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三 (7)
卷第十三 (7)
1. 治骨蒸病方第十四(三)
《病源論》云: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二曰脈蒸,三曰皮蒸,四曰肉蒸,五曰內蒸。
又云:有二十三蒸。一胞蒸;二玉房蒸;三腦蒸;四髓蒸;五骨蒸;六筋蒸;七血蒸;八脈蒸;九肝蒸;十心蒸;十一脾蒸;十二肺蒸;十三腎蒸;十四膀胱蒸;十五膽蒸;十六胃蒸;十七小腸蒸;十八大腸蒸;十九上焦中焦蒸;二十肉蒸;二十一膚蒸;二十二皮蒸;二十三氣蒸,云云。
《玄感傳屍方》云:論曰:凡人唯知有骨蒸名而不知亦有心腎等蒸,云云。
又云:五蒸病者,附骨毒之氣,療之通用生地黃汁,不限日數,此方神驗,云云。
又云:一曰骨蒸者,其根在腎,旦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無味,小便黃赤,忽忽煩亂,細喘而無氣(力),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蒸盛過傷內,即變為疳,食人五藏。若大便澀者,與芒硝一匕,三日服,乃亦可搗苦參為散,蜜和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再服,無所禁忌,以身輕冷涼冷,能食為度。
二曰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腳,噏噏思水,口唾即浪言,或驚恐不安,脈數。若蒸盛之時,變為疳,臍下悶,或暴利不能止,若利方:
苦參(二兩),青葙(二兩),艾葉(一兩),甘草(一兩,炙)
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二分,羊胞中盛,灌下部,若不利,服芒硝方寸匕。
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乾,口中無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時,胸滿,或自稱得注熱,兩脅下脹,大嗽,徹背連脾疼,眠寐不安。或蒸毒傷臟,口內唾血。急與芒硝一兩,日不過三,服之訖,冷水浸手,以熨脅間及腋上,自下第三脅間下腋下空中七壯灸之。
四曰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火,煩躁無汗,心腹臌脹,食即欲嘔,小便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或體腫目赤,寢臥不安,不能安寐者,宜取大黃一兩半,切,以如小豆,以水一升浸經一宿,明絞取汗,一服五合許,微下即止,若熱不定,亦服芒硝一匕,日二服,任意,以涼為度。
五曰肉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內蒸者,必外寒而內熱,把手附骨而肉熱甚。其根在五臟六腑。其人必困患後得之,骨肉自消,飲食無味,或皮燥而無光澤。蒸盛之時,四肢漸細,足趺腫起。宜搗石膏十兩為一劑,細研如鍾乳法,和水一服方寸匕,日再服為佳,以涼為度。上件五蒸,悉困特患愈後,食牛羊肉皮(及)肥膩,或酒、或房而得,久蒸不除,終變為疳,必須先防下部,不得輕忌治。
又云:主丈夫因虛勞損,夢泄、盜汗、小便餘瀝、陰濕弱欲成骨蒸者,名曰勞極,黃耆大補腎湯(陽)方:
黃耆(三兩),生薑(三兩),人參(三兩),大棗(二十枚,擘),牡蠣(二兩),夕藥(三兩),桂心(三兩),五味子(三兩),地骨皮(三兩),茯苓(三兩),防風(三兩),橘皮(三兩),磁石(三兩,碎,綿裹),甘草(二兩,炙)
凡十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絞去滓,分溫三四服,服如去八九里,復取微潤,五日服一劑,以三日劑為斷。忌黏食生冷。
又云:主骨蒸、肺痿、手足煩熱兼湯或不能食,蘆根飲方:
蘆根(切,十兩),麥門冬(十兩,去皮),地骨白皮(十兩),生薑(十兩,切),茯苓(五兩),橘皮(五兩)
兼服石,人骨中寒、虛脹痛者,加吳茱萸八兩。
凡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晝三服夜二服。忌如藥法。
又云:主骨蒸、肺痿、四體煩熱不能食,口乾者,麥門冬飲方:
麥門冬(三升,去心,生者二升),地骨白皮(二升),小麥(一升)
凡三味,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麥取一升,去麥門二味,更煮取三升,絞去滓,分溫三服,服相去四五里。
又云:小龍膽丸療骨蒸身熱,手足煩,心中懊憹羸瘦不能食方:
龍膽(五分),黃連(去毛),夕藥,甘草,黃柏,大黃,黃芩,人參,梔子仁(各四分)
凡九味,搗篩,蜜丸,飲服三丸,丸如梧子,稍加,以知為度,日二三服,忌如法。
又云:骨蒸之病,無問男女,特忌房室、舉動勞作,尤不宜食陳臭鹹酸難消黏食,牛、馬、驢羊、大小豆、豬、魚、油膩、酒、面、果、瓜、野鳥之屬,葵、筍、蒜、蕨及生冷等並不得食。唯宜食煮飯、鹽豉、豆醬、燒薑、蔥、韭、枸杞、苜蓿、苦菜、地黃葉、牛膝葉,並須爛煮食之。候病稍退,肌膚虛弱者,可時食干鹿脯。
又云:主骨蒸痃癖氣等灸方:
兩肩井、上廉、下廉,灸七壯。
又方:夾臍兩旁各相去一寸二分,兩乳下一夫肋間。灸如前法。
《廣濟方》療骨蒸單方:肺氣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顏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漸羸瘦方:
生地黃(三兩,切),蔥白(二兩,切),香豉(二兩),童子小便(二升),甘草(二兩,炙)
上,地黃等於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兩沸,絞去滓,澄去澱,取一升二合,分溫二服。忌食熱面、豬肉、油膩、黏食。
又云:療瘦病方:
靈天蓋(一大兩,死人頂骨),麝香(半臍),桃仁(一大抄,去皮),生硃砂(一兩半,光明者)好豉(一大升,干之)
上五味,各別搗篩訖,然後總和合調,每晨空腹以小兒小便半升,和散方寸一匕服。忌生血。
《廣利方》理骨節熱積漸黃瘦方:
鱉甲(六分,炙),知母(四支),大黃(六分),蔥白(五莖),豉(十二分),桑根白皮(八分),甘草(四分,炙)
切,以童子小便一大升三合煎取八合,去滓,食後良久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頻服五劑。忌熱肉麵人莧。
又方:大黃四分,切,以童子小便五合煎取四合,去滓,空腹分溫兩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頻服五劑,忌熱肉面。
白話文:
《病源論》說:所謂的蒸病有五種:第一種是骨蒸,第二種是脈蒸,第三種是皮蒸,第四種是肉蒸,第五種是內蒸。
又說:蒸病有二十三種。第一種是胞蒸;第二種是玉房蒸(指男性生殖器);第三種是腦蒸;第四種是髓蒸;第五種是骨蒸;第六種是筋蒸;第七種是血蒸;第八種是脈蒸;第九種是肝蒸;第十種是心蒸;第十一種是脾蒸;第十二種是肺蒸;第十三種是腎蒸;第十四種是膀胱蒸;第十五種是膽蒸;第十六種是胃蒸;第十七種是小腸蒸;第十八種是大腸蒸;第十九種是上焦和中焦蒸;第二十種是肉蒸;第二十一種是膚蒸;第二十二種是皮蒸;第二十三種是氣蒸,等等。
《玄感傳屍方》說:一般人只知道有骨蒸這種病,卻不知道也有心、腎等臟腑的蒸病。
又說:這五種蒸病,都是因為附在骨頭上的毒氣引起的,治療方法是使用生地黃汁,不限服用天數,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又說:第一種骨蒸,病根在腎,早上起床時身體是涼的,到了晚上就會發熱,感到煩躁,睡不安穩,吃東西沒味道,小便顏色黃紅,心裡煩亂,呼吸急促但沒有力氣,腰痛,兩腳冰冷,手心卻常常發熱。如果蒸熱太盛,會傷害到體內,就會變成疳病,侵蝕五臟。如果大便不順暢,可以服用芒硝一匙,連續服用三天。也可以將苦參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七丸,一天服用兩次,沒有什麼飲食禁忌,以身體感覺輕快涼爽,能吃得下東西為標準。
第二種脈蒸,病根在心。每天都會感到煩悶加重,手腳亂動,口中一直想喝水,說話不清不楚,或感到驚恐不安,脈搏跳動快速。如果蒸熱太盛,會變成疳病,肚臍下方感到悶脹,或是突然腹瀉不止。治療腹瀉的藥方如下:
苦參(二兩),青葙(二兩),艾葉(一兩),甘草(一兩,炙烤過)
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四升煎煮成一升半,分成兩份,裝在羊的膀胱中,灌入肛門,如果腹瀉沒有停止,可以服用芒硝一小匙。
第三種皮蒸,病根在肺。一定會呼吸急促、鼻子乾燥、口中沒有唾液、舌頭上有白苔,小便顏色紅如血。如果蒸熱太盛,會胸悶,或自覺體內有熱,兩側肋骨下方脹痛,咳嗽劇烈,疼痛從背部蔓延到脾臟,難以入睡。有時蒸毒會傷害臟腑,導致口中吐血。這時要趕快服用芒硝一兩,一天不超過三次。服用後,將手放入冷水中浸泡,然後敷在肋骨間和腋下,在第三根肋骨下方與腋下之間的空隙處,進行艾灸七壯。
第四種肉蒸,病根在脾。身體發熱如火,感到煩躁卻沒有汗,心腹脹滿,吃東西就想吐,小便顏色如血,大便秘結。如果蒸熱太盛,身體會腫脹、眼睛發紅,躺臥不安,難以入睡。這時應該用大黃一兩半,切成小豆大小,用水一升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絞汁服用五合左右,輕微腹瀉即可停止。如果發熱不定,也可以服用芒硝一匙,一天服用兩次,沒有限制,以身體感覺涼爽為標準。
第五種肉蒸,也叫血蒸。之所以稱為內蒸,是因為體表寒冷,體內卻發熱,手摸到骨頭,感覺骨頭附著的肌肉特別熱。病根在五臟六腑。這種病通常是人在重病之後才會得,會導致肌肉消瘦,吃東西沒味道,皮膚乾燥沒有光澤。如果蒸熱太盛,四肢會漸漸變細,腳背腫起來。這時應該將石膏十兩搗碎成粉末,像鍾乳石研磨的方法一樣,用水調和服用一小匙,一天服用兩次,以身體感覺涼爽為標準。以上五種蒸病,都是人在生重病痊癒後,吃了牛羊肉皮或肥膩的食物,或是喝酒、房事過度而導致。如果蒸熱太久沒有消除,最終會變成疳病,必須事先注意保護下身,不可以輕視不治療。
又說:男子因為虛勞損傷,導致夢遺、盜汗、小便殘留、陰部潮濕虛弱,快要變成骨蒸病,這種情況叫做「勞極」,可以用黃耆大補腎湯來治療:
黃耆(三兩),生薑(三兩),人參(三兩),大棗(二十枚,掰開),牡蠣(二兩),夕藥(三兩),桂心(三兩),五味子(三兩),地骨皮(三兩),茯苓(三兩),防風(三兩),橘皮(三兩),磁石(三兩,搗碎,用棉布包著),甘草(二兩,炙烤過)
總共十四味藥材,將它們切碎,用水一斗二升煎煮成三升,過濾掉藥渣,分溫服用三到四次,每次服用後,感覺走了八九里路,身體微微出汗,五天服用一劑,以三天為一個療程。忌吃黏膩和生冷的食物。
又說:治療骨蒸、肺痿、手腳煩熱,兼有口渴或吃不下飯,可以用蘆根飲:
蘆根(切碎,十兩),麥門冬(十兩,去皮),地骨白皮(十兩),生薑(十兩,切碎),茯苓(五兩),橘皮(五兩)
如果骨頭中感覺寒冷虛脹疼痛,可以加入吳茱萸八兩。
總共六味藥材,將它們切碎,用水二斗煎煮成八升,過濾掉藥渣,分溫服用五次,白天三次,晚上兩次。飲食禁忌和吃藥一樣。
又說:治療骨蒸、肺痿、四肢煩熱,吃不下飯,口渴,可以用麥門冬飲:
麥門冬(三升,去心,新鮮的用二升),地骨白皮(二升),小麥(一升)
總共三味藥材,用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麥取一升,然後去除麥,加入其他兩味藥材,再煮成三升,過濾掉藥渣,分溫服用三次,每次服用後,間隔四五里路的距離。
又說:小龍膽丸治療骨蒸身熱,手腳煩熱,心中煩躁不安,身體消瘦,吃不下飯:
龍膽(五分),黃連(去毛),夕藥,甘草,黃柏,大黃,黃芩,人參,梔子仁(各四分)
總共九味藥材,將它們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三丸,可以稍微增加劑量,以身體感覺為標準,一天服用二到三次,飲食禁忌和吃藥一樣。
又說:患有骨蒸病,無論男女,都特別忌諱房事、劇烈運動、勞動,尤其不宜食用陳舊、腐敗、鹹酸、難消化、黏膩的食物,像是牛、馬、驢、羊、大小豆、豬、魚、油膩食物、酒、麵食、水果、瓜類、野鳥等,以及葵菜、竹筍、大蒜、蕨菜和生冷食物都不能吃。只適合吃煮飯、鹽豉、豆醬、燒薑、蔥、韭菜、枸杞、苜蓿、苦菜、地黃葉、牛膝葉,這些都要煮爛了再吃。等到病情稍微好轉,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偶爾吃一些鹿肉乾。
又說:治療骨蒸、痃癖(指腹部腫塊)等病,可以艾灸以下穴位:
兩側肩井穴、上廉穴、下廉穴,各灸七壯。
又一個方法:在肚臍兩旁各相距一寸二分的地方,以及兩側乳房下方與肋骨之間的空隙處,用和之前一樣的方法進行艾灸。
《廣濟方》治療骨蒸的單方:如果肺氣每到傍晚就發冷發熱,臉色微紅,吃不下飯,身體日漸消瘦,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生地黃(三兩,切碎),蔥白(二兩,切碎),豆豉(二兩),童子小便(二升),甘草(二兩,炙烤過)
將生地黃放入童子小便中浸泡一晚,早上煎煮兩次,過濾掉藥渣,去除沉澱物,取一升二合,分溫服用兩次。忌食熱麵、豬肉、油膩食物、黏膩食物。
又說:治療消瘦的藥方:
靈天蓋(一大兩,死人頭蓋骨),麝香(半臍),桃仁(一大把,去皮),生硃砂(一兩半,色澤明亮),好豆豉(一大升,曬乾)
以上五味藥材,分別搗碎成粉末,然後混合均勻,每天早上空腹用半升童子小便調和一小匙藥粉服用。忌吃生血。
《廣利方》治療骨節發熱、積熱導致身體漸漸發黃消瘦:
鱉甲(六分,炙烤過),知母(四支),大黃(六分),蔥白(五根),豆豉(十二分),桑根白皮(八分),甘草(四分,炙烤過)
將這些藥材切碎,用一升三合童子小便煎煮成八合,過濾掉藥渣,飯後不久分溫服用三次,每次服用後,間隔七八里路的距離。連續服用五劑。忌食熱肉、麵食和莧菜。
另一個藥方:將大黃四分切碎,用五合童子小便煎煮成四合,過濾掉藥渣,空腹分溫服用兩次,每次服用後,間隔四五里路的距離。連續服用五劑。忌食熱肉和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