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三 (6)
卷第十三 (6)
1. 治風汗方第十一
《經》云:凡熱者欲汗出為通氣也,而皮膚緻密不汗出也。風者欲汗不出為身疲也,而皮膚疏薄汗出不止。
《範汪方》治風汗出方:
防風(一兩),牡蠣(一兩),乾薑(一兩)
凡三物,冶篩一升,白粉三升合攪,以粉之。欲粉時,於銅銚中熬令小溫,良。
《僧深方》治風汗出少氣方:
防風(十分,一方三兩),白朮(六分,一方三兩),牡蠣(三分,一方三兩)
凡三物,冶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內經》說:一般來說,發熱的人是想要藉由流汗來疏通氣機,但如果皮膚緊密不透氣就無法出汗。而受到風邪侵襲的人,想要不出汗反而會感到身體疲憊,但如果皮膚疏鬆就反而會汗流不止。
《範汪方》治療風邪引起的汗出不止的藥方:
防風(一兩),牡蠣(一兩),乾薑(一兩)
以上三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總共一升。再將三升的白粉混合攪拌,用來塗抹身體。要塗抹時,先將藥粉放在銅鍋中稍微加熱至溫熱,效果會更好。
《僧深方》治療風邪引起的汗出不止,兼有氣短的藥方:
防風(十分,另一個藥方用三兩),白朮(六分,另一個藥方用三兩),牡蠣(三分,另一個藥方用三兩)
以上三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匙(方寸匕),一天三次。
2. 治陽虛盜汗方第十二
《病源論》云:盜汗者因睡眠而身體流汗也,此由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瘦。
《千金方》牡蠣散治臥即盜汗、頭痛方:
牡蠣(三兩,熬),術(三兩),防風(三兩)
上三味,酒服方寸匕,日一,止汗之驗無出於此,一切泄汗皆愈。
《錄驗方》止汗石膏散方:
石膏(四兩),甘草(四兩)
合搗篩,先食漿服方寸匕,日三。
《極要方》療盜汗方:
麻黃(三兩),牡蠣粉(二兩),蒺藜子(二兩),熟米粉(半兩),白米粉(六合)
以上為粉,生絹袋盛,臥汗出,敷之。
《範汪方》治盜汗麻黃散方:
麻黃根(三分),故敗扇燒屑(一分)
凡二物,冶篩,以乳服三分匕,日三,大人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病源論》說:所謂盜汗,是指睡覺時身體出汗,這是因為陽氣虛弱所導致的。長期這樣會使人消瘦。
《千金方》的牡蠣散,可以治療睡覺時盜汗、頭痛:
使用牡蠣(三兩,炒過)、白朮(三兩)、防風(三兩)這三種藥材。將它們磨成粉,用酒送服一小撮(約為方寸匕的量),一天一次。此方止汗效果極佳,所有出汗不止的情況都能治好。
《錄驗方》的止汗石膏散方:
使用石膏(四兩)、甘草(四兩)。將它們混合搗碎過篩,先吃些稀粥,然後用漿水送服一小撮(約為方寸匕的量),一天三次。
《極要方》治療盜汗的方子:
使用麻黃(三兩)、牡蠣粉(二兩)、蒺藜子(二兩)、熟米粉(半兩)、白米粉(六合)。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絹袋裝好。在睡覺時出汗的地方敷上這些藥粉。
《範汪方》治療盜汗的麻黃散方:
使用麻黃根(三分)、燒成灰的舊破扇子碎片(一分)。將這兩種藥材混合研磨過篩,用乳汁送服一小撮(約為三分匕的量),一天三次;大人用量則為一小撮(約為方寸匕的量),一天三次。
3. 治傳屍病方第十三
《玄感傳屍方》云:夫傳屍之病,為蠹(當戶反)實深大,較男夫多以痃癖及勞損為根,女人乃因血氣或注為本,然比見患者百有餘人,得狀不同,為療亦異。形候既眾,名號又殊,所以然者,《中華通》曰:傳屍,蜀土都名瘦病,江左稱為轉註,野俗謂之伏練,下里名為殗䌁,小兒乃曰無辜,因虛損得名為勞極。骨中熱者號為骨蒸,微嗽者稱曰肺痿(力朱反,曲脊也),神鬼為崇名之復連,云云。
又云:論曰:大都男女傳屍之候,心胸滿悶,背膊(補各反,《說文》肩甲也)煩疼,兩目精明,四(兩)肢無力,雖知欲臥,睡恆不嗜,脊膂(音呂,脊骨也)急痛,膝脛痠疼,多臥小起,狀似佯(音陽,詐也)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好,欲似無病,從日午以後,即四體微熱,面好顏色,不喜見人過,常懷忿恚,才不稱意,即欲嗔怒。行立腳弱,夜臥盜汗,夢與鬼交,或見先亡,或多驚悸。
有時氣急,有時咳嗽,雖思想飲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須臾,而精神尚好,兩「肋」虛脹。或時微痢,鼻口乾燥,恆多黏唾,有時唇赤,有時欲睡,漸就沉羸,猶如水涸魚不覺其死矣。
又云:論曰:傳屍之疾本起作無端,莫問老少男女皆有斯疾。大都此病相剋而生,先內傳毒氣,周遍五臟,漸就羸瘦至於死,死訖復易(羊益反,轉也)親一人,故曰傳屍;亦名轉註;以其初得半臥半起,號殗䌁;內傳五臟名之伏練。不解療者,乃至滅門。假如男子因虛損得之,名為勞極。
(吳楚云淋瀝也;蜀云勞齊也。)其源先從腎起,腎初受氣,兩脛痠疼,腰脊拘急,行立腳弱,食飲少,兩耳飈飈欲似風聲,夜臥夢泄,陰沛痿弱。腎既受已,次傳於心,心初受氣,夜臥心驚,或多忪悸,懸乏氣,吸吸欲盡,夢見先亡,有時盜汗,食無滋味,口內生瘡,心恆煩熱,唯欲眠臥,朝輕暮重,兩頰口唇皆悉紅赤,手足五心亦皆熱。
心既受已,次傳於肺;肺初受氣,有時咳嗽,氣微弱,有時喘氣,臥即更甚,鼻口乾燥,不聞香臭,假令得聞,唯覺朽腐物氣,時噁心,憤憤(扶粉反,滿也)欲吐,肌膚枯燥,或時刺痛,或似蟲行,干皮細起,狀如起片。肺既受已,次傳於肝,肝初受氣,兩目漠漠,面無血色,常欲頻眉,視不及遠,目恆乾澀,又時赤痛,或復精黃,終瞢𧄼,欲閤眼及好臥,睡還不著。
肝既受已,次傳於脾,脾初受氣,兩脅膚脹,食不消化,又時渴利,熟食生出,有時肱痛,腹腸雷鳴,唇舌焦乾,或生瘡腫,毛髮豎,無有光潤,或復上氣抬肩,喘息,利赤黑汁,至此候者,將死之證也。
又云:傳屍、骨蒸、伏練、殗䌁相染滅門神秘方:
柴胡(三兩),桑根白皮(五兩),甘草(二兩,炙),桔梗(三兩),續斷(三兩),紫菀(四兩),赤小豆(一升,小),青竹茹(三兩),五味子(三兩),乾地黃(五兩,無者以生十兩代之)
若熱更加石膏三兩(末),若不下食更加生麥冬二兩(去心)。
凡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去如人行七八里,重者服五六劑,輕者兩三劑,隔五六日一服,忌如藥法。
又云:主傳屍、骨蒸、例(力制反,皆也)多盜汗粉身方:
麻黃根(三分),牡蠣粉(三分),蒺藜子(二兩),熟米沙(半兩,末),白朮粉(六分),胡燕脂(一兩)
凡六物,搗篩,絹袋子盛之,夜臥汗出敷之。
又云:主傳屍、骨蒸、鬼氣,惡寒壯熱,諸風虛疥癬瘙癢方:
直用桃、柳、槐、蒴藋四種枝葉,各銼一大升,以水九大斗煮取五大斗,去滓,加鹽二大升浸(沒)之。
又云:主傳屍、伏練、殗䌁、骨蒸、痃癖、鬼氣、惡寒、悒悒(於急反,憂也),或如瘧等,灸之方:
大椎上穴。又兩旁才下少許對椎節間各相去一寸半二穴(名大杼。)又兩肋(魯得反,脅骨也)下名章門二穴。又當心脊骨上兩旁各相去一寸二穴。
合七穴,日別取,正午各灸七壯,滿一百五十壯,即覺漸瘥。
又云:主傳屍、殗䌁、喜厭(一琰反)夢者,灸商丘二穴。(在足內踝下微前陷者中,灸七壯,瘥止。)
《廣濟方》療瘦病、伏練、諸鬼氣惡注,硃砂丸方:
光明硃砂(一大兩,碎),桃仁(七十枚,去皮),麝香(三分,碎)
上,研硃砂、麝香令細末,後用桃仁、香砂為丸。如其和不斂,以蜜少許合成訖,清飲服一七丸,日二服夜一服,不痢,忌雜肉及辛。
又云:療傳屍、骨蒸、殗䌁、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痢、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痃癖、疔腫、驚癇、鬼忤中人、吐乳、狐貍吃力伽丸方:
吃力伽(白朮是),光明砂(研),麝香,當門子,訶黎勒皮,香附子,沉香(重者),青木香,丁子香,安悉香,檀香,蓽茇(波斯者),犀角(以上各一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香(以上各半兩)
上,研搗篩極細,白蜜前志沫和為丸,每朝取井花水服如梧子四丸。於淨器中研破服之,老少每研一丸服之。仍取一丸如彈丸,蠟紙裹,緋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傳。冷水暖水臨時斟量,忌五辛,臘月合之,有神藏於密器中,勿令泄氣,神效。
白話文:
治傳屍病方第十三
《玄感傳屍方》說:所謂的傳屍病,其實是病根非常深重且難以處理的一種疾病。男性患者多半是由於痃癖(腹部腫塊)或勞損積累所致,而女性則大多是因為血氣不順或是其他問題所導致。我觀察過一百多位患者,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治療方式也因此有所差異。病症表現多樣,病名也各不相同。《中華通》說:傳屍病在四川一帶被稱為瘦病,在江東地區稱為轉註,鄉野俗稱伏練,民間又叫殗䌁,小孩子則稱之為無辜,因為虛弱損耗而得名為勞極。骨頭裡發熱的稱作骨蒸,輕微咳嗽的稱為肺痿,被認為是鬼怪作祟的叫做復連等等。
又說:一般來說,不論男女,傳屍病的症狀是:心胸悶脹,背部和肩膀痠痛,眼睛明亮有神,四肢卻沒有力氣;雖然想睡覺,卻總是難以入眠;脊椎和腰部會感到痠痛,膝蓋和小腿也痠痛;常常躺著,不喜歡活動,看起來好像在裝病。每天早上起床時精神很好,看起來像沒病一樣,但到了中午以後,身體就會開始微微發熱,臉色紅潤,不喜歡見到人,容易感到憤怒,只要稍有不順心就會發脾氣。走路時腳步虛弱無力,晚上睡覺容易盜汗,常常夢到和鬼交合,或是看到已過世的親人,也容易感到驚恐害怕。
有時會呼吸急促,有時會咳嗽;雖然想吃東西,但卻吃不下太多;雖然看起來精神還不錯,卻隨時可能死亡。胸腔兩側感到空虛脹滿,有時候會輕微腹瀉,鼻子和嘴巴乾燥,常常有黏稠的口水,有時候嘴唇會發紅,有時候會想睡覺;身體會逐漸消瘦衰弱,就像水乾涸而死的魚一樣,不知不覺就死去了。
又說:傳屍病發病的原因不明,不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罹患。這種病大多是互相傳染而產生的。一開始是體內產生毒氣,擴散到五臟六腑,然後身體逐漸消瘦直到死亡;死後又會傳染給另一位親人,所以才叫傳屍;也叫做轉註;因為發病初期病人是半躺半臥的狀態,所以又叫做殗䌁;毒氣傳遍五臟的又叫伏練。如果不懂得治療,甚至會導致全家滅門。如果是男子因為虛損而得病,就稱為勞極。
(吳楚地區稱作淋瀝,四川地區稱作勞齊。)病源首先從腎臟開始,腎臟剛開始受病的時候,兩條小腿會感到痠痛,腰部和脊椎會感到拘緊,走路時腳步虛弱無力,食慾不振,兩耳嗡嗡作響好像聽到風聲一樣,晚上睡覺容易遺精,陰莖也變得痿軟無力。腎臟受到病害之後,接著會傳到心臟;心臟剛開始受病時,晚上睡覺容易心驚,或是常常感到心悸,呼吸困難,感覺快要斷氣一樣,常常夢到死去的親人,有時會盜汗,吃東西沒味道,嘴巴裡會長瘡,心裡常常感到煩躁發熱,只想睡覺,早上症狀較輕,傍晚症狀較重,兩頰和嘴唇都會發紅,手心和腳心也會發熱。
心臟受到病害之後,接著會傳到肺臟;肺臟剛開始受病時,有時會咳嗽,呼吸微弱,有時會喘氣,躺下時喘氣會更嚴重,鼻子和嘴巴乾燥,聞不到香味或臭味,即使聞到,也只覺得是腐敗的味道,時常感到噁心,想吐,皮膚乾燥粗糙,有時會感到刺痛,或是感覺像有蟲在爬,皮膚會起細小的顆粒,看起來像鱗片一樣。肺臟受到病害之後,接著會傳到肝臟;肝臟剛開始受病時,眼睛會感到模糊不清,臉色蒼白,常常皺著眉頭,看不遠,眼睛經常感到乾澀,有時會感到紅腫疼痛,或是眼白發黃,最後會眼花看不清,想閉上眼睛或是喜歡睡覺,但睡也睡不好。
肝臟受到病害之後,接著會傳到脾臟;脾臟剛開始受病時,兩側胸腔會感到脹滿,吃東西難以消化,有時會感到口渴想拉肚子,吃下去的食物會直接排出來,有時手臂會感到疼痛,肚子裡會咕嚕咕嚕地叫,嘴唇和舌頭會感到乾渴,或是長瘡腫,毛髮豎立,沒有光澤,有時會感到呼吸困難,喘氣,拉出紅黑色的水便,出現這些症狀時,就表示快要死亡了。
又說:傳屍病、骨蒸、伏練、殗䌁這些傳染性極強,導致滅門的神秘藥方:
柴胡(三兩)、桑樹根白皮(五兩)、炙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續斷(三兩)、紫菀(四兩)、赤小豆(一升)、青竹茹(三兩)、五味子(三兩)、乾地黃(五兩,沒有的話可以用生地黃十兩代替)
如果發熱加重,就加入石膏三兩(磨成粉末),如果食慾不振,就加入生麥冬二兩(去除心)。
以上九種藥材,切碎,加水九升煮到剩二升五合,過濾掉藥渣,分成三次溫服。每次服藥後,最好能走七八里的路程來幫助藥效發揮。病情嚴重的人要服用五六劑,病情輕微的人服用兩三劑,間隔五六天服用一次,用藥方法同一般藥物一樣。
又說:主治傳屍病、骨蒸病,並且盜汗嚴重的藥粉配方:
麻黃根(三分)、牡蠣粉(三分)、蒺藜子(二兩)、熟米粉(半兩,磨成粉末)、白朮粉(六分)、胡燕脂(一兩)
以上六種藥材,搗碎篩過,裝在絹布袋子裡,晚上睡覺盜汗時敷在身上。
又說:主治傳屍病、骨蒸病、鬼氣,以及惡寒發熱,各種風邪引起的虛弱疥瘡和皮膚瘙癢的藥方:
直接用桃樹、柳樹、槐樹、蒴藋這四種樹的枝葉,各自切碎一大升,加水九大斗煮到剩五大斗,過濾掉藥渣,加入鹽二大升浸泡。
又說:主治傳屍病、伏練、殗䌁、骨蒸、痃癖、鬼氣、惡寒、憂鬱,或是像瘧疾一樣的病症,使用的灸療方法:
灸在大椎穴上。然後在兩旁,稍往下對應著椎骨之間的空隙,各相距一寸半的地方,各灸兩穴(稱為大杼穴)。再在兩側肋骨下方稱為章門的兩個穴位。還有在背部脊椎骨兩側,各相距一寸的兩個穴位。
總共七個穴位,每天都要灸,在正午時分,每個穴位各灸七壯,總共灸滿一百五十壯,就會感覺逐漸好轉。
又說:主治傳屍病、殗䌁,容易做惡夢的人,灸商丘穴的兩個穴位(在腳踝內側下方稍微偏前凹陷的地方,灸七壯,病好了就停止)。
《廣濟方》治療消瘦病、伏練病、各種鬼氣邪毒,所使用的硃砂丸配方:
光明硃砂(一大兩,搗碎)、桃仁(七十枚,去皮)、麝香(三分,搗碎)
先把硃砂和麝香磨成細末,然後用桃仁和香砂一起做成藥丸。如果藥丸太鬆散不易成形,可以加入少許蜂蜜幫助黏合。每次用清淡的飲料送服七丸,一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避免拉肚子。服藥期間禁食葷腥及辛辣食物。
又說:治療傳屍病、骨蒸病、殗䌁、肺痿、疰病(一種傳染性疾病)、忤病(因為鬼怪邪氣造成的疾病)、鬼氣、突然心痛、霍亂、嘔吐腹瀉、時疫、鬼魅、瘴瘧、紅痢白痢、瘀血、月經閉止、痃癖、疔瘡腫毒、驚癇、被鬼怪侵擾、吐奶、狐狸精作祟所使用的吃力伽丸配方:
吃力伽(即白朮)、光明砂(研磨成粉)、麝香、當門子、訶黎勒皮、香附子、沉香(使用重的)、青木香、丁香、安息香、檀香、蓽茇(波斯產的)、犀角(以上各一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香(以上各半兩)
以上藥材,研磨搗碎過篩成極細的粉末,然後用蜂蜜攪拌均勻做成藥丸,每朝早晨用井水送服四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也可以將藥丸在乾淨的容器中研碎後服用,老人小孩每次研磨一丸服用。再取一丸像彈珠大小的藥丸,用蠟紙包好,裝在紅色的小袋子裡,戴在胸口,可以驅邪避鬼,此方價值千金,不輕易外傳。服用藥丸時,冷水或溫水都可以,根據情況而定。服藥期間忌食五辛,最好在臘月製作藥丸,將藥丸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藥氣散失,會有神奇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