泄瀉、血熱出血等。

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不利,盡服之。

白話文:

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成三份服用。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可將全部藥液一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