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5)

1. 治諸屍方第十二

《病源論》云:人身內自有三尸諸蟲,與人俱生,而此蟲忌惡,能與鬼靈相通,常接引外邪,為人患害,其發作之狀,或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或腹痛脹急,或螺塊踴起,或攣引腰脊,或精神雜錯,變狀多端。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人體內本來就有三尸諸蟲,它們與人同時出生,而且這些蟲嫌惡邪惡,能夠與鬼神溝通交流,經常引誘外來的邪氣,給人帶來傷害,病發的時候,有的人會沉默寡言,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有的人會腹痛脹痛加劇,有的人會患上蟯蟲病,有的人會腰背僵直痙攣,有的人會精神錯亂,症狀千變萬化。

《葛氏方》云:雖有五屍之名,其例皆相似,而小有異者:一飛屍(變作無常;)二遁屍(聞哀哭便作;)三風屍(得風便作;)四沉屍(遇寒冷便作;)五屍經(變轉致大惡。)

白話文:

《葛氏方》中說:雖然有五屍之名,但它們的案例都相似,只是有一些小的差別:

  1. 飛屍:變化成無常,也就是死亡的使者。

  2. 遁屍:聽到哀哭聲就發作。

  3. 風屍:遇到風就發作。

  4. 沉屍:遇到寒冷就發作。

  5. 屍經:變化轉換,導致大惡。

又云:凡五屍,即是身中屍鬼接引外邪,共為病害。經術其有消滅之方,而非世徒能用,今復撰諸經要,以救其弊方:

白話文:

中醫古文翻譯:

據說:身體裡有五臟,是人體中的鬼怪,它們會引誘外來的邪氣,共同引起疾病。經書中有消滅五臟的方法,但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現在我又撰寫了諸經的要點,以糾正那些錯誤的方法:

雄黃(一兩),大蒜(一兩)

搗令相和如彈丸者,納二合熱酒中,服之須臾瘥。未瘥更一服便止。有屍疹(敕忍反)者常宜蓄此藥也。

又方:桂、乾薑分等,末之。鹽三指撮,熬令青,末合,水服二方寸匕。

《新錄方》治飛屍方:

灸脊中及兩旁相去三寸,各五十炷。

又方:桃白皮切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六合,分三服。

又云:治遁屍方:

牛蹄下土三指撮,酒一盞下。(亦治風屍。)

又方:鹽墨湯頓服。

又方:炒艾熨之。

又方:熬艾以青布裹,更熨。

又方:熬大豆裹,更熨。

又云:治沉屍方:

灸太倉(中管也)七壯。

又灸乳下一寸,七壯。

又方:發灰、杏仁、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七丸,日二。

《千金方》治遁屍屍注方:

桂心(一兩),乾薑(二兩),巴豆仁(二枚)

三味,下篩,上酢和,和如泥,塗病上,干即易。

又:芥子薄主遁屍飛屍方: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雄黃(一兩),大蒜(一兩)

搗碎後攪拌成彈丸狀,放入一杯熱酒中,喝下去後很快就能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可以再喝一杯就夠了。有屍疹(同「趁忍」)的人應該隨時備著這種藥。

另一種方法: 桂皮、乾薑等分,磨成粉末。用三指捏取的鹽,炒製成青色,與粉末混合,用白開水送服二方寸匙。

《新錄方》治療飛屍的方法:

灸燒脊椎骨中間及兩旁各三寸,各灸五十壯。

另一種方法: 桃白皮切碎二升,水四升,熬煮後取一升六合,分三次服下。

又說:治療遁屍的方法:

牛蹄子取三指捏取的量,用一杯酒送服。(也可以治療風屍。)

另一種方法: 鹽墨湯一飲而盡。

另一種方法: 炒艾草熨敷。

另一種方法: 熬艾草,用青布包裹,再熨敷。

另一種方法: 熬大豆包裹,再熨敷。

又說:治療沉屍的方法:

灸太倉穴(中管穴)七壯。

再灸乳房下方一寸處,七壯。

另一種方法: 發灰、杏仁、蜂蜜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一次服七丸,一天兩次。

《千金方》治療遁屍和屍注的方法:

桂心(一兩),乾薑(二兩),巴豆仁(二枚)

三種藥材,過篩後,用醋和成泥狀,塗抹在患處,乾了就更換。

芥子薄主治遁屍和飛屍。

芥子一升,蒸熟搗下篩,以黃丹二兩攪之,分作兩分,疏布袋盛之,更蒸使熟,薄痛上,當更迭蒸袋恆使熱。

白話文:

取芥子一升,蒸熟後搗碎並過篩,加入黃丹二兩攪拌均勻。分作兩袋,裝入疏布袋中,再次蒸熟。當疼痛發作時,將熱敷袋敷於患處,並輪流更換,使熱度恆定。

2. 治諸瘧方第十三

《病源論》云:夏日傷暑,秋必病瘧。瘧其人形瘦皮慄,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愈。月盡解。(今按:有病後瘧,載本卷末。)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夏季如果中暑,秋天必定會得瘧疾。瘧疾患者身體瘦弱,皮膚發慄,通常每個月第一天發作,應該在第十五天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到月底就會解除。(今按:有關患瘧疾後引起的疾病,記載在本卷的末尾。)

《通玄》云:瘧病多種,各不同形,有溫瘧,有寒瘧,有癊(于禁反)瘧,有勞瘧,有鬼瘧。此五瘧,內應於五臟。溫瘧者,先熱而後寒;寒瘧者,先寒而後熱;癊瘧者,吐逆嘔宿汁,腹中生痃癖;勞瘧者,不得用力;鬼瘧,不可與飲食,用藥不得同。

白話文:

《通玄》中說:瘧疾有很多種,每種表現症狀不一,有溫瘧、有寒瘧、有癊瘧、有勞瘧、有鬼瘧。這五種瘧疾,分別與五臟相互應。溫瘧:先發熱,後發冷;寒瘧:先發冷,後發熱;癊瘧:嘔吐宿食,腹中產生積痞;勞瘧:不能用力;鬼瘧:不能飲食,用藥不能相同。

《集驗方》云:黃帝曰:夫痎(音皆)瘧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為痎瘧。間日瘧先寒而後熱,何也?對曰:夫寒者,陰氣也,風也,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問曰:先熱後寒者何?對曰: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名曰癉瘧。治之方:

白話文:

《集驗方》中說:黃帝說:瘧疾都是由風引起的,夏天受暑熱傷害,秋天就會得瘧疾。間日瘧先寒後熱,這是為什麼?回答說:寒是陰氣,風是陽氣。先受寒傷,後受風傷,所以先寒後熱。問道:先熱後寒是怎麼回事?回答說:先受風傷,後受寒傷,所以先熱後寒,這種瘧疾叫做溫瘧;如果只熱不寒,是陰氣先絕,陽氣獨發,這種瘧疾叫做瘴瘧。治療方法:

夫瘧必從四末始,先其發時一食頃,用細左索繩堅束其手足十指,過時乃解。

白話文:

瘧疾必定從四肢開始,在發作前一個時辰,用細麻繩緊緊捆住手腳十個手指,過後再解開。

又方:取大蜘蛛一枚,納蘆管中,密塞管口,繩系以綰頸,過發時乃解去。(《葛氏方》同之。)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取一隻大蜘蛛,網蘆葦管中,將管口封緊,用繩子繫在脖子上,頭髮長了一半時才解開。

又方:桃葉二七枚,安心上,艾灸葉上十四壯。(《僧深方》同之。)

《千金方》治瘧方:

未發前,抱雄雞一頭著懷中,時時驚動,令雞作大聲,無不瘥。

又方:故鞋底去兩頭,燒灰,井花水服之。

又方:未發前預灸項大椎尖頭,漸灸過時止。

《葛氏方》治瘧病方:

又方:多煮豉作湯,飲數升,令得大吐便斷。

又方:破一大豆去皮,書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

吞之立愈。向日服,勿令人知之。

又方:炙鱉甲搗末,酒服方寸匕,至發時令三服,兼用火灸無不斷。

《龍門方》療一切瘧方:

取恆山、甘草等分,搗末和水,服方寸匕。吐即瘥。

又方:取蓮搗末三指撮,以酒和,欲發前服之,驗。

《範汪方》治瘧方:

臨發時,搗大附子下篩,以苦酒和之,塗背上。

《廣濟方》療瘧方:

恆山(三兩)

漿水三升,浸經一宿,煎取一升,欲發前頓服之。微吐瘥止。無所禁忌。

《小品方》斷痎瘧先大寒後大熱者方:

白話文:

古文:

桃葉二七枚,安心上,艾灸葉上十四壯。(《僧深方》同之。)

白話文:

桃葉二十七片,貼在胸前,在艾灸葉上艾灸十四壯。(《僧深方》與此方相同。)

古文:

《千金方》治瘧方:

未發前,抱住一隻公雞在懷中,時常驚動牠,讓公雞發出大聲,沒有不治癒的。

又方:把舊鞋子底部兩端去除,燒成灰,用井水送服。

又方:未發前預先在項大椎尖頭上艾灸,逐漸艾灸超過發作時間為止。

白話文:

《千金方》治療瘧疾的方法:

瘧疾發作前,抱一隻公雞在懷中,時常驚動牠,讓公雞發出大聲,沒有不治癒的。

另有一種方法:將舊鞋子的底部兩端去除,燒成灰,用井水送服。

再有一種方法:瘧疾發作前預先在項大椎尖頭上艾灸,逐漸艾灸超過發作時間為止。

古文:

《葛氏方》治瘧病方:

又方:多煮豆豉成湯,飲用數升,令其大吐,便可斷絕。

又方:破開一顆大黃豆,去皮,寫一片為「日」字,另一片為「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下立愈。面向太陽服用,不要讓別人知道。

又方:炙烤鱉甲,搗成末,用酒送服方寸匙,在發作時服用三服,並用火灸,沒有不斷痊癒的。

白話文:

《葛氏方》治療瘧疾的方法:

另有一種方法:多煮豆豉成湯,飲用數升,令其大吐,便可斷絕。

再有一種方法:破開一顆大黃豆,去皮,寫一片為「日」字,另一片為「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下立愈。面向太陽服用,不要讓別人知道。

再有一種方法:炙烤鱉甲,搗成末,用酒送服方寸匙,在發作時服用三服,並用火灸,沒有不斷痊癒的。

古文:

《龍門方》療一切瘧方:

取恆山、甘草等分,搗成末,和水服方寸匙。吐即瘥。

又方:取蓮藕搗成末,三指捏取,用酒調和,在發作前服用,驗證有效。

白話文:

《龍門方》治療一切瘧疾的方法:

取恆山、甘草等分,搗成末,和水服方寸匙。吐出即痊癒。

另有一種方法:取蓮藕搗成末,三指捏取,用酒調和,在發作前服用,驗證有效。

古文:

《範汪方》治瘧方:

臨發時,搗大附子下篩,以苦酒調和,塗抹在背上。

白話文:

《範汪方》治療瘧疾的方法:

瘧疾發作時,將大附子搗碎過篩,用苦酒調和,塗抹在背上。

古文:

《廣濟方》療瘧方:

恆山(三兩)

以漿水三升,浸泡一夜,煎取一升,在發作前一次服下。微吐便痊癒,停止服用。無所禁忌。

白話文:

《廣濟方》治療瘧疾的方法:

恆山(三兩)

用米漿水三升,浸泡一夜,煎取一升,在發作前一次服下。微吐便痊癒,停止服用。無所禁忌。

古文:

《小品方》斷痎瘧先大寒後大熱者方:

小麥(一升),淡竹葉(一虎口),恆山(三兩)

白話文:

  • 小麥(一升):一升小麥。

  • 淡竹葉(一虎口):一把淡竹葉。

  • 恆山(三兩):三兩恆山。

凡三物,以水五升,宿漬,明旦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僧深方》治一切諸瘧無不斷恆山丸方:

白話文:

僧深方治一切瘧疾不會中斷[恆山丸]方:

用水五升,浸泡過夜,天亮後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大黃(一兩,一方二兩),附子(一兩,炮),恆山(三兩),龍骨(一兩)

白話文:

  • 大黃:一錢(6克),一方二錢(12克)。

  • 附子:一錢(6克),須經過炮製。

  • 恆山:三錢(18克)。

  • 龍骨:一錢(6克)。

凡四物,冶合下篩,蜜和,平旦服梧子七丸;未發中間復服七丸;臨發服七丸。若不斷,至後後日復發,更服如此法,甚神良。

白話文:

將四種藥物混合後研磨成細粉,以蜂蜜調和,在黎明時服用七丸吳茱萸;如果病還沒痊癒,在中午時再服用七丸;在疾病發作時再服七丸。如果疾病沒有中斷,到了後天再來發作,就仍然以這個方法服用,非常靈驗。

《本草經》云:治瘧,煮葎草汁及生汁服之。

《本草稽疑》云:治瘧,燒貓屎為末,酒服方寸匕。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治療瘧疾,可以用煮過的葎草汁或生葎草汁服用。

《本草稽疑》記載:治療瘧疾,可以用燒焦的貓屎研成粉末,用酒送服一指寬的勺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