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5)

1. 治大便不通方第十三

《病源論》云:大便不通者,猶(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並格反,糟酒滓也)痞結壅塞不通也。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大便不通的原因,是由於三焦五臟功能失調,冷熱之氣失調,熱氣偏入腸胃,津液耗盡枯竭,所以導致糟粕(酒糟滓)阻塞在腸胃中,導致大便不通。

《葛氏方》治大便不通方:

研麻子,以米雜為粥食之,亦可直煮麻為飲服之。

又方:剝烏梅皮,以漬醬豆中,導下部。

《範汪方》治大便不通方:

用豆醬納下部中則通。

又方:醬中瓜,切,令如指長三寸,納大孔中。

《秦承祖方》不得大便數日方:

作熱湯著盆中,人居其中,湯未冷則瘥。

又方:灸下部後五分三十壯瘥,大良。

《千金方》治大便不通方:

桑根(一把,去赤皮),榆根(一把,去赤皮)

水三升,煮服一升半,分二服。

又方:恆煮麻子取汁飲之。

《龍門方》療大便不通方:

取膠,廣二寸,長四寸,蔥白一握,以水三升和煮,消盡去滓,一服驗。

又方:熬葵子半升,搗末,以水一升煮服之。

《醫門方》:療下部閉塞大行(謂大便也)不出方:

取烏梅四十枚拍碎,湯中浸少時,去核,搗之如渾丸大一枚納下部中,立通。

《小品方》大便閉塞氣結心滿方:

灸石關百壯。(今按:《明堂》:在幽門下二寸,幽門在巨闕旁半寸。)

又方:灸足大都隨年壯。

《經心方》夕藥湯治脹滿大行不通方:

白話文:

《葛氏方》治療大便不通的方劑:

研磨麻籽,用米混和後煮成粥食用,也可以直接煮麻籽作飲料服用。

又方:剝去烏梅的皮,浸泡在醬豆中,通導下部。

《範汪方》治療大便不通的方劑:

將豆醬放入下部中,則可通暢。

又方:將醬瓜切成手指長約三寸的段,放入大孔中。

《秦承祖方》數日不能大便的方劑:

在盆中盛裝熱湯,讓患者坐在其中,等到湯未冷就會痊癒。

又方:在灸下部後方五分處施灸三十壯,可痊癒,效果顯著。

《千金方》治療大便不通的方劑:

桑根(一把,去除紅皮)、榆根(一把,去除紅皮)

加水三升煮沸後,取一升半服用,分兩次服用。

又方:經常煮麻籽取汁飲用。

《龍門方》治療大便不通的方劑:

取得膠,寬兩寸,長四寸,蔥白一握,與水三升一同煮沸,煮到膠完全溶解後過濾去除渣滓,服用一次見效。

又方:熬煮葵子半升,搗碎成末,加水一升煮沸後服用。

《醫門方》:治療下部閉塞,大便不通的方劑:

取烏梅四十枚拍碎,浸泡在湯中片刻,取出果核,搗碎成如丸子般大小的一粒,放入下部中,立即可通。

《小品方》大便閉塞,氣結心滿的方劑:

在石關穴灸百壯。(按:《明堂經》:在幽門穴下二寸,幽門穴在巨闕穴旁半寸。)

又方:在足大都穴灸隨年齡壯。

《經心方》夕藥湯治療脹滿,大便不通的方劑:

夕藥(六分),芒硝〔(一名石脾)六分〕,黃芩(五分),大黃(八分),杏仁(八分)

凡五味,丸如梧子,飲服十五丸,日三。

白話文:

  • 夕藥(六分):又稱「澤瀉」,是一種利尿劑,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

  • 芒硝(六分):又稱「石脾」,是一種瀉藥,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廢物。

  • 黃芩(五分):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材,可幫助緩解發燒、口乾舌燥等症狀。

  • 大黃(八分):一種瀉藥,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廢物。

  • 杏仁(八分):一種止咳化痰的中藥材,可幫助緩解咳嗽、喉嚨痛等症狀。

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五丸。

《華佗方》云:有病日食二斗米,至二百日不大便,亦無所病苦,何以爾名?為何等病也?此為谷瘦也。穀氣液升道中去,雖無病,下關不通,不可長久。治之方:

葛根(五斤),豬肪(三斤)

白話文:

《華佗方》中記載:有人每天吃兩升米,到二百天都沒有大便,但也不覺得有什麼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得了谷瘦病。穀物的精氣通過胃腸道上升到全身,雖然沒有其他疾病,但是下部的通道不通暢,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治療的方法是:

葛根(五斤),豬油(三斤)

凡二物,葛根細銼洗之,以水三斗並煎之得一斗半,去滓,復煎其汁得七升已,取豬肪,切煎之成膏,著葛根汁中,煎使相得四升,所服二升,二日盡之,下關通,營衛澤,藥無所禁。服此藥,開六腑,當下。

白話文:

總共兩種東西,葛根切碎後用清水洗淨,將葛根和三鬥水一起煎煮至只剩下一斗半,過濾去渣後,再繼續煎煮汁液直至剩七升,然後取豬油切碎後煎煮至成豬油膏,把豬油膏加入葛根汁中,繼續煎煮,直至混合液剩四升,每次服用二升,兩天內吃完,即可貫通關竅,營衛調和,藥物對食物沒有禁忌。服用此藥,可暢通六腑,當下即可見效。

2. 治大便難方第十四

《病源論》云: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三焦不和,則冷熱並結故也。

又云:渴利之家,大便亦難,為津液枯竭,致令腸胃乾燥。

《葛氏方》云: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強難者:

白話文:

便秘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五臟功能失調,陰陽失衡,虛實不均,或是三焦氣血不通暢,導致冷熱交結。另外,經常口渴又容易拉肚子的人,也容易便秘,因為體內津液不足,腸胃乾燥。脾胃功能失調的人,也常會出現便秘,糞便堅硬難排。

大黃(三兩),夕藥(三兩),厚朴(三兩),枳實(六斤),麻子仁(五合)

白話文:

大黃(120克),番瀉葉(120克),厚朴(120克),枳實(2400克),亞麻籽(250毫升)

搗篩,蜜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稍增,以通利為度,可恆將之。

《千金方》治大便難方:

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並單灌之,立出。

又方:醬清漬烏梅,灌下部中。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過篩,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服用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用量,直到大便通暢為止。可以長期服用。

治療大便困難的方法:

單獨灌服醬油、清醬油、清羊奶酪、苦瓜根汁,即可通便。

另一種方法:將醬油浸漬烏梅,灌服可通便。

又方:麻油二升,納蔥白三寸,煮令黑,去滓,待冷頓服。

又方:灸承筋三壯。

又方:夾玉泉相去各二寸灸之。

《新錄方》大便乾骨立者方:

灸胃脘穴千炷。

白話文:

另一個偏方:用兩升麻油,放入三寸蔥白,煮至變黑,去渣,待冷後一次服下。

又一方:艾灸承筋穴(位於小腿肚後側內緣)三壯。

又一方:在玉泉穴(位於小腿肚外側後緣)兩側,各距離二寸處艾灸。

《新錄方》專治療大便乾結,身體消瘦的人:

艾灸胃脘穴共一千壯。

又方:生地黃切三升,韭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相去十里。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生地黃切成三升,韭菜切成三升,加水一斗,煮到剩二升五合,分三次服,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為十分鐘。

又方:單服馬莧汁一升,瘥止。

又方:搗蒜為泥,酒服如棗,日三。

又方:燒魚為灰,酒服方寸匕,日二三。

又方:服甑帶汁五六合,日二。

《承祖方》治大便袨難腹熱連日欲死方:

白話文:

方一:服馬莧汁一升,病癒止息。

方二:將蒜搗成泥,用酒送服,每次如棗子大小,一天三次。

方三:將魚燒成灰,用酒送服,每次方寸匕大小,一天兩三次。

方四:服用甑帶汁五六合,一天兩次。

《承祖方》治療大便不通,腹熱連日欲死方:

甘遂,芫花,黃芩

凡三物,分等,搗,蜜丸如小豆,服五丸,不通,更服三丸。

《華佗方》治大便堅,數清不能得出方:

白話文:

甘遂、芫花、黃芩這三種藥材,依照比例分成幾等份,搗碎後用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一次服用五顆,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三顆。

皂莢末,下篩,以豬脂和合,葦管長一寸,以指排納穀道中齊指一節,須臾則去。

又云:二車丸主臨飯腹痛不能食,復又大便難方:

白話文:

將皂莢磨成的粉末過篩,再以豬油調和在一起。然後取一截一寸長的葦管,用手指將調好的藥膏擠入管中,然後將管子插入穀道中,深度約一個節指,片刻後將管子取出。

二車丸主在進餐時腹痛無法進食,又復發大便困難時可以使用:

大黃(十三兩),柴胡(四兩),細辛(二兩),茯苓(一分),半夏(一兩)

白話文:

  1. 大黃:13兩

  2. 柴胡:4兩

  3. 細辛:2兩

  4. 茯苓:1錢

  5. 半夏:1兩

凡五物,冶篩,丸以蜜,飲服如梧子五丸,日再。

《集驗方》治大便袨難,腹熱連日欲死方:

白蜜三升,於微火上煎之,使如強餔以投冷水中,須臾當凝出丸,丸如手指大,長六寸七寸,納穀道中即得通。

又云:不得大便十日或一月煩滿欲死方:葵子二升,水以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白話文:

冶篩,丸以蜜,飲服如梧子五丸,日再。

以鐵篩過濾,用蜜丸之,每日兩次,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五粒丸子。

《集驗方》治療大便不通,腹中發熱,連日瀕死之方:

  • 白蜜三升,用文火煎煮,至稠如濃漿狀。
  • 將熱蜜倒入冷水中,片刻後會凝結出丸子。
  • 丸子大小如手指,長度約六至七寸。
  • 將丸子塞入肛門中,可立即通便。

又方:十日或一月未解大便,煩滿欲死之方:

  • 葵子二升,水四升。
  • 煮沸後,取一升湯液,去除渣滓。
  • 一次服用。