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三 (8)
卷第十三 (8)
1. 治肺痿方第十五(四)
《病源論》云:肺主氣,為五臟上蓋。氣主皮毛,故易傷於風邪。風邪傷於腑臟,而血氣虛弱,又因勞役大汗出之後,或經大下而亡津液,津液竭絕,肺氣壅塞,不能宣通諸臟之氣,因成肺痿也。其病,咳唾而嘔逆涎沫,小便數是也。咳唾咽燥,欲飲者必愈。欲咳而不能咳,唾干沫而小便不利者,難治。
《廣利方》療肺痿唾膿血腥臭,連連嗽不止,漸將羸瘦,形容枯顇方:
白話文:
《病源論》說:肺臟主導氣,是五臟的上蓋。氣主導皮毛,所以很容易受到風邪的傷害。風邪傷於臟腑,導致血氣虛弱,又因為勞役後大汗淋漓,或因大便後津液耗盡,津液枯竭,肺氣壅塞,不能宣通諸臟之氣,因此形成肺痿。其症狀是咳嗽吐痰,嘔吐逆涎,小便頻繁。咳嗽吐痰咽喉乾燥,想喝水的人一定會好轉。想要咳嗽卻咳不出來,吐出的痰液乾枯,小便不順暢的人,很難治癒。
廣利方
治療肺癆,咳嗽吐出帶腥臭濃血,連續不停,漸漸消瘦,形容憔悴。
方劑:
- 人參鬚 二錢
- 阿膠半夏 二錢
- 陳皮 二錢
- 五倍子 一錢
- 荊芥 二錢
- 法半夏 二錢
- 桔梗 二錢
- 桅子 二錢
- 桑白皮 二錢
- 黃芪 二錢
- 麥冬 二錢
- 沙參 二錢
- 棗仁 二錢
- 百合 二錢
紫菀頭(二十一枚,髻子充),桔梗(十二分,微炙),天門冬(八分),茯苓(十二分),生百合(三枚,洗),生地黃汁(二大合,湯成下),知母(六分)
白話文:
-
紫菀頭(二十一枚,髻子充):紫菀頭二十一枚,使用髮髻針刺入。
-
桔梗(十二分,微炙):桔梗十二分,稍微烘烤一下。
-
天門冬(八分):天門冬八分。
-
茯苓(十二分):茯苓十二分。
-
生百合(三枚,洗):生百合三枚,洗淨。
-
生地黃汁(二大合,湯成下):生地黃汁二大合,湯煮好後加入。
-
知母(六分):知母六分。
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九合,食後良久分溫三服,服如人行五六里,進一服,要利,加芒硝八分,湯成下。忌一切熱肉、面、油膩、果子、鯉魚。
《玄感傳屍方》主肺痿咳嗽,上氣不得臥,多黏唾等瀉肺湯方:
白話文:
將水煮到二大升剩下九合,飯後隔一段時間,溫服三次。服藥後像人走五六里路,再服用一次。如果想通便,就加入八分芒硝,煮湯並服用。禁止食用所有溫熱的肉、麵食、油膩食物、水果、鯉魚。
瀉肺湯方(主治肺痿咳嗽、上氣不得臥、多黏唾)
藥材:
- 麻黃 2 錢
- 杏仁 2 錢
- 甘草 2 錢
- 茯苓 2 錢
- 桂枝 1 錢
- 石膏 4 錢
- 桑白皮 4 錢
煎服方法:
用水 4 碗,先煎麻黃、石膏,去渣取汁,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取汁分 2 次溫服。
葶藶子(三兩,微火熬令紫色,搗如泥之),大棗(二十枚,破),桑根白皮(三兩,切)
白話文:
葶藶子(三兩,用小火熬煮成紫色的,搗成泥狀)、大棗(二十顆,破開)、桑根白皮(三兩,切碎)
凡三味,以水三升煮棗及桑皮,取一升,去滓,納葶藶子泥如彈丸許,攪令消散,更煮三分減一,調冷暖頓服之,良久,當吐惡物,微利一兩行,如湯潑雪,即得安臥,神效。忌生冷、咸、酸、腥臭、油膩等。
白話文:
總共三味藥,將水三升煮紅棗和桑樹皮,取一升,除去渣滓,放入葶藶子泥大約像彈珠大小,攪拌使其溶解,再煮,煮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就可以,等溫度適中時一次喝完,不久就會吐出髒東西,大便也會略微通暢,肚子會像被熱湯燙過的白雪一樣,立即可得安眠,效果很好。要注意忌口,不吃生冷、鹹、酸、腥臭、油膩等食物。
又云:肺痿、骨蒸、痃氣,若吐血、聲破,或多唾、或口乾兼渴不能食,單服小便方:
單服自身及他人小便百日即瘥。日四服,一服一升。
《集驗方》治肺痿咳吐涎沫不止,咽燥而不渴方:
白話文:
有人说,肺痿、骨蒸、痃气,如果出现吐血、声音嘶哑,或者经常吐口水、口干舌燥又渴,吃不下饭,就单喝小便方:
每天喝四次,每次一升,连续喝一百天就能痊愈。
《集验方》里治疗肺痿咳嗽,吐口水不止,咽喉干燥却不解渴的方子:
生薑(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炙),大棗(十五枚,擘)
凡四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今按:《千金方》:甘草三兩,大棗十枚。)
白話文:
-
生薑(250 公克)
-
人參(150 公克)
-
甘草(200 公克,經過烘烤)
-
大棗(15 枚,切碎)
用七升水將四物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按:《千金方》:甘草三兩,大棗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