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四 (7)
卷第十四 (7)
1. 治溫瘧方第十五
《病源論》云:夫溫瘧與寒瘧安舍?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出,因遇大暑,腦髓消鑠(余灼反),脈肉消釋,腠理發泄,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
《通玄》云:溫瘧者,吸吸發熱而少寒,心悶面赤發自心方:
石膏(半斤,研,綿裹),知母(三兩),地骨皮(三兩),玄參(三兩),淡竹葉(一升),豬苓(三兩)
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六七里。
白話文:
《病源論》說:溫瘧和寒瘧的區別在哪裡呢?溫瘧這種病,是在冬天受到風寒侵襲,寒氣藏在骨髓裡面,到了春天陽氣旺盛,邪氣無法排出,又遇到盛夏酷熱,導致腦髓像被燒融一樣,肌肉脈絡也消散,皮膚毛孔張開,所以會先發熱然後才發冷,這種就叫做溫瘧。
《通玄》說:溫瘧的症狀是呼吸時感到發熱,但稍微怕冷,覺得心悶、臉色發紅。這個藥方是治療發自內心的溫瘧:
石膏(半斤,磨成粉,用棉布包起來),知母(三兩),地骨皮(三兩),玄參(三兩),淡竹葉(一升),豬苓(三兩)。
用水九升煮到剩下三升,分成三次服用,每次服藥的時間間隔,大概是走六七里路的時間。
2. 治寒瘧方第十六
《病源論》云:寒瘧,此由陰陽相併,陽虛則陰勝,陰勝則寒,發於內而並於外,所以內外俱寒,故病發。但戰慄而鼓頷。
《通玄》云:寒瘧者澀澀而惡寒毛豎,發則引溫而少熱方:
硃砂(四分,研),雄黃(五分,研),人參(四分),恆山(五分),牡蠣(四分,熬)
蜜丸如梧子,一服七丸,日再,空腹服之,用粥飲之。
白話文:
《病源論》說:寒瘧這種病,是由於體內陰陽兩種氣互相結合所致。當陽氣虛弱時,陰氣就會相對強盛,陰氣強盛就會產生寒冷。這種寒冷從體內發出,並且蔓延到體外,所以身體內外都感到寒冷,因此發病。發病時會出現顫抖和下巴抖動的情況。
《通玄》說:寒瘧的症狀是身體發冷、打寒顫、起雞皮疙瘩。發病時會想靠近溫暖的地方,但又覺得稍微有點發熱。治療的藥方如下:
硃砂(四分,磨成粉),雄黃(五分,磨成粉),人參(四分),恆山(五分),牡蠣(四分,炒過)。
將以上藥材混合,用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顆,一天服用兩次,在空腹時服用,用粥湯送服。
3. 治痰實瘧方第十七
《病源論》云:謂病人胸膈先有停痰結實,因感瘧病,則令人心下支滿,氣煩嘔之。
《範汪方》治瘧痰實不消恆山湯方:
恆山(六分),甘草(四分),知母(三分),麻黃(三分),大黃(四分)
凡五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至發時令盡。
白話文:
《病源論》說:病人胸腔和橫膈膜部位原本就有痰液堆積凝結成塊,之後又感染了瘧疾,就會導致胸口下方脹滿,呼吸不順暢感到煩躁想吐。
《範汪方》治療瘧疾因為痰液堆積不散的恆山湯方:
恆山(六分),甘草(四分),知母(三分),麻黃(三分),大黃(四分)
總共五種藥材,切碎後,加入五升水,煮到剩下兩升,分成三次服用。等到瘧疾發作時,要全部喝完。
4. 治勞瘧方第十八
《病源論》云:凡瘧積久不瘥,則表裡俱虛,客邪未散,真氣不復,故疾雖系(暫)間,小勞便發。
《集驗方》治勞瘧積時不斷,眾治無效,此方治之:
生長大牛膝一大虎口,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發前一食頃;第二服取臨發。(今按:《葛氏方》云:酒三升,漬一宿,分三服。)
《葛氏方》云:老瘧久不斷者方:
末龍骨方寸匕,先發一時以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熱盡服,溫覆取汗立愈。
又方:炙鱉甲搗末,酒服方寸匕,至發時令三服,兼用火灸,無不斷也。
《僧深方》治勞瘧桃葉湯方:
桃葉(十四枚),恆山(四兩)
凡二物,酒二升,漬一宿,露著中庭,刀著器上,明旦發日凌晨漉去滓,微溫令暖,一頓服之,必吐良。
白話文:
**《病源論》說:**凡是瘧疾拖延很久都沒好,就會造成身體內外都虛弱,外來的邪氣還沒散去,身體的元氣也無法恢復。所以雖然疾病看起來好像有暫時停止發作,但只要稍微勞累就會再度發作。
**《集驗方》治療勞瘧,**這種瘧疾反覆發作,一直無法斷根,用其他方法治療都無效,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用新鮮、長得粗大的牛膝,大約一個虎口抓起來的量,切碎,加六升水煮成二升,分兩次服用。第一次在發作前大約一小時服用;第二次在瘧疾快要發作時服用。(現在考證《葛氏方》記載是用三升酒浸泡一晚,分三次服用。)
**《葛氏方》說,**治療長期瘧疾一直沒斷根的方子:
用龍骨粉末,約一湯匙的量,在瘧疾發作前一小時,用一升半酒煮沸三次,趁熱服下,蓋上被子取汗,很快就會痊癒。
**還有一個方子:**用炙燒過的鱉甲磨成粉末,用酒服用約一湯匙的量,在瘧疾發作時分三次服用,同時搭配火灸,沒有治不好的。
《僧深方》治療勞瘧的桃葉湯方:
用桃葉十四片,恆山四兩。
將這兩樣藥材放入二升酒中浸泡一晚,放在庭院中露天,用刀放在裝藥材的器皿上,隔天早晨太陽剛出來時,濾掉藥渣,稍微加熱後一次性喝完,一定會吐出來,這樣就會有效。
5. 治嶂瘧方第十九
《病源論》云:山嶂瘧,此病生於嶺南,帶山嶂之氣也。其狀寒熱休作有時,皆由挾溪源嶺嶂毒氣故也。其病重於傷暑之瘧。
《耆婆方》治瘴瘧要方:
蜀恆山(三兩),甘草(二兩),光明砂(一兩)
三種搗篩,以蜜和丸如梧子,未發前服三丸,發時服二丸,發後服一丸,於後三日更一服,三日慎食。
《錄驗方》治瘧及嶂氣方:
恆山(二兩),甘草(二兩)
切,以白酒大一升浸一宿,去滓分二服,未發前一服,臨發又一服,任吐。慎生冷、酢滑酒、肉、面、油膩、房室。
白話文:
《病源論》說:
山嵐瘴氣引起的瘧疾,這種病發生在嶺南一帶,是因為夾帶著山區瘴氣的緣故。它的症狀是發冷發熱,時好時壞,都是因為受到溪流源頭和山區瘴氣的毒害所致。這種病比單純因為中暑而引起的瘧疾更嚴重。
《耆婆方》治療瘴瘧的重要藥方:
蜀地產的恆山(十五克),甘草(十克),光明砂(五克)。
這三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做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在瘧疾發作前服用三丸,發作時服用二丸,發作後服用一丸。之後三天再服用一次,服用期間要謹慎飲食。
《錄驗方》治療瘧疾及瘴氣的方法:
恆山(十克),甘草(十克)。
將藥材切碎,用約兩百毫升的白酒浸泡一晚,去除藥渣後分兩次服用,在瘧疾發作前服用一次,快要發作時再服用一次,可以讓人嘔吐。服用期間要小心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酸滑的酒、肉類、麵食、油膩的食物,也要避免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